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王明阳

王明阳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5 06:11:58 | 移动端:王明阳

篇一:王明阳的一生 - 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博客学生博客

王明阳的一生

陆芳

同学们,你们认识王守仁吗?他可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不认识?没关系!听我来介绍介绍吧! 王守仁(1472一l 529),字伯安,因曾在会稽山阳明洞隐居养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他是世界著名的心学大师,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书法家。 明成化八年(1472)九月三十日,王阳明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王阳明出生时有“瑞云送子”的传说,于是这所住宅被称为瑞云楼。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

王阳明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除受教于其父、祖之外,还拜余姚名儒陆恒为师。他自小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五岁时即会吟咏祖父读过的诗文,家人惊讶地问他怎么会吟咏,他说祖父读书时听着就默记住了。王阳明父亲王华考中成化十七年(1481)状元,任职京师。第二年,十一岁的王阳明随祖父进京,路过镇江时,跟祖父与客人同游金山寺,观赏了金山寺四周景色。在众人宴请他祖父的酒席上,他即情赋诗:“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五萧吹彻洞龙眼。”“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入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诗意清新,寓含哲理,在场众客无不为之鼓掌惊叹。

王阳明进京后就留在父亲身边就读。十八岁回余姚,即赴江西南昌完婚,夫人是余姚诸让之女。诸让,字养和,王华旧友,时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协助全省最高长官布政使,分管某一地区的官员),携家眷居住南昌。新婚之夜,听说当地铁柱宫道观有一位著名道士,即前去向道士求教道家哲理及养生之术,竞对坐叙谈忘归,直至天明才赶回家,害得新娘担忧了一夜。婚后,他在岳父官署中练习书法,临摹《圣教序》法帖;书法水平提高很快。次年,王阳明与夫人同归余姚,途经江西上饶时,曾向著名理学家娄谅请教学问,研讨朱烹理学。

弘治五年(1492),王阳明乡试(省级科举考试)中举。弘治六年、九年两次会试不中,但他以“读书学圣人为第一等事”,不把落第放在心上,回余姚会同友人在龙泉寺结诗社,赋诗唱和。弘治十年,王阳明流寓京师时,北方异族不断侵犯边界,他关切边界安危,只身去边关考察形势;又感朝廷选拔武将“只重骑射、搏击之士”,忽略“镕略统御之才”,就学习各种军事典籍,还骑马射箭,学习武术,为国家安宁献身作准备。弘治十二年春,王阳明考中进士,先任职工部,不久,转刑部主事(相当于部司中的主任)。这年曾向孝宗疏陈边务八条,主张采取积极防御措施,维护国家安宁。

弘治十五年,王阳明因病告假来到会稽山阳明洞,筑室养病。次年,移居杭州养病,并往来于净慈寺、虎跑寺,与寺僧谈释论佛,研讨佛理。经过对佛、道理论的多年探索和阅历感受,逐渐觉悟到超脱尘世的佛、道学说不合情理,对社会人生有害,也不满意朱烹理学束缚个性,就开始寻求真正的“圣学”。弘治十七年秋,担任山东乡试主考官,回京后任兵部主事。与著名学者陈献章的学生湛若水结交,相约共同为倡导“圣人之学”而努力,开始于公事之暇收徒讲学。

