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中国节日文化资料

中国节日文化资料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3 06:16:37 | 移动端:中国节日文化资料

篇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问答

高二(9)班传统文化节智力过关题目

编辑:S.B.、阿毛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注:部分题目有重复,制作时注意分开。

蓝色题目不建议使用,红色字体为答案。

选择题

1.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

A夏朝 B商朝C周

朝 D春秋

2.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A回族 B藏族 C 彝

族D苗族

3.自汉朝的哪个皇帝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

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A汉高祖 B汉元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4.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

A4500年 B4000年C3500

年 D 3000年

5.春节有很多别称,下列选项不是春节的别称的是

A岁日B元日 C正

旦 D元首

6.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在那一年举办的?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D1985年

7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

久,这一习俗源于

A 春秋B汉朝 C唐朝 D

宋朝

8.我国废除农历,采用阳历是在什么时候?

A.1912年 B.1937年C.1949

年 D.1951年

9.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A吃元宵 B赏花灯 C舞龙、舞

狮D贴窗花

10.元宵节最早可追溯到

A秦朝 B西汉 C东

汉 D三国

11.元宵节的兴起与哪个宗教有关?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

教 D佛教

12.元宵节又被称为

A上元节B中元节C下元

节 D灯谜节

13. 下列传说与元宵节无关的是

A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B汉文帝纪念

平吕

C点彩灯 D

敖年守岁

14.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猜灯谜源于

A周朝 B春秋战国 C秦

朝D汉朝

15.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元宵流行于

A唐朝 B五代十国 C宋

朝D元朝

答案1-5BACDA 6-10CDABD 11-15DADCC

清明

1.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清明

A.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

柳斜。

C.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D.远上寒山十近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扫墓活动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A前十五天B.前二十天 C. 前十天或后十天 D.前五天

3.以下不属于清明的风俗的是

A.扫墓 B.踏青 C. 门旁插柳和戴柳枝帽D.种花

4. 下列传统节日中,哪个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

5.中国有多少个名族过清明节

A15 B.50 C.25D.30

6.以下不是清明节的别称的是

A 鬼节 B扫坟节 C冥节D中元节

7下列说法与清明不符的是

A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B

忽如一夜春风来

C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D.

清明时节雨纷纷

8.清明节不吃的是

A青团子 B馓子C粽子 D粥

9.古时,清明是农历几月几?

A4三月初三 B三月初四 C三月初五 D三月初

10.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没有

A糯米酪B麦酪 C杏仁酪扬 D汤圆

答案DDDDC DBCAD

端午节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

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

为主?()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 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D、象征塔 健康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

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 )就有了。

A、春秋时期 B、商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8、( )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A、1979 B、1980 C、1982 D、1985

9、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

A、幸福吉祥 B、治病防身 C、避邪驱瘟 D、阴阳相合

10、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

A、粽子 B、米果 C、角黍 D、香黍

11.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 )

A 吃粽子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12.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

A 纪念屈原 B 驱邪捉鬼C 驱除疾病 D 求财祈福

13.屈原投( )江而死。

A、珠江 B、金沙江 C、长江D、汨罗江

14.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 )

A、棉花B、芦苇C、高粱 D、杜鹃花

15.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的意义。( )

A、以祭祀屈原 B、喂鱼C、风俗习惯D、为了保护屈原

16. 下哪些不是制作粽子的材料?( )

A、竹叶B、糯米C、香蕉D、竹筒

17. 端午节不吃下列哪种食品?()

A、馒头B、粽子 C、栗子 D、雄黄酒

18你认为以下四种活动,不属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

A、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B、和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

C、佩戴香囊 D、欣赏中央电视台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19. 下列属于端午节意义的是:( )

A、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B、伍子胥的忌辰

C、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D、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20. 下列属于每年的五月初五各地开展的活动是:( )。

A、龙舟竞渡 B、吃粽子 C、喝雄黄酒 D、吃包子

21. 端午节这天,古人在日出前为孩子们系五彩丝,俗称五色丝,代表意义是:()

A、避除兵鬼 B、不染病瘟 C、祝贺祝寿 D、女性劳作功绩

22. 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描绘的是( )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端午节

23.古人称五月为:( )

A、红五月B、恶五月 C、毒五月 D、百毒之月

24. 端午节是个驱邪防灾的节日,主要活动围绕除五毒、驱病灾而产生的。请问下列哪个选

项不是五毒?()

A、蛇B、蝎 C、眼镜蛇 D、蟾蜍

25. 下列属于每年的五月初五各地开展的活动是:( )。

A、龙舟竞渡 B、吃粽子 C、喝雄黄酒 D、吃包子

答案1~5.ACACC6~10.AADCC 11~15.CBDBD16~20.CCDAB21~25.ADCCB

七夕

1.七夕传说与下列哪对人物有关:

A 后翌、嫦娥 B 梁山伯、祝英台 C 牛郎、织女 D 周杰伦、侯佩岑

2.以下哪种物品与七夕节风俗有关?

