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穆斯林女士头巾

穆斯林女士头巾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3 06:53:46 | 移动端:穆斯林女士头巾

篇一:穆斯林女子装束

穆斯林女子的装束原则

“穆斯林女子为什么要戴盖头?” 这个问题最直截了当的答案是﹕信仰伊斯兰﹐服从真主的命令。 真主在《古兰经》中启示说﹕“先知啊﹗ 你应当对你的妻子﹑你的女儿和信士们的妇女说﹕她们应当用外衣蒙着自己的身体。 这样最容易使人认识她们﹐而不受侵犯。 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33﹕59)

《古兰经》是穆斯林生活方式的最根本依据﹐例如礼拜﹑斋戒﹑饮食﹑家庭关系等﹐男女服装的原则只是其中一例。 穆斯林在服从真主命令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可以从不同角度体会和领悟真主命令对生活的伟大意义。 例如一个伊朗的女孩说﹕“我愿意穿长衣﹐戴盖头﹐因为我不喜欢男孩子们用淫邪的眼光上下打量我。 如果他们是我的朋友﹐我希望他们不注意我长得是否美丽﹐而看到我的智慧和人品。

许多地方的男青年们因为女孩的脸蛋漂亮﹑身材优美而追逐那些姑娘们﹐这很不平等﹐很不严肃﹐因为他们把女孩当作色情的猎物。” 这位伊朗姑娘﹐首先服从真主的命令﹐根据伊斯兰的原则穿戴﹐然后体会到﹐对个人与社会的好处。 其它穆斯林女子也许各有自己的深刻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理解真主对女性的怜悯和爱护﹐譬如许多穆斯林妇女身穿传统衣服和戴盖头﹐感觉到自身的尊严和高贵﹐为自己是穆斯林而感到骄傲。 穆斯林女子穿戴显然与男子不同﹐显示了她们女性的特征﹐因为她们不以色相招惹男人们的目光﹐她们所要表现的就是贤淑和庄重的人格。 如果与亲友﹑同学或同事在一切﹐大家对她们的理解着重在她们的聪明才智和人格品行﹐她们的年龄和相貌变成了次要的特征。

在穆斯林国家﹐过去所有的女子都很注意自己的女性身份和传统的衣着﹐而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受西方化的影响﹐有些人希望找到理由取消穆斯林女子 0340;盖头。 有人说﹐穆斯林女子戴盖头是民族习惯﹐可有可无﹐民族习惯的理由来自苏联共产党的学说﹐目的是要消灭穆斯林民族头脑中的伊斯兰信仰。 西方社会的理由是﹐信仰自由﹔“对于宗教﹐绝无强迫”﹐这个理由千真万确﹐无可争辩﹐与宣布不信仰真主的人﹐我们何必争辩呢? 但是对于有信仰的穆斯林﹐我们还是要强调﹐不能篡改真主的启示和命令﹐因为关于女子的衣着原则在《古兰经》中再明确不过了﹐应当没有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经文﹐例如﹕“你对信士们说﹐叫他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这对于他们是更纯洁的。 真主确是彻知他们的行为的。 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24﹕30-31)

从以上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得到三个启示﹕

一﹑男人和女人都应当降低视线﹐遮蔽下身﹐互相不应当用淫邪的眼光窥视。二﹑女子应戴上严密的头巾﹐不故意外露表达美容的装饰。

三、头巾应长﹐遮盖头颈和胸部﹐与长衣结合﹐遮盖全身﹐只有面部和双手可以外露。

有一段著名的圣训﹐对这段经文做了栓注。 根据圣妻阿依莎传述﹐阿布.伯克尔的女儿阿斯玛来到穆圣的家﹐身穿一件轻薄的纱外套。 先知穆圣叫住她﹐并且对她说﹕“阿斯玛呀﹗ 女孩子到了有月经的年龄﹐穿衣服就不应当有显露了﹐除了这里和这里。” 穆圣最后说的话﹐同时用手指着面部和双手。《阿布"达伍德圣训集》