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死,年十五岁的武宗即位。宦官(太监)刘理诱引武宗玩乐受宠,专权害政,实行残酷的特务统治,大批忠直之臣被捕、被杀。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为救援被刘理陷害的南京科道官(专职向皇帝劝谏的官员)戴铣等21人,不畏强权,上疏指出科道官的职责是评议时事、提出意见,朝廷不该因言事而杖责下狱,并提出“有言官,去权奸”的建议。这事触犯了刘理,王阳明受廷杖四十,并被贬墒贵州龙场绎(今修文县)任弹亟(拿管释站的车马迎送之职)。正德二年夏奔赴滴所,途经钱塘(今杭州),躲开刘谨指派的刺客追踪,转道福建武夷山,于次年春到达龙场释。龙场择地处万山丛棘 之中,瘴窃蛊毒弥漫,环境险恶;少数民族杂居,语言不通。王阳明初到,只能择一山洞口搭草舍栖身。面对险恶穷荒的环境,他泰然处之。他上山采藏,下田植禾,伐薪煮饭,汲水灌园,超脱于生死荣辱之外,表现出旷达胸怀。他又反思人生经历,自我陶冶性情,锤炼意志;潜心深思“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的问题。基于他深厚的学术造诣,凡事“善思索”、“不盲从”,终于悟出:世间一切事物之理,皆悉具于我心中,一切“求诸于心”的道理。这就是所谓“龙场悟道”。针对程朱理学和当时社会上存在知行脱节、言行相背的严重弊病,提出“知行合一”说。他以万事和善处之的态度,努力搞好同当地群众的关系,“夷人(指当地少数民族)亦日来亲呢”,见他居处幽暗阴湿,就替他在龙冈山上盖了几问木板房,供他居住、会友、讲学。王阳明 就在龙冈山创立

了“龙冈书院”,授徒讲学,使荒僻之地得以开化。龙冈山的讲学,引起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的重视,特聘王阳明到贵阳的文明书院担任主讲。

王阳明在龙场泽三年。辛苦备尝,在危难之中初创“心学”体系,这不仅是他理论思维的功夫,也是他寻求社会人生真奥的解悟。他创办书院,传授儒学,开启西南文明,充分表现出了心学大师的独特气度。 正德五年三月,王阳明升任江西庐陵(今吉安)知县,处理政事“以开导人心为本”,劝渝百姓敬老抚幼,“惩贪恶,决积案,清邮绎,通商贾”,“杜绝苛捐横征,禁迷信神会”,不几月而政清民乐。八月,刘瑾罪行暴露被处死,年底,王阳明升任刑部主事。正德七年底升南京太仆寺少卿(管理马政的官职),便道归家。次年同徐爱(余姚人,是王最早的弟子、妹婿)等门生经上虞入四明山游观,取道宁波回余姚,沿途随景点化学生。十月,赴安徽滁州任职,因地僻事闲,“日与学生邀游于琅哪、酿泉之间,月夕则环龙潭而坐,诸生随地请正”,王阳明的讲学活动始盛于此时。

正德十年,赣、闽、湘、粤四省之界千里皆乱,次年,王阳明由“素奇守仁才”的兵部尚书王琼推荐,任左全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军务。他到赣州,改变前任单纯剿杀的政策,注重安抚及善后处置。他严惩逼民造反的恶霸乡绅、贪官污吏,以解除民患。对兵乱与民乱,只处理为首者,其他均招抚放归农田。民乱平息后,又采取安定百姓的善后措施,安置老弱病残,鼓励山民营造梯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生产。同时,疏通盐法,开山道以便利交通;建立民兵,推行保甲法,杜绝盗贼,以保障社会秩序;建房、分田以招抚流民;建立社学以加强教化。直至现在,赣南地区百姓仍对王阳明深刻怀念和崇敬。王阳明在乎乱之后,即上报朝廷设立了平和县(福建)、崇义县(江西)、和平县(广东),促进了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正德十三年六月,王阳明升为都察院(中央监察部门)右副都御史。

正德十四年六月,朝廷命王阳明赴福建查办乱兵,途中闻知南昌的宁王(亲王封号)朱庚壕反叛。因宁王事件是皇室的权力斗争,各郡兵马不敢贸然发动进剿。只有王阳明敢冒风险,发军檄至各地会兵征讨,表现出他豪迈不绢的英雄气概和虑事深远,办事干练的政治家气魄。当时叛军已发南昌、略九江、破南康、围安庚。王阳明立即返回安吉发军令至各地,会集各路军马,水陆并进,直捣南昌,首先夺回了宁王谋叛的基地南昌城。宁王得讯,忙撤围安庆,回救南昌。王阳明又于中途拦击,几经激战,烧毁了叛军战船,活捉了宁王朱宸濠。一场蓄谋多年的大谋叛。只用了35天就被王阳明一举平定。

