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关于网络谣言

关于网络谣言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7 14:10:47 | 移动端:关于网络谣言

篇一: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网络谣言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网络谣言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巨大的新媒体平台,具有迅捷、及时、简易等特点,这些特征决定了网络的信息受众非常广泛,并且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这一方面使得网络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信息的流通;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网络成为滋生各种谣言的温床,给一些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提供了渠道。网络谣言则

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个体权利,重则造成社会恐慌,危害国家安全。

到底有什么危害呢?我简单说说。

1.网络谣言加剧社会恐慌。随着信息技术的裂变式发展,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目前已过6亿,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在增长。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成为议题的设置者和发言者。庞大的网民、庞杂的声音汇聚成一个错综复杂的舆论场。这一系列网络谣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可谓巨大,因网络传播速度快,加之造谣者往往“语不惊人死不休”,网络谣言便会在很短时间里传遍千里,成为一个不稳定因素的节点,而这些节点串联在一起,就会成为引发社会突发群体事件的导火索。一旦网络谣言对社会造成了危害,要去破解它、弥补它,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因此,网络谣言极容易蛊惑人心,加剧社会恐慌,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难以愈合的破坏。

2.网络谣言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谣言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稳定的大敌,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三人成虎”等等,都是用来形容谣言之“厉害”的。在诸多网络谣言中,针对社会公众人物、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基本制度的谣言,危害是最为广泛的。它将社会的阴暗面不断放大,将矛盾不断激化,其伤害是巨大的,不仅严重威胁社会稳定,而且让人们产生社会堕入黑暗的错觉,势必会对所处的社会失去信心,消耗推动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3.网络谣言损害国家形象。不管在哪个国家,网络谣言都会造成恶劣影响,有时甚至会取人性命。一起起网络谣言的背后,有的是个人无意识之举,但更多的是有组织有预谋而为之,网络谣言背后隐匿的是不良信息产业化。

网上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已成为一个极为庞大的产业。利益的驱使,使得这个产业已渗透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并形成一批专门从事发帖的水军。他们有组织地制造事端,混淆是非,引领网络舆论,谣言惑众,这些谣言既有对公民个体、社会组织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不仅侵害个体权益,污染网络生态,更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网络谣言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毒瘤,对其巨大危害必须给予清醒而充分的认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其彻底清除,现在的重拳打击网络谣言,我就非常支持。

网络信息不实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不但使得社会公众认识产生偏差,混淆事实,而且会扰乱正常的舆论秩序,破坏正常的社会舆论导向;更甚者,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激起一部分不明真相公众的愤怒,可能会造成群体性事件。因此,对网络信息实施必要的审核和管理势在必行。

一、如何评价网络造谣的行为

1、网络谣言会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公众利益,扰乱社会正常秩序;

2、编造并传播网络谣言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4、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有言论自由。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和道德义务;

5、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现代社会崇尚开放和自由,但个人自由不能建立在损害公德和违法悖理的基础上。言论自由不能无边无度,网络无边也不等于自由无度。在网络世界里,我们同样要像在现实世界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既不能触犯道德底线,也不能触犯基本法律。

针对网络信息不实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广大网民应该严格遵守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做到文明上网,不发布、不传播谣言,做到对自己负责。

第二,要保持理性的上网姿态,对于那些来源含糊、似是而非、危言耸听的信息,要善于分辨,做到不听不信,不助长谣言传播,做到对他人负责。

第三,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尤其应该对一些即时信息平台实行重点管理。比如对微博可以实行实名制,促使发言者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杜绝一些人因为网络发言不会被追究责任而产生的侥幸心理。

第四,网络服务提供商应该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尤其是网络言论审核制度的建设,对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从源头上杜绝其流传;第五,有关监管部门和运营商联合起来,建立一套信息信用考核体制,对微博、博客、论坛等平台的注册用户实行信息信用等级管理,划分重点监管对象,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经常散播不实信息的用户可以取消其使用资格。

通过一些技术性措施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不实信息的产生,但要完全杜绝此现象,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广大网民的配合,齐心协力搞好网络信息建设,还网络一片明媚的天空。

篇二:网络谣言问题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对网络谣言态度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网络谣言主题社会实践团,为了调查当今网络环境下社会领域谣言的起源、传播及影响,我们组织了这次活动,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协助。

本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调查结果仅作为针对课题的学术研究使用,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真实想法回答问题。我们将严格遵守统计法,对您的信息给以保密,请您不必担心。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调查员: 调查时间:

1. 您在网络上拥有(可多选)

A. 博客或微博B.QQ/MSN等通讯工具 C. 个人网站

D. 人人等社交网站 E.论坛注册账号 F. 其它 (请填写)

2. 您认为当今网络舆论是否真实可信

A. 非常可信B. 比较可信C. 比较不可信 D.非常不可信E.说不清楚

3. 如果收到了网络谣言信息,你会怎么做

A.不辨其来源及真实性,转发给别人

B.略加思考或分辨后,转发给别人

C.看过之后,口头跟别人讲

D.看过就算了,不置任何评论,持保留态度

E.看都不看,完全不相信

4. 您在上网时是否意识到您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A.两者都有B.只意识到法律责任C.只意识到道德责任 D.两者都没有

5. 您觉得网络谣言是否影响到了您的正常学习生活?

