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孝行

孝行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3 06:33:23 | 移动端:孝行

篇一:学会感恩·实践孝行

学会感恩,践行孝行

活动目的:培养常怀感恩的习惯 活动步骤:随父母到工作单位体验 活动过程:父母真的非常忙,一天要处理好多事,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接一个电话。尤其是妈妈,一上午就出门两趟去办事,到了地方碰见不配合的还要生气,所以他们每天回家都是很累的,还要做这么多的家务,我真不应该再撒娇撒泼,麻烦他们了。我应该尽力帮他们做家务事。

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殿堂的一串串钥匙;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拥有一艘坚固的船。所以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践行孝行。

2014.8.13

篇二:孝行

孝行

---《天堂午餐》观后感

近段时间一部名为《天堂午餐》的短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影片是由一所传媒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组织制作的。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高科技的特效,可它的冲击却是哪些Hollywood大片无可比拟的;因为它触动的不是我们的视觉,而是我们的心灵,让有幸看过的人产生共鸣,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泪流满面,愧疚难当。

《天堂午餐》讲诉的是一个儿子为她天堂的妈妈做了一顿丰盛午餐的故事。6分钟的故事,仅有3次对白场景,可每句话都让人心如刀绞。短片我看了很多遍,也哭了很多次,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就想写出来同大家分享。

场景一:母亲疲惫身体在擦地时,无意中挡住了儿子看电视,儿子不耐烦说道:“啊呀!别挡着我。”

场景二:母亲做好了饭去房间喊了一声:“小翼,吃饭了。”玩游戏的儿子发着脾气回到:“啊呀!别叫了,烦死了。”

母亲每天的疲惫,在家的操劳、对儿子的爱,做儿子的从不经意。时不时还要发脾气、耍性子。母亲所做的一切在儿子看来是“天经地义”的。看着这些情形我很压抑,老祖先留给了我们3000多年的孝道文化瑰宝就这样被我们无情的漠视,甚至遗忘吗?

场景三:儿子:“妈,咱们今天晚上吃什么啊?”妈妈道:“ 妈多会儿能吃上一顿你给我做的饭啊?”儿子随口说道:“妈,等您老了,我天天做给您吃。”“恩,好小子”妈妈满脸洋溢着幸福着笑容。

如此这般不经意的承诺母亲同样感到满足与幸福。某一天儿子想给妈妈做一顿午餐给妈妈吃,给妈妈一个惊喜,却再也没有机会了,留给儿子的是吃饭时留下的苦涩、悔恨的泪水。只有每天吃饭时把饭菜放在妈妈相片前面祈祷天堂的妈妈能吃到。正如影片结束时写的“当你在等以后,已经失去了永远……”。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里。

“等以后……”,这句话多么的熟悉啊。等您老了后我天天孝敬您,给您做饭、端茶,给您捶背、揉肩;等儿子以后有了钱就……我们对于父母的承诺都是不经意就说等以后……可又有多少我们现在做到了?是否还记得那些承诺?我们是否也要让自己吃饭时伴着苦涩悔恨的泪水?不!绝不!敬孝道就要同时间同步,尽最大努力去做一个儿子应尽的本分、义务。事实上父母不要求儿女做什么,一个电话、抽空闲时陪妈妈唠唠嗑、陪爸爸喝杯茶或者下一盘棋甚至只要让双亲多看上一眼她们就很满足了……还记得剧中的一个情节,儿子想象中母亲吃上儿子做的午餐时的情形,镜头中那颤抖的双手、那晶莹的泪花透露出母亲怎样激动的心情。这个画面一直回荡在我脑海里,每次看到这里泪水就忍不住流下来,即使现在写这个情节都是泪流满面。

短片的主题是劝诫我们要敬孝就要从现在开始。不要等以后,我们把握不了未来,并且父母也都已经花甲,我们还要给她们二老说等以后怎么怎么样吗?老祖先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这种传统美德延续了几千年;可我们现在被一个“忙”字“耽误”了,被一个“钱”

字 “遗失”了。难道我们非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幡然醒悟,悔恨难当。我们传承了几千的美德哪里去了?我们起码的孝心哪里去了? Sorry , I made a mistake。我们并不缺少“孝心”,缺少的是“孝行”。我们是行动上的矮子。

在百度里搜索一个帖子――一道残忍的数学题。我们看望父母的时间竟然如此的短暂!真的很残忍,但事实上生活中比提所述还要残忍。我们还在等什么?行动起来吧!时光不会倒流,世上也没有后悔药;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愧疚;也不要让为我们辛劳一身的父母那一丝的期盼落空。给自己一个机会,还父母一份恩情。

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你的工作,珍惜你的家人、朋友,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奉献出我们的爱心,不要再让我们的孝心沉寂,行动起来!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去享受这份幸福,让这份温馨的感情在我们与父母中传递,让我们把这份美德带给你身边的每个人,让我们的身边充满爱。

最后衷心祝愿天下的父母幸福幸福安康!

集优:郭红波

2011年4月15日

篇三:感恩与孝行

感恩与孝行

禹思君

关于感恩,我们怎样去思考,怎样通过孝行达到感恩,这一直以来是我们努力探索与解决的重要课题。怎么才能做到感恩,这就给我们的实际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怎么才能把感恩真正地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确实干好自己的工作,注意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纯洁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改变自己的态度,转变自己的作风,综合性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也是最根本的一点。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并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重点改善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还要进一步地探究思索。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能不能确确实实把感恩这一主要的意旨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明显地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一方面狠下一番功夫。

勤奋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水平,这样干起工作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至于一遇到工作,什么都不会,东拼西凑,到头来什么也弄不明白,既耽误工作,又耗费自身精力,最主要的是距离感恩相差会很远。学习,要不断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争取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专业业务知识能充分地应用到实际工

作中,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汲取新的业务知识,力求做到业务知识掌握熟练,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常存“ 感恩”之心,也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学会感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目前有的人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不公平,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感恩应在孝行中体现,我们要努力寻找一种由内而外的“内省”的新模式,以人的方式把握和理解,使人最终成为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

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实施感恩教育,要改善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教育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层面。它对人们的成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积淀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精神文化环境将成为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人们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也才有教育环境基础。

感恩教育要通过道德讲堂教育,了解自身定位,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识。首先,要引导人们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及对其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其次,通过道德讲堂对自身角色定位及成长历程的探讨,让人们认识到别人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要让他们知道,无论是父母给予他们生命,还是朋友给予友情或者国家培养他们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

教育人们从身边小事中学会体察生活,知恩图报,学会回馈社会。开展感恩教育要让人们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可以从学会感谢做起,这包括通过语言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表达我

们的谢意。学会知恩图报,要引导大家学会感受日常生活,感受生命中的各种恩惠,并挖掘出生活中那些小小恩惠的价值。应该看到,日常生活小事是滋养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生活就如读一本书,你一字一行一页地读,在这过程中被感动了,就会知道报恩了。学会知恩图报是要让大家知道,并非大恩大德的举动才是报恩,对别人点滴的行为知道报答也是报恩。这里落实到具体生活中可以是对父母的点滴孝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等等。这样的心与行为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社会大家庭。

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通过回馈社会,开展爱国、爱人民的教育。引导大家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规则。带领大家投身社会实践,这就能使人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发现自身的价值,或者发现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升华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感恩的故事发生,如果用心去体会,时时都会有终生难忘的温馨。天天都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让我们都做一个学会感恩、践行孝行的人吧!


孝行》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80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