《明史》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王阳明以文臣领兵,行军布阵,用兵如神,是明代著名军事家之一。他为国家建立了大功,但功高遭忌,受到朝廷权臣的排挤,不得已以养病为名,避到九华山,后到庐山,讲学于白鹿洞书院。这段时间,王阳明开始揭示他“从百死千难”的实践中得来的“致良知”学说。他说的“良知”是指人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先天具备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良知”的主要能力就是分辨“善恶”。“致”就是去达到。一个人分辨了善恶,懂得了是非道理,也就可以践履“格物、致知、正心”,进入圣贤的境界。王阳明认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意思是人人有做圣人的潜能。把“良知”作为一种主体道德意识,强调实现“良知”过程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这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阳明的学说匡正了当时思想界的偏失,使人的个性从长期被压抑和抹煞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重新树起做人的自信心和人格的独立意识,是明中叶思想界的一次大觉醒。他的追求独立意识、个性解放的观念,体现了人们的主体精神,对活跃当时学术空气,创造性地继承相推动懦学发展有其重要贡献。

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死,无嗣,立他的从弟朱厚烟为帝;是为世宗。朝廷追录王阳明平叛之功,升王阳明为南京兵部尚书(全国军事行政机构),至十一月封为“新建伯”(爵位),并赐建“新建伯府第”于绍兴。“伯府”竣工,王家迁居绍兴。王阳明功大爵高,但终因官场的派系斗争,没有能进入最高权力机构。嘉靖元年(1522)二月,父王华死,王阳明居家守孝。三年期满,仍因权臣的妒忌,未被起用,家居达六年之久。这期间王阳明讲学于余姚、绍兴两地。在龙泉山中天阁讲学时,规定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为开讲日,听讲者多时达三百多人。王阳明还在中天阁亲自订立学规《中天阁勉诸生》,题写于讲堂壁上。明中期,广西思田地区少数民族土官多次叛乱。至嘉靖六年五月,朝廷不得不又起用王阳明,以都察院左都御史总制军务率军出征。于九月出发,十一月到广西。经几番征战,几度安抚,于次年二月平定叛乱。七月,用计袭击了断藤峡与八寨暴乱。他又在思田、南宁等处建立学校,兴圣贤之学。因军务劳苦,至十

月,疾病突发,久泻不止。于是上疏请求辞职,荐人代理;同时登上归途。行至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铺码头,他的病情恶化。当时,任南安府推官(专管一府刑狱的官)的学生周积在侧,问先生遗言,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不久,限目而逝,时为嘉靖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元l 529年1月9日)。死讯传出,在江西任官的学生全部赶到。丧事由学生钱德洪(余姚人)、王畿(绍兴人)主持。灵枢运到南昌,士民日夜哭奠,拦道挽祭,灵枢难以发运。翌年正月丧发南昌,二月到绍兴,朝夕设莫,学生友人来吊唁者每天达百余人。十一月安葬于兰亭乡洪溪,来送葬的学生达一千多人。

王阳明文治武功。勋业卓著,堪称一代名臣,万世师表。但当时昏庸的嘉靖朝廷,视王阳明“事不师古,言不称师,传习转讹,背谬弥甚”。使其一直受到排挤与打击,学说被压制。直至隆庆时,才给王阳明加溢号“文成”。清代著名学者王士帧说:“王文成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阳明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是中国思想史上“心学”的集大成者,是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最突出的是创建了以“致良知”为中心的“心学”体系,开创了影向深远的“姚江学派”,直至近代回响不绝,传到日本则形成为阳明学,隆盛至今。 王阳明的著作由他的学生整理编订成《王文成公全书》,共38卷。

同学们,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为我国明代有这样一位第一流人物而感到自豪呢?

