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1 07:35:12 | 移动端: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篇一: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合作原则视角下《飘》中的人物性格探析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 堕落的世界-----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 浅论现代汉语新增词语的英译方法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 苔丝悲剧的原因与托马斯哈代悲剧意识的分析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精神分析和人格面具理论看“我”和吕蓓卡的对立统一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权主义分析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艾丽丝?门罗《逃离》中女性人物命运 英文商务索赔信的人际意义功能分析 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 NBA和CBA的文化差异分析 论不同语境下广告语中双关语的翻译原则 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动物庄园》的主题浅析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 An Analysis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住所的隐含意义 英语教学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研究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 论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 从《打鱼人和他的灵魂》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国际贸易往来电子邮件写作原则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分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 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分析多丽丝?莱辛《第十九号房》的女主人公的心理特征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

其宗主题的研究

43 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

44 A Study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Barn Burning

45 从《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与《水浒传》比较分析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 46 论基督教教义对美国人慈善观的影响

4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8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49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5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51 浅析《莳萝泡菜》中的意识流技巧运用

52 从认知视角谈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53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54 方位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55 Analysis on Humors in Short Stories by Mark Twain

56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57

58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59 从心理角度浅谈丁克家庭在中国出现的原因

60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

61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6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63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

64 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6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tagonists’ Characters in Great Expectations

66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

67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68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69 商务英语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

70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中的象征艺术手法

71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72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73 委婉语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应用

74 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 75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

76 On the Absurdity in Waiting for Godot

77 对中式菜名英译的试探性研究

78 浅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现代主义特征

79 The Darkness in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

80 论汉英外贸合同翻译的得体性

81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82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83 试析《生死疲劳》英文版风格之再现:文学文体学视角

84 浅析父权体制下黛西的“他者”形象

85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Translation–An Analysi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86 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87 机器翻译回顾--案例分析谷歌

88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89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

90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

91 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之道

92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93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汽车商标词的汉译

94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wo Cities

95 哈代小说《绿林荫下》的视觉呼唤

96 浅析动植物词汇中的中英文化差异

97 浅析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中的象征意义

98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99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100 论《宠儿》中社区与逃离的关系

101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102 《秀拉》中女主人公秀拉的女权主义解读

103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104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

105

106 从社会习俗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07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浅析

108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109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

110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

111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112 透过中西谚语的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异同

113 美国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应用

114 庄子和梭罗自然观比较——以《庄子》与《瓦尔登湖》为例

115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116 《当幸福来敲门》的人际功能文本分析

1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8 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

119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

120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创新精神和知足长乐

121 论证北美独立战争的合法性—重读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122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123 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佛家思想

124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125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126 斯嘉丽与艾米丽不同人生态度与命运--从父亲形象角度分析《飘》和《献给艾米丽的

一朵玫瑰》

127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128 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129 合作原则视角下探析广告语篇中省略的会话含意

130 近年来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简析

131 《欢乐之家》孤独灵魂的自我发现

132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133 Reflections—Emily Dickinson’s Life in Her Poems

134 姚木兰和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135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36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

137 浅谈中西文化中的思维差异

138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39 英语习语汉译方法浅析

140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141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 142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143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and Misreading in Translation

144 从“礼貌原则”看中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please”为例 145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46 中西方生死观之比较

147 An Analysi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148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149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

150 中西悼亡诗看中西文化

151 浅议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152 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分析

153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

154 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

155 简奥斯丁《爱玛》中的爱玛形象分析

156 浅析中西情人节短信中的文化差异

157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ddress Forms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 158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159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160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161 浅析《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

162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

163 中法餐桌文化对比

164 析《苔丝》中的象征意义

165 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66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

167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168 [毕业论文](法语系毕业论文)杜拉斯《情人》的艺术成就

169 浅析网络字幕组运作下的美剧翻译特点

170 分析狄更斯成长小说的主人公

171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72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173 浅谈《到灯塔去》的女性意识

174 苔丝死之谜

175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176 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77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

178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179 从《教父》看两代人不同的家庭观

180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 181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

182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开题报告+论)

183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童话的文体特征

184 小议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185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186 《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

187 基于SWOT的星巴克发展战略研究

188 从模糊语分析广告语

189 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190 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

191 从《功夫熊猫》中试析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192 电影《苔丝》的缺失——与原著《德伯家的苔丝》的比较

