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割腕自杀

割腕自杀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15 06:12:31 | 移动端:割腕自杀

篇一:少女失恋后微信直播割腕 自杀前曾吸毒

致得协同文档管理系统

血淋淋的左手图微信直播

“我爱他,他不爱我,爱情总是这样。”“不会再傻了,不勉强,勉强没有幸福,也不会靠眼泪把你留下来。”“从来不碰毒品的我,今天是怎么了,我很爱你,××。”“再痛也没有心痛。”??这样几段文字配上血淋淋的左手,前晚7时50分左右,一个名为“半颗心流

致得协同文档管理系统

血,半颗心宽容”的微信号直播割腕自杀的几则微信,震动了朋友圈。一位好心朋友发现后,随后报警。

昨日上午,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朋友向南都记者提供了一段微信对话证实这名女孩是企图自杀。“你怎么啦?”“自杀。”“妹妹,需要帮你报警吗?”“不需要,求死。”“这么年轻死了比较可惜,你在哪里住了?”“海逸酒店505。”

前晚8时10分,得知自杀少女在鹤山市沙坪街道的具体位置后,这名好心朋友立即拨打110报警。

来鹤山找男朋友但被拒绝

接到报警后,鹤山市公安局中山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海逸酒店505房,发现房间内有两名少女,其中一名少女用打碎的瓷杯碎片在左手手腕及上臂划了几十道口子,鲜血淋淋,触目惊心。民警立即通知120到场救护。经医护人员检查,所幸割的伤口不深,经救治后,少女脱离了危险。

民警调查得知,两女是广东英德人,均为17岁,在恩平市打工,其中自杀少女姓付。前晚,在朋友的陪同下,付某来鹤山市沙坪街道找男朋友,但遭到拒绝,因承受不住失恋之痛,两人在酒店开房吸毒,随后付某打破茶杯割腕自杀。

目前警方已经通知了付某的家人,而毒品来源还在调查之中。

篇二:几种常见自杀行为的急救

几种常见自杀行为的急救

自杀是指故意伤害或毁灭自己的行为。自杀观念(自杀企图)是指想自杀但没有行动。全世界的普通人群中年自杀死亡率约为 10—20/10万,而自杀未遂率至少高于自杀死亡率的 15倍。自杀危险因素有两个方面:即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和临床因素。前者为男性、年龄 60岁左右的老年人、被隔离、离婚、寡妇、独居、家庭无小孩、?经济困扰,或近来遭受羞辱等。

[您需要了解的知识]

1)自杀的疾病原因

(1)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率为一般人口 6倍。包括抑郁、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抑郁伴发惊恐发作或其他焦虑症状,自杀未遂史,或自杀念头等。

①抑郁症:抑郁症40-70%有自杀观念,约9% 最终完成自杀:①自杀危险增加与目前的心境障碍诊断率低、治疗不当有关。②许多致病危险因素与自杀行为有关,包括发病初期的青年人、自杀未遂史、晚年发作抑郁、抑郁状态快速转换、出院后 6—12个月内、酒精滥用,及伴发焦虑、激越等其他症状。③继发性抑郁发作:继发于严重或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精神障碍,或药物引起的抑郁等。

②精神分裂症:约 3%在发病后 5年内自杀。在疾病早期可因人格改变、内心焦虑自杀,更常见的是幻觉妄想支配下引起自杀。例如,幻听命令患者去死,被害妄想使患者认为别人千方百计要害自己而觉得走投无路,或者在病情缓解后因不良境遇等原因自杀。

③酒中毒和吸毒:酒依赖自杀率随追踪时间延长而增加,可高达15%.?自杀前饮酒率可高?21%-89%,这是为了克服自杀前的矛盾恐惧心理,增强行动决心。?药物依赖的自杀率也很高,但因自杀与药物过量难以区分,统计数字不够正确。应注意相关的因素多种多样,如伴发抑郁或人格改变。饮酒或吸毒后可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受中毒性幻觉或妄想的影响,以及严重的戒断综合征都可以引起自杀、自伤。