篇二:徐悲鸿、王明阳、尾山宏 王安石

综合人物事迹选读

徐悲鸿

1、“看谁是蠢材”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期间,有一次在留学生的聚会上,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留学生站起来挑衅

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

温和的徐悲鸿抑制不住愤怒,走到这个傲慢无礼的洋学生面前,大声说:“你不是说中国人

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

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你敢吗?”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

界。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素材品析:徐悲鸿能有那么大的成绩,除了扎实的绘画技巧,无疑有更深层的东西在支撑着

他,那就是: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

徐悲鸿 说: 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2、在齐白石“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徐悲鸿来到北京。他一眼就发现了“衰

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这时的齐白石年已六十有六,但在徐悲鸿看来,在中国画这个天地

里,他仍然是一匹能够负重奔驰的千里马。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

“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

徐悲鸿在展览会上率先把“徐悲鸿定”的条子挂在齐白石的画幅之下。

徐悲鸿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

徐悲鸿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

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

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徐悲鸿用他的真知灼见和大无畏的呐喊,为齐白石筑起了一堵高大的墙垣,挡住了来自四

面八方的长枪短箭,终使齐白石得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师。

3、识傅抱石于落泊之中

徐悲鸿是1933年在南昌发现傅抱石的。其时,徐悲鸿正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那年夏天,他带着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他的寓所每天都有造访的人。其中以青

年美术爱好者为多。

一天上午,一个年近30的来访者走到他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人穿一件旧长衫,

腋下夹着个小包袱。徐悲鸿请他坐下。他没坐,打开包袱,拿出几块图章和几张画。徐悲鸿

看了图章的拓片,发现刻得很好,细看边款署名是:赵之谦。徐悲鸿纳闷了,说:“这些图

章??”那人喃喃地回答:“是我仿的。为了生活,我仿赵之谦的图章卖。”徐悲鸿说:“你

完全不必要仿。你自己刻得很好嘛!”那人没有再说什么。徐悲鸿又看了他的画。他画的是

山水,张幅不大,却气势恢宏。才一展卷,仿佛有一股灵气扑来。徐悲鸿对着画幅,久久凝

视。他被征服了。

徐悲鸿请他坐下,又问了些学画方面的事情,并要他再拿一些画来看看。白天人太多,

叫他晚上来,最好在10点钟以后。临走的时候,徐悲鸿请他留下自己的名字。那人回答:

“傅抱石。”傅抱石回到家里,简直像范进中了举人一般,高叫着:“见到了!见到了!”并

让妻子把家里的画都找出来,说:“悲鸿大师要看。”他挑出自己比较得意的几张,卷在一起,

包在包袱里,好容易待到吃了晚饭,傅抱石便到徐悲鸿的住处来了。徐悲鸿不在。有人告诉

他:“徐先生留了话,晚上去赴个约会,10点钟才回来。”傅抱石站在门口,一直等到10点

钟。果然,徐悲鸿回来了。留下了他的画和地址,叫他回去了。

雨,依旧下着,傅抱石忽然听到巷口有人说话,而且提到自己的名字。他从窗子里看去,

惊奇地叫了起来:“来了!来了!大师来了!”说着冲了出去。把冒雨来访的徐悲鸿接了进来。

这时,妻子不见了,他叫了两声,也没人答应。他把徐悲鸿让在床边坐下。他不知道说什么

好,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尊敬的画家。徐悲鸿说:“傅先生的画,我都看了。顶顶好!顶

顶好!”傅抱石还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悲鸿又说:“你应该去留学,去深造,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傅抱石像做梦,更不知说什

么好了。徐悲鸿接着说:“经费困难,我给你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你愿意到法国去吗?”