伊斯兰对女子只提出了装束的规范原则﹐而没有具体指定必须穿哪个民族的服装为标准的典型﹐不要求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妇女都穿成阿拉伯古莱什民族的样子。 只要遵照这个原则﹐不但各地穆斯林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装﹐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的设计可以不断改进和创新﹐表现一个民族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衣食住行方面都是这样﹐伊斯兰只规定了根本的原则﹐而没有限定式样。 譬如饮食﹐在哈俩利(合法)的范围之内﹐任何方式的烹调技术都没有限制﹐哈俩利的饮食是指质量﹐而不是制作方式和色味香外观﹐例如酒精与猪肉是亥俩目(不合法)﹐任何制作方式都是亥俩姆。 譬如清真寺建筑﹐真主的朝房只有原则规定﹐而没有样式的限制﹐从非洲南北到亚洲东西各方﹐清真寺的建筑形式五花八门﹐但是根本性原则是一致的。 这足以证明﹐伊斯兰是全人类共享的宗教。

穆斯林女子服装的原则﹐第一是遮蔽﹐第二是宽松﹑大方﹐不能把形体全显露在外﹐例如西方流行的健美裤和紧身衫。 如果内衣有些紧身﹐必须再套上一件长外罩﹐衣裤和外罩都不应当是半透明的轻纱或网状的孔眼布料﹐原则上不能透过衣服把皮肤都显露在外。 先知穆圣警告说﹕将来的“女人们穿着衣服象裸体﹐头发梳的象驼峰﹐这样的女人真该受诅咒。”《穆斯林圣训集》

第三个原则﹕女人的衣服不许可闪光耀眼﹐互相争奇斗艳﹐撩拨男性的情欲和邪念﹐如图案彩色斑斓﹐亮片闪闪发光。 一个强奸犯在法庭上自我辩护说﹕“是她的艳丽和挑逗使我魂不守舍的。” 旁听席上的听众这时鸦雀无声﹐心里在责怪那个被强奸的女子。第四个原则﹕女人不许可穿成男人的样子﹐男女不分。 先知穆圣说﹕“女扮男装﹐男扮女装﹐这两种情形都应受到诅咒。”《布哈里圣训集》

第五个原则﹕穆斯林女子穿着必须与卡菲勒女子有明显的区别。 例如在印度﹐印度教徒的女子也是戴头巾﹑穿长衣长裤﹐但是她们外露腰间皮肉﹐两眉间点红﹐而穆斯林女性的头巾和长衣都比较严肃﹐而且不穿黄色衣。 先知穆圣说﹕“谁要模仿那一群人﹐谁就变成他们中的一员。” 在与非穆斯林混居的地区﹐穆斯林男女应当保持与他们明显的区别﹐如信仰﹑礼仪﹑节日﹑饮食﹑习惯﹑服装。

第六个原则﹕朴素﹑大方﹑整洁﹐穆斯林女子既不穿戴浑身的珠光宝气摆阔气﹐令人眼羡﹔也不许可衣衫褴褛﹐故意要人家同情﹑可怜。

西方文化在近半个多世纪加重腐败﹐从女子的装束上可窥全豹。 七十年前的欧美国家﹐女子的衣服十分“传统”﹐长袖长裙戴头巾或圆帽﹔战后的市场经济腾飞﹐好莱坞电影﹑法国时装表演﹑世界小姐选美亮相促成女子服装年年翻新款式﹐以“露”为例﹐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从露胸﹑露肩﹑露背﹑露大腿﹐发展到露乳沟﹑露肚脐﹑露臀缝﹐一直露,剩下“三点式”﹐她们得意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如美国迈阿密市中心﹔在海滨和沙滩上﹐男女混杂﹐全裸体﹐不以此为无耻。 如今西风压倒东风﹐东方文明连根拔起﹐曲膝投降。 世界各国女子服装商们穷追不舍﹐女人的服装必须性感和放荡﹐歪风邪气泛滥成灾﹐日本女子纹身﹑韩国姑娘染黄发﹑泰国人妖浑身金光耀眼。 那些信佛﹑信神道﹑信基督﹑信摩

