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步兵的本领

步兵的本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1 07:30:39 | 移动端:步兵的本领

篇一:解放军新型步兵浮出水面 霸气战车前所未见

解放军新型步兵浮出水面 霸气战车前所未见

4月初的一天黎明,京津走廊某地,一个由15辆轮式突击车组成的车队刺破晨雾高速驰骋。

战车飞驰,尘烟滚滚。细心的军迷们惊讶不已——这些外形霸气的战车见所未见,在网上搜索也无相关信息。人们的种种猜测,为这支队伍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坐在加装了防护装甲和防弹玻璃的车舱内,全副武装的三连官兵难掩激动之情。当然,他们为之激动的,绝非在军迷们面前炫酷,而是自身担负的特殊任务——3年前,他们受命进行新型步兵突击装备试训论证,为摩托化步兵转型发展探路。

跟踪试点任务的军事专家预言:这个连队的探索成果,将使步兵这一传统兵种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发生质的变化,将对我军摩托化步兵转型产生重要的示范意义。

军人需要刺刀见红、敢打敢冲的血性,但仅靠拼刺刀、攻山头已无法适应现代战场——

步兵“老大哥”面临英雄末路的危机

两场结果截然不同的战斗,在三连官兵心中打下了深深烙印。

1950年12月,三连随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在攻击华岳山的战斗中,连队官兵前赴后继向敌守军发起冲锋,趟过雷场、迎着机枪突破敌人的道道封锁。三连六班连续攻克敌5处暗堡,被授予“连克五堡无一伤亡”光荣称号。

2011年7月,三连随部机动至塞北参加实兵对抗演习。战斗打响后,担负红方破袭任务的连队官兵一路猛进,不到半小时就突破“敌”3道封锁线,摧毁4个装甲目标。就在官兵准备再次冲锋时,演习导演部发来通报:红方破袭分队全部阵亡,营指挥所遭毁灭性打击。原来,蓝方凭借先进的侦察设备掌握了他们的行踪,并对他们进行了炮火覆盖。

时任连队指导员的营教导员赵立安回忆说,演习结束当天,炊事班本想为庆功加的几道“硬菜”没人动一口。连队干部带着参演官兵在野战帐篷里彻夜检讨反思:到底败在哪?

切肤之痛使三连官兵认识到:军人需要刺刀见红、敢打敢冲的血性,但仅靠拼刺刀、攻山头已无法适应现代战场。未来信息化战场,不掌握先进的作战理念,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有可能冲得越猛败得越惨。

其实,近年来三连官兵一直在关注和跟踪研究现代局部战争,并隐约嗅到信息化战场的味道。时任连长的营长崔现辉感慨:“习惯了夺阵地、攻山头的传统步兵,如今到了演习场总感觉有劲使不上,这使我们心中升腾起一种英雄末路的危机感!”

步兵,这个以往陆战场上的“老大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迫在眉睫!然而,转型之路在何方?

就在三连官兵深深自省之时,总部办公楼内的灯火亦是彻夜通明。经过反复研究,总部

决定以研制新型步兵装备为突破口,建设一支融机动力、打击力、防护力、信息力于一体的新型步兵。

2011年8月,总部赋予三连所在单位新型步兵作战力量建设先行探索任务,去年又正式将其确定为试点单位,在历次任务中打头阵的三连成为摩托化步兵转型的“开路先锋”。

转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更没有成熟的果子可摘——

新型步兵在摸索前行中初见雏形

2011年9月,正在塞北驻训的三连官兵得知一个喜讯——新装备到了。上士杨强带领的六班接到一项令战友羡慕不已的任务:提前返营,参与新型步兵突击战车的加改装试训论证。