这时,橱门响了。因怕见大师而藏到橱子里去的妻子出来了,跪到徐悲鸿面前,说:“您

老对抱石的恩德我们来生也报答不了。请受我夫妻三拜。”徐悲鸿急忙搀起傅家夫妇。为了

傅抱石留学的经费,徐悲鸿去找了当时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

徐悲鸿对熊式辉说:“南昌出了个傅抱石,是你们江西的荣誉。你们应该拿出一笔钱,

让他深造。”正忙于“剿共”的熊式辉当然不会对这事感兴趣。徐悲鸿拿出一张画来,说:

“我的这张画留下来,就算你们买了我一张画吧。”

经过在场的人劝说,熊式辉勉强同意出一笔钱。但这笔钱不够傅抱石去法国留学的费用。

傅抱石只好改去日本。

傅抱石后来的成就证明,徐悲鸿没有把人相错 。

王明阳

王阳明读私塾,曾经问塾师说:“何为人生第一事?”塾师答道:“读书登第耳!”王阳明

听后不以为然,当即辨驳道:“登第恐怕不能算第一等事,学做圣贤才是头等大事(毋乃希

圣)。”

王阳明一生最大的功业是平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叛乱,三十五天中使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展

现。当时王阳明去福建剿匪,刚至丰城,忽闻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他一面积极备战,修治

器械,一面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要求各地起兵勤王。王阳明唯恐宁王挥师攻占

南京,故虚张声势,利用虚假宣传和情报,迫使宁王做出错误的判断,坐失良机。宁王率六

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部下要求兵援安庆,王阳明曰:“不然。今九江、

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

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

矣。”南昌一举攻破,叛军果来驰援,王阳明派诸将迎击,一路设伏,宁王大军溃败而逃,

后宁王被生擒。据说激烈的鄱阳湖会战中,作为主帅的王阳明在船中指挥战斗的同时还与学

生士友们探讨学问。论学正酣,忽然来报说大将伍文定被战火烧着了胡子,似乎快要落败。

众人脸色惊变,王阳明却气定神闲地笑着说,这是兵家之常。过了一会儿,回报说快打胜了。

王阳明平静地对众人说,等一下如果报告宁王被擒,应该不会有假,但人死伤过多。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堵生·立志》大志不树立,天下间就没有可成功的事。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漾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堵生·立志》一个人不立志,就象无舵的船,无缰的马,到处漂荡

奔跑,最终能达到哪里呢?

尾山宏——用正义谱写正义

尾山宏,日本著名律师,“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这个连睫毛

都花白的老人,作为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的律师,从1963年起参与了四十年来所有的对日诉

讼案件。他说:“勇于忏悔自己国家的罪行,才是真正的爱国心;一个有良心的国家应该正

视历史,而非极力否认、设法掩盖自己的罪行,唯此才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

尾山宏等日本律师成立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无偿 这些诉讼,

并自行垫付一切费用。此外,他们还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东京出庭。将大部

分精力倾注在案件诉讼上的尾山宏,只能以为企业做法律顾问养家糊口。

素材品析:尾山宏的举动受到了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的尊重,人们称他“是一个为正义,而

同那些丧失记忆的人进行抗争的斗士”,而他所 的诉讼不仅贡献于中国和日本,而且贡献于

全人类。正视历史才能赢得尊重,才能获得发展。

吉鸿昌

我是中国人

1931年秋,吉鸿昌担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的时候,曾被迫出国作了一次考察。出国

之前,已是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蒋介

石为了阻挠他的抗日活动,立逼他“携眷出国”,作“军事考察”,而实际上是夺去了他的军

权,将他流放国外。

到了美国纽约,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从属人员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

他故意问道:“你是日本人吧?!”吉鸿昌叫翻译回答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摇摇

头表示不相信地说:“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人??”又一次,

他到纽约的一家邮局寄送东西,那里的工作人员又明知故问地说:“你是哪国人?”我父亲

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对方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接连受到这样的嘲笑和侮辱,使他异常气愤,甚至连饭也吃不下去了。他严肃地说:“侮

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才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

国家,整个民族啊!”坚决地表示:“下次外出时,就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的

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了!”