门的传统都在这股强劲的腐朽西风中摧枯拉朽一泄千里﹐无法阻拦﹐信仰遭受扫荡﹐道德观念是非颠倒。

西风吹散了女子的裙衫﹐撕去了文明的面纱﹐把内心里丑陋的垃圾和恶臭的污秽暴露无遗﹐时光急速倒流﹐退回到了文化荒芜和野蛮的时代。 根据《古兰经》的启示﹐女人们喜欢“炫露”自己的美丽﹐是人类早期蒙昧时代的不文明行为﹐“你们不要炫露你们的美丽﹐如从前蒙昧世代的妇女那样。”(33﹕33) 伊斯兰教诲女人装束应庄重﹑礼貌﹑正派﹐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穆斯林社会在暴风雨中巍然屹立﹐为世界保留一片净土﹐是受到伊斯兰的保护﹐女人们戴着盖头﹐表示敬畏真主﹐遵循人性道德﹐朴素的装束和真诚的言行最能取悦于真主。 人们说﹐衣服是信号﹐而伊斯兰的学者说﹐衣服是宣教﹐是讲话﹐告诉人们人人应当遵循正道。 伊斯兰对男人的衣着也有完整的训令和规范原则﹐由于西方发动的女性淫邪文化冲击﹐以女性为社会尤物﹐谬论四起﹐煽动穆斯林女子效仿西方﹐争取性解放﹐颠覆伊斯兰正道教化﹐因此﹐穆斯林报刊和网站上对女子装束的议论连篇累牍﹐语重心长。 其实﹐男人和女人都应当遵奉真主的命令﹐守纪律﹐有教养﹐讲道德﹐正己守道﹐劝善戒恶。 《古兰经》说﹕“使者确信主所降示他的经典﹐信士们也信那部经典。 ?? 他们说﹕‘我们听了﹐我们恳求你赦宥﹔我们的主啊﹗ 你是最后的归宿。’”(2﹕285)

篇二:瑞士女性为什么改信伊斯兰教?

瑞士女性为什么改信伊斯兰教?

2016-07-02 23:04:25

归档在?我的博文?|?浏览 5102 次?|?评论 0 条

2010年5月,“瑞士伊斯兰中心”的妇女代表诺拉·伊利(Nora Illi)出现在一次公开活动上。

女性割礼、一夫多妻制、穆斯林罩袍以及代表着男女授受不亲的拒绝与异性握手的习俗-伊斯兰教看似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的诸多传统让瑞士既无所适从,又疑虑丛生。尤其是这些宗教习俗经媒体报道一再放大,让公众形成了伊斯兰教妇女饱受歧视的先入为主之见。在瑞士的提契诺州,异域宗教传统与本土刻板印象因一纸布卡及尼卡帛禁令达到冲突的顶峰。尊重妇女权益的伊斯兰教真正存在吗?三位改信伊斯兰教的瑞士女人为我们讲述她们转教的初衷。

芭芭拉·威尔吉吉(Barbara Veljiji)登上层层台阶,大步走进这间温馨舒适的农家小屋。炉灶里,燃烧着的火焰噼啪作响,芭芭拉随手又添了几根柴火。她和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丈夫、三个儿子、侄女以及她的母亲共同生活在位于伯尔尼州Seeland的农场里,这里也曾经是她父母的老宅。

1992年,23岁的芭芭拉改变宗教信仰,成为伊斯兰教徒。“对我而言,伊斯兰教就是理想的宗教信仰,”这是她改教最直白的理由。通过伊斯兰教,她找到了内心的平静。9年前,她开始像传统穆斯林妇女那样佩戴头巾。平日里,她按时祷告,斋戒(即对饮食和性生活有一定限制),并且“尽可能地”吃清真食物。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瑞士人,她只能对瑞士奶酪火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回归到自己的家庭角色定位,她却并不那么心安理得。芭芭拉挣得一直比丈夫多,因此虽然已为人母,她却始终是整个大家庭的经济支柱,而她的丈夫则退居二线,成为“家庭煮夫”。“我乐意工作,我不敢想象我不工作会是什么样,”芭芭拉说。

伊斯兰教“合乎逻辑”

来自瑞士中部地区的纳塔丽娅·达维奇(Natalia Darwich)曾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多年以来一直是教区的活跃人物。然而到了30岁左右,她忽然对天主教会产生了质疑。在上帝之外,耶稣也同样受万人崇拜,在纳塔丽娅看来这纯属无稽之谈,根本就不合理。梵蒂冈的富丽堂皇让她有亵渎之感。就连忏悔也无法让她信服,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会刻意编造出一些子虚乌有的“罪孽行径”,以便让坐在对面的牧师对此满意。