一路上,六班战士乐得合不拢嘴。可见到朝思暮想的新装备,他们的心却凉了大半截——除了两台军用越野车,再无其他。

“车载火炮、重机枪呢?导航定位系统、新电台呢?无人机在哪?咋就两台空壳子??”杨强迫不及待地向机关人员发问。

“都到位了,还用得着你们试训论证?”冷冷的一句回答,令杨强半天没回过神来。

旅领导道出原委:装备还未定型,内外部结构怎样,车载信息化设备如何安装,火器配备种类数量等,都还没有确定,需要官兵与装备厂家一道试训论证后提出方案,总部验收后再定型。

面对两台“裸车”,以及一大沓拟配发装备的图片资料,杨强和战友们感到无从下手——靠上级?上级给出了转型方向,还在急切等待他们的试训报告;靠厂家?只有他们提出明确的需求,厂家才能进行加改装;靠外援?这种新型步兵突击战车全军都没列装,没有现成经验可循。

闻讯赶回的连队干部了解情况后,为承担试训任务的官兵打气:“转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更没有成熟的果子可摘。我们既然是探路者,就应该在摸索前行中蹚出一条道来!”

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担负试训任务的三连官兵铆在训练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那段时间,试训现场通宵达旦工作的场景时常出现。

按照总部的构想,新型步兵营有数十种火器,连属火器有10余种,其中每件装备在车上的固定、上下车的携带方法、不同位置的射击动作,每一项都要练1000次以上。有的装备没有实物,他们就用各种材料做成模型进行替代训练。

艰辛的付出,换来了丰收的喜悦——

2012年底,一份翔实的加改装论证报告上报总部,很快获得通过。

2013年7月,崭新的突击战车驶进营区,各种新装备陆续配发到位。

2013年底,实车加改装和车载信息系统联调联试完成,一个新型步兵分队初见雏形。

在转型探索的征程上,有些弯路不得不走,有些风险不能不承担——

在跨越中成长必须承受拔节的阵痛

指导员孙玉杰一直有个心结没解开——上等兵朱俊杰带着伤离开了部队。

原来,小朱参加新型突击战车复杂路面行驶测试,剧烈的颠簸使他的尾椎断裂,直到退伍时也没痊愈。虽然部队和地方按照国家规定给了相应的优抚,连队官兵还自发为小朱捐了款,但20出头的小伙在部队落下病根,作为带兵人,连队干部倍感自责和痛惜。

“痛归痛,探索还得继续!”孙玉杰坚定地说,要在跨越中成长,就必须承受拔节的阵痛。连队担负着转型探索的特殊任务,不能因为有点风险就裹足不前。

收获都是用付出换来的。小朱负伤后,连队官兵与厂家一道反复研究,对坐椅安全带重新设计,由单条拦腰式改为双肩固定式,既安全又舒适。从此以后,新型战车乘员未发生因颠簸受伤的情况。

对于一支摸索前行的部队,风险无处不在。就在记者在该旅采访期间,一个意外发生了——在新配发的某型单兵火箭弹试验射击中,一枚火箭弹尾翼与炮筒未能正常分离,从射手侧后方飞出,击中一名副连长的腰部,幸好伤势不重。

令人意外的是,险情发生后,试验射击继续进行。三连新兵何京泰在排长王玉刚的指挥下,再次发射火箭弹并命中目标。

第二天,三连官兵与闻讯赶来的装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一道,认真研究意外发生的原因。

“谁都不愿意走弯路,但有些弯路不得不走!”带领三连进行装备技术论证的副营长祁立新告诉记者,为使试训论证报告更科学,官兵们反复试验,有时费尽周折,后来发现问题其实很简单。

无人机的电池要定期充放电,否则很快报废;头盔夜视仪、多功能数字化侦察仪等光学设备经过曝晒就会失灵??官兵们在吃了亏之后,才摸透这些信息装备的脾气。

转型需要志存高远但决不可好高骛远,需要审视传统但绝不是摈弃传统——

掀起信息化热潮要多一分冷静少几分盲目

新型步兵到底新在哪?旅参谋长王中举介绍说,与传统步兵相比,新型步兵机动性更强,新式突击车时速可超百公里;火力更猛,增加了狙击枪、单兵火箭等近10种火器;信息融

合能力今非昔比,增加了无人机、指挥信息系统等大批信息化装备??

