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故乡的元宵教学设计

故乡的元宵教学设计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12 06:14:47 | 移动端:故乡的元宵教学设计

篇一:家乡的节庆教学设计

12.家乡的节庆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应 羽

总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节庆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节日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幸福,尊重、感谢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感悟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 总重、难点:

了解家乡节庆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感受节日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幸福,尊重、感谢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对家乡的节庆知识应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具体、系统。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把学生的课前搜集和课上交流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节庆的民风民俗。

第一课时

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节庆的民风民俗;

2.感受家乡的节庆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体会节日的快乐;

3.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查找资料;

学时重、难点:

了解家乡节庆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你最喜欢过什么节日,为什么?

2.教师:一年里有很多节日,有的节日时沿袭我国的传统,如春节、元宵节;有的节日是纪念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有的节日是为了让社会关注某些特殊群体,如教师节、六一儿童节;还有的节日是家乡特有的节日,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有的节日?(教师出示图片补充介绍)

3.家乡过节时,有哪些节庆风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2.家乡的节庆”,一起去感受一下家乡节日的喜庆气氛。(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春节

1.课件播放春晚先导片,学生感受春节的喜庆气氛。

2.春晚是过什么节看的?春节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3.春节,也叫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它有很多特有的节日习俗,你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4先让学生回答,再通过阅读60页的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春节的习俗: 贴福字、挂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拜年等 5.诵读歌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

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1)糖瓜是什么?(灶糖)顺便了解灶糖的传说。

(2)学生明确春节的时间从腊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6.播放视频“年的传说”

7.学生介绍有关春节的其他传说“门神的传说”

(二)元宵节

1.出示元宵图片,这是什么,过什么节吃,它象征着什么?

2.关于元宵节你了解哪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

先让学生回答,再通过阅读书61页的内容,帮助学生理清:

(1)元宵节的时间是正月十五。

(2)元宵节的习俗:吃元宵、看花灯(白塔公园)、猜灯谜

3.猜灯谜

(1)上不怕水,下不怕火;家家厨房,都有一个。 (打一生活用品)

(2)一个老头,不跑不走;请他睡觉,他就摇头。(打一物)

(3)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干活。(打四种动物)

(4)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物)

4.学生介绍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1)灯的传说

(2)元宵的传说

三、拓展延伸

1.课件播放各地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2.小结:各地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节庆风俗也不尽相同。

四、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家乡节日小报。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同了解的我们家乡的春节和元宵节的节庆风俗,我们都增长了许多知识。今年的春节和元宵节很快就要来到了,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合理花费压岁钱,过一个欢乐,有趣的大年。

篇二:《家乡的习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八》能说会道内容

教材分析:

习俗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这次能说会道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能说会道训练选择的内容可以是家乡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家乡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能说会道的内容。不过我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因此,本节课的能说会道训练,我主要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为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二)能力目标:

2、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4、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

5、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6、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课前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回顾课文,揭示课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着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一定有令你难忘的事。今天的语文百花园,就给了你一个畅所欲言、尽情书写的机会,赶快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1)同学们,你还记得《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吗?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2)是啊,古老的中华民族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且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呢?他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家乡的习俗。

(板书课题:家乡的习俗说民风 道民俗)

2.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们各民族的典型习俗。

(播放广西龙胜--红瑶人习俗; 展现侗族习俗的大塘湾民俗风情游片段)

二、说说对习俗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可以解释词语,可以谈对习俗的认识、意义、看法等。如:

1.顾名思义,习俗即民风与民俗。

2.我们的习俗经过搜集、梳理、甄别、吸收,遗弃了落后的、迷信的、愚昧的糟粕,发扬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内容,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资源。

3.习俗是我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的缩影。展示了我们无限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生活。

4.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习俗很多,而且各地有所不同。

5.习俗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三、提供范例,激发交际欲望

1、在我们这儿民风民俗很多,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什么呢?