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个约半尺长的长方形牌子,用毛笔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

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他挺着胸膛,昂首阔步地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

傲。

“做官即不许发财”

吉鸿昌的细瓷茶碗的故事

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其铁骨铮铮、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

胆,而且还以其体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们敬仰。

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得了重病。吉鸿昌回家探望,看到父亲那依依不舍的眼神,

知道父亲有话要讲,便说:“爹,您有啥话尽管说,孩儿一定铭记照办。”他的父亲语重心长

地说:“吾儿正直勇敢,为父放心,不过我有一句话要向你说明: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

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你只要做到这一点,为父才死而瞑目。不然,我在九泉之下

也难安眠啊!”吉鸿昌强忍悲痛,含着热泪答道:“孩儿记下了,请父亲放心!”

父亲病逝后,吉鸿昌即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

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

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

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

公。当时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任营长,只有25岁。

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

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这只碗随吉鸿昌将军走南闯北,直到他39岁牺牲。

古代人物简例四则

1、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警枕”时会翻滚,将他唤醒,继续坚持奋笔疾书,最终编成了《资治通鉴》。(勤奋)

2、王羲之为学好书法,临池学书,天长地久,将墨池整个池水尽被染黑。坚持不懈,持之

以恒,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勤奋 坚持)

3、杨震“四知”羞王密。古代杨震上任时途中。王密为报推举之恩,晚上前往驿馆拜见杨震,并奉献黄金十金。杨震连连摆手拒绝。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把黄金扔给王密,王密羞愧而退。(廉洁 高洁)

4、宋代包拯为官清廉,任端州知府时,端州盛产砚台,为官多年,可他每年没有多拿一块

砚台回家。他克己奉公,为官清廉,告诫子孙:“不从我志者,不是我的子孙。” (廉洁 高洁 严以律己)

王安石逸事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

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

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

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

邋遢,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

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

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 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

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

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

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

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

会怎么样?”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线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

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

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

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

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

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

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

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

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

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

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

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

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正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以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

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篇三: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何为知行合一?

王阳明,又叫王守仁,是明朝中叶很有名的军事家和哲学家!“立功”、“立言”、“立德”,史上真正的三立之人。何为立功?平定宸濠之乱、平定闽南古藤的暴乱,这只是立功的一部分!他创立的心学,从根本继承和发扬了儒学,将儒学应用到了生活之中。何为立言?流传至今的传习录、当时王阳明授课的盛况,都将他的一言一行传播到了众多的弟子当中,从而流传至今。何为立德?不说别的,单单“良知”二字,就为当时沉闷的社会,注入了一丝朝气,开辟了新的气象!

王阳明的心学来源于陆九渊,陆九渊没有将心学系统化,他感觉心即是主宰,但是心如何变,为何变,他都没有解释清楚。王阳明在后期立了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可以说这四句话,就是阳明心学的精髓所在!

王阳明心学精髓:万事万物皆有心。动物、人、植物、静物皆是有“心”的。静物,如石头、桌椅。植物,如柳树、杨树。他们的心,是不被展现的,在咱们这个宇宙中,他们的“心”始终未被唤醒,都随自然而变,春夏秋冬,树木自然花开花落,自然开花结果。同样,动物、人的“心”,则是自己可以动,做到知行合一。如,乌鸦的反哺之义,很类似于人的孝顺之情。并且在自然之中,人都是有生老病死之态的。

王阳明心学精髓: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就像一朵花,你看他时,此花便在你心。你不看时,此花便与你同寂。

王阳明心学精髓:知行合一。你所知道的要和你的行动统一,用现在的话说理论与实践统一才能产生改变世界的力量,学以致用,从实践中学习、总结和自省,然后再去实践,如此反复。千万不可只知不行、或者只行而不自省,所谓知行合一,是知与行要统一在一起,知和行是一件事!古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道理!!


王明阳》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67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