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衡水湖简介

衡水湖简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1 07:39:57 | 移动端:衡水湖简介

篇一:河北衡水湖资料收集

第一部分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情况

一、河北省十二五战略规划重点:

1、加快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积极主动为京津搞好服务,全方位深化与京津的战略合作,形成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重点在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4市近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三河、涿州、怀来、滦平等14个县(市、区),发展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等六大基地。

承德市充分发挥旅游、矿产等资源优势,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国家钒钛产业基地。张家口市充分发挥产业基础、旅游资源等优势,着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廊坊市充分发挥区位独特和信息产业等优势,着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科技孵化、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等,建设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城市。保定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低碳城市试点等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京南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2、加快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推进沿海市

区建设。在近海临

港的昌黎、丰南、

黄骅,以及北戴河

新区、曹妃甸新区、

渤海新区等8个功

能区,以滨海公路

为纽带,加速构建

沿海经济隆起带。

着力建设一批高

标准产业园区,重

点发展装备制造、

精品钢材、石油化

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强化沿海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环渤海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临港产业带。着力建设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滨海休闲度假景区,重点抓好北戴河新区、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渤海新区滨海滩涂公园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海风光旅游带。着力提升唐山、秦皇岛、沧州三个中心城市功能,重点建设唐山湾国际生态城、黄骅新城、北戴河新区三个滨海新城。

唐山市充分发挥省域中心城市优势,着力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新型建材等,打造综合性贸易大港和世界级精品钢铁基地,建设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秦皇岛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搞好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依托北戴河新区建设国际知名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形成现代化滨海旅游宜居城市。沧州市充分发挥沿海优势,高标准建设综合大港和临港工业园区,着力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精品钢材等产业,努力形成环渤海地区重化工业基地和冀中南及纵深腹地的出海通道。

3、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

推进冀中南“1中心(石家

庄)2轴(京广线、京九线)3

基地(邯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

新区、邢台新区)18县”建设。

充分利用冀中南地区列为国家

重点开发区域的有利条件,发挥

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坚持交通

基础设施先行,加快铁路、公路

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加快集聚,

着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

集群,把冀中南经济区建设成为

我省新兴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

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

业示范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形

成新格局。

做大做强冀中南中心城市。

石家庄市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以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建设为重点,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以建设高标准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卫星导航、通用飞机等高端制造业基地。推动组团城区同城化进程,建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和京津冀第三极。衡水市发挥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邢台市发挥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煤盐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冀晋鲁地区重要节点城市。邯郸市充分发挥省际区位、历史文化和矿产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煤化工、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等产业,巩固提升冀晋鲁豫接壤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综合: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从全局战略角度进行了大的划分,

但个别区县发展

规划存在定位不清、产业重复的情况。

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划定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基本定位于服务首都经济,发展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等六大基地。其中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唐山、秦皇岛、沧州以滨海公路为纽带,划定为沿海经济隆起带。其中秦皇岛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搞好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以“1中心2轴3基地18县”规划为依据,划定为冀中南经济区。其中石家庄有发展红色旅游规划,衡水滨湖新区为规划中三个基地之一。

二、河北省十二五旅游规划内容:

构建“一极、两城、两带、十二区”旅游大格局。培育省会石家庄旅游增长极,将石家庄打造成为冀中南旅游中心城市(衡水就属于冀中南经济圈,但政府十二五旅游规划给了石家庄),将承德和秦皇岛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依托“两环”优势,建设一批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形成环京津和环渤海两个休闲度假旅游带。构建石家庄大西柏坡红色旅游、保定温泉度假村等十二个旅游产业聚集区。

强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以精品化、品牌化为方向,综合运用科技、文化、创意等手段,打造100个主题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活动内容丰富、文化品位较高、市场吸引力较强的景区。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低空航空旅游等新业态,构建富有河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以大项目促大投入、大发展,每年实施100个以上重点项目,5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加快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竞争力强的大型旅游集团,引进一批海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投资机构等战略投资者,做强旅游发展主体。