所以她最终没有再迈步走进教堂,转而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些精神层面的话题。正因如此,她对伊斯兰教经典有所涉猎,接触到了《古兰经》,并且从头到尾地通读了两遍,由此找到了通往伊斯兰教的智慧之径。“伊斯兰教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帮助我找到了我需要的答案,”纳塔丽娅解释道。对她而言,伊斯兰教是“裨补缺漏之后的基督教”。

纳塔丽娅嫁给了一名黎巴嫩人,并成为一名伊斯兰什叶派教徒。她周围的人对此并没有显得太惊诧。如今,她已年近不惑,和丈夫走过了七年之痒。3年前,纳塔丽娅开始习惯性地佩戴穆斯林头巾,也就是那时,她辞去了曾经热爱的工作。

在迪拜的顿悟

早在诺拉在公开场所用一块尼卡帛遮掩住面部之前,她已经与一名改信伊斯兰教的男人结婚多年,并共同生育了5个孩子-虽然根据小道消息,她的丈夫还有第二个老婆。她本人拥护一夫多妻制,这已是人尽皆知的秘密,她也因此成为最为知名的转信伊斯兰教的瑞士女性。她办过大型派对,对佛教也同样兴趣盎然,常年坚持素食。

18岁那年,诺拉·伊利(Nora Illi)远赴迪拜旅游。在穆安津(Muezzin,即在清真寺尖塔上报告祷告时间的人)召唤宣礼的歌声中,她骤然获得了顿悟。回到瑞士以后,她于

2002年改信伊斯兰教。就在她转教的两周前,她的男朋友-后来的丈夫卡西姆·伊利(Qaasim Illi)也刚刚改教为伊斯兰教徒。目前,他们俩都是瑞士激进派伊斯兰组织“瑞士伊斯兰中心”(IZRS,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其他组织相比,这一民间发起的机构因与极端分子及对天主教传教士抵制分子保持联系而饱受争议。

诺拉坦承,起初她也对穆斯林女性抱有一定的成见。“我原本以为,伊斯兰教中的女人是受到压制的,”她说。但她逐渐意识到,许多先入之见都带有文化局限性,事实上并不符合伊斯兰教的习俗,譬如穆斯林女性在大众心目中的被动角色和负面形象。在伊斯兰教家庭中,女人同样能自由地走出家门,积极地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找到两种价值观的共识

在与这三位女性的促膝长谈中,她们能逐字逐句诠释《古兰经》经文,并尝试着在字里行间找到与西方价值观的共通点。有时候,她们会为穆斯林的种种戒律与禁条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说辞,但有时候,她们也会闪烁其词,刻意回避或者妥协让步。就拿芭芭拉来说,她也不得不承认,《古兰经》中明文指出,当女人拒绝对男人俯首听命的时候,男人可以殴打女人。“当然,无论如何殴打都是一种过火的行为。然而它与宗教无关,在《旧约》中也同样存在体罚,”她补充道。

对伊斯兰教围绕同性恋所指定的禁条,诺拉无法苟同。对这个成长于对同性恋态度宽松开明的国度的女性来说,只需在公共场所禁止同性恋行为即可。与此同时,她也主张所有人都应该拥有与配偶长相厮守的权利,对同性恋群体而言也应如此。“我是个宽容的人,”她总结道。

由于根深蒂固的瑞士文化根基,这三名女性显然完全认同瑞士的价值观,尤其是女性的自主解放。对她们而言,宗教与文化之间泾渭分明,不可相提并论。反观自身,身处西方社会中的她们觉得自己始终在宗教上有所缺失,而伊斯兰教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自信的转教者

诺拉不止一次地因为裹着面纱示人和侃侃而谈一夫多妻制而惹上麻烦,她彰显的这两个特征让她在外界眼中成了典型的受压迫的女性符号。而与之相反的是,她的行动力又显得如此自信和特立独行,其他两位皈依伊斯兰教的受访者也是如此。诺拉渐渐地从一个坚持素食主义的少女,变成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偶尔做做兼职的母亲,但如今,她只吃清真食物。虽然这三个文化上隶属于瑞士、宗教上皈依于伊斯兰的女人生活习惯大同小异,但她们当年转教的原因却各有不同,唯一的相似之处在于:她们自主自愿地作出了皈依伊斯兰教和遵守其宗教习俗的决定,至今,她们也仍然过着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

