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2 06:27:46 | 移动端:创伤后应激障碍

篇一: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摘要:随着社会的动荡不安,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海啸,人为因素例如恐怖袭击,交通事故,都可能引起类似精神的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并具有独特临床特征,在应激领域引起较大关注。本文将讨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来源,定义,治病因素及临床表现和意义。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定义 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 意义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来源和定义

PTSD 的概念最早源于一个多世纪前关于战争的记载,初称为“创伤相关精神”、“行为概念”等。它是描述经历战争的士兵不同程度地遭受各种应激症状,持续几个月到几年不等,表现出精神崩溃的症状,甚至发展成为延迟性的应激症状。近代军事史中,对战士出现这种类似的精神症状,被称为“七兵综合征”、“战争神经症”及“炮弹休克”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和遭受监禁、强奸、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等应激事件的增加,导致一系列类似的精神应激障碍的发生,引起了学者和有关学术界的注意和重视,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

[1]。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disorder;PTSD)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这些经验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有时候被称之为创伤后压力反应(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强调这个现象乃经验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又译为创伤后压力症、创伤后压力综合症、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遗症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致病因素

导致PTSD的因素大多数为外在事件,而这些事件的共同特征就是对当事人造成了威胁,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痛苦感受,当事人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引起强烈的恐惧感,无助,厌恶等心理反应。典型的创伤事件包括: 暴力袭击( 如, 性或身体的袭击, 行凶抢劫) ; 折磨、被作为人质、绑架、或成为战俘; 恐怖分子袭击; 严重交通事故; 自然或人为灾难的受害者; 被诊断为 ( 或所爱的人被诊断为) 患有致命的疾病; 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目击或听到其他人不幸死亡或受伤。 而其他因素包括个人心理内向,儿时心理阴影,身体不佳等。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PTSD 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如侵入性入性的回忆和反复出现的噩梦; 第二组为保护性的反应, 如, 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和情感麻木; 第三组为高度警觉的症状, 如, 惊跳反应和过度警觉。

(一)PTSD 的反复体验症状

这种症状表现为PTSD个体不需要刺激和相关引发物就可以看到当时的情景,是个主动回忆[2][2]

的过程,好像创伤再次发生一样,并且会反复性的回忆起痛苦经历,再次引发恐惧,无助等痛苦心理。甚至这种痛苦情景还会以梦境的形式出现。这种症状的特点就是毫无征兆,个体根本无法自我控制发病的时间和次数,每一次都像再次经历当时的情境一样,所以痛苦的感觉十分明显。

(二)回避与情感麻木

这是 PTSD 的核心特征,与上一个症状不同的是,个体从生理和情感上都刻意回避和逃离创伤,过度的创伤使个体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对自身造成伤害,情感上的麻木并非创伤体验导致, 而是 PTSD 患者对负性情感刺激常做出过度的回避反应所致。

(三)过度警觉

这一症状的个体明显特征就是警觉,主动花精力搜寻环境中的威胁性信息,从而情绪不受控制,易暴怒,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强烈,从而睡眠质量下降,易醒,睡眠不深。长期以往,精神衰弱,身体受损。

四、研究意义

从广义来说,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甚至总结出一些预防办法。例如为每个人建立心理档案。意外灾害时常发生,挽救生命之后其实有很多幸存者存在了心理问题,就好比PDTA,给幸存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精神痛苦。生命挽回了,心理问题一样值得我们关注,进而对他们从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关心。狭义来说,对我们大学生也有很多益处。学业,情感,就业,人际关系都可以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因素,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惨案发生,都因为无法及时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障碍和没能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导致的。所以对此有所了解可以有利于降低应激学生PTSD的发生,有效保护其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林盈盈 唐峥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季刊 2009年04期

[2]李璐寰 童辉杰 社会心理科学 月刊

篇二: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防治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交通伤亡、暴力事件等社会应激事件的增多和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洪水等)的发生,PTSD已经成为影响创伤救治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干扰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如何有效地治疗PTSD困扰着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本文综述了PTS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有助于PTSD的治疗。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 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称为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 psychogenic reaction),是指个体在遭受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打击后,延迟性出现并持续性存在的精神障碍[1]。PTSD最初仅被认为是由战场经历引起的,现在已扩展为包括暴力袭击、强奸、虐待、绑架、重大交通事故等日常生活事件和自然灾害在内的一切引起严重精神创伤的事件所引发的共同的精神障碍[2]。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较高[3]。如何有效地诊断并治疗PTSD困扰着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本文就诊断与治疗两方面进行了综述。