强化旅游品牌宣传。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三、衡水市基本情况:

衡水市相对处于河北的南部,市区东部与沧州市和山东省德州市毗邻,西部与石家庄市接壤,南部与邢台市相连,北部距离北京市相对较远。衡水设有市辖区1个,县级市2个,县8个,分别占整个省份市县设置的百分比为:

从行政区县划分来看,可以看出衡水市在整个河北省的行政区县设置占有相对较少的份额,相对石家庄等市区来看,处于相对靠后的排名。

从河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来看,衡水市属于冀中南经济区,与石家庄、邢台、邯郸一起形成“1中心2轴3基地18县”格局,省会城市石家庄占据人文和旅游发展优势。衡水市发挥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

篇二:衡水简介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距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各250公里南接邢台、邯郸煤炭钢铁基地;西离省会石家庄国际机场100公里;东去渤海之滨黄骅港、滨州港各180公里,属环渤海、环京津重要开发开放地带。辖桃城区冀州市、深州市、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等一区二市八县。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总人口407万。

丰富的物产资源

衡水市农副产品和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占有粮食、棉花、油料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所辖市县区中有7个是国家粮食基地县,有6个国家优质棉基地县,是河北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棉花、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芝麻另外,果品、蔬菜畜牧产品也很丰富。历代贡品深州蜜桃远近闻名,阜城鸭梨远销海外,饶阳、景县、武邑等县的蔬菜一年四季畅销京津及东北各地。衡水矿产资源丰富一是石油,初步查明的储量为3000多万吨;二是地热,据勘测,衡水具有良好的地下热储条件,地温梯度值3.16C/100米;三是矿泉水,经中国地质科学院矿泉水开发研究中心测定,仅在深州市郊区周围就有33平方公里的地下矿泉水,储量达3亿立方米。便利的交通通讯

衡水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市乡乡贯通柏油路,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全市各乡镇全部实现数字程控化,拥有电话容量30万门,可与国内2200多个市县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话。刚刚投入运营的国家大动脉京九铁路穿越市区全境,衡水是京南第一大站,被誉为“京九明珠”。京九铁路与石德铁路,京九与济石太银通讯光缆,京开与太青高速公路在这里聚汇相交,使衡水成为北起北京、南达九龙,东接京泸,西连京广的重要交通通讯枢纽和新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型集散地被经济学家公认为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字交叉”处。

门类齐全的工业

衡水工业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纺织,轻工,建材,食品,机械,医药,冶金等为支柱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石油,钢材,水泥,化肥,电机,棉纱,棉布,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电池,染料,化学制品,水泵,暖气片,家具,保险柜及工艺品等。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国优,省部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充足的能源保障

冀东南最大的发电厂—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衡水电厂一期工程两台30万千瓦机组已投入运营;

“引江”,“引黄”工程进展迅速,这两项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引水5.6 亿立方米;素有“华北第二

白洋淀”之称,蓄水量达到两亿立方米的衡水湖,碧波荡漾,鱼跃鸟翔,景色秀丽,既是旅游开发的

绝好去处,又是水产养殖场和工农业用水来源,为全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水电能源保

障。

欣欣向荣的三资企业

近几年,衡水市兴办三资企业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近两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全市累计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978项,项目总投资20.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99亿美元,已建成外商投资企业270家,外商实际投资2.41亿美元,合作外商已发展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纵贯河北省东南部的滏阳河畔,有一座新兴的城市--衡水市。滏阳河由市西南方向蜿蜒入境,贯穿衡水全境。

衡水是大京九上靠近龙头北京的一颗明珠。正迅速发展成为冀东南园林式现代化中心城市。 京九铁路在衡水市市区与东西干线石德铁路形成黄金十字交叉,使衡水成为承东启西、交汇南北的交通枢纽城市,有京南第一大站之誉。