④人格障碍:常可出现自伤行为,但有时这种自伤行为(如割腕)也是一种自杀姿态,如表演性人格障碍患者有可能发生自杀、自伤行为。

⑤癔症性精神障碍与神经症患者认为别人不关心自己的痛苦,或想以自杀引起别人注意,结果弄假成真(作态性自杀)。强迫症和主观失眠患者感到非常痛苦而以自杀作为解脱。 ⑥意识障碍患者容易发生冲动性自杀自伤。

⑦精神药物引起自杀的原因可能为:①药物性抑郁。②药物减轻阴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合并症延长寿命,使自杀机会增加。③厌烦用药等。

⑧精神因素:有的患者恢复期不能正确处理比较艰难的现实矛盾,如学习、工作、职业、经济等蒙受重大损失,家庭离散,孤立无援,前途渺茫等,结果以自杀求得解脱。

(2)躯体疾病:自杀率高的躯体疾病包括癌症、艾滋病、消化性溃疡、亨廷顿舞蹈病、头部外伤、肾脏疾病,及脊髓损伤等。

2)影响自杀的因素

(1)性别:在国外,自杀常见于男性,大约为女性的3倍,尤其在年轻人和老人中最为明显。对男性来说,即使有严重的抑郁症状,他们仍不愿主动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即便有时来看医生,但仍不会主动叙述,其罹患抑郁障碍常常被掩盖,因此往往未能被识别也未得到治疗。

(2)年龄:自杀年龄有两个高峰。青春期高峰在20-45 岁,酒依赖自杀最危险的年龄为40—50岁,平均饮酒年限为20年。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杀者多在40岁以下,尤以30岁以下最常见,病史平均12年,常并用酒滥用。中国的自杀具有特殊性:①年轻女性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主要在农村。②农村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市(3~4倍)。⑧年龄分布具两个高峰,20—35岁的农村年轻妇女(年自杀率为26~67/10万)和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特别是随着年龄的递增,农村男性老人的自杀率可达140~160/10万。

(3)婚姻:正常婚姻和正常生育子女自杀率低。近期的人际关系丧失(如分居、离婚、分离等)也是高危因素。丧偶对成年人来说影响最大,而离婚对老年人的危险性最大,这种危险部分是因为独居,而独居又是与自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子。

(4)宗教:伊斯兰教把自杀列为禁忌,自杀率低。

(5)文化:某些少数民族不看重生命,容易轻生。

(6)职业:自杀率与职业责任轻重呈正相关。社会阶层与就业 社会底层者自杀率最高,其次为社会高阶层。自杀率最低者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产阶层,如技术工人。失业以及某些职业,如医学和农牧业是危险因素,大学生中据报告自杀危险性也较高。另外,从事音乐、司法、律师、保险业的人员自杀率较高。城市与农村的自杀率差异较大,一般认为自杀在许多国家

以城市多见。但我国却比较特殊,农村地区的自杀率平均高于城市地区约3倍左右。

(7)失业:美国1920-1959 年统计表明35-74 岁男子自杀率与失业呈正相关。

(8) 生活事件: 如丧失或分离、严重躯体疾病、失业或退休、单身、丧偶或离婚等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往往会给人造成心理失衡,易产生自杀的冲动行为。人际关系紧张或冲突是许多药物滥用自杀者的常见诱因。

(9)遗传:有自杀家族史的患者自杀危险性较高。寄养子和孪生子研究均支持遗传因素的影响。自杀的寄养子血亲中自杀率和抑郁症患病率都比对照组寄养子血亲高。Haber-Landt(1967) 研究149 对孪生子自杀, 9对为双人自杀,其余 140对为单人自杀。前者均为双卵双生。说明影响自杀因素很多,遗传等生物因素也是一个方面。

[您需要了解的临床表现]

1)自杀相关的精神表现:

(1)情感:自杀当事者常表现紧张、焦虑、抑郁、悲伤和恐惧,部分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会出现恼怒、敌对、失望和无助等情感。90%的中度和重度抑郁者,伴发以下精神症状:①做熟悉的事感到困难,容易疲劳。②对曾经令人愉快的活动没有乐趣。③难于做出决定。④自我贬值、无用感。对未来感到绝望。

