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1 07:31:27 | 移动端: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篇一: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永善县务基镇中心校:徐德松

内容摘要:

在我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过程中 ,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实质是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一定时间内的亲子分离现象。由于留守儿童生活、成长环境的不健全性和教育主体的弱化,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质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级政府间的协调合作。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教育措施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在留守家庭中,祖父母或亲戚成为教育儿童的主体。由于祖父母年纪已大,他们本身有可能需要别人照顾而无法给予留守儿童较大的精力;代理家长处于情面不便管孩子,这就造成了教育主体的弱化。正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完整性和教育主体的弱化,致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学习成绩、人身安全、个性和心理方面产生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又是关涉许多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解决好农村留

守儿童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也有益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提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缺少了父母在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关怀,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而这对儿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使得核心家庭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家庭教育主体较由父母在家的正常儿童比有了弱化,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精力、教育方式等方面都有缺陷。家庭是人生来第一个场所,成员和处所是构成家庭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家庭环境是学校教育的依托和基础。每个孩子基本生活常识的获得、行为习惯的培养、性格的塑造都是在家庭中通过与父母或祖辈的交往获得的。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与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相比具有不完整性,总是缺少父母一方甚至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实际上成为父母双在的孤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教育呈现别样的风采。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一般为祖辈或代养亲戚,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当今的教育理念相比有些偏颇,存在很多误区。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中的老人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只要能认几个字会算账就行了。在他们看来,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让子孙早打工早挣钱更现实些。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学

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动力更缺乏责任感,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率很高。有的家长对儿童教育理解存在盲点和缺失,视学校教育为儿童教育的唯一途径,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所有问题自然应该由教师负责解决,他们基本上和学校没有任何联系。

2、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孩子。

多数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物质生活水平较普通家庭有了很大提高,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提高。祖辈想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在物质和金钱方面给予大力补偿。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一年甚至几年回家一次,而一旦回来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使子女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不良习气。有的家长回家发现孩子成绩退步了就一味补救,严加管教,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留守儿童监护人能力太差,时间紧。

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一般不高,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比较明显。留守儿童虽然从祖辈亲戚那里得到关怀与照顾,但老人在精力精神状态方面都不如年轻的父母们,他们的爱不够敏感与细致,也不够活力。老年人有时自己也需要别人照顾,往往力不从心,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农村留守家庭中,老人一般作为多个角色而存在,他们不仅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是整个家庭农活的主要承担者。因为在田地里做农活,他们和留守儿童在一起的时间很少。除去繁重的家务劳动,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留守儿童。

4、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内容单调,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德育。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般只停留在生理需求阶段,他们为留守儿童提供衣食住用行方面等基本生活用品,家庭教育内容单调、浅显,缺乏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

(二)留守儿童进行养育和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

1、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存在问题,在于父母刚刚分离的那段时间里,在学习上表现消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常出现分心现象。可能怀念留恋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无法把全部精力刚在学习上,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部分“留守儿童”因缺乏有效监护而放松了学习,导致成绩明显下滑。

2、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力或有效监管,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有的留守儿童,在代养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擅自骑车无所顾忌,最后撞在电线杆上导致死亡。在缺少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下,有些留守儿童逃学结伴出走,有的违法偷窃行凶,留守儿童的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易产生逆反心理。相当一部分孩子对父母外出有失习惯严重威胁其自身安全乃至家庭的幸福,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有的一年半载给孩子打电话,写封信,有的则两三年不回家,儿童称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塑造的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容易产生多方面的心理缺陷。 一些平时就调皮好动的学生因为父母外出,行为大胆放肆,在教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和人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在性格上变得自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导致感情交流缺失,精神压抑,性格孤僻。

4、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用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从而导致了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他们只知单项的接收爱,不去施爱,对亲人、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监护人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没有体力和精力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在对留守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乎成为空白。三是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教育策略

篇二: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近期我县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部份乡镇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 原因 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社会的不断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到城市就业,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对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最近,我县计生协会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部份乡镇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现将调查情况简单梳理分析汇总如下:

一、我县留守儿童现状

据2014年3月统计,我县共有留守儿童14028人,其中男8089人,女5939人;初中4619人(初一1259人、初二1674人、初三1686人),小学8501人(小一1625人、小二1525人、小三1475人、小四1371人、小五1258人、小

六1247人),学前908人;计生“两户”留守儿童1059人;由老人照看的12205人,占87%,其它亲戚朋友代管的1768人,占12.6%,无人照看的55人,占0.4%。