衡水地区境内曾经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塔。但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时倡时禁,以及天灾、战祸的损坏,如今已塌毁殆尽,只留有三塔:景县舍利塔,衡水宝云塔, 故城县庆林寺塔。它们历经沧桑,却仍巍峨耸立,有如一把把青锋剑刺向蓝天。若能登塔一望,真令人有“我欲乘风归去的感觉”。1982年这三塔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衡水地区有自己一系列的名优特产品和优秀品牌,包括深州蜜桃、阜城鸭梨、武邑金丝大枣、安平丝网、枣强裘皮、老白干系列白酒、以及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为代表的冀派内画鼻烟壶、侯店毛笔、宫廷金鱼并称衡水三绝,享誉国内外

地理位置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界于东经115°10'~116°34',北纬37°03'~38°23'之间。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东部与沧州市的东光县、吴桥县和山东省德州市毗邻,西部与石家庄市的深泽县、辛集市接壤,南部与邢台市的南宫市、新河县以及山东省武城县相连,北部同保定市的安国市、博野县、蠡县和沧州市的肃宁县、献县、泊头市交界。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区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9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衡水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原中地形变化较大,高差多为30厘米~50厘米,有的可达1米左右,构成明显的岗、坡、洼等不同地貌类型。缓岗为古河道遗留下来的自然堤,一般沿古河道呈带状分布,比附近地 面相对高出1米~3.5米。饶阳、安平境内缓岗地貌十分普遍。微斜平地分布最广,是缓岗向洼地过渡的地貌单元。洼地分布也很多,仅万亩以上大型洼地就有46个,其中冀州市、桃城区界内的千顷洼为全市最大洼淀,总面积达75平方公里。

【土壤类型】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衡水市共有3个土纲,4个土类,7个亚类,26个土属,111个土种。面积最大为潮土土类。全市潮土亚类面积43.4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10%,广泛分布于各县市区,是农用土地主要土壤类型。其土层深厚,质地多变,但以轻壤土为主,部分为砂质和粘质。土壤矿质养分较为丰富,但有机质、速效氮、磷养份缺乏,易受旱、涝、盐碱化威胁,历年以种植业为主。脱潮土面积14.3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4%,广泛分布于古河道自然堤缓岗及高平地处。该土类地下水质好,无洪涝盐碱威胁,水利条件好的地段,多是粮、棉高产区。

【土地资源利用】 根据2003年衡水市土地变更调查,全市土地总面积为883664.88公顷。其中耕地58529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6.3%,耕地中有旱地228026公顷、水浇地350896公顷、菜地6376公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38.96%、59.95%、1.09%;园地 374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5%;林地118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0%;牧草地18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06万公顷,占13.63%;交通用地58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67%;水域353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08%;未利用土地33467.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79%。

【矿产资源】 衡水市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地热、矿泉水和砖瓦用粘土资源等4个矿种。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深州市、饶阳县、武强县。11个县市区均有地热异常显示,地热资源已被开发利用的有桃城区、深州市;砖瓦用粘土资源全市广泛分布,并已大量开采,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全市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油气资源】 目前已查明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深州市、饶阳县、武强县一带,有深南油田、深西油田、留楚油田等。分布面积约91平方公里,查明的石油储量约3000多万吨,原油日产量约1500吨。油气藏类型属古潜山油气藏和第三系油气藏。1996年在饶阳县与深州市交界处探明溪村油区,储量约600万吨。

【地热资源】 属新能源,衡水市特有的地层构造为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热储条件。全市平均地温梯度值3.16℃/100米,略高于大地梯度背景值(3℃/100米),垂向上可分为三个热储层。一是上第三系中低温热水。开采深度为300米~1200米,水温在23℃~50℃,矿化度较低,水量较大。二是下第三系高矿化热水。开采深度在1000米~1500米以上,水温可达50℃~80℃,矿化度较高,由于目前综合利用条件限制,暂不宜开发。三是古潜山基 岩高温热水及凹陷区上第三系高温热水。基岩高温热水埋深在1500米~2500米以深,水温60℃以上,矿化度较低,水量较大,水头高,具备很好的开发前景。