193 论矛盾修辞法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194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95 中英死亡委婉语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196 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

197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讽刺和说教主义

198 何以苦难——《荆棘鸟》中女性悲剧的缘由

199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听力学习

200 从中外节日看两种文化—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

篇二: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欧亨利

警察与赞美诗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2、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3、了解美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贫困和精神痛苦,认识其社会道德、法律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虚伪本质。

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2、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爱他,那么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么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纽约甚至是美国社会的那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对于有钱的人来说,那里是淘金的天堂,而对于穷人而言,那里则是人间的地狱。今天我们来学习《警察与赞美诗》来进一步地了解美国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介绍:

作者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南部的一个乡镇医师家庭,从小受教育少,一生经历曲折而丰富,是个多产的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羊脂球》、俄国的契诃夫《套中人》、并称为“欧美短篇小说三大家”。他的小说常常通过合乎情理的艺术夸张,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收到“含泪的笑”的艺术效果。被人称为“欧?亨利笔法”。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

三、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的三大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我们很喜欢看小说主要是被其中的曲折的情节所吸引。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那么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是什么?请同学阅读小说,来分一下。

明确:学生议论、思考并回答:

1、故事开端(第1-5自然段: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那条长凳上——自有一位识相的推事来料理),苏比为逃脱严冬的威胁,筹划着怎样才能被捕入狱。

2、发展(第6-38自然段:苏比离开长凳——而我们偏偏认为他是个永远不会犯错误的国王),苏比屡次惹是生非,都没有达到被捕入狱的目的。

3、故事高潮(第39-47自然段:最后,苏比来到通往东区的一条马路上——“那你跟我来。”警察说)。苏比伫立于教堂外良心发现,决心重新做人时,突然被捕。

4、故事结局(第48自然段),苏比被判入狱三个月。

四、分析开端部分

1、朗读课文的第一二,思考这两段是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两段是环境描写。

“每当雁群在夜空引亢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

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为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这里的环境描写点明了小说发生的季节是哪一个季节?

明确: 句中写到了“雁群”“高鸣”南飞,暗示了季节——冬天将近。

3、那为什么要写“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还写了苏比在长凳上“辗转反侧”,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明确:“海豹皮大衣”反衬苏比生活的窘迫,“长凳上辗转反侧”点明了主人公生活的贫困与无奈,这些描写不仅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凄清寒冷的自然环境,还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揭示下文苏比6次为非作歹的原因,展示了美国社会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显示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所

以这句话不仅是点明季节和环境也点明了小说的社会环境。

4、那么苏比在冬季来临之际有什么打算呢?

明确:希望能被警察抓住,能到监狱里过冬。

5、这个想法正常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

明确:这个想法是相当荒谬的,是反常的。分析:小说的主人公苏比在冬季来临之际,生活无着,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季,他竟然“衷心企求的仅仅是去岛上度过三个月”,并认为“人生的乐趣莫过于此”。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监狱在苏比看来竟是“小安乐窝”、“安乐岛”,“他想象中已经感到了巡捕房的舒适和温暖”。主人公的这种心理是十分反常的。

6、为什么苏比不愿去慈善机构接受救济,而宁可去监狱过冬呢?

明确:“真是凡事有利必有弊,要睡慈善单位的床铺,先得让人押去洗一个澡;要吃他一块面包,还得先一五一十交代个人的历史。”这句话撕开了慈善机构虚伪的面纱,表面上的施舍,附带的是对人性的践踏,也正是对所谓的自由和平等的有力驳斥,无情的批判。苏比虽然贫穷,但他严守着精神上的尊严,一直维护着他灵魂上的高傲,为了“床铺”“面包”而出卖个人的历史,和私事,他是不会去做的。

五、分析发展部分

1、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苏比做了哪些努力?结果怎么样?

明确:

苏比的行为愿望或打算 结果

1.走进豪华饭店 想白吃之后被关监狱 因裤子破被推到人行道上

2.用石头砸橱窗 想借此被捕 警察认为他不是肇事者

3.饱餐一顿不给钱 想借此被捕 侍者没喊警察把他推到人行道上。

4.扮演一个小流氓 想借调戏年轻女子被捕 反被女子纠缠,他撒腿走开

5.在剧院门口大吵大闹 想以“扰乱罪”被捕警察没有理睬

6.苏比跨进烟店拿伞 要被偷者喊警察 捡者把伞让给了他

2、这些情节,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的巧合致使苏比的入狱计划不能实现,

怎样理解这些巧合?