(2)认知:在急性应激或自杀准备阶段,自杀当事者往往浸沉在悲伤反应或想“一死了之”中,因此出现认知范围缩小,对事物的分辨、决断能力下降,并可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3)行为:当事人在痛苦悲伤的表情基础上、表现哭泣、孤独、不合群。工作能力的下降,不能上班、做家务,兴趣的减退和社交技能的丧失,以及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对前途的悲观和失望,进而拒绝他人帮助和关心,脾气暴怒或易冲动。

2)自杀相关的躯体症状:

(1)一部分自杀当事人在自杀前会有失眠、多梦、早醒、食欲下降、心悸、头痛、全身不适等多种躯体不适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压、心电生理及脑电生理等方面的变化。

(2)抑郁的患者既可有精神症状,也可有躯体症状。约一半中度至重度的抑郁者有心跳加快、便秘、食欲改变、体重下降、睡眠困难等躯体症状。医生必须意识到,躯体症状不是抑郁症的必备症状,而属于精神症状的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是最严重的抑郁症状的体现。

3) 自杀伴发症状与共病:有抑郁症状的躯体疾病与自杀关系较为密切。MacKenize等报告,躯体疾病在25?%的自杀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随年龄增大而升高。自杀率高的躯体疾病包括癌症、艾滋病、消化性溃疡、亨廷顿舞蹈病、头部外伤、肾脏疾病、脊髓损伤。病重期或疾病终末期想早些死去的患者常有抑郁。这是引发患者想死的重要的因素。下列伴发症状是预测抑郁障碍患者近期自杀的指征:①严重焦虑。②惊恐发作。③酒依赖。④明显失眠。⑤严重悲观绝望。尤其伴发严重焦虑者是近期发生自杀的预测指征。

[您需要了解的治疗]

1)治疗原则:

(1)预防自杀、自伤:正确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在治疗未起作用之前,需要护理人员和亲属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

(2)严重自杀、自伤企图的患者:应住院治疗,入院后必须立即采取适当措施。

(3)自杀未遂者的处理:应积极处理自杀未遂的后果,如抢救心跳呼吸停止、纠正休克、处理伤口或骨折等。待处理完毕之后,再根据患者的诊断和躯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并防止患者再度自杀、自伤。

(4)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式。要让患者表达其不良心境、自杀、自伤的冲动和想法,使患者明白自杀、自伤的想法是疾病所致。帮助患者认识其思想方法是错误的,并要使患者得到保证,医护人员随时准备帮助他,希望他积极配合,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应强调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已失去平衡的心理状态,充分肯定当事人的优点和长处,确定其采用过的有效应对技巧,寻找可能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明确治疗目标,让自杀者认识到自杀不过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并非目的,如果有解决目前逆境或危机的其他方法,就可以避免自杀。为了树立上述观点,可采取如下措施:

(1)通过交谈疏泄患者被压抑的情感。

(2)启发患者认识和理解危机发展的过程及与诱因的关系。

(3)教会患者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应对方式。

(4)帮助患者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扩大正常人际交往。注意强化患者新习得的应对技巧及问题解决技术,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现实,注意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如正确利用热

线电话或危机干预服务等。

(5)危机干预六步法:

第一步确定问题的性质: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从患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其所认识的问题。所应用的核心技术为倾听(包括同情、理解、真诚、接纳)和尊重。

第二步保证患者的安全:即尽可能降低对患者自我或他人生理和心理危险性。

第三步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强调与患者沟通与交流,不评价患者的经历与感受是否值得称赞或批评,使患者相信确实有人非常关心自己,即要以积极的方式接纳所有求助者。 第四步采用变通的应对方式:应从多种不同途径思考变通的方式来帮助患者,例如:

1)家庭、社会(环境)支持:让患者明白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哪些人在关心自己。

2)应对机制:患者可以应用的战胜目前危机的行动或环境资源。

3)帮助树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可用来改变求助者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焦虑程度。