据《衡水地热田普查报告》表明,衡水市桃城区中低温地热田,计算面积556平方公里,2000米深地温平均为68℃~80℃,热水体积储量51868×106立方米,开采储量为1471.45

×106立方米,可采热储量为523.497×1016 J(合12552385167×106kcal),有效利用资源热量折合标准煤约1亿吨。属中等规模热田。

【矿泉水】 衡水市已查明两处矿泉水,分布于桃城区刘家庄和深州市石象村。

【水资源】 降水 2003年衡水市降水量为56.6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为642.1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522.5毫米)多119.6毫米。比上年降水量(340.7毫米)多301.4毫米,为近年来第一个丰水年份,从总的情况看,2003年衡水市降水无论从区域分布还是从年内分配上都是不均匀的,这也是衡水市降水的主要特征。

【地表水】 自产水量。2003年全市平均径流深14.4毫米,自产径流量为12660.6万立方米,仅为多年平均径流深(19.1毫米)的75.4%。

入出境水量。2003年总入境水量13.7亿立方米,其中清凉江入境量最大为8.74亿立方米(主要为引黄济津输水),其次是卫运河,入境水量为4.35亿立方米。全市总出境水量为12.3亿立方米,其中清凉江出境量最大为7.25亿立方米,卫运河出境水量次之为4.31亿方米。全市各河流入出境水量差为1.39亿立方米,其中3517万立米入蓄衡水湖。2003年石津渠总引水量为0.92亿立方米,比上年引水量(1.15亿立方米)少20.0%。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量。2003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5.92亿立方米,加上2克/升~ 3克/升和3克/升~5克/升微咸水量,全市地下水总量为12.17亿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 2003年全市用水总量为15.4亿立方米,比上年总用水量少1.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利用量为13.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9.0%;地表水利用量1.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1%;外调水量0.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9%。地下水利用量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8.2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开采(包括微咸水)5.49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作物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甘薯、黍子、稻谷、荞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向 日葵、食用菌、烟草等。蔬菜瓜果类主要有:白菜、菠菜、芹菜、茄子、西红柿、豆角、白萝卜、辣椒、茴香、葱、蒜、韭菜、笋、冬瓜、北瓜、西瓜、南瓜、西葫芦、甜瓜、黄瓜、土豆等。

家畜主要有:猪、羊、牛、驴、骡、马、兔、驼、鹿等。野生类被驯化饲养的有狐、貂、貉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近些年国内引进并已在衡水市养殖的野生禽类有山鸡、火鸡、珍珠鸡、鹧鸪、鹌鹑及观赏鸟类。水产主要有罗非鱼、河蟹、甲鱼、优质鲫鱼、白鲳、白鲨、黑鱼、鲶鱼、美国回鱼、青虾、鳝鱼、泥鳅、蚌类等。

自然环境

【地质条件】 衡水市辖区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第三系及古生界和元古界地层。

【地势地貌】 衡水市地处河北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海拔高度12米~30米。地面坡降,滏阳河以东在1/8000~1/10000之间,以西为1/4000。境内河流较多,

由于河流泛滥和改道,沉积物交错分布,形成许多缓岗、微斜平地和低洼地。境内的衡水湖为华北平原上仅次于白洋淀的自然洼淀,蓄水面积75平方公里,集水面积120平方公里,设计水位21米,最大蓄水量2亿立方米,被誉为华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气候特点】 衡水属大陆季风气候区,为温暖半干旱型。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较大。夏季受太平洋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影响,潮温闷热,降水集中,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增温快,秋季多秋高气爽天气,有时有连阴雨天气发生。农业气候资源较丰富,但是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好干旱、冰雹、洪涝、低温、大风等、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河流水系】 流经衡水境内的较大河流有潴龙河、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泸河——老盐河、清凉江、江江河、卫运河——南运河9条,分属海河水系的4个河系。其中潴龙河属大清河系,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属子牙河系,滏东排河属南大排水河系,索泸河——老盐河、清凉江、江江河属南大排水河系,卫运河——南运河属漳卫南运河系。