抽样调查显示:70%的留守儿童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孩子与父母主要通过电话联系,与父母打电话一周一次的为21.2%,一月一次的为16.4%,一年一次的有6%,不定时的52.2%,还有4.2%的孩子与父母没有联系过,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等联系频率月均不足1次;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9.4%觉得自己受歧视,18.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二、留守儿童面临的几大问题

1、父母角色缺失,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生理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见一次面,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2、缺少督促,自控力差,成绩中下

留守儿童监护人一般都局限于孩子吃饱穿暖,对于学习方面的督促和指导偏少,留守儿童由于年纪小,大都自控能力弱,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由于迷恋网络、游戏等厌学逃学,尽管有部份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积极自觉学习,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

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

3、缺乏交流,心理封闭,价值取向异常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关注不够,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谈心交心等交流很少,加上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问题,如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作为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这种爱的方式,导致儿童的心理逐渐形成了“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人生取向与价值取向。

4、缺乏保护意识,存安全隐患

由于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5、管理粗放,行为习惯较差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是只管吃的放纵型。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寄养在亲戚朋友家或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他们往往没时间和精力管,对孩子行为放任自流,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

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部分家务事,导致孩子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加上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如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乱花钱、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等坏脾气。二是只顾给的溺爱型。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婆或外公外婆管理。爷爷奶奶更溺爱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宠坏的孩子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6、监护人素质偏低,管护效果差

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在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的情况方面,只有20%的能够经常辅导学生学习,有42%的辅导不了或不辅导学生学习。有20%的监护人经常和留守儿童谈心、沟通,有28.7%的人从未与留守儿童谈心或没想过这个问题。在与学校联系方面,有11.7%的监护人经常到校与老师交换意见;有42.3%的偶尔去,有43.4%的监护人从来没有去过,认为不关他的事。

三、几点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1、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还可以QQ视频聊天或经常发一些鼓励的手机短信等等。

篇三: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心理论文——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时间

关键词:留守儿童 基本情况 表现 形成原因 建议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的需要,大多数农民都涌入城市,这就衍生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童年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是需要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时期,而留守儿童却要在这时与父母分离,这将给他们的生活、心理带来很大影响。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 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年龄大部分来说被定为18岁以下[4]。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是常年在外,留守儿童长时间与父母分离,而且分离时间都较长;留守儿童一般都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生活上、思想上的代沟,他们很难和监护人很好沟通;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也较少,缺少基本的亲子交流。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估计, 全国农村0~ 14 周岁留守儿童的多达2 000万人。而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 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在中南部省份,其中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个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半[4]。

(三)留守儿童的监护特征

1.监护弱化 留守儿童监护弱化是指由于监护人监护或者是照顾能力不足和匮乏而导致的对留守儿童监护质量下降。

2.监护动荡 调查发现,留守孩子们的监护形态在隔辈监护、上辈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四种监护形态中游荡。

3. 逆向监护 虽然大部分的监护者能够给留守儿童在生活上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但是,由于一些监护人年龄偏大、身体有病、生活不能很好地自理等等原因,他们不但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生活上的照料,相反,留守儿童在洗衣、做饭、买药看病等方面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监护人,这类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实际上变成了逆向的监护。

4. 动态留守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3. 9%的留守儿童都曾经有过跟随父母在城市“流动”的经历。这里的“流动”不是指留守孩子利用假期对父母的短期访问,而是指他们曾经跟随打工父母在城市生活或学习半年以上的经历。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种动态的留守。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生活上

父母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在很多问题上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在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也得不到正确解决。另外,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使他们只有物质上的满足,没有精神上的交流,致使他们在生活中对人对事冷漠任性,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对人没有礼貌;性格孤僻不合群,凡事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意识,个性懒散没有上进心。

(二)心理上

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他们容易缺乏安全感、心理不安。当看到别的同学都有父母在身边嘘寒问暖时,他们会感到自卑、孤独;在他们最需要父母保护的童年就和父母分离,容易使他们产生严重的防御心理,情感冷漠;有的孩子由于和监护人之间有冲突,就采取封闭自我,逃避现实来保护自己内心的小世界,要是长时间自闭,就产生容易抑郁等各种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三)学习上

由于父母的远离,这就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由于长期缺少管束,终日在外流浪,无所事事。致使他们大部分缺乏学习动力,表现为厌学、叛逆自卑;在学校经常违规违纪,迟到早退,逃学打架。又由于自尊心强,容易做出过激行为,有的就干脆放弃。