她们展示给外界的独立形象与佩特拉·布莱希(Petra Bleisch)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在佩特拉题为《瑞士的伊斯兰教法》(Gelebte und erz?hlte Scharia in der Schweiz),即根据伊斯兰教经典的内容,对教徒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做出的约束性规定)的博士论文中,他专门探究了改信伊斯兰教的瑞士女性的行为。“我接触到的所有女人,对阿訇(伊斯兰教宗教场所首领及德高望重者的尊称)都抱有批判态度,”这位社会学学者在和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谈话中提到:“她们批驳保守的阿訇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性别角色定位。”无论她们有多么坚守伊斯兰教的教条,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瑞士女性转教者的文化根源,仍然促使着她们本能地自主决定她们最终的生活方式。

瑞士的转教者

究竟有多少瑞士人改变原有的宗教信仰、皈依伊斯兰教?截至目前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官方数据。在瑞士改信伊斯兰教的仪式往往并不那么正式,畅谈教义、接受大净(伊斯兰教净礼的一种形式,即按照教法规定以水净身),这就足够了。

粗略估算,大约有1万名改信伊斯兰教者定居于瑞士,占穆斯林居民总体人数的2%至4%,其中女性占据绝大多数。继2001年9·11事件之后,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瑞士

改信伊斯兰教的群体出现了显著增长,原因暂且不明。

篇三:穆斯林衣着规范

穆斯林男子的衣着规范

一、穆斯林男子的服饰

《古兰经》说:“阿丹的子孙啊! 每逢礼拜(不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你们必须穿着服饰。”(7:31) 衣服是人类的文明象征,不但有御寒的实用性,而且有表达敬意的心理表现,礼拜是个人全神贯注与造物主神交的时候,不论是在公共场所,或者是单独一人在秘室,必须以整洁的服饰表示敬畏和庄重。 弟子索拉玛·阿布向先知穆圣询问:“真主的使者啊! 我礼拜时是否应当穿上长衫?”穆圣回答说:“是的,而且应当把衣服扣整齐,即使用一个小挂钩(把衣襟合上)。”《布哈里圣训集》伊斯兰的服饰已经确立为定制,而许多其它宗教在服饰问题上分歧很多,例如古代阿拉伯部落信仰愚昧邪教,许

多人到麦加朝觐,裸体巡游克尔白,以躯体的真相面向天神。 现代,印度教中有一支,每年到圣河河滩举行裸体圣礼节,男人们都一丝不挂光着身子拜佛。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有一个教会,每个星期的礼拜日,男女都“裸体祈祷”。 牧师罗伯特·赖特说:“很多基督教徒都是裸体主义者,教会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才能生存。” 在伊斯兰世界,绝对找不到一所釭5c可穿三角裤衩参加礼拜的清真寺,过去一千多年没有,以后也不会出现,因为伊斯兰的服饰文明早有明确而且严格的规定,任何人无权修正,反对异端邪说。

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确定的伊斯兰服饰制度,对男子必须遮盖的“羞体”(Awrah)有明细的规定。 男人的衣着基本规则是,至少遮盖从肚脐到膝盖,但也同时指出,不许可暴露大腿和多半臀部。半透明的布料和裁剪紧身的衣裤也不许可,因为穿在身上,体形完全显露,等于羞体暴露在外,例如紧身的“健美裤”,前面胯间有个突出的包,后面两边半球状的臀部如同赤裸在外,不仅不宜在女士面前显示,出门、会客和礼拜,都不适宜,如同没有穿裤子一样,暴露了基本羞体。

根据弟子祖尔哈德的传述,他说:“有一天我穿的上衣,没有长到遮盖大腿,被真主的使者看见了。 他指着我的衣服说:‘穿衣服应当把大腿遮上,那是羞体的一部分。’”《阿布·达伍德圣训集》现代人穿的“西装裤”,习惯把衬衣塞进裤腰之内,宽松型的长裤,这也无妨。如果裤型太紧太瘦,类似暴露体形的健美裤,那么就应当把衬衣下垂放松在裤腰之外,帮助遮盖臀部的形状。有人在礼拜时,穿着宽大的衣服,显得很庄重,但走出清真寺,衣服变了样,追求时髦,不顾羞体暴露,这是错误的行为。