【衡水湖】 衡水湖原名千顷洼,位于桃城区与冀州市之间,总面积75平方公里,设计水位21.0米,相应蓄水量1.88亿立方米。湖中有一南北向隔堤将全湖分为东、西两湖,东湖面积42.5平方公里,相应蓄水量1.23亿立方米,西湖面积32.5平方公里,相应蓄水量0.65亿立方米。

衡水湖于1958年开始治理,1973年正式运用,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今已成为引、蓄、灌、排、供配套较为齐全的大型平原蓄水工程。

衡水湖今有两条引水线路,东线可通过卫千渠引卫运河水、黄河水入湖,西线可通过冀码渠引滏阳河系水入湖。

历史沿革

衡水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 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中华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隶于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 华北行政区。

篇三:衡水湖资源现状及利用开发对策

衡水湖资源现状及利用开发对策 王金彪

摘要:衡水湖是衡水市旅游资源的一个代表景点,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但人类活动正在加剧,急需开展对衡水湖保护开发的调查与评价工作。在综述衡水湖资源的基础上,介绍了衡水湖的资源现状,阐述了衡水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衡水湖;现状;保护开发;对策

一、衡水湖概况和资源现状

衡水湖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地处河北省衡水市境内。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处于冀南平原北部,属于冲积平原,西部紧邻滹沱河冲积扇前缘,东侧为古黄河,西侧为古漳河的古河道高地,现分属衡水市桃城区和冀州市地界。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5°27’49.68”~115°42’51.48”,北纬37°31’40”~37°41’55.68”,东西平均宽约22.28km,南北长18.81km,海拔18~25m,总面积268.342平方公里。2000年7月,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河北省历史上第一个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衡水湖,俗称“千顷洼”,又叫“千顷洼水库”,湖面75平方公里(在冀州境内57平方公里,桃城区境内18平方公里)。面积与蓄水规模仅次于白洋淀,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单体水面积位居华北第一。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0月,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属于内陆淡水湖泊,由草甸、沼泽、滩涂、水域、林地等多种生境组成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景观独特,是镶嵌在华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衡水湖在历史上曾为黄河、漳河、滹沱河故道,水系纵横,烟波浩淼,土壤肥沃,孕育了灿烂的农耕文明,是古冀州文化的发祥地,具有丰富的水域景观,观鸟景观,芦苇荡景观和河滩湿地的自然景观以及冀州古城遗址,竹林寺遗址的历史人文景观。因此,研究衡水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现衡水湖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衡水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淡水渔业资源减少

由于利益的驱使,电鱼、毒鱼、地笼捕鱼、捕猎候鸟等违法捕猎手段屡见不鲜。过量的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尤其是地笼捕鱼和电鱼等危害极大。因为地笼捕鱼使小鱼全部被捕获,使鱼类不能得到正常的补充。而被电过的鱼几乎

都失去了繁殖能力,有绝种的危险。这种破坏生态平衡的近乎疯狂的过度捕捞,不仅会导致鱼类资源萎缩,还会影响鸟类的食物来源。

(二)、湿地面积减少

衡水湖湖区沙地多,林木少,水位浅,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位于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北部的滏阳新河滩地,原来就是湿地,多年来不断退化。有关专家测定,从20世纪60年代到目前,衡水湖湿地面积减少了60多平方公里。相关机构、村庄、服务业等建筑物不断增多,破坏了湿地的自然环境,加上人为的活动影响,使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三)、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上游河渠的断流,衡水湖湖水只能靠引黄河水源补充。每年花重金从黄河引来的8000万立方米水,由于污染,在入湖前已达四级,加上滏阳新河等带来的上游地区的污水,造成了衡水湖水质的严重污染。此外,湖区内以及周边居民、养殖厂、农业生产、工矿企业排放的生活和工业污水严重威胁着衡水湖。有关专家指出,衡水湖作为内陆封闭型汇水湿地,湖水自净能力差,一旦污染,很难恢复。近年来,在湖区中心的浅水区域多次出现大面积臭水死鱼现象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对衡水湖旅游资源的重视