一 PTSD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

1. 临床表现

1.1 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患者以各种形式反复体验创伤性情景,如脑海中常控制不住的反复出现创伤性情景的画面、声音,反复做与创伤性经历有关的噩梦,反复出现创伤性经历行为和感受,触景生情式强烈心理生理反应等。

1.2 持续的回避患者表现出尽量的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人、事、物,对一些重要的日常生活必需的活动失去兴趣,不愿参与,与外部世界疏远,对亲人表现冷淡,难以表达和交流许多细腻情感,让人难以接近。

1.3 持续的提高警觉性患者可表现为睡眠障碍、易激惹,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工作效率减退,遭遇类似创伤情景时,会出现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1.4 其它另外可能会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等。

2. 临床诊断

如果病史资料完整,临床表现典型,诊断PTSD是比较简单的。目前主要采用CCMD-3诊断标准对PTSD进行诊断。

2.1 症状诊断 PTSD的判断标准有以下几项:

1)遭受对每个人而言军事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受打击的经历;②反复出现有创伤内容的噩梦;③反复发生错觉、幻觉;④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

3)持续的警觉性提高,至少有下列1项: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②易激惹;③注意力集中困难;④过分的担惊受怕。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①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和事;②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③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冷淡;④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无关的活动仍有兴趣;⑤选择性遗忘;⑥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2.2 严重程度标准个体的社会功能受损。

2.3 病程标准发生精神障碍延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2.4 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它应激障碍、神经症和躯体形式障碍。

二 PTSD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早期药物治疗PTSD主要以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苯二氮卓类等为主。近10多年来被副反应较少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s) 取代[4]。

1.1 TCAs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研究证实,在与安慰剂的双盲对照研究中,证实阿米替林、丙米嗪有较好疗效,且疗效与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及创伤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在运用苯乙肼治疗PTSD的研究中,苯乙肼被证明有效,但其效果与疗程密切相关,疗程越长,对回避、麻木疗效越显著。

1.2 SSRIs和奈法唑酮大量研究表明,SSRIs疗效好,现已广泛用于治疗PTSD。最大的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安慰剂与舍曲林)研究大约400例,证明舍曲林对PTSD的三组症状群都比安慰剂有更好的疗效,尤其对回闪和麻木症状群。另外在与安慰剂对照的开放性研究中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奈法唑酮对不同病程的PTSD;都能改善闯入性再体验、麻木和警觉过度症状群。但SSRIs对胃肠道和性方面的副作用限制了他们的应用。奈法唑酮几乎无胃肠道和性方面的副作用,且能改善睡眠,因此疗效更好。

1.3 其它丙戊酸钠对回避反应有效,卡马西平对病理性重现有效。抗精神病药用来治疗PTSD的冲动伤人、暴怒、自伤等行为紊乱症状群。

2. 心理干预

对PTSD患者的心理干预手段,主要有暴露治疗、焦虑管理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

2.1 暴露治疗[5]暴露治疗是让患者面对令人害怕的情境,然后通过放松方法,控制情绪,理性处事,正视现实,使患者逐渐适应这种心理学的情境。主要有两条途径。

2.1.1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技术是使用放松训练,通过对由低至高不同等级的恐惧刺激进行想象暴露的方式对恐惧刺激进行脱敏。但至目前为止,对PTSD进行治疗的所有系统脱敏研究中,既没有对PTSD水平的测量,也没有双盲独立评估,这使治疗效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2.1.2延时想象和视觉暴露治疗 延时想象和视觉暴露治疗来自条件反射理论,对于习得性恐惧,消除(或习惯化)恐惧的概念援引了经典的操作条件作用原理。Foa认为暴露矫正了错误的关联(去条件化)和评价。这种矫正过程的本质是情绪加工,需要通过恐惧刺激激活恐惧网络,这种方法通过暴露让病人认识到与他们的错误认识相反的想法。一些对照研究表明,延时想象和视觉暴露治疗PTSD效果是可靠的。

2.2焦虑管理训练[6]焦虑管理训练认为病理性焦虑源于应付技能缺乏,所以强调在当焦虑发生时为病人提供应付焦虑的方法。通过为患者提供应付焦虑的技巧(如放松训练、积极的自我陈述、呼吸训练、生物反馈技术和社会技能训练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应付能力,增加应付资源和提高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从被动无助的状态转换到积极的可负责任的姿态。最常用的焦虑管理法是应激预防训练。这种方法把一些教育性和技能性的方法结合起来,诸如放松,思维阻断法,改变认知的自我对话等。国外对焦虑管理法的研究目前限于性攻击受害者,