有数段圣训指出,礼拜时的衣服,最佳是内外两件,只有穷困少衣的人,可以只穿一件衣服礼拜。 第二任哈里法欧麦尔在一次聚礼日向礼拜的民众宣布穆斯林男子礼拜标准服饰时说:“正确的穿戴方式是,如果真主的恩典使你有许多衣服,你们应当多穿几件。 礼拜的时候,里面穿短衣,外面罩上一件长衫或外衣,也可以罩上长袍。 下身穿长裤,上身也应当里面穿短衣,外罩长袍或长衫。穿皮裤的人,上身也应当内有短衣,外罩长袍或长衫。”

礼拜是穆斯林最高的礼节,向真主表示真诚的敬畏,尤其在节日期间,必须穿上家中最好的衣服,如开斋节、宰牲节和每个星期的主麻聚礼日。 礼拜的服饰是穆斯林男子最得体的衣服,也是最讲究的标准,其它场合,可以灵活变通。

二、男子服饰的一般原理

(一) 禁止男扮女装。世界上的人类只有男人或女人,走在人群中,男女显然不同,很容易区别,因为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天性,男人勇敢正义,气宇轩昂有威震之概,而女子则表现温柔和秀美,少女如花似玉,老年妇女是慈祥的母亲,

受人尊敬。男人的服饰有助于呈现阳刚之气,如高昂阔步红冠彩羽的骄傲大雄鸡,是真主造化的奇迹,因此,男人扮装女性,说话阴阳怪气娘娘腔,出声娇滴滴,如同泰国秀色的“人妖”,掩盖着邪恶的意念,为伊斯兰服饰规则严厉禁止。 第一任哈里法阿布?伯克尔曾经宣布先知穆圣的遗言:“真主诅咒那些伪装成女人的男人,也诅咒那些伪装成男人的女子们。”《布哈里圣训集》 男人伪装成女性,不仅是衣着,而且也指化妆打扮和步态举止,都是伊斯兰禁止的行为。在服饰的范畴之内,禁止使用女性的首饰和化妆,例如佩戴项链、手镯和耳镮,面孔上涂脂抹粉描眼圈擦口红,例如西方流行的“西皮士”。

(二) 不许穿异教的衣服。 各种宗教,自守道门,互相尊重,但各有服饰表现,穆斯林不许可穿戴有明显宗教色彩的道服。例如犹太教拉比、天主教神父、耶稣教牧师、佛教和尚、道教天师和一贯道点传师,这些都是不同宗教的神职人员,他们在自己教徒中有明显服饰标志。 这里不要误会伊斯兰思想狭隘,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世界各民族都有创造性,根据伊斯兰的原则,各世界各民族的服饰都能被吸收,成为穆斯林合格的服装,据说先知穆圣也曾经穿过宽袖博带的罗马大袍,因为那件衣服不代表罗马人的宗教。 当代世界上,许多穆斯林民族采用了当地的民族服装,都是合格的穆斯林服饰,例如非洲的大袍,东南亚的纱龙、中国式长衫,日本式和服、以及现代西方的西装领带和大氅。

(三) 穿衣服,应适应环境变化。伊斯兰的服装也有被限制的时候,例如朝觐期间男子穿的“戒衣”,只用两片布,而且没有内裤,只限于朝觐期间穿,走出朝觐功修,在其它地方或场合穿,就不许可。

