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松坊溪的冬天原文

松坊溪的冬天原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6 11:51:39 | 移动端:松坊溪的冬天原文

篇一:《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篇二:《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密云县太师屯镇中心小学 李红亮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落实高年级“以读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全文基础上组织细读、精读,做到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方法,读有步骤。

2.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松坊溪平时和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课文重点描写了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象,描写平时的景象,是为了和冬天的景象相互映衬、比较,使冬天的景象显得更美。

2.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对于学习写景的文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知道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但在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和方法方面以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3.教学方式和手段:

根据本课文的特点采取以读代讲方式。利用图片、音乐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喜欢的段落。

2.感受松坊溪平时和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象,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观察的方法,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前后对比、衬托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松坊溪平时和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象,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观察的方法,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前后对比、衬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读准字词(2')

这节课我们学习《松坊溪的冬天》一文。(板书课题)注意生字“坊”的读音。再读读如下其他生字所带的词语或句子:

山垄 玛瑙 云絮 赤裸 橙色 .....

在枫树和枫树的中间,还有几棵高大的树,在赤裸的高枝间,挂着那么多的橙色果实,那么多小红灯般的果实,这是山上的野柿子成熟了。

【设计意图:课前有布置,课上就该有检查。更何况这是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前提。】

(二)初读——整体感知(5')

1.这是一篇写景的美文。说说阅读写景文章的一般方法、要求是什么?

教师补充:阅读写景文章,需弄清它描写的是什么时间、哪个地方的景色;了解这里的景物有何特点,感受字里行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顺序与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强化了阅读此类文章的基本方法、要求,又为组织学生用法自学做了必要的准备。】

2.本文描写的是什么时间、哪个地方的景色,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的?启发学生浏览全文,然后说一说。(随机板书:松坊溪、平时、冬天、时间顺序)

【设计意图:此环节承上启下,并突现在引导整体把握全文基础上组织细读、精读的教学理念。 】

(三)细读——体悟欣赏(20')

1.松坊溪平时的美丽景色(5')

(1)放声朗读第3~6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松坊溪平时的美丽景色,了解其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师分别引读第3~6自然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溪石(形态各异)、鹅卵石(色彩缤纷)、溪水(清澈透亮且溪声悦耳)等景物的特点,感受融于描写之中的喜悦、赞美之情,领悟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景物突出特点进行有序观察)、语言特色(比喻、排比、反复、拟人)以及段落的层次、条理(先总述再分述后总结,分述语段又是先概括后具体)。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读进去”又“读出来”;既为引导学生领悟全文前后对比、衬托之法作了铺垫,又最大程度地节省了教学用时,不因此而淹没后面的教学重点。】

2.松坊溪冬天的迷人景色(15')

(1)默读第7~22自然段,思考并批注:松坊溪的冬天又是怎样一番迷人的景色?字里行间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观察、描写方面又有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重点部分,让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使“自读”成为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基本环节,这既增加了教学密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符合学生阅读理解的规律。】

(2)引读(提示学生跟随教师加上肢体动作)第7~11自然段,指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松坊溪初冬特有的美丽风光,领悟作者的观察顺序(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及“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山上的??天??松坊溪岸边??”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松坊溪岸边??而山上的??”

【设计意图:借助引读、肢体动作,使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意的同时,又自然领悟到作者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3)指导朗读第12~22自然段,感受雪中、雪后松坊溪的动人景色。

①感受“大雪飘飞”的美丽图景:师生合读(加上肢体动作)第12~14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视野的变化(由空中到地面,由整个松坊村到眼前的松坊溪)以及语段中蕴含的惊喜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雪花的形状(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

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体会雪花由小到大、雪越下越大的景象,揣摩比喻的精当、语...

言的优美与节奏。

【设计意图:把指导朗读与启发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紧密结合,让学生准确感受到句子所描写的具体景象并深刻领悟到课文描写语言的特色。】

②感受“雪中溪石”的美丽图景:引导学生将第16自然段与第3自然段(描写大溪石的句子)对比朗读,在感受雪中溪石美好样子(形态、颜色),了解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领悟作者语言变化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积累优美语段。

【设计意图:将前后相关语段适时重组,使学生在前后对比、滚动性阅读的过程中,既感受到同一环境、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里的不同景色,又领悟到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还促进了语言的内化与积累。】

③感受“雪中石桥”的美丽图景:引导学生朗读第17自然段,并与第3自然段“溪上有一座石桥”一句比较,体会雪中石桥的美丽,领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精当的用词。

④感受山村“白雪世界”的美丽图景:教师引读第18~22自然段(带着肢体动作),指导学生在感受雪后山村美好景象、体会其中饱含赞美之情的同时,进一步领悟作者的观察方法(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表达方法(动静结合、见闻与感受结合)及语言特色(排比、反复)。

“早晨,村子的??都披着??。山上的??都披着??。那高高的??都披着??”

“远山披着??石桥披着??溪石披着??”

“从石桥上走过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我看见??我看见??”

“当我要从桥上走开时,我看见??我又看见??”