新型步兵真可谓“武装到了牙齿”。五花八门的新装备令三连官兵热血沸腾,连队迅速掀起了学信息化、练信息化的热潮。

然而,连长刘立敏的笑容很快变成了愁容。旅领导问咋回事,他的回答令人一惊:一些官兵认为摆弄好新装备就实现转型了,对基本技能、传统课目不屑一顾。

在上级的支持下,三连开始对新型突击步兵的组训模式、训练内容设置进行探索,确立“练好新技能、不丢老本领”训练思路,并初步形成《新型突击步兵训练指导法》《新型突击步兵分队作战运用研究》。

刚从某机步团调到三连任副连长的王树昌,一心想体验新型步兵的感觉。报到后,一连几天的训练安排让王树昌十分纳闷——体能训练和步兵基础课目占了大头。他翻出连队转型建设前后的训练计划,发现这些课目的训练量有增无减。

“死守这些‘老把式’,算什么新型步兵?”刚开始,抱有这种想法的官兵还不少。

“无论怎么转型,步兵终归是步兵,跑得快、打得准是最基本的要求!”刘连长对记者说,随着试训的深入,他们越发感到一些传统技能不能丢。如今,他们不仅强化传统步兵技能,还积极开展攀岩、格斗、狙击等特战技能训练。

与此同时,他们丝毫没有放松信息化训练。在完成新型武器效能验证、新装备训练考核标准制订后,他们又将攻关重点锁定在陆空协同中新型步兵力量运用等重点课题。

旅长王志校对三连的评价是:头脑冷静,步子扎实。他介绍说,转型建设之初,部分官兵对信息化条件下还要不要强调“米、秒、环”心存疑虑,三连的实践给出了答案——信息化对战斗员的素质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抬升了。转型需要志存高远但决不可好高骛远,需要审视传统但绝不是摈弃传统。

尾声:转型大幕刚刚开启

在三连连史馆,记者发现了一个尘封数十年的证书。那是1969年连队指导员郗兴安参加“四好连队”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时佩戴的出席证。证件醒目位置印着几个鲜红的大字: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时移世易,40多年过去了,这几个字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三连人。

记者离开时,三连官兵正加紧准备迎接一场大考——不久,他们将驾驭新型装备,机动数千公里开展武器效能检验,之后还要开赴塞北某基地,与专业蓝军进行实兵对抗。

临别时,旅政委刘瑞生一再嘱咐记者:千万别写得太满,现在还不到瓜熟蒂落的时候!

是的,转型的大幕刚刚开启。对于三连这支“开路先锋”来说,前行的路还很长??

转型感悟

三连第35任指导员王福民:三连是靠打硬仗起家的。然而,没有哪支英雄部队能够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时代的车轮把我们带进了日新月异的现代战场,用“能打仗、打胜仗”这把尺子一量,我们心中顿添危机感、紧迫感。面对难得的转型机遇,只有大胆尝试、敢于挑战、不惧风险,才能谋求步兵发展的新出路。面对转型路上的种种挑战,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三连第36任连长崔现辉:每当试点探索遇到难关,我总是回想起第一次走进三连,面对连旗庄严宣誓的情景。如今,我担任新型突击步兵新装备试点营的营长,感到责任重大。我们担负着探索步兵转型之路的重任,到底有多少成果能够经受战场的检验?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哪些疏漏?这些问题时刻敲打着我、鞭策着我。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大胆探索中寻找答案。

三连现任连长刘立敏:“不打无准备之仗”是三连一直恪守的信条,连队官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和时不我待的进取意识,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当前,我们正以步兵转型建设试点任务为牵引,积极开展特战化、实战化、超纲化训练,努力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化,三连始终都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利刃。