A.影响很大 B.较大影响 C.有一点影响D.几乎没有影响

6. 您对网络谣言的态度是

A.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防患于未然

B. 大部分群众科学素养较低,对谣言缺乏判别能力

C. 不是群众的错,政府和媒体没有及时尽到破除谣言的责任,让群众缺乏安全感

D. 谣言止于智者

E. 我对谣言真假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F. 谣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

7. 对于我爸是李刚事件,您觉得以下哪种可信度最高

A. 官方公布的解释说明 B. 论坛里事件相关方的真相披露

C. 网易等门户网站的记者采访结果 D. 著名新闻评论人的博客、微博的评论以及分析

E.其他 (请填写)

8.若您曾转发谣言,您的动机是

A.从众心理,大家都转发了我也这么做 B.猎奇心理,有点幸灾乐祸

C.信以为真,想让更多的人知道 D.纯属娱乐

9. 审视各类后来真相大白的谣言,您最大的感受是?

A.受到了欺骗迷惑,情感被利用

B.虽然这次真相大白,但遇到类似的还是宁可信其有,防患于未然

C.哭笑不得,反思轻信谣言的行为

D.想要提高自己对谣言的辨别能力,谨防以后再被欺骗

E.说不清楚

10..您在网上进行学习或娱乐活动时,是否经常接触到网络谣言?(单选题)

A.是 B.不是

11. 一些与您自身相关的网络谣言(如自然灾害、食品安全等),是否会影响到您的正常生活?(单选)

A.是,自己会注意

B.是,不仅自己注意,也会提醒自己身边的人注意

C.自己会花一些时间考虑其真实性再做定夺

D.不理会

12.在您眼里,互联网是怎样的?(单选题)

A.虚拟世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以任意发表言论,反正没人能查出来

B.应该是不完全虚拟的吧,就算在网上发表一些不好的言论,也要提前隐藏好IP地址

C.网络世界有其与外界相通的规则,即使在网上,也不发表不正当的言论

13.对于能识别的网络谣言,是否经常看到官方辟谣?

A.是 B.否

14.您如何看待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单选题)

A.严惩造谣者,并加强相关法律普及

B.网络谣言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信力

C.网络实名制能够遏制网络谣言

D.网民只要能理智思考,谣言就能止于智者。

15.你觉得网络谣言问题对自己身边的人影响大还是小?

A.大 B.小

16.当你看穿网络谣言时是否当面拆穿?

A.是 B.否

17.你认为谣言产生是为什么

A经济利益B政治利益 C娱乐D如有不同观点,写出你的观点 ------

18. 你认为网络谣言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A社会信息未及时公开 B网络虚拟环境为传谣作保护 C人的心理因素

19.你认为应如何治理谣言

A信息及时公开B完善网络监督机构,增强职业道德 C加强媒体素养,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D如有不同观点,请写出你的观点

20.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谣言

A树立法律意识 B增强社会责任感 C不造谣,不传谣

21..您认为大学生为抵制网络谣言可以做些什么?(多选)

A.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主动承担起辟谣的责任

B.加大自己对谣言的辨别能力

C.增强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负责任发言和传播信息

D.与我无关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向您表示感谢!!您对我们的调查有什么意见、建议和要求,欢迎写在下面。

篇三:浅析网络谣言的危害与应对

浅析网络谣言的危害与应对

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话在网上说、钱在网上花、事在网上办,已成为一种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网络传播的受众者也越来越多。网络媒体传播的快捷特点,使得信息发布和传输方式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很多信息难辨真假,一些人不负责任地渲染事实,夸大细节,随意编造,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误导、欺骗大众,造成了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近些年来,网络谣言越演越烈,逐渐成为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有利于有效遏制网络谣言传播,适应时代特征与要求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已成为各级党政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网络谣言传播的特点和起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同时缺乏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给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的言论空间,网络匿名性与易于向公众传播的特性大大助长了网络谣言的传播与影响力。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传播速度快。网络文档复制的低成本、无成本和高度的便利性,使网络谣言传播快的特点最为突出,与口相传、书信传、电话传更为廉价,传播速度要比人际口头传播快千倍万倍。二是传播范围广。因以网络为媒介,减少了地域的限制,互联网信息是数字化的、超