【设计意图:由理解语段到想象图景,再到欣赏和积累语段,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语感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

(四)精读——探究领会(3')

再次浏览全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难问题?(预设问题:题目是《松坊溪的冬天》,课文主要描述的也是松坊溪冬天的迷人景色,可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松坊溪平时的美丽景象?通过组织研讨探究,进而让学生领会作者通过衬托、比较,突出松坊溪冬天动人景色的表达手法。)

【设计意图:为教负责,为学负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突出了第三学段“篇章”教学重点。】

(五)练笔——内化运用(10')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两三个自然段,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感受字里行间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观察与表达的顺序,体会作者把眼前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2.仿照课文第3~6自然段中的某一段,写一段话,把某种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设计意图:把体现自主性、层次性的随堂练笔,与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相契合,在抄写或运用中消化并吸收课文的写作营养,这便确保了教学实效。】

篇三:课文内容

六年级语文课文主要内容复习

1、开国大典

1、写作顺序是(事情发展顺序)。

2、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约(30万)人参加。

3、排比句有(增强语势)的作用。

4、《开国大典》一课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全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2、枣核

1、作者:萧乾

2、写作顺序是(事情发展顺序)。

3、中心是:表现了作者的朋友(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故土的思想感情。

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体裁:报告文学

2、“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3、本文赞扬了袁隆平(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

4、袁隆平提出的“三系”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4、钱学森归国

1、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2、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归国。

3、赞扬了钱学森(为国争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5、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1、体裁:游记

2、天然动物园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名字叫(米库米天然动物园)。

3、《天然动物园》一课是围绕(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写的。

6、城市的标志

1、体裁:散文

2、作者是(张抗抗),学过她的《通灵仙鹤》。

3、城市的标志:

(香樟树)——(杭州市)

(法国梧桐)——(南京、上海)

(榕树)——(福州、广州)

(椰树)——(海口)

(油松)——(长春)

(圆冠榆)——(新疆喀什市)

(国槐)——(北京)

4、《城市的标志》一课表达了作者(以心热爱我们城市的树)的愿望。

7、黄河之水天上来

1、体裁:说明文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作假设

举例子

修辞方法: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反问 设问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最后注入(渤海)。

3、黄河被誉为(“母亲河”)。流程约(5500千米)。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

4、描写黄河的诗句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地球万岁

1、体裁:诗歌 2、表达作者(热爱地球)的感情和(期盼地球有更加美好未来)的愿望。

9、顶碗少年

1、顶碗少年表演两次失败,第三次成功这件事给我们的启迪是(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不要退却,要坚持不懈,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2、顶碗少年的成功原因是:

①顶碗少年自己的坚忍不拔、不怕失败的精神;

②老者的及时鼓励与点拨。

10、“钢琴之王”的微笑

1、“钢琴之王”是(匈牙利)的(李斯特),著名(钢琴演奏家)。

2、李斯特一共微笑了(3)次。不同之处:第1次,礼貌;第2次,鼓励;第3次,祝贺。

3、李斯特是(大度、善解人意、真诚助人)的人。

11、金色花

1、金色花指:仙人掌开的花 2、《金色花》一课写了(金色花的美丽)和(仙人掌的坚强)。

3、表达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与喜爱)之情。

12、百合花开

1、作者是(台湾)的(林清玄)。

2、中心:只要坚定信念就会成功。

3、体裁:散文

13、林海

1、《林海》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学过《猫》。著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收录小学课本的有《养花》、《草原》、《趵突泉》。

2、林海指的就是(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

3、《林海》一课从(岭、林、花)三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景色。岭的特点是(多而柔),林的特点是(大而美),花儿的特点是(多而美)。

4、《林海》一课作者由林海联想到(兴国安邦)。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4、鼎湖山听泉

1、体裁:游记

2、本文是按(地点转换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作者:谢大光

4、白天从三方面写泉: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入夜,作者重点描写了(四)种泉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泉声的悦耳动听。

5、《鼎湖山听泉》一课主要写了(泉声的美妙),抒发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15、松坊溪的冬天

1、本课主要写的是(松坊溪平时)和(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

2、中心: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作者:郭峰

16、迷人的张家界

1、张家界迷人是因为(有美学和科学价值)。

2、张家界在(湖南)。

17、珍珠鸟

1、作者:冯骥才,学过他写的《捅马蜂窝》和《挑山工》。 2、体裁:散文

3、《珍珠鸟》记叙了人与鸟由(相识)到(熟悉)到(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8、小狗与大画家

1、中心:歌颂了动物的善良与通人性。表达韩美林对动物的厚爱。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1、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2、体裁:童话故事。

3、本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贫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20、猎鹰

1、猎鹰叫(桑力奇)。

2、赞扬了猎鹰(勇敢、聪明、忠诚),说明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应该保护它们)。

21、古诗四首

⑴《送孟浩然之广陵》

1、作者是(唐代)的(李白)。2、表达作者(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3、体裁是(送别)诗。 4、122页书下注解。

⑵《芙蓉楼送辛渐》

1、作者是(唐代)的(王昌龄)。 2、体裁是(送别诗)。

3、《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冰清玉洁的志向)。


松坊溪的冬天原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77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