明确: 小说情节上安排了许多巧合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充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苏比一次次地努力都因一次次的巧合而没有能实现“理想”,为了最终实现到布克来威尔岛过冬的愿望,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犯罪”,作者正是通过巧合为苏比多次“犯罪”提供了可能,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宽恕”了,而这一次次的反常的结局,则更充分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本质。

其次,作者通过一次次的“偶然”,巧妙地、全方位地展示了美国社会的现状:他作恶的对象,“正巧”也是些心术不正的人:在街上见机缠住男人的女子,捡了别人的雨伞就据为己有的买烟者。两家饭店都是直接用拳头教训吃白食的苏比,这反映了美国社会世风日下、弱肉强食、势力至上,没有严格的法治可言。苏比用石头砸商店的橱窗,反而没被逮捕,原因仅仅是他“留下来了”;他在街上醉鬼似的大吵大闹,“刚好”被认为是“耶鲁的小伙子在庆祝胜利”,这种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也反映了美国的社会现状。

六、分析高潮和结局部分

1、在苏比听到赞美诗,心灵发生转变时,作者也用了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

看着皎洁的月光,宁静的街道,听着教堂悠扬的乐声,苏比感到一切显得古朴、亲切、可爱,在这宁静而空灵的气氛中,他回想起儿时得到母爱和纯真,唤醒了他的雄心和自尊,唤起了他对纯洁生活的回忆,他顿然醒悟,决心重新做人,通过景物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紧扣小说的主题。也就是景物描写是为人物和小说的进一步发展而服务的。这与课文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一致的。

2、苏比在听了教堂的赞美诗后,准备重新做人,却被莫名其妙地送进监狱,为什么?

明确:这个结局可以说是出人意料之外,这个结局也是与上面6种行为一样充满了巧合,那么,这些巧合是否是偶然的呢?

“巧合”是小说的常用手法。巧合是事情的偶然,偶然有的反映事情的必然,有的则并不反映必然,上面几例巧合应属于后者。苏比在教堂旁忏悔反遭拘捕也是一种巧合,巧就巧在他若有所思的忏悔神态正好出现在教堂旁。如果是在“街心公园长凳上”,就不可能被捕了。但这一偶然却反映了事情的必然,因为看见教堂,听见赞美诗乐声才会引发忏悔之意,而教堂周围又是不允许衣冠不整的流浪汉凝神注目的。所以警察得出现又是必然的。

3、那么你认为苏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对课文这样的结尾安排做何评价?

(1)苏比是性格复杂的流浪汉形象

不能简单说他是坏人:他故意作恶,犯些轻罪,都不是出自本意,他多年浪迹街头,并没有真正沦为乞丐 、小偷、骗子或其他社会渣滓。在赞美诗的感化下,能幡然悔悟,要跳出泥坑,表明他良知未泯,有向善的一面。

也不能说他是好人:为了逃避生活的考验,他多年在监狱过冬,平时游手好闲,欲望低俗,他的一连串的恶行也不能说是对现实反抗的正确行动。

(2) 可让学生各抒己见

七、布置作业:

小说既反映社会现实又超出社会现实,你认为本篇小说的结局合理吗?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实际、运用想象,写一篇短文评价结尾。

参考:巧妙结局 令人回味

——评《警察和赞美诗》的结尾

《警察和赞美诗》花大量笔墨描写苏比想尽种种办法进监狱,结果六次恶作剧都不能如愿以偿。而当他在教堂的赞美诗中受到感化,灵魂开始复苏时,作者笔锋一转,只简简单单一句“那你跟我来”,让苏比轻松地进了监狱。从构思方面看,作者匠心独运,使情节曲折多变,扑朔迷离,引人爱读;从主题上看,反映苏比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表面上苏比终于如愿,其实已非他所

篇三: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大全(8篇)

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大全(8篇)

【篇一:《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

说起短篇小说,就不得不聊聊莫泊桑、契科夫、欧亨利了。欧亨利,我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有独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恐怕这就是欧亨利的写作特色吧。《警察与赞美诗》就是其中之一。