第五步制订遏止危机的计划:制订计划时必须争取求助者合作,让其感到这是自己的计划。所订计划应针对和适合患者的应对能力,做到切实可行,能够系统地帮助其解决问题。 第六步获得求助者的承诺:

1)要求患者复述计划。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医务人员应该从患者者那里得到直接的和明白的承诺。一般经过4~6周的危机干预,绝大多数的危机自杀当事者会渡过危机,情绪症状得以缓和,此时应及时中断干预以减少依赖。

2)结束阶段:应注意强化新习得的应对技巧,鼓励自杀当事者今后将面临或遭遇类似应激或挫折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式。一旦他们能学会自我解决和处理问题,并能自我调整心理失衡,具备相当心理应激承受能力,就应让他们勇敢地独立面对生活。

3)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一方面抗抑郁药物通过缓解抑郁症状,减轻或消除自杀观念,起到抗自杀效果。但另一方面也应注意患者的思维、运动抑制减轻后,有可能引发自杀观念者的自杀行为。因此,对于急性自杀患者,推荐服用镇静作用较强的抗抑郁药。

(2)心境稳定剂:

1)锂盐治疗:可减少自杀危险率。多年来的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报告锂盐可使心境障碍(单相、双相、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过高的死亡率降至正常范围。

2)某些抗癫痫药:据报道对混合抑郁状态,快速循环型、物质滥用所致自杀的危险性有效。但其确切效果尚需更多资料证实。

(3)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能降低精神分裂症的自杀危险率。但锥体外系副作用可能是自杀的危险因素,因此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选择 EPS发生率低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4)电痉挛治疗(ECT):是很有效的治疗自杀的方法。任何精神障碍患者出现急性自杀时应首先考虑 ECT。

[您需要了解的预防]

1)自杀行为的大众预防:

(1)在我国由于自杀情况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必须制订适于我国国情的自杀防治规划,开展自杀行为的大众预防。例如,在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的人中的精神病患病率分别为64%和42%,比其它国家要低的多,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自杀的人中精神病患病率为90%或更高。在中国只有34%自杀死亡的精神障碍患者和33%。尽管如此,精神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自杀原因。在我国农村多数地区缺乏精神卫生服务,这是导致农村自杀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①应进一步将农村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家的合作医疗制度。②应在各精神卫生中心,开展面向社区的预防自杀专业服务,更积极地向有自杀倾向的个人提供延伸服务。③对卫生保健和社会照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识别和管理处于自杀风险者的能力。在医学继续教育中,应加强危机干预的教育。④精神科医务人员应和其他临床学科,尤其基层医务人员合作,共同防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使其能够尽早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并应充分利用个人、家庭、社会的各种资源,建立(包括防治自杀)精神卫生网络。

(2)在中国大部分自杀未遂系冲动行为:据统计50%的自杀未遂者在作出尝试之前2个小时之内才考虑自杀,28%只在行动之前10分钟以内,才考虑自杀。家庭冲突、经济困难和严重疾病经常与自杀有关。预防自杀需要通过提高社区中社会支持的水平,向这些经受紧急刺激的个人提供处理其问题的替代方法。在农村,尤其要对妇女开展相关教育和提供权益保障。

(3)在我国服毒自杀是最常见的自杀方法:据统计55%自杀死亡和43%自杀未遂使用有毒的农用产品(杀虫剂和除草剂),另有4%自杀死亡和49%自杀未遂使用安眠药和其它治疗物质。而在这些受害者的家庭中,有73%服毒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的患者容易获得这些毒物。因此,必须控制接触自杀的手段,例如在我国,由于乱用杀虫剂导致很高的冲动性自杀率,表明限制接触杀虫剂可显著降低自杀率。又如在我国,大多数自杀未遂使用安眠药和其它药物。大多数这些药物是未通过医疗处方获得的。更好地管制这些药物和更好地培训医生规范处方可