春节贴福字介绍:

我们龙胜每逢过年都会在自家门上贴上福字。人们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

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介绍时老师亲自操作贴福字,边贴边作介绍)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熟悉的贴福字作为范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加上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四、打开思路,提升交际能力

1、除了贴福字,我们这儿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呢?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4人小组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习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①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搜集到的材料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帮他们把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归类,有了这些材料,学生才会真正感觉到有话可讲,有内容可说,学生交际起来也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即融听、说、交际于一体的训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完成本次训练的内容及目标)

五、畅所欲言,召开说民风 道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优秀代表参加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有关要求:

(课件出示:)

(1)发言人要讲清楚家乡的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评选标准:

(1)态度大方,口齿清晰,解答耐心细致;

(2)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

(3)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

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民风民俗特色鲜明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饮食、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设计意图: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设下擂台赛,使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有了施展的空间。加上引导学生展开多个回合的交际,让学生说了还想说,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了事培养。)

六、课外延伸:

1、课后浏览广西电视网--广西龙胜--红瑶人习俗;百度龙胜习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习俗风情。

2、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一起编写民风民俗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从小课堂向大课堂延伸,口语交际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社会。在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运用知识的同时,注重在今后的交际中灵活应用,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体现口语交际生活化、实用化的特点。通过编写手抄报,不仅给同学们创设更多的口语交流机会,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板书:

家乡的习俗说民风 道民俗

针对我们农村学生见识少,老师可适当加以点拨,给学生一些我们龙胜部分民族习俗资料:

龙胜侗族饮食习俗

侗乡大糯

龙胜侗族嗜食糯米饭,历来有生产糯米的传统习惯,历史上侗族地区的水稻生产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糯稻。龙胜侗乡喜欢种植荣帕白香糯,此糯禾适宜生长在山高水冷、长年蓄水的淤泥肥田里。它生长期稍长,禾杆较高,禾穗长,禾粒大,产量高。脱壳后米粒洁白饱满,米质优良。泡胀蒸熟后柔软香甜,口感舒适,凉后不硬,是上等的主食品,也是酿制甜酒和制作粽粑、汤圆、糍粑、米花的极好原料。侗乡大糯是侗家珍贵的特产。

篇三:《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

《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探索文章优美之处,学会圈点批注。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培养一颗颗兼善天下的好心。 学习重点: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阅读,精读“摇花乐”的有关内容,交流评点。

学习步骤:

一、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中,雨可以说是最能触人心弦的景物之一了,你们见过哪些雨呢?(学生答:暴雨、小雨、蒙蒙细雨……)今天我们将见识到一种特殊的雨——桂花雨(出示课题)

二、文章结构

中秋___桂花___故乡;童年___桂花___故乡;杭州__桂花___故乡

(中秋提桂花引故乡,中秋说桂花想故乡;童年摇桂花爱故乡,童年闻桂花乐在故乡;杭州赏桂花衬故乡,杭州吃桂花怀故乡)

文章的第一段(1、2节)为我们介绍的清楚。

第二段(3节)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了故乡的桂花雨,具体描绘了“摇花乐”,大家喜欢“我”的父母亲吗?为什么?(学生大多会回答,“喜欢”,摆出的原因不一而足,老师总结:因为母亲敦厚、温柔,父亲儒雅和乐)

最后一段(4、5节)作者还回忆了在杭州念中学时和桂花有关的一段往事。

全文脉络很分明,衔接上不着痕迹,其中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桂花,真叫人魂牵梦萦”,什么作用呢?(点2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主旨探究

1、桂花雨是作者童年记忆中最美的雨,美就美在它的雨点是——桂花。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2、自由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思考,桂花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1)桂花树不像??这句话说明桂花树的姿态不美。

(2)开花季节??这句话说明桂花很小,不引人注目。

(3)桂花不与繁花??这句话说明桂花很谦虚。

(4)可是它的香气味儿??说明桂花很香。

(5)从哪里可以看出桂花很香?