三连现任指导员孙玉杰:在三连工作我感受到,虽然多年没有经受战场硝烟的考验,但三连官兵在血与火中历练出的精气神还在。在强军目标的召唤下,无论干部还是战士,都自觉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追求。我们深知,只有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冲破陈旧思想的藩篱,勇立转型建设潮头,才能续写三连的辉煌。

三连四班班长、中士潘宁波:去年,我参加了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国际陆军轻武器技能大赛,感觉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战斗力标准,最终要在战场得到检验。实战化训练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算实,我的体会是,没有尽头,无限接近。随着试点的深入,我的本领恐慌日益增强,这促使我不敢丝毫自满和懈怠。

Somewhere at the beginning of April day dawn, the beijing-tianjin corridor, a team

composed of 15 vehicles wheeled raider buggies to Pierce the morning mist run at a high speed.

Rolling chariot speed, dust. Careful the army of fans by surprise - the swagger shape of the chariots saw that we have not seen, search also no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The speculation of people, for the team on a layer of mysterious veil.

Sit with a protective armor and bulletproof glass car cabin, heavily armed 3 even soldiers cannot hide the excitement. They excite, of course, is not cool in front of a military fans, but the special task of - three years ago, they were ordered to demonstrated new infantry assault equipment trial, scout for motorized infantry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篇二:好士兵

众所周知,当将军比做士兵更有优越感,横戈立马,一统千军。然而,士兵终究还是多数。

人往高处走,士兵都想当将军,而且颇有一些士兵为了当上将军而想方设法,处心积虑,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但是将军毕竟是极少数。 一心努力尽职尽责的士兵是没有时间考虑当将军的。他有很多事要做,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出生入死,任劳任怨。他会发现,因为与众不同的努力。他在努力到了忘记将军为何物时,就很有可能即将告别士兵身份了。

没有一个将军是“想”出来的,没有一个成功者是“想”出来的。 做一个没空儿想当将军的士兵。

做一个没空儿想当大师的作家。

做一个没空儿想当老板的工人。

做一个没空儿想当领导的学生。

让自己忙碌起来。

功利是水,它能稀释你的才能。

努力是金,它会让你变得闪亮。

全中国有多少将军?充其量有上千人,中国有多少军队,少说也有200多万,按照这个口号的逻辑,200多万没有成为将军的士兵和各级官兵都是失败者,这个推理对吗?显然这不是事实。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将军,人应当有梦想,但是更要现实,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否则这样的口号会造就一大批好高骛远的年轻人,一旦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会感到自己很失败,无

法接受现实,而这种心态对营造和谐社会是一大危害。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更应当提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我自己就是这样,做助理工程师的时候只惦记工程师,然后是高级工程师,之后才敢想部门经理,等做到部门经理位置上了,才可是惦记总监,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士兵,应当惦记的是少尉,而不是将军。

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机会的环境里,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要觉得自己是千里马,就是没有遇到伯乐。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十年磨一剑”,只要我们尽力了,到什么地步都应当快乐。只可惜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环境中,有这种平和心态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始终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我们对这个社会有价值,早晚一天会得到大家的认同。我们说"想当将军",就是指心里有当将军的念头.而"好士兵"呢,就是指具有出众的能力,良好的品行,刚强的意志,和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等等优良品质的士兵.

一位士兵,他能力强,身体棒,学习刻苦,工作努力,与战友团结友爱,服从领导命令,打起战来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可是,他从来没有过要当将军的念头,请问:这样的士兵难道不是好士兵吗?

反过来,如果一位士兵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领导安排因奉阳违,畏难规避.打起战的时候心里就想:我可不能不要命的往前冲,那样太容

易死了.我以后可是要当将军的啊,我要是死了,那国家就要损失一位将军了.请问,这样的士兵,他是不是想当将军,而对方辩友是不是还要坚持"想当将军"我们不能把他理解成---想获得将军职位,而应该看到他想当将军那种精神上的积极因素.这一点我也承认,拿破仑对他的下属说这句话的时候,确实能对他的士兵起到非常大的激励作用.他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士兵的上进心。但是,一句话有积极的作用,它就必定是真理吗?!如果它是真理,那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是不是一定不具备积极努力,刻苦奋斗的精神呢?