时空的、全球性的,尤其是在微时代来临后,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微信以及QQ交流群,每一个线上网民都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反馈者和传播者,使得网络谣言一旦发布,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形成各地浏览、转发,可以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内即可传遍至全国各地。三是传播方式多,除了常见的各类新闻网站、社区、论坛、贴吧、微博、微信、QQ聊天软件等等之外,还有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传播方式,都是可以借助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同时传播。因此,网络谣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远比传统口头传播的谣言更具有危害性。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在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网络谣言制造了可乘之机。一般而言,一个谣言的产生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一些谣言可能是出于善意的,但大多数谣言都带有恶意的目的。

从客观方面说,首先,在一个谣言开始传播的时候,由于权威机构或者涉事个人没有及时的公布真实、详尽、准确的信息,造成了事实真相的缺失或者模糊,网民势必会对事态产生种种猜测,并相互流传,从而导致谣言的产生;其次,网络谣言起因也有源于信息过量。当网络信息对某种事态解析传播过量,信息量超过大家的接受和理解范围,使网民被淹没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泡沫里,从而产生新的疑惑或因繁乱而难以选择正确信息,便也会作出个人解析,同时也会造成新的谣言;再次,

网络推手利用网络管理制度规范的不完善,恶意制造和传播谣言,强化了谣言的扩散,牵引网名的观点偏离事实和挟持网民的意见,从而掩盖真相;最后,商业利益的驱动,也是谣言滋生的经济动因,一些不法集团或者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网络谣言来进行炒作,进而达成自己的利益目的。

从主观方面说,首先,网民辨析能力的欠缺,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一则传言不管是真是假,网民相信了就会去传播,不相信就不会去传播,网民辨别谣言真假的态度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谣言会不会被二次传播;其次,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一部分网民由于对社会的某些不满,或者是自身利益受损,就会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再次,也有一部分人是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在网络走红,提高知名度,而故意制造爆炸性的虚假信息,进行自我炒作而引人注目。

二、网络谣言产生的危害及影响

基于网络覆盖范围广、传播方式自由,网络谣言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大,谣言的传播不仅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网上活动,败坏了网络的信誉,甚至危害到现实社会,成为引发社会振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

(一)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捷,范围广,一旦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形成了一定规模,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广大网民的慌

乱,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例如,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我们身边一些网民开始热议核辐射的影响。网络谣言乘虚而入,称海盐受到核污染,抢盐风潮开始爆发,再有“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公众在陷入恐慌中开始抢盐。之后权威部门辟谣,最后又演出了全民“退盐”的社会闹剧。这一事件最后的得益者是背后造谣的谋利组织,广大民众不明事实,自身利益受到的了严重损失,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震荡。

(二)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人们经常是为了一个虚假的谣言而表现种种不适当的行为,尤其是面对有关自己切身利益的谣传,人们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断力,从而从内心深处觉得这就是真的,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弄的人心惶惶。比如,2015年6月份正值南方首稻收割季节,为了抵制外省机械收割车队务工人员到本地抢揽生意,广西诸多社区论坛、个人QQ空间发表或转载在来宾市境内多个县份出现外地车辆,光天化日在路上抢小孩的报道,甚至说到在校园门口抢夺家长手中的小孩,抱上外地车牌号的面包车飞驰而去。这种谣言严重扰乱了部分人群的思想和心理,从而产生恐慌的情绪,结果就促成了造谣者的目的。

(三)破坏政府公信力,损害了政府形象。近年来,各地经济都在飞速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也正如火如荼,建设征地和拆除违法建筑也是政府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大难事。2015年5

月,有人在广西红豆社区上发布信息称:某县政府指挥执法机关强拆违法建筑的民居房屋时,压死了还在屋内的一个人,压碎了屋内包括电视机、冰箱、沙发等所有的家具,该政府并扬言拆除造成的损失让所有违法建筑者自负。这样一份假信息在短短两天,竟然被转载到40多家网站和论坛,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后经调查证实为谣言。可见,相对一般的网络谣言来说,相关政府的谣言更加具有传播延续力,因为重大政府事件是大多数民众都会首要关注的议题,一旦在政府决策上有什么重大的谣言,就会直接影响了一个区域的稳定,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四)网络谣言误导社会舆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上各种流言、谣言蔓延,这些流言、谣言似是而非,混淆了人们的视野,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离心离德,污染了网络舆论环境,一些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分辨能力、自控能力较弱,面对网络谣言,可能会对社会、对未来产生消极情绪,从而玩物丧志,放弃精神追求和事业进取。有些谣言矛头指向企业,严重的会影响企业形象,甚至破产。

三、网络谣言应对的管理与策略

谣言通过互联网传播而形成的网络谣言,与传统口头的谣言相比,无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范围、方式都大大增强,其舆论影响力和社会危害性也明显增强,处理不当或者是不能及时的遏制,就会对舆论引导造成一定影响,甚至破坏社会的和


关于网络谣言》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93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