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古代饭店牌匾

古代饭店牌匾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10 07:55:02 | 移动端:古代饭店牌匾

篇一:牌匾

民俗村牌匾设计中包含着秦半两和夔龙纹元素,民俗民生和货币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半两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所以民俗村牌匾中运用了半两这一元素。再搭配铜制夔龙纹纹饰,增加了设计的厚重感。

商业区域牌匾的设计主要运用了铠甲的元素,商业街位于主轴两旁,又好似整装待发的战士,整齐的排列在两旁,为烘托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气势,牌匾一圈整齐的布阵着铠甲的甲片,中心位置从秦朝战旗中提取的秦的铸铜字样,文字旁边装饰着飘扬战旗的纹路。

主轴区域牌匾的设计运用了夔龙纹的元素,采用铸铜工艺将其镶嵌在牌匾上。夔龙纹象征着地位权利,在秦朝宫殿中大到建筑,小到器皿都有着夔龙纹的装饰,将其运用在主轴中,可以凸显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气势磅礴。

篇二:匾额的分类及作用

匾额的分类及作用

(2009-04-24 15:57:09)

转载

标签: 分类: 匾额文化

匾额

房檐

堂号

横匾

李渔

大祥

1、 根据质地

根据匾额的质地可以分为

①用于木构建筑外檐和内檐的悬挂式木质匾额

②用于砖石建筑物的墙体和墩台上的镶嵌式石质匾额。

另外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有逐渐出现了金属质地的匾额。虽然匾额的质地很多样,但大多数匾额是以木制为主,这主要与我国古代传统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有莫大的关系。木质的匾额在保存方面很容易受到岁月的腐蚀与侵害,因此在释读上会增加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所留存的实物资料上,也比较偏重于晚期,即明清的实物资料。而我们此次整理的博物馆的匾额就是以明清时期的木质匾额为主。

2、根据形制

①基本形式

大多数的木质匾额是以长方形为主,基本形式有横匾和竖匾。早期的匾额以竖匾为多,多为竖长方形,也有近于正方形的。晚期的匾额为横式,基本上是横长方形,这是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变化决定的。我国古代建筑十分明显的结构持征之一斗拱是位于房檐之下,它撑托看房檐,使之高大雄伟。在唐宋以前,斗拱这一部分结构非常雄大,它在整个建筑物的高度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在那个时候的匾额多以竖匾为主,现存唐代匾额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佛光真容禅寺”是立额,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门额也是立形。自元、明、清以后,斗拱这一部分结构的比例就逐渐缩小,就是说柱顶到房檐之间的高度就越来越减少。因为匾额大都是悬挂在建筑物房檐之下的,所以到后期横匾就比较合适了。当然,后期也不都是横匾,有些高大建筑,檐下亦甚宽大,也用了竖匾。如北京故宫里面那些大殿的匾额,就多采用竖匾。所以,用横用竖还要依建筑物的形制。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匾额中,雄伟庄重的宫殿庙宇多是采用竖匾的形式,以配合建筑的气势和高度。

②衍生形式

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与建筑、景物相搭配的要求得提高,匾额形式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状如书卷者叫手卷匾,形似册页者叫册页匾,

形如秋叶的名秋叶匾。在清代李渔的《闲情偶记?联匾第四》[1]中,关于匾的形状就有明确的记载:

“手卷额:与寻常匾式无异,止增圆木二条,缀于额之两旁,若轴心然。……

册页匾:用方板四块,尺寸相同,其后以木绾之。断而使续,势取乎曲,然勿太曲。边画锦纹,亦像装潢之色。……

秋叶匾:御沟题红,千古佳事;取以制匾,亦觉有情。但制红叶与制绿蕉有异:蕉叶可大,红叶宜小;匾取其横,联妙在是。是亦不可不知也。” 李渔不仅详细的记载了匾额的形状、制作方式,甚至将每种匾额的优缺点或者题写、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都一一道来。由此可见,前人已经对匾额的形制有很深的了解和研究。而我们现在的匾额,仍然沿用着这样的形式。

3、根据作用(匾额的作用):

一个匾额的功能或是作用大多是与该匾额的内容相关联的,他们的内容往往就预示着他们的用途。根据不同的用途,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①建筑园林匾。

此类匾额主要是标识建筑物和景物的名称,是匾额最基本的作用,最为常见的有祖庙宗祠(其中还有寺庙),官府门第,室斋雅号。然而,这

种命名又不是简单的给建筑物起一个名副其实的标题,这其中往往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化的儒道互补精神, 蕴含着人际协调的文化思想。这类悬挂在风景名胜、休憩之所居的匾额在文字上也多采用表征仙境,寓意祥瑞;修身勤政,规戒自勉的词藻。颐和园中的乐寿堂,就是取“智者乐,仁者寿”,不但暗示此乃“智者仁者之堂”,“乐寿”二字也是寓意吉祥,符合此间主人祈求祥乐长寿之愿望。