(四)道德行为上

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违法违纪行为常有发生。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和自卑心理,心理敏感脆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容易想到武力解决。这样,打架斗殴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有的孩子由于花钱太大手大脚,一没钱就容易去偷窃。

(五)人际交往上

留守儿童内心自我封闭,内心敏感,充满警惕,会有意无意把别人的赞扬当成是冷嘲热讽,把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看作是恶意的挖苦。大部分留守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弱,内心自卑,不喜欢和人交流,缺乏交流技能。

三、留守儿童问题形成原因

(一)经济方面

城乡差距大,全国发展不均衡。西部发展缓慢,经济水平低下,许多农民依靠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并不能满足家庭的发展需要;而东部经济发展迅速,服务行业需求扩大,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便促使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了大量儿童留守的后果。

(二)政治方面

我国的户籍制度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享受不到与城市人口相应的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他们的子女不能像具有城市户口的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在城市中受教育的权利,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借读费又太昂贵。不得不使农民工将子女留在农村,相对于城里的教育条件等,农村相对比较落后,再加上他们缺乏必要的管教,所以导致留守儿童各方面的问题上升。

(三)教育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留守儿童从很小就和父母分离,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孩子的辨别力比较弱,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上的不良文化和知识会趁虚而入,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四)心理方面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很少能和孩子建立互动,留守儿童回家经常会面对空洞洞的房子,时间久了,他们会麻木,会偏激。很多父母在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就离家,这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要他、不爱他,认为自己不如人,自卑,自暴自弃。在孩子被欺负的时候,没有妈妈的拥抱和爸爸的训导,留守儿童会经常失落,心理不平衡,容易造成孩子的敌意心理。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幸福完美的家会给孩子安全、完善的心理。

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同辈群体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影响以及学校当面的影响,如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11],等等

四、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涉及到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个人方面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不是很好,他们很多都理解父母的苦衷,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使理解,在遇到问题和不乐时,他们还是希望父母在身边。这就有必要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境况,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降低期望;协助他们养成自律、自尊、自强、自信的个性品质,培养他们的生活积极性,指导他们在生活上尽量克服困难;让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二)学校方面

学校的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待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应该加强对这些孩子的关注。

1.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体制,教师要讲究心育科学方法,注意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正确对待,正确引导;转变观念,多施爱心;深入了解,个别对待。

2.教师工作以“育”为先导,全方位、多角度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发展孩子们开朗、健康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降低孤独感。

3.建立和完善寄宿制度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做好家庭学校的联系工作方面,将孩子在学校的动况及时告知家长,做到学校、孩子、家长共同管理。让他们受到进一步的、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4.建立驻校社工, 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障碍和生活困扰。

(三)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的好坏,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有益。所以,家长应经常与子女保持接触、与老师及时沟通。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 经常和孩子联系,让他们知道父母还是时刻在关心着他们,为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用亲情交流来弥补孩子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的父母应确定儿童的监护人及其责任。在保证孩子物质条件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在有烦恼时,能有个倾诉对象。

(四)社会方面

而同时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社会有必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消除城乡差距,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孩子能一直和父母在一起。

2.加大大众媒体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重视度。在当今社会中,媒体的作用不容小窥, 若媒体能全面具体的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报道,那将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心,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3.建立校外铺导站和农村保健机构,发挥社会与社区功能。无偿为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心里的困惑。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讲座和辅导。

4.建立对留守儿童的长期监测体系,时刻全面、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心理问题的发生是个过程,只有随时了解他们的状况,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他们的一切异常。

总结: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全社会都因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让他们在缺少父母的关爱下得到更多的温暖,让他们的身心得到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婷洁.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综述.法制与社会,2010年(9)

[2] 马恩明.拨开“留守心灵”的阴霾,再见艳阳天———农村学校“留守孩子”心育的跟踪研究.课堂经纬,2010年,(637)

[3]肖富群.留守经历对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1)

[4]陈俊.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0):8~10

[5]王玉花.从心理弹性理论视角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10)

[6]苗小强,李淑霞.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研究综述.传承,2010年,(5)

[7]李玲,黄艳苹.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社会心理学,2010年,(3)

[8]赵景欣,刘霞.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和反社会行为:日常积极事件的保护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6)

[9]车然娜,丁超,冯征丽.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的探讨.科技信息.2010年,(23):202

[10]谭斌.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韶光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年,(31)


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43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