A巧果,花瓜,双七水,拜仙禾 B 抄手,柳木,冷食,角黍 C 香囊,菊花,花糕,桂

3.下列不是七夕节的别称的是

A.女儿节 B七月七 C.乞巧节 情人节

4.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七夕

A.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B.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D.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5. "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它的原料没有

A.面B枣 C.糖和蜜 D芝麻

6. 2010年6月至7月,人民日报陆续刊发了知名作家陈建功、梅洁、王剑冰赞美郧西瑰

丽山水和“七夕”文化的美文,它们分别是:

A. 《好山好水好安家》、《天河》、《五龙河神韵》

B. 《好山好水好安家》、《白发上津城》、《天河》

C. 《白发上津城》、《五龙河神韵》、《天河在郧西》

7.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B.巧果C.汤圆 D.竹筒饭

8.关于七夕的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下一句是?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答案CADDBCBC

中秋节

一、选择题

1、中秋节被固定的节日是在( )

A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

2、中秋节盛行于( )

A 隋唐 B 宋朝 C元朝 D 明清

3、月饼作为中秋节的必吃食品是在( )

A 唐朝 B 宋朝C 元朝 D 明朝

4、中秋节人们必吃月饼,吃月饼主要是因为月饼代表着( )

A 团圆 B 甜蜜爱情

C 生活美满 D 远大前程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一首描

写中秋之夜的诗《十五夜望月》请问其作者是唐代诗人(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建

6、中秋节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

A 2004年 B 2005年C 2006年D 2007年

7、中秋节( )被定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

A 2006年 B 2007年 C 2008年 D 2009年

8、玩花灯也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中秋节玩花灯的范围是()

A 家庭、儿童之间 B 亲戚邻里之间

C 全国范围 D 少数民族

9、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是()

A祭月拜月B 猜灯谜 C 团圆赏月 D 舞火龙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即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

A 苏轼《水调歌头》B 苏轼《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弃疾《太常引》

11、中秋节传到日本是在( )

A 隋唐 B 五代十国 C 宋元D 明清

12、中秋节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盛行,在(),中秋节也叫感恩节。

A 日本 B 韩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13、中秋节前后会有潮汐,这也是一年中潮汐最大的时候,潮汐与什么有关?( )

A太阳B星星 C月亮 D风

14、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

A槐树 B桂树C柳树 D杨树

15、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D迎涛神说

16、以下哪个国家中秋节不吃月饼?( )

A美国B日本 C意大利D英国

17、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 )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C凶吉的象征D身体是否健康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

A王安石 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19、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答案:1C 2B 3D 4A 5D 6C 7C 8A 9D 10A 11B 12B 13C 14B 15D 16B 17A 18A 19A

篇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各种各样的美丽神话传说,其丰富的文化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数千年的刻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资源和文化动力。本文要讲述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以及讨论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这对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传统节日;节日的由来;意义;传承与建设

在神州大地上 各个民族不断融合、发展、进步,各民族的文化与习俗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我觉得在其之中最贴近于人民生活,最能体现我国缤纷文化的,莫过于民俗节日。但是,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文化正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世界文化之中,民族文化传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传统节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力量源泉。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它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并主动进行传承与建设。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

春节 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隆重的节日就有独到的庆祝习俗,我国的春节习俗有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给小孩压岁钱、舞龙、舞狮、划旱船、踩高跷等;除夕夜全家老少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一起谈畅心扉;如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于是除了上述习俗外,大年三十每家必上一道特殊的菜,那就是全家一起看央视的“春晚”。

元宵节 正月十五过元宵节,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名而来。其又名灯节,道教称上元节,元夕节。“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1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历代相传

清明节 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起源于“寒食节”风俗。“相传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将这一天定位为“寒食节”,后来因为和清明节气相近渐渐合二为一,就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2从古到今,当此之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起到郊外清扫墓碑、供祭食品、焚烧纸钱,同时阳春三月也是踏青的好时节。hkj