降低这些药物导致的高自杀未遂发生率。这一工作必须与加强农药管制、药品管理、药房管理等工作同步进行。

(4)自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精神卫生问题:①比其它卫生问题更需要超越医学界赢得其它部门的积极支持。例如农药的制造、流动、管理、使用的问题,将由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切实解决,并尽量利用现有的地方医学、精神病学和其它社会资源(如妇联和青年团),通过危机干预对处于困境的人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增强当事人的应付能力,使之恢复心理平衡。②面向社会可建立危机干预中心和热线电话等,对精神崩溃者提供帮助。研究、宣传和组织自杀的社会性预防。自杀预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和领导是难以实现的。③预防自杀的方针应是提高人民素质,提高人民大众和专业人员有关自杀危险因素的认识水平。合理社会结构,减少消极面,加强精神卫生服务。通过使人民大众认识到自杀是一个可以预防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争取人民大众对预防自杀工作的支持。并可与媒体、学校以及其它以社区为基础的组织(如妇联、青年团)合作开展相关工作。

3.14 几种常见自杀行为的急救

3.14.1自缢

自缢致死的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重力压迫颈动脉使大脑缺血缺氧,也可刺激颈动脉窦反射地引起心脏骤停,导致死亡。

[您需要了解的临床表现]

患者自缢后的严重程度与自缢时间的长短、缢绳粗细有关。患者自缢时间短暂,其面色紫绀、双眼上翻、舌微外吐、呼吸停止、全身软瘫、小便失禁,可有微弱心跳。随着时间延长,患者不仅呼吸停止、心脏也停跳、大小便失禁、四肢变凉、抢救将十分困难。

[您需要了解的治疗]

(1)一旦发现患者自缢、应迅速冷静地采取应急措施。立即解脱自缢的绳带套,也可用刀切断或剪刀剪断。如患者悬吊于高处,解套时要同时抱住患者,防止坠地跌伤。如自缢发生在病房里,应注意隔离,不让其他患者知道。避免劣性刺激。处理自缢患者必须镇定迅速,措施得力,

(2)将患者就地放平,解松衣领和腰带。如患者心跳尚存,可将患者的下颌抬起,使呼吸道通畅,并给氧气吸入。

(3)如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和人工呼吸。

(4)及时吸氧及酌情应用中枢兴奋剂。

(5)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对症处理。如患者呼吸、心跳恢复,但仍昏迷,应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复苏后期要纠正酸中毒和防止因缺氧所致的脑水肿,并给予其它支持治疗。应保持静脉点滴通畅,但需控制液体入量,应用脱水疗法,如将地塞米松5-10 ?mg加入 20%甘露醇或 25%山梨醇250 毫升快速静滴防治脑水肿。并可给 ATP40mg。辅酶A100单位,细胞色素C 30mg,胰岛素 8单位,10% 氯化钾20mg,以及维生素?B6 100mg加入到 10%葡萄糖液作静脉点滴,改善脑营养代谢。

(6)如患者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应适当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自缢患者意识障碍严重,昏迷不醒者,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兴奋躁动者应保护性约束,专人护理。患者清醒后,应劝导安慰患者,使之稳定情绪,少数患者对自缢行为不能记忆,也应予以理解,但均应严密观察,慎防再度自杀。

(7)如有喉头骨折或颈部组织损伤,出血水肿,使气管阻塞时,可作气管切开。

(8)自缢患者呼吸和心跳恢复,完全清醒后,应耐心劝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加强药物治疗,防止再次自杀。

3.14.2溺水

精神障碍患者在强烈的自杀欲望支配下,可将头或上半身没入洗手池、蓄水桶中。或寻觅机会跳入水池、浴池、水湾等处,以求自溺而亡。人体淹没于水中使大量水分从呼吸道进入肺内而引起窒息缺氧,并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您需要了解的临床表现]

溺水时间短暂者颜面、口唇青紫、口鼻外溢血性泡沫液体、呼吸困难、意识丧失。严重者,可皮肤苍白、冰凉、颜面呈灰色、昏迷、血压下降而心跳、呼吸停止,直至死亡。

[您需要了解的治疗]