这则故事相当地搞笑,不知大家有木有感受?穷光蛋索比在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开始为进入他的冬季住所——布莱克韦尔监狱作出努力,使尽各种办法想让警察逮捕他。他想尽了一切办法:到餐厅骗吃骗喝,砸商店的橱窗,调戏妇女,扰乱治安,行窃。甚至在警察面前调戏妇女,但是我们的警察叔叔却对这些违法的举动并没有予以惩罚。这令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相当搞笑。正当他受到教堂中赞美诗的音乐的感化,决定放弃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时,却被警察抓了起来,如愿地被送到了监狱里。(真是可悲)。

欧亨利讽刺警察对犯罪行为的容忍和对无辜行为的惩罚这样一些社会现象。并对像索比那样的不求上进的穷光蛋表示谴责。

【篇二:《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

《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是出生于美国的欧亨利——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苏比的流浪汉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而想方设法进入监狱过冬但屡次失败,在教堂听到赞美诗后决定重新做人去找工作时却被警察逮捕,最终被法院判刑三个月的故事。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文章的主人公——苏比所触动。小说中写道:他可以去的地方多的是但是,对于性格高傲的苏比来说,他有着比别人更加要自立的想法,所以他拒绝了其他人所给他的恩惠与恩赐,认为这是别人看他可怜,给他的施舍。然而此时的他却身无分文,既没有任何工作去做从中来牟取钱财,更是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对于苏比现在的境况来说,这种所谓的施舍正是此时正穷困潦倒、居无定所的他应当接受的恩惠。我认为他有这种要自立的想法非常好,但是也应当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通过犯法进入监狱从而能够勉勉强强过完这个冬季这条途径,最终使自己被迫如愿以偿,在监狱内过冬。

凡事都有两面性,接下来就要讲述苏比好的方面了。他想要自立的想法很好,但是却用的不是时候;他想要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的想法也很好,但是为时已晚。

即使他有许多的不足,但是至少想要自立和想要在自己做错事时改邪归正,重新做人这两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篇三: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作文】

为了能够不愁吃穿三个月,流浪汉苏比多次以身试法,终日盼望着能被警察相中。然后

进入那日思夜想的冬季寓所—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为此,他去砸商的橱窗,去餐馆吃白食,他扰乱治安,在闹市中大吵大闹而这一切,宅心仁厚的警察们都视而不见,大家都认为苏比是一个永远不会犯错误的国王。正当苏比为自己的被捕计划屡试屡败而苦恼不已时,教堂里传出的赞美诗和管风琴的乐音使他突然良心发现,那又没的音乐声燃起了他的雄心斗志。他为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感到可笑,他决定让自己重新开始,好好生活。而此时此刻,我们作为读者是多么为苏比感到高兴和庆幸啊!幸亏他前几次没落入法网,多谢那些糊涂警察手下留情,否则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悔过自新了的苏比了。

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完美结局了,然而故事并没有在此结束,紧接着,出人意料的情节映入眼帘,就在苏比为自己的今后勾画美好的蓝图时,那帮糊涂警察终于找上了苏比的麻烦。此时,作为读者的我感到惋惜极了,不禁诅咒起这可恶的警察来的太不是时候,他们剥夺了苏比新生的机会。

其实,仔细想来,苏比的被捕,虽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尽在情理之中。他多次犯罪却消遥法外,而刚刚想改恶从善时却被不公正地逮捕,这不正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黑自颠例,是非不分的本质吗?可怜的苏比只不过是为了能在严冬找个御寒的栖身之所才被迫犯罪的。正是这善恶颠倒的社会造成了苏比这畸形的心态。

与此同时,作者也在向我们陈述一个道理:机遇不等人。上天是仁慈的,会时不时的给你带来些机遇,带来些光明,可是这时你若不好好珍惜,那么上天又会展示他吝啬的一面。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一个能够发现机遇又把握机遇的天才。在生活中,我也曾经错失过很多机遇,后悔过也懊恼过,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错失给予之后,我学会了争取和珍惜。

【篇四: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

《警察和赞美诗》讲的是流浪汉苏比为了度过冬天,而想方设法进入监狱过冬。但他始终未能如愿,总是发生各种情况使他进不了监狱,当他在教堂听到有人在唱赞美诗时,他突然想要出新做人,当他正准备去找工作的时候,警察逮捕了他,法官判他到监狱服刑三个月。