那么,有的士兵只想做一名优秀的士兵,不想做将军,那么他的上进心是不是突然就消失了呢?又或者是只要一位士兵具备了上进心,那么他即使没有当将军的念头,我们也一定要把他说成是“想当将军的士兵”呢?他是好士兵呢?

立论:好士兵应该是能够坚决执行所交付的任务,忠诚无畏,能够和战友协同掩护的士兵,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好士兵和想当将军是两码事,想当将军只能说明士兵本人有进取心,但不能说明士兵本人的军事素质和发展潜力。将军指的是指挥员,是军队的指挥决策核心,其决策决定战争的胜败。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将军,“当将军”如果仅仅是一种对于地位的向往,而不是对于成为出色人才的羡慕,如果只是一味地想往上爬,那只能是使得人变得不择手段,“好士兵”搞不好会成为“坏士兵”,成了将军也是“坏将军”,还不如不想当将军。

在一个战役里边灵魂只有一个,将军说往那打,一个士兵说凭什

么?给我讲讲,我怎么觉得要往那打?他要赢才怪!任何一个战役里边要一万个人十万个人统一到一个意志里边,长官说把那个山头占领下来,打赢了就是好士兵,如果每个士兵想我一定是将军的话这个世界上没有战役,全是失败。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企业也一样有一个灵魂,如果每一个员工都质疑这个灵魂,都说他是不对的,都自己有一套,大家凝聚力不在怎么干活?当每一个人想成为将军的时候,当每个人都不是士兵的时候根本打不赢仗,将军永远不存在。因为每一个将军未见得是从士兵干起的,历史上很多大的将军不是从士兵干起的,像毛泽东根本不会打枪根本不会攻山头,大将军,把国民党打出去了,咱们新中国建立在叫毛泽东的大将军手里是一个文人,你能说从来毛泽东曾经想从一枪一弹打起来的吗?都不对,如果这样说可能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其实人是分的,不能说三六九等有点让大家听着特别刺耳,但是真的是分的,有的人特长是干这个好,有的人特长是干这个好,都不一定,所以在自己特别擅长的地方做好,就好了。

将军,有将军的素质;士兵,有士兵的专长所谓“将在谋而不在勇”。将军,要有智慧的头脑,冷静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要有战略的眼光,但是,可以不必会开枪打靶或者拼刺刀。所以,手无缚鸡之力的诸葛亮,可以当将军,但绝对不是好士兵——历史上,诸葛亮曾经是蜀国的“军师将军”,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总参谋长吧

但是,作为士兵,是有士兵必须专精的领域的,一个士兵,不能

总想着当将军,否则是不可能练好战士的本领的——两者领域各有不同。无论是好将军,还是好士兵,首先都要做好本职工作,不专

我们不是阻止士兵有更高的理想、抱

兵当好了,自然注于本职的,如何算好?!负,而是说,脚踏实地、做好本职,才是好兵。

有机会当尉官、校官,一步一步来,整个过程中,还有许多要学习要锻炼的项目,当好中级军官后,才应该以将军为目标直接就想当将军,想要一步登天的,不是理想,是空想。一个喜欢空想的士兵,恐怕不能说他就“做好本职”了吧。想当军官的士兵可以是好士兵,想当将军的军官可以是好军官。但是直接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谁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没有伟大目标,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不想当元帅就碌碌无为?就没有考验性和挑战性?就没有勇气和毅力?如果一个士兵他只想做一个士兵,报效祖国,守卫边疆,即使是一生。那么我相信这个士兵也是好兵,他的目标伟大而明确,他的考验和挑战无比艰巨,他要有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毅力,他的理想和信念无比高尚,难道这样的兵不是一个好兵吗?照这个逻辑说; 不想考大学的学生肯定不是好学生, 不想当经理的员工肯定不是好员工, 不想当官的老百姓肯定不是好老百姓. 这句话能当做我们人生的目标,但决不是人生的目的

红军中每一个人都想做将军吗?他们想参军的吗?他们很多都

篇三:改变世界的十大兵书是哪十部

改变世界的十大兵书是哪十部?