得到了肯定的疗效。

2.3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目标是让患者识别他们自己的失调性认知,通过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来重建认知系统,并通过认识的改变,以合理的理念代替消极因素,以减少症状、恢复社会功能。治疗期限通常每周一次持续1—3h,做8—12次,学习如何有更佳的自我掌控,在某些情境下不适的平复技巧。Beck的认知治疗法是通过矫正病人歪曲的思维模式来进行认知重建。认知重建法被治疗者广泛接受与采纳,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特别对于PTSD的特殊人群具有很好的疗效[6]。另外,国内有研究表明运用认知暴露方法临床治愈了一位PTSD患者,表明这种方法可能适合中国群体[7]。

2.4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EMDREMDR是让患者想象一个创伤性记忆或任何一个和创伤性记忆有关的消极情绪,然后要求患者大声清晰地说出一个和他们以前记忆相反的信念。在患者会议创伤性记忆的同时,眼睛随着治疗师的手指快速移动,使患者重新建立积极信念来达到减缓症状的目的。有研究运用多种方法治疗PTSD,包括EMDR、应急策略、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动力治疗等,结果显示,EMDR可作为PTS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8]。Vander Kolk指出EMDR比暴露治疗有几个优势:EMDR比暴露治疗容易实施,患者不用描述他们的思维,只需报告情绪唤起和躯体感觉的变化,这对伴有罪恶和害羞感的创伤性记忆特别有帮助。许多遭受性侵犯的PTSD患者常常伴有罪恶感或害羞感,在患者难以用言语描述所发生的事情时,EMDR可以使治疗继续进行[9]。

小结

PTSD的诊断比较简单,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心理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科学的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最大可能的治愈患者。

参考文献

[1] 孙学礼,杨彦春:医学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2] 何梅,陈军,冯正直: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评估方式分析中国临床康复 2004

[3]李璐寰,童辉杰: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社会心理科学 2008

[4]刘庆海,王贵山: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进展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3

[5]李雪英: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9

[6]张晓慧,栗鑫,杜一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

[7]苏衡,王家同:认知暴露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1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

[8]赵蓓蓓,周郁秋,王玉玲,赵庆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现状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9]陈树林,李凌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

篇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现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现状

《焦虑世界》 >> 第四期

李鸣 苏州市广济医院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简而言之,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PA)统计,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14%,平均为8%。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女性约为4年,男性为1年。不同的人群或个体,不同的应激事件所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危险性亦不相同。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后,无论受伤与否,约25%的儿童会患创伤后应激障碍,且缺乏父母关爱的青少年更易罹患本病。另有研究表明,3.6%的遭遇火山爆发人群,30%的志愿救火者和劫难幸存者,45%遭遇灾难的妇女会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病因

创伤性事件:是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指威胁到个体生命、身体或精神世界的完整,带来异乎寻常痛苦的人生遭遇。遭受创伤的个体通常处于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目前研究较多的创伤性事件主要有以下四类:

①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火灾、飓风和龙卷风;

②虐待,包括身体虐待(如殴打)、性虐待(如强奸和乱伦)、情感虐待(如经常遭到父母的嘲笑);

③与战争相关的痛苦经历,研究表明两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的士兵、获释战俘在战后数十年里长期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④一般创伤事件,包括交通事故、配偶突然身亡、子女身患绝症或目睹他人身受重伤或遇害等。

生物因素: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正常个体在与应激反应有关的生物系统机能方面存在差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回忆创伤性经历时,其控制情绪和记忆的前扣带回和杏仁核等大脑区域血流量增加。影像学研究发现海马体积减少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特征。容易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在创伤事件后会出现各种应激反应调节系统的分离或脱离,这些调节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HPA轴无法分泌足够的皮质醇来关闭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从而可能导致大脑受到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和其他神经化学物质的过度影响,进而使人对创伤经历留下过分深刻或不恰当的记忆。某些研究指出基因和个体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有关,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多巴胺受体D2TaqIA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相关。

心理因素: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①首先,创伤性事件颠覆了一部分个体对人生的基本信念,如:自己不会受到伤害的信念;认为世界是公平和有意义的,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良好的理由;认为好人,既“遵守游戏规则”的人不会交厄运。基本信念的倒塌会导致长期的心理痛苦。