政府对衡水湖的保护力度有限,对衡水湖资源的不重视,以及政策上的不扶持,致使衡水湖遭到严重破坏且没有及时加以保护。

(五)、宣传力度小,保护和利用不到位

旅游是大众的旅游,是一种美的享受。而衡水湖一直以来给人感觉的就是一个名字上的熟知,很多消费者对具体的衡水湖并不了解,或是听到此前破坏严重现在都不愿意再去。为此,当地政府应该注重资源的宣传、利用和保护,加深消费者的印象,积极开发保护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三、解决对策

(一)、综合利用,保护湖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保护衡水湖的水资源是首要任务。衡水湖水体污染治理应主要抓好四条措施:一是加大上游污染源治理力度,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口管理制度,实现达标排放。二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力度,保证入湖水质清洁。三是积极开展湖内生物治污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四是压缩湖内人工水产养殖面积,充分利用湖外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以减轻因渔业生产对湖水的污染。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除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还要与衡水湖上游和周边地区搞好协调,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合理利用和调度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节水工程,调整高耗水产业,停止新上高耗水项目,保证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需要。

(二)、政府应加强监管措施

加固堤防,完善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积极搞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入湖泥沙淤积;利用枯水期积极进行湖底清淤,保持和提高湖泊蓄水调洪能

力。严格保护现有的湖滨带,严禁围湖造田,对影响和破坏湿地生境的农田要退耕还湖还湿,防止湖泊萎缩、湿地破坏。对散布于湖边的零星湿地,要加快合并建设,增加湿地面积。

(三)、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

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对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的区域,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为丰富多样的水生动植物、珍稀鸟禽和其他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境。同时要严禁毁坏莲藕、芦苇等挺水植物;严禁炸鱼、毒鱼,控制捕捞量,设置休渔期,避免过度捕捞;保护鱼虾类产卵场、越冬场;严禁随意捕猎鸟禽,保护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素质和法律教育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适度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特色水产养殖,在妥善安排湖区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搞好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解决衡水湖保护利用工作中的问题。此外,还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依法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衡水湖的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场所。

(五)、增强衡水湖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宣传力度

旅游地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势头,必须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借助衡水湖身后的文化底蕴,将产品转向商业化。可在各种宣传品和旅游产品上广泛使用旅游总体形象的宣传口号和图形标志,如:广告栏、名片、导游图、旅游手册、手提袋、太阳帽等: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交易会和博览会,摆摊设点,广为宣传。确定区节、区花、区树和吉祥物等,举办节庆,进行宣传教育活动;选择适当日期作为湿地节,或开展垂钓比赛等;向主要的客源地派发促销团等。

(六)、保护性开发

保护性开发。衡水市历届政府和人民都爱惜衡水湖,全上下都倡导和力行着“八种理念”’。

1.保护衡水湖就保护自己家园,绿化衡水湖就美化自己家园,建设衡水湖就提升自己家园,发展衡水湖就拓展生态家园。

2. 衡水就“风水”,湖面就“脸面”。不与湖面争脸面,不与面争空间,不与鸟类争速度,不与花木争位置。

3.保护、利用不好衡水湖,既对不起历史更对不起未来,既对不起先人更对不起后人,既对不起生态更对不起生存,既对不起岗位更对不起职位,既对不起组织更对不起人民。

4.保护胜于一切,保护高于一切,保护优先一切。污染水源、有损资源罪人,资源很好、保护不好和利用不好庸人,优质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高人。

5.被动保护不如主动保护,减污治标不如正本清源。

6.从一定意义上讲,资金投入力度,决定保护程度。对于经济实力较弱衡水来讲,只有科学利用,才能更好提高保护程度。

7.打造衡水湖就打造生态“名片”,宣传衡水湖,就宣传衡水发展。

8.保护利用衡水湖衡水重点和亮点,一定要做到重点要真重,亮点要真亮。


衡水湖简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50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