A、桂花开得最茂盛时?? B、“浸”本来指一个物体泡在水里,在这里指什么呢? (沉浸,陶醉,人们陶醉在桂花香里了;全村人都享受到了桂花的香味。) C、是啊,村上前后左右十几户邻居都沉浸在桂花香里了,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你读得真有感情;你的朗读让我仿佛闻到了花香;我已经沉醉在这花香中了)我们一起读。板书:桂花香

4、作者喜欢桂花,不仅仅因为桂花的香气迷人,更因为那童年的摇花乐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自主学习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想想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快乐。用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多读几遍,抓住关键字词,写下你的感受。

三、精读感悟作者(心情)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从“老是”、“缠”这个词我感受到作者着急的心情。(急切、迫切、迫不及待)

(2)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你的表演让我觉得你着急了;哟,你有点迫不及待了)

(3)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是什么标点?对呀!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抒发什么感情? (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说明作者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4)是啊,桂花开了,当我看着这满树的桂花,闻着那迷人的香味,我就跑回家缠着母亲问——;当我看到有桂花谢落在泥土里,我可着急了,于是我又迫不及待跑回家缠着母亲问——你们的心情可比作者还迫切呢!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从作者的动作体会到了摇花的欢乐、从“乐”字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那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读出来,女生读(听出你们的快乐了!)男生读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1)喊字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兴奋。 平常我们高兴的时候才会大喊大叫,现在作者看到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而且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个喊字写出了作者的——快乐。

想一想,如果这缤纷的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落到你的肩上,落进你的手心,你会怎样喊,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于是我就()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对呀!现在我们大家再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三个感叹号,表明作者此时的心里特别激动,特别兴奋,感情强烈。

(3)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而这诗情画意般的桂花雨,这心满意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这童年快乐的一幕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板书:摇花乐

4、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妈妈、爸爸

5、母亲洗净双手 你读懂了什么?“洗净”?(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拿或捏。从中你觉得母亲是怎样一个人,母亲对桂花的感情?

(1)摇花给母亲带来了欢乐,她洗净双手去撮桂花,说明她很喜欢桂花,

不忍心把桂花弄脏了,而且把它放在漂亮的水晶盘中。享受桂花的芳香。)

(2)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母亲对桂花的喜爱?(可是母亲一看??)

6、摇花也给父亲带来了欢乐,他喜欢把桂花香味与檀香混合起来闻,此刻他高兴得诗兴大发。 “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口占一绝”?

(随口吟诵一首诗)

7、摇桂花是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可想摇桂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象。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人带来的——快乐,还能感受到那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情景。

8、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读下去)——拣去小枝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摇花除了给作者和全家人带来了欢乐,还给谁也带来了欢乐?全村人

9、我们只知道桂花开得最茂盛时,香飘十里,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气里。现在怎么会“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 (因为全年人们都能品尝到桂花作的食品,如课文中说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糕,你吃过哪些桂花做的食品?桂花酒酿、桂花元宵)

10、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给作者带来了童年的快乐,给一家人带来天伦之乐,给全村人带来丰收之乐。桂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后来,作者一家人离开了故乡,也离开了这给她带来童年快乐的桂花树。虽然以后作者每次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1)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

(2)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因为母亲爱家乡的桂花,更爱家乡)

(3)故乡的桂花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珍爱的。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5)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 忘,童年难忘。板书:思乡情

四、词语积累:魂牵梦萦、袅袅、才高八斗、沉浸、淡雅。

五、迁移创新

“乡愁”是什么?(出示关于“乡愁”的诗:余光中的《乡愁》,王维

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齐诵,然后讨论关于乡愁蕴含的情感,分组交流。)

后记:琦君的散文总是蕴藏着生命的喜乐和慈悲,总在讴歌着人性的良善,在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并在此情境中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朗读的、品析的。他们在学习之后或多或少有了关于生命的、生活的启迪,语文方法、技能上的收获和词句方面的积累,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语文课所应该做到的吧。


故乡的元宵教学设计》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660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