不是宗教性质的道袍或法衣,也有限制的规定,防止在人群中身份和关系混乱,例如战争期间,穆斯林不可盲目穿戴敌

人阵地的军装和制服。佛教大法会期间,进香的信徒们都身披一件黄色的袈沙,穆斯林许可参加法会的一般活动,但不许可披佛教信徒的袈沙。

生活在穆斯林国家,服饰应当严格遵循圣行,彼此认同,表现对真主的敬畏,取悦于真主,促进民族凝聚力,一旦走出穆斯林文化范围,感觉到社会有压力,穿衣戴帽都可以在坚守基本原则下随机应变。穆斯林如果生活在一个政治自由的社会中,衣饰应当充份表现穆斯林的特征,既是维护信仰和文化的权利,也是在那些对伊斯兰陌生的地方宣教,创造和谐的环境。 如果生活的地方,当地人都伊斯兰多有误解,不习惯看到穆斯林男人留着长胡须头上缠厚布,为了穆斯林民众的人身安全和社会利益,可以入乡随俗,穿戴社会一般流行的服饰,例如中国文革期间人人都穿蓝色“军便服”,西方社会的工地上必须穿劳动服或牛仔裤,穆斯林只能依样画葫芦。

如果在穆斯林在一个地方受压迫,法律规定禁止穆斯林服装,例如禁止留胡须,必须穿短裤,为了生存的利益和需要,不能不做让步,祈求真主恕饶。

(四) 男人的服饰,切忌傲气。 根据阿布杜拉?本?欧麦尔的传述,先知穆圣说:“谁在今世穿着表现傲慢,他将在复活日必受羞辱。”《阿布·达伍德圣训集》傲慢的服饰(Libaas ush-shuhrah)有三种涵义,在面对普通民众或大部份都是穷苦人时,故意显示财富、盛气凌人或者高高在上藐视大众。衣服的设计、布料、做工、色彩、装饰品,能达到这些心理战术的效果,使别人感觉到比他低贱、卑微、破落、倒霉、无能、愚昧、没有出息。 所以,伊斯兰服饰法制禁止男人穿全部是真丝的布料,也禁止佩戴黄金饰品,因为这两种东西最容易增添浮夸和傲气。今世的傲气表现,制造和扩大人间的不平,显示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违背穆斯林平等的原则,对他

公正的惩罚是在复活日受到真主的羞辱,受到众人的嘲笑。穆斯林应当对真主使者传递的警告深信不疑。

(五) 男人服饰不要垂到踝骨以下。有一段很著名的圣训:“有三种人,真主在复活日不予理睬,既不看他们一眼,也不表彰他们的善功:衣衫下垂到踝骨以下的人;施舍期待感恩和报答的人;以说谎和造假推销商品的人。”《穆斯林圣训集》第一种人,是衣饰不合乎规定的要求,这在古代是一个大忌讳,现代社会,这样的情景不多见。世界各国,古代时候的布匹十分珍贵,穿宽大和拖拉在地的长袍,表示奢侈和傲慢。 古代的帝王、后妃、富翁或贵妇人,身穿长衫拖在地面上,后面有奴才帮助托起跟随在后面伺候他们的衣服,这样的服饰在圣训中被禁止。 现代伊斯兰学者们对这个问题有争议,他们同意伊斯兰服饰的法制:衣饰下垂超过脚踝骨确是应该禁止。但是,现代人普遍穿的西服长裤,裤腿都低在踝骨以下,因为裤腿截止到踝骨以上的西服裤不是正常的样式,将被人取笑。 多数学者的意见是,如果在非穆斯林国家,男人们都穿西式长裤,是社会流行样式,而且穿长裤的穆斯林,没有要表现奢侈或者傲慢的心意。 因此,现代人穿的长裤,如果没有拖到了地面,也没有故意显富或者表示傲气,应当给予宽容。

(六) 保持胡须整齐。胡须不是衣服,但是装饰,是男人主赐的性别特征,表现是男子汉,可以同穿衣一起讨论,因为是“衣饰”内容一部分。 根据伊斯兰教法,男人把胡须刮得净光,是模仿女人的样子,是穆斯林男人的罪过。 伊斯兰四大法家学派都一致同意,男人留胡须是“当然”的天理行为(瓦吉

布),也是优美的圣行。 有许多圣训教诲证明这个法规的根据。穆斯林男子的胡须应当经常修理,必须把上髭(唇上的小胡子)剪短,唇下及两颊的下髯(胡须)保持一手把的长度,不宜过长。现代世界的许多国家对男人的胡须有法制管理,受政治制度的影响,经常有变化。政策不论怎样左右摇摆不定,伊斯兰教法是永恒的原则。


穆斯林女士头巾》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59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