②其次,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前已存在消极情绪.如抑郁、焦虑、恐惧等,这部分个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更大。

③某些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也可能增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研究提示具有神经质、内向性、冲动性人格的个体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大,而某些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分离的应对方式(dissociation, 创伤性事件发生以后感到自己身处别处,或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的痛苦经历或影响),及沉思的应对方式(rumination, 持续关注并担心自己的负性情绪,但不会为此采取任何行动),是创伤后应激障碍重要的预测因素。

社会因素:创伤性事件的严重程度、暴露的时间长短和接近性是个体对创伤事件反应最有效的预测指标,创伤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且对人产生直接的影响,幸存者则更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在创伤后是否获得社会支持是预测个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性的另一个指标。个体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的恢复期内可以和他人谈论自己的痛苦感受和回忆,并获得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则比没有得到同样支持的人更能走出创伤的阴影。因此与一些个人难以启齿的创伤性经历(如:被强暴、目睹家人自杀等)相比,具群体性的灾难(如地震等自然灾害)诱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则较小,因为有类似经历的人可以共同谈论,并能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支持。

临床表现

包括三组核心症状

1)重新体验创伤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脑海中会突然闯入既往的一些痛苦场景或回忆,反复做恶梦,或置身于与创伤相关场所时感到强烈的痛苦和相应的躯体反应。

2)情感麻木和疏离:患者变得退缩,和他人疏远,自诉感到麻木,对自己及外界无动于衷,对周围环境有非真实感,努力回避能唤起创伤的一切活动或处境。

3)高度警觉和持续唤醒: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眠浅易醒,易激惹,烦躁易怒,难以集中注意力及过度的惊吓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还会出现“幸存者愧疚”,因自己幸免于难或为生

存做过的事感到痛苦、内疚和自责。儿童和成人一样可患创伤后应激障碍,但症状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对创伤事件的记忆和恐惧会泛化,使他们对许多刺激产生恐惧。儿童患者反复做某些游戏来重现创伤场景,是闪回或闯入性思维的表现之一。并通过诉说躯体的疼痛来表达情绪的痛苦。经常在梦中尖叫或从恶梦中醒来,却无法描述梦境。儿童还可能出现一些退行性行为,如尿床。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共病情况比较常见,可以共病焦虑、抑郁、物质依赖、睡眠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也可以共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躯体疾病,其中与抑郁症或焦虑障碍共病率可达60-70%。创伤后应激障碍使患者自杀风险增加,高达19%。

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强调早期干预。创伤受害者如能得到及时的支持,包括生物、心理、社会诸方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则可大为减少。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目前尚无一致意见,但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疗效比单一治疗效果更佳已达成共识。

药物治疗

国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苯二氮 类药物起效快,早期应用可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但易导致药物依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药物。药物可以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回避行为,但这些症状在停药后可能复发。

心理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有三个目标:

①让患者面对所惧怕的事物,从而消除恐惧;

②挑战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认知歪曲;

③帮助患者目前处理当前生活问题,从而减轻患者在生活中的压力。

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为认知-行为疗法、应激管理和眼动脱敏再处理。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系统脱敏疗法来消除对回忆的恐惧反应,同时运用认知技巧质疑患者非理性的想法。应激管理疗法是治疗师指导患者学习一些解决生活中某些具体问题的技巧,以减轻应激反应,并运用思维终止法抑制干扰性想法,使患者的思维可以摆脱创伤性事件。

眼动脱敏再处理是一种颇具争议的新的治疗方法,最初形成于个人的观察,认为眼动能够促进创伤性事件的认知加工,但随后的研究发现,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主要是对记忆的意象、消极想法和躯体感受进行工作,表明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中发挥作用的部分是引导患者回忆并适应他们的创伤,以及对创伤想法的认知重构,而非眼球运动。

社会家庭干预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保护性因素。通常认为创伤事件发生后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地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

家庭社会支持包括:家庭亲友的关心与帮助、心理专业人士的早期介入、社会各界的热心援助以及政府的高度关注。社会支持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后有所改善。

小结

创伤后应激障碍属焦虑谱系障碍,对个体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造成很大影响,并与抑郁、焦虑、物质滥用等精神障碍有较高的共病率,因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特点及治疗有颇多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证实,但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性干预措施是治疗的发展方向。


创伤后应激障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51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