小说中写道:他可以去的地方多的是可是对苏比这种性格高傲的人来说,慈善的恩赐是行不通的。他没有工作,更没有生活经济来源,而又不要别人的恩赐,我想一个人有他这样的想法很好,很自立的想法,但也要分什么时候,在没有自立能力的时候这种想法还是算了吧,就像一个刚破壳而出的小鸟,走道还不利索,就要展翅飞翔,那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假令风歇时下来,必然摔个大屁敦。

所以苏比这种人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苏比。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将近七旬的老太太,无儿无女,每月只靠低保金度日,自称两月没吃肉了,竟拿着刀在火车站持刀公然抢劫。进监狱后,老太太面对记者的镜头很开心,说自己最近长了10斤称。

这还不是个别案例,据说还有一位40多岁的人故意犯罪,就为免费治疗他的腿伤。监狱何时成为收留所?这也说明,现今的社会体系中,老百姓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但实际上,穷人还是有的。当然,这并不是党和政府的错误,哪个国家没有几个穷人,那美国还有贫民窟呢。

但我想,政府应给对这类苏比提供些帮助,比如多建些收容所,或帮他们找些工作。

转回正题,《警察和赞美诗》也讲了一个道理:机遇是不等人的,也许,当你错过后,他还跟着你,但当你回头后,它便离开了。

【篇五: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

最近重读了欧﹒亨利的作品《警察与赞美诗》,温故而知新,收获颇多。

《警察与赞美诗》描述了一个叫做苏比的不良青年。他没有工作,不务正业,风餐露宿,不思进取。在冬天来临之际,他想方设法做坏事,企图进入监狱,过一个温暖的冬季。但他并没有成功。在几次'背运'后,他翻然悔悟,立志改过自新。就在他决定重新做人时,他被一个警察发现,送进了监狱。

本文把苏比的几次'背运'写的很详细,充分表现出苏比不思进取的一面。也是因为作者对这几次'背运'描写较为成功,当读者读到苏比决定弃恶从善时,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但似乎一切都在和苏比作对,他想要的,总是来得不是时候。苏比没有做坏事时,警察却把他抓走。

由此可见,命运多舛。不一定发生什么事,使命运发生变化。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知足常乐,把握好每分每秒,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不要等大好时机错过了,才怨天尤人,后悔当初。

主人公苏比在文章开头就给人为非作歹,无药可救的坏人形象。他想方设法做坏事,争取进牢房度过冬天。但是由于种种偶然,苏比并没有如愿以偿,我有些'幸灾乐祸'。当文章接近尾声时,我意外的看到苏比重拾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受到赞美诗的洗礼,准备重新做人,干一份正经的工作,并构想美好生活的蓝图。然而就在此时,警察把他抓进监狱,留给读者无限遗憾。

苏比不会把握机会。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但他拒绝了。他原本有机会去救济所,但他放弃了。他的思想和平常人不一样。他不工作,并不因为他想不劳而获,只是不想做而已,似乎刻意逃避身为正常人的生活。文章婉转的表达了,苏比是一个几乎失去了一切的人。才能、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暇的思想和衣领都是他曾拥有过的。重新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对苏比来讲应该不是件难事。然而他自甘堕落。他吃霸王餐、砸玻璃、轻薄女子、扰乱治安、抢伞,目的是为了去监狱——一个令他有'尊严'的地方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季。当他悔改的时候,为时已晚,警察抓走了他,机会溜走。在这个冬季来临之前,他本来有许多机会重新做人的机会,但他没有把握机会,结果造成了'悔之晚矣'的遗憾结局。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无数的'苏比'呢?有的人执着着自己的信念,不论这信念是真理还是谬误。就为了一时幼稚的'尊严'、一时'理性'的思考而走向信仰的歧途。'苏比'们冷眼旁观着一个个通往正常之路的机会,不屑的让它们悄悄溜走。等真正醒悟过来时,恐怕早已错过机会,'苏比'们因此与常人的幸福擦肩而过。然而把握机会也很难。大多机会就像空气一样。等到空气消失了,无法呼吸,人们才会感到,原来如此重要的甚至长久追求的东西

就在身边。所以说,苏比也是一个聪明人。他还有春天。三个月后,他将迎来三个季度之久的春天。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48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