端午节 又名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五月五过的盛大节日。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为了保护其尸体,岸边百姓便纷纷向江里投洒饭团和雄黄酒,随后又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3划龙舟、吃粽子、怀念屈原已经成为华人家喻户晓的节日文化习俗。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4在现在,明月中天的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水果月饼,品着香茗、饮着美酒,倾诉着团圆的喜悦,怀恋着远方的亲人??中秋月圆人应uuuj圆,人们即使漂泊在外,也要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所以自古就有“千里共婵娟”的佳话。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蕴含智慧和才艺的精神

中国人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成了人们展示智慧和才艺的最佳机会。ikg家家户户大门口的春联,实际上就形成了才艺和书法比赛的“大展厅”。元宵节的灯会展示着各种奇思妙想和精湛的手艺。庙会上百戏杂陈、百艺斗胜,使人目不暇接。文人骚客可以一展文采,村女也可以当场对歌。灯谜竞猜,让人绞尽脑汁。窗花剪纸,生动传神。小女儿斗草,比的是植物知识。秋千起伏,风筝入云,孔明灯升天,荷花灯入水,各有精彩。七夕节的荷包,更是别有一番滋味。这些丰富的内容使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3、富含孝道和爱国主义精神

春节、清明节、是中国人传统纪念祖先的日子,表达着人们缅怀先人的情怀。因为在中国孝道和祭祀已经合二为一了,所以古代中国每到春节、清明节来临之际,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要举行隆重虔诚的祭祀活动,感天地之德,报祖宗之恩。中华民族是东方道德伦理大国,许多传统节日不仅体现了孝道、和谐、团圆等精神,还体现了爱国、敬忠、尚义的爱国主义情怀。如端午节,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思想和精神已渗透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4、富含娱乐精神

娱乐性的休憩活动如清明时节郊外踏青、重阳登高等;观赏性游憩如元宵节观灯、中秋节赏月等;竞技性娱乐如春节舞龙耍狮、端午节赛龙舟、七夕荷包竞赛等; 祭祀性娱乐如春节、清明节大型祭祖活动等。这些人们都积极参加的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尽情享受生命和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三、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传统节日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过程中,都无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层层积淀,都是五千年文明史中一段历史、某个片段的升华和折射,都堪称是无数前哲先圣巧思佳构的创造转化”。5的确,从大年初一炮竹声声的“新年”跨越春夏秋冬,直到年三十合家团圆辞别旧岁的除夕,传统节日文化实质上是一个高度浓缩的中华文化有效载体和最终贯穿中华文化的“文化链”,而也正是在节庆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往复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便以深入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各个角落,世世代代相传而从未停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过程中,仍要继续将中国文化汇入到现代化的伟大建设实践之中,最终实现其传承中华文化的时代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审美旨趣。在传统节庆里,元宵观灯、中秋赏月、鞭炮迎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就是要竭力渲染和尽力营造合家团圆、普天同庆的精神文化氛围,这是历代先人们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产物。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找到了共同的文化心理,共同的生活,共同的民族认同感,乃至于共同的中华民族。所以,“人间骨肉,同此团圆”深切的民族心理,正是传统节日文化所给予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结论

21世纪是多元文化共生的时代,当今西方外来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小,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在传承节日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建设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断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节日的活动内容都要与时俱进,体现出时代的特色。比如以往的“拜年”、“贺寿”,如今已经成为“电话拜年”、“短信祝福”等。还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已经不可避免,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泰然处之,进而以主动、客观的态度把握并发展好自己的节日文化,同时在吸取外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要剔除不合时宜的糟粕文化,加以适时的吸收、消化,并最终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能够与时俱进,不段增加文化含量,充实时代新元素,能够真正在未来社会中保持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宏伟目标。

篇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程

第一章 中国传统节日概述

第一节中国主要传统节日

第二节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

第三节中国传统节日的作用

第二章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第一节 春节习俗

第二节 立春习俗

第三节 清明节习俗

第四节 端午节习俗

第五节 乞巧节习俗

第六节 中元节习俗

第七节 中秋节习俗

第八节 重阳节习俗

第九节 冬至习俗

第十节 腊八习俗

第十一节腊月二十三小年习俗 第十二节除夕习俗

第三章 中国传统节日传说

第四章 中国传统节日诗词

第五章 感受中国传统节日

第一节感受节日

第二节 品尝节日

第三节 创意节日


中国节日文化资料》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73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