(1)立即将患者搬离水面,解开领口腰带,摘除假牙,清除口鼻中的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倒提起腰臀部,头朝下,迅速倒出患者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积水。如若提不起患者可一腿跪地,另一腿曲膝,将溺水者腹部放于膝上,使其上半身下垂,按压腹背部使水排出。如舌后坠应将舌用舌钳拉出,以免堵塞呼吸道。

(2)如患者仍窒息立即将其放平,采取俯卧压背人工呼吸。如呼吸、心跳停止,应迅速让患者仰卧,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同时进行。并酌情注射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苯甲酸钠咖啡因、洛贝林及升压药、吸氧等。

(3)注意保暖,迅速除去患者身上的湿衣,裹以棉被,并用干毛巾揩擦全身,促进血液循环和体温回升。

(4)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进行严密监护。

(5)如患者心肺复苏后意识仍未恢复,可用中枢促醒剂,并注意保持其酸碱及水、电介质平衡,如为淡水溺水,因有血容量过多,宜限制液体摄入量、并使用利尿剂。

(6)酌情应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

(7)有明显溶血或贫血者可输红细胞或全血,为了防止游离血红蛋白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可用20%甘露醇100—200m1静滴。

3.14.3触电

指人体直接接触电源受到电流通过而造成的伤害。精神病患者可用触电的方法自杀。电流对人体的损伤,主要是电热所致的烧伤和强烈的肌肉痉挛,并可引起心跳骤停。

[您需要了解的临床表现]

触电后轻者触电肢体麻痛、头昏、心悸、面色苍白、心律不齐,严重者触电部位灼伤、意识丧失、肌肉强烈痉挛、抽搐、心室颤动,继而呼吸心跳停止迅速死亡。

[您需要了解的治疗]

(1)发现患者触电要立即关闭电源或用绝缘物切断电源,切忌在断电前触动患者。

(2)切断电源后让患者就地平卧。松解衣扣和腰带,立即测定T.P.R.BP生命体征,如呼吸停止,立即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术,胸外心脏按摩1--2分钟,心跳未恢复者,立即心内注射肾上腺素 1毫升。处理触电患者必须镇定迅速,措施得力。如在病房里,注意隔离,不让其他患者知道,避免劣性刺激。意识清醒者立即松解衣服,抬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评估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尤其心律的变化,若出现心律严重失常应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

(3)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即刻实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术、吸氧。人工呼吸直至自主呼吸恢复。

(4)心肺复苏但仍处于昏迷者或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需持续给氧和促脑代谢药物,保持静脉点滴通畅,控制液体入量,应用脱水疗法,如将地塞米松5-10mg?加入 20%甘露醇或 25%山梨醇250 毫升快速静滴防治脑水肿。并可给 ATP40mg?,?辅酶A100单位,细胞色素C 30mg,胰岛素 8单位,10% 氯化钾20mg?,?以及维生素?B6 100mg加入到 10%葡萄糖液作静脉点滴,改善脑营养代谢。.触电患者昏迷不醒者,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兴奋者应保护性约束,专人护理。

(5)复苏后期必须维持血压的稳定、纠正酸碱平衡失调、防治因缺氧所致的脑水肿、彻底清创电灼伤面、肌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并应用足够的广谱抗生素。

(6)对触电者心肺复苏后应严密监护,不可下床走动,以免引起继发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衰或休克。重度触电患者此时还应注意评估深组织的损伤,如出血、渗液及血红蛋白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争取早发现早诊治。

(7)对电烧伤局部伤口,应清创处理。组织广泛坏死时,应及早切除坏死组织或截肢,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与抗生素。严密观察广泛性出血、渗液、低血容量休克、肌红蛋白尿或血红蛋白尿,导致急性肾功能障碍和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以便及早处理。

(8)触电患者呼吸和心跳恢复,完全清醒后,应耐心劝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加强药物治疗,防止再次自杀。

3.14.4急性药物中毒

[您需要了解的临床表现]

精神科常见急性药物中毒为抗精神病药物或镇静安眠药中毒。中毒早期呈嗜睡状态、表情淡

篇三:患者男,56岁。于昨天夜里服药并割腕自杀,幸被及时发现,经抢救,仍未脱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割腕自杀》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696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