在园林建筑类匾额中,有一种匾额极为特殊,我们称之为堂号匾。堂号是用来表示姓氏、发扬祖风的匾额,通常选用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或典故。如王姓书“三槐堂”,或匾以“槐荫启秀”。其故事出自《宋史·王旦传》,北宋初年,尚书兵部侍郎王祐文章写得好,做官有政绩。他相信三家后代必出公相,并在院子里种下三棵槐树,做为标志。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当时人称“三槐王氏”,在开封建有王家的三槐堂。

在翰林匾额博物馆的馆藏中,还有很多可以体现主人高洁的品质或者修身自勉的匾额。比如清代协办大学士陈大受就题有“安敦堂”之匾,敦,勉励也,以立其志。还有“树德堂”、“海涵堂”、“裕后堂”等,或是明志或是自勉或是警喻。

②旌表贺颂匾

这一类匾额多用以歌颂,称赞,旌表,庆贺之途,通过赠送,恩赐的方式给予授匾者。在此过程中,它们起到了协调人际关系,维护封建伦理

道德、政治规范的作用。这种匾这也是用途最广,保存较多的匾额类型之一。比如祝寿匾,荣升匾、功名匾、德行匾等。我们所整理的也多是这一类型的匾额。在前面匾额的演变历史中,我们提到,匾额的这一功能是逐步发展出来的,而在明清时期,这一功能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备。 在清代,以匾额作为表彰忠孝节义的形式,在全国各地都比较普遍。用匾额协调人际关系,为当世和后世树立行为典范,宣传伦理道德观念是当时从官府到民间都喜用的一种方式。甚至因为官方提倡的这种孝义贞节已经影响到民风民俗,比如本应是庆贺的祝寿匾,就往往出现赠送的匾额不是庆贺寿诞、长命百岁,而是通过表彰寿者的忠孝节义而使其本人更有一种荣耀之感。在馆藏藏品中,给女性祝寿时,匾额上一般书写“节孝堪旌”、“闺阃模范”、“懿德延釐”等来表彰其美好的德行,而对男性则多用“品偕渭叟”、“德寿兼优”、“风清梅叟”等,这种以赞扬寿者德行的匾额在祝寿匾中将近半数。

③商铺招牌匾

这类匾额就是商店的招牌,在今天仍然屡见不鲜。匾额世俗化的一种标志。匾额逐渐通过商匾这一形式进入民间生活的。这种匾大多为长方形,悬挂于门窗之上,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颜色大多为黑漆金字,也有黑漆绿字或红漆黑字的。而大商号或讲究的店铺也有将题字镌刻于木板上再贴金,有人称之为“金字招牌”,这样的匾额显得格外醒目庄重。匾额在制作上也追求特色,形式多样。四周镶以不同的花纹边饰,或木或石,或写或刻。石匾用砖雕作花边也曾广为流行。商匾的内容主要通过巧取

篇三:九个中包厢的历史典故(茶楼或餐厅包厢取名)

善水茗涧9个中包厢名称的寓意

我们茶楼是武威市最大的中式人文茶楼,共分五至六楼2个楼层,设置了近20余个卡座与散台,6个大包厢、9个中包厢以及4个小包厢,

出处:茹兰轩 (1889—1961)宝鸡市中山西路新维巷人。木雕巧匠。13岁投师学艺,经几年刻苦钻研,学会了匾、牌、花、鸟、人物及楼台亭阁雕刻技艺。因技术高超,民国时期为商贾、富户制作牌匾,在宝鸡城内外颇有名气。从民国初年到1952年的近40年间,他一直在自己家里开木工作坊,承揽牌匾雕刻活计。活少时一人干,活多时雇三四名油、木、画匠帮工。他雕刻的花鸟人物,工艺精细栩栩如生。民国初年,他携数十名油、木、画工,承修金台观张三丰洞口半园八角亭。其雕梁彩绘,历经80余年,经复修仍十分瑰丽。原宝鸡县衙前院木牌坊,因年久失修,拆卸后许多木匠无法安装合拢,经茹兰轩巧使技艺,方安装完善,

文簟泛清光 柔飚引玉塘;阴连荷气润 梦坠叶声凉; 晚照多为影 闲庭过一香;芙蕖今自可 怜尔阅秋霜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听雨轩》:巫山顶,有一亭,名曰听雨轩。脚下有湖,谓之听雨湖,历代名人游览于此,遗诗文若干,有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为证。 山行崎岖而婉转,景色突兀而现,柳暗花明。暮色尤甚。惊之,异之。见者,流连忘返,未见,朝思暮想。多有惊叹大地造化,不知归途者。暮至黄昏,山下赏荷。风起,雨点点。沿路上。览美景,雨洗尘积,心旷而神怡。登顶入轩,薄雨蒙蒙。而后止,云骤去,满天星光,塘水汪汪。始觉,登高境,近则远,远则近。

《虞美人·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相关备注:现代意义

雨轩的原意是下雨是用于多雨的亭廊。新时代赋予了听雨轩新的含义:

