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发现一个家风故事

发现一个家风故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0 06:19:13 | 移动端:发现一个家风故事

篇一:家风故事

在家风家训小故事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典型家教家风事迹

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在我们家,常常告诉孩子,放学回家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主张铺张浪费。

勤俭这个词语一直记在孩子的心头,可他却一直没有明白节俭是什么,总觉得它好像离我很远。直到他9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才让他深刻地了解了节俭的含义。那天,他妈妈叫他买一袋醋,到了商店,他把钱交给了售货员阿姨,阿姨笑嘻嘻地把一袋醋放进他的衣兜里,还把找的一角钱塞到他的手心。回到家,他把醋递给妈妈,顺手便把那找回来的一角钱丢进了垃圾桶。他妈妈问他怎么那样做,他说:“一角钱留着有什么用,什么都买不了,还是扔掉算了。”妈妈说:“那可不行,一角钱虽少,可也是钱,只要聚少成多,它将来就会是一大笔钱。你要学会珍惜和节俭。”说着便把那一角钱捡起来,放进了一个小盒子里。从此,他便和妈妈一起往小盒子里放零钱,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节俭,总的来说就是珍惜已有的物品,尽量让它避免损坏,因为每一件物品都是有了付出甚至是得之不易,所应更应该珍惜。

我们家中有年迈的父母,不管什么时候回家,不管在外边有多累,是高兴了还是难过了,都会去陪父母说说话,作为家长的我们,侍奉母亲,孝敬母亲,从来不和母亲顶嘴,始终给孩子做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孩子知道该如何让去做,如何对待家长对待长辈,对待老师。因而,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名片,我们家的家风是:树立良好的家庭风尚,搞好家庭环境卫生,接人待物有礼貌,为人处事和善不争吵,最主要的是无论怎么样都让孩子养成关注文化,关注中国发展的好习惯,告诉她们活到老学到老,时刻充实自己。我们都是在农村长大,作为读过一些书的我会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口头禅,作为全职妈妈的妈妈会时常念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这两句话也时常萦绕在孩子的耳边,让他受益无穷。

别人喜欢逛名胜古迹,逛商场,而我总是让孩子多逛书店,还经常和他一起买书、看书,常常花一大把钱,买一堆书。虽然我买书时大手大脚十分奢侈,但是在买衣服时却十分“小气”。我总是说:“人不需要华丽的衣服来装扮自己,要用知识来装扮自己。”在孩子周末回家时,我们总会和孩子看一些科技,动物世界,新闻等节目,让孩子头脑更充实。

在我们家,虽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能吃苦任劳任怨,还时常帮助左邻右舍,母亲能操持家务,聪明和善,在家中从来不争吵,遇到问题总是心平气和的商量,一有时间,就会和孩子们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单单是学习,还有同学之间的友谊,老师的教学等,谈天说地,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总是面带微笑,快乐健康的成长。

我的家风,我的故事

家风是什么?爸爸说: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历史的积淀。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奶奶说:孝敬长辈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人要正直,不搞歪门斜道。用功读书。节俭成习惯也就成了家风。

每次外出坐公交车前,妈妈总要叮嘱我:车上如果有老人没位置坐,要主动起立给老人让座。每当家里做什么好吃的,妈妈总要先盛一碗端到奶奶跟前说:妈,您尝尝好吃不好吃。每次上学前,妈妈总要交代我:到学校要守纪律,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不能和同学闹矛盾。放学回到家,

爷爷会和我说他当年打仗的经历,告诉我做人要学会吃苦,从小要吃苦耐劳长大才能成大器。吃饭时好吃的东西要请长辈先吃,能吃多少装多少,不能浪费食物。家人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长的记忆里,妈妈在家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人,睡的总是最晚的一个,以前爸爸上班,我上学,她总是按时给我们做好每一顿饭,从来不会怨言,不会烦恼,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后一个吃饭的人,她的淳朴、善良深深地植根在儿女的心里。听完那个时代的故事,回忆起成长中的事,我逐渐理解了我们的家风是什么,爷爷诠释了无私的爱,并把爱传递给我了我的爸爸、妈妈,爸爸,他们用行为教导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传承那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之光!

我的家训家规:敬长辈,正心术,端人品,勤读书,笃勤俭,懂礼貌

家训家规简要注解:要尊敬长辈,正直,不能撒谎,要用功读书,勤俭,不能浪费,更要懂礼貌

篇二:家风小故事

家风小故事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警示育人的词汇是对教育的最基本体现。社会风气的好坏,家风家规的树立,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家风,是潜移默化的,具体的从小事做起。然而,一些有一些社会地位的名人和古代的伟人的家风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也能从中学会勤俭持家的本领。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

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我国民间的家风小故事也同样让人深受启发。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

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说完我国的家风故事,我们也来看看外国有名的家风小故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 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面貌。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篇三: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仙都小学 林荣瑞

指导教师 黄启义

“稀里哗啦??刷刷??稀里哗啦??刷刷??”那是妈妈洗衣服的声音。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妈妈还在忙着。现在是收获杨梅的季节,妈妈每天四点多就要起床,拿着矿灯,摸黑到山上摘杨梅。爸爸在外面打拼,家中的重担都落在妈妈的身上。这不,才放下饭碗又洗起来衣服。

做为农村的孩子,我懂得勤劳是发家致富的途径。爸爸在外面打拼,妈妈不仅要操持家务,还要教育我,还要贪早摸黑地劳作。妈妈从来不把劳作看做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是咱们的家风。妈妈,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都心疼你,感激你!

奶奶已经七十有三了,虽然这把年纪了,也是忙个不停。在早上我们各自外出学习、工作之时,她就利用时间,在家里左洗右刷,从没闲着。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帮我们准备好早餐,就开始干其他活儿。她的年纪大了,上不了山,所以就主动担任起家务活。平时妈妈不是很忙的时候是舍不得让她做这么多的。家人的相互理解,让我很欣慰。尊老爱幼,相扶相携一直是我家的主旋律。我从没有看过妈妈和奶奶婆媳之间有红脸的时候。 我知道,奶奶的身体不是特别的硬朗。干体力活过久,对身体有些许的影响。她为我们,累垮了身体。瞧,奶奶的动作缓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净,如果一些地方她还认为脏的,要重复着拖来拖去,不拖干净决不罢休。如果实在不行,她会皱紧眉头,摇摇头,拿来洗洁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都心疼你,感激你!

爷爷在我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对他没什么印象,但从邻居的话语中,我知道了他的“事迹”。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木匠,做了一手好活,人又勤恳,不然怎么能娶到奶奶这样贤惠的老婆呢!

村里人都说爸爸遗传了爷爷的优点,不仅做了一手好木匠活,头脑也灵活,现在就在厦门专门包室内装修的活。除了逢年过节,不然我们是难得见到爸爸。前几天爸爸回来参加堂

哥的婚礼,我就发现了原本身强力壮的爸爸黝黑的头发中长了几根银丝。爸爸,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都心疼你,感激你!

我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勤劳。在学校我可是卫生大组长,不仅劳动响当当,学习也不例外。

“勤俭持家”,这是春节时我写的一条横批。当时爸爸就语重心长地说过,这是我们的家风,希望我能继承,传递下去。


发现一个家风故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38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