雅之意:现在有听雨轩服饰,听雨轩饭馆等,借古诗句中浪漫幽雅来商化。

不雅之意:现在经常有人将“听雨轩”用作“女厕所”的比喻意思,同样“男厕所”称为“观瀑亭”。有的谐称为"山水间"。这说明大家对于卫生间的重视程度。

听雨轩 原意:听雨轩指可以听雨、观雨的凉亭或茶馆;苏州拙政园中园东南部的小院,院内有小池和芭蕉,是著名的雨境景;听雨轩亦有相关诗词。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雨轩原意指雨中的轩馆、雨中的轩辕、下雨时用于躲雨的亭廊;听雨轩指可以听雨、观雨的凉亭或茶馆。现多用于网名、博客名、网站名等。

听雨 (元)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开篇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场景:鬓发稀疏的诗人,独自一人枯坐于屏风之间,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在他那醉意朦胧的脸上。屏风独坐,黄昏烛影,加上暮年独饮,从内到外,均透露出几分孤寂落寞的情味。此时诗人正沉浸于往事的回味之中,慨叹仕途生涯使自己失去真我。然而,诗人内心深处仍然保有一份真情,它在春雨淅沥中,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这里,京国与江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露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

王力宏-情敌贝多芬-听雨

出处:李清照的诗句:浣溪沙

天心阁阁上天心雾里看,潇湘北去下君山。欲寻往事荻花残。遥指扁舟鸥鹭舞,轻推云片夕阳翩。新愁分付洞庭烟。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1]。

人物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一说王拱辰孙女为清照继母,其生母为宋神宗朝左仆射王珪的长女)。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

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 ,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远游在外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嬛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结束太学求学生活,出仕为官。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赵李两家相继被卷入,并都蒙受了重大打击。先是宋徽宗受蔡京蛊惑,决意继承父兄遗志,重新推行新法。受此影响,李清照之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奸党”,罢免官职,赶出京城。清照向公公赵挺之献诗救父而不得;继而任右仆射的赵挺之亦在与蔡京的党争中败北,大观元年(1107)罢相不久即病卒于汴京。赵明诚兄弟受到牵连,一度入狱,不久都被罢官。其后,李清照随赵家屏居青州(今属山东)十年,夫妇猜书斗茶,花前月下,相从赋诗。两人共治金石之学,她又独撰《词论》,阐述对词的看法,伉俪之谐古今罕见。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复出后,历任莱、缁(今均属山东)等地知州,李清照均随夫赴任所共同生活。后期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因明诚丧母而奔丧至建康。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于赴任湖州途中在建康病逝。其后李清照随南宋朝廷辗转江南各地,夫妇二人平生所收集的金石书画在颠沛流离中几乎丧失殆尽。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舟。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舟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舟的官职来源于谎报举数,便状告张汝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翰林学士綦崇礼援手,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

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

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山东济南李清照纪念堂 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坐落于济南市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畔,始建于1959年,1999年进行较大规模扩修建,现今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典型的仿宋代建筑。歇山飞檐绮丽多姿,悬山抱厦丰富多变,曲廊凹凸有致,院落花木扶疏,飞亭叠瀑,展室内涵风格各异,从图、文、像、书、画等不同层面展示了一代词人的伟大成就与丰富的一生。济南李清照纪念堂是全国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功能最齐全的李清照纪念堂。纪念堂前院门楼是一座飞檐圆顶的四柱抱厦,双脊比翼,颜额挂有牌匾,上写“李清照纪念堂”,为1959年郭沫若题写。门楼迎门屏风前后两面分别是郭沫若题写的“一代词人”和“传颂千秋”。正厅坐北朝南,青瓦起脊,歇山飞檐,匾额“漱玉堂”为郭沫若所题,门前抱柱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副对联是对女词人身世和作品的高度概括。厅内陈列着李清照塑像、著作版本以及后人的诗词、题字等。正面立着的石膏塑像是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雕塑的。左边小展室是李清照详细的生平及行踪图。右边展室陈列着后世研究李清照的著作书影及李清照年会的盛况照片。正厅东侧曲廊间有“叠翠轩”,西侧曲廊南端有“溪亭”,亭旁有“洗钵泉”,东侧曲廊的墙上,镶嵌着30多方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李清照诗词碑刻。由东侧沿曲廊往里走或从西侧踏过一条竹林幽径便是纪念堂后院“静治堂”,原是赵明诚居莱州时宅第的名字,取“静心治家”之意。它的正中与前院建筑中轴相对,前为悬山抱厦,两侧抱柱楹联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师大教授启功先生所书“济南泉水洛下园林间气英华钟韵语,故国前尘归来梦影偏安文献让遗嫠”。堂内两个展室陈列着四组栩栩如生的蜡像,分别是“书香门第”、“词坛绽绣”、“志同道合”、“流寓江南”,从不同时期再现了李清照的生活。郭沫若题“一代词人”匾纪念堂西院为易安旧居。旧居由飞厅、走廊、方亭、石桥等组成。走进高悬的“易安旧居”匾额大门,但见院中假山堆叠,亭阁耸立,瀑布直挂,小桥流水,奇石玲珑,松竹相映,十分雅致。正厅高屋飞檐,古朴典雅。门上匾额“有竹堂”,原是李清照的父亲


古代饭店牌匾》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644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