一、《孙子兵法》,时间:约公元前512年,作者:孙武(中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武

一部2500多年前的兵书,至今仍然在不停地被世人解读和学习,其影响力不局限于诞生地而是辐射至整个世界,其生命力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渗透至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这部兵书就是中国春秋时代军事思想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内容共13篇,包括计篇、作战、谋攻、形篇、势篇、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书中探讨了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种种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以朴素的哲学辩证思维研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逻辑缜密,常读常新。

作者孙武,是春秋末期吴国将军、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军大破楚国军队,占领楚的国都郢城,几乎灭亡楚国。

二、《战争论》,时间:1832~1837,作者:克劳塞维茨(德国)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全书60余万字,分3卷8篇,分别论述战争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进攻与防御和战争计划等。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尽管该书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起一场革命的主要思想。

三、《制空权》,时间:1921年,作者:杜黑(意大利)

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杜黑

1916年冬季的一天,在意大利军事监狱的一所牢房里,一位年近50岁的军人身披一件没有军衔的绿黄色军大衣,陷于深深的沉思。他百思不解:为了军队减少伤亡,取得胜利,向上司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什么过错,为什么要判我一年监禁?

这个军人就是杜黑。此人思想敏锐,知识面广,对新事物十分感兴趣。还在飞机问世不久他就判定:“天空即将成为新的作战空间。现在人们都在强调制海权。但不久就会看到,制空权比制海权更重要。”此后 ,身为陆军军官的杜黑开始潜心研究空中力量的使用。1916年,他用自己的新军事思想,激烈批评陆军部战略指导错误和陆军司令无能,建议统帅部建立轰炸机部队,轰炸敌人的后方,摧毁敌对国人民的抵抗意志。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建议却为他带来了牢狱之灾,陆军军事法庭判处他一年监禁并勒令退役。

身陷囹图的杜黑并没有气馁,仍在思考空中作战的理论问题,他相信总有一天他的理论会被承认的。

这一天终于来了。1917年,意军在卡波雷托战役中遭到惨败,全国震惊。政府下令对这次战役失败的原因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当年杜黑对陆军部的建议和批评是正确的,于是决定恢复杜黑的名誉,并任命他为航空处主任。从此,杜黑如鱼得水,致力于空中作战理论的研究。

1921年,杜黑出版了他“制空权理论四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制空权》。在这部著作中,他开宗明义:“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他认为,未来将有三个而不是两个战场,原来控制陆地和海上战场的军人,必须学会防御空中攻击,懂得掌握制空权。他第一次给制空权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制空权是指这样一个态势,即我们自己能在敌人面前飞行,而敌人则不能这样做。”他指出,获得制空权就意味着胜利,反之在空中被击败就是最终失败。

如何夺取制空权呢?他认为,陆地和海洋上面的天空是一个不可侵害的整体,在这个整体空间活动的航空兵是不能从属于陆海军的,因此必须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出能在新战场上作战的一个实体。独立空军建立后,必须通过空中进攻才能充分发挥飞机的独特性能,夺取制空权。

制空权理论具有划时代意义。杜黑制空权理论问世后很快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空军建设的圭臬。尽管由于杜黑缺乏实践,他的理论有很大的预测性、主观性和片面性,但它给世界军事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人们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并誉苦黑为“战略空军之父”。

四、《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时间:1890年,作者:马汉(美国)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马汉

马汉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研究和著述,共留下专著二十多部和论文130多篇。《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是1890年出版的,它是马汉海权论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是海权论三部曲之第一部,也是马汉海权论的奠基之作。

书中,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他认为,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在美国再版32次,几乎被所有欧洲国家翻译出版。英国的评论家把这本书看作为他们的军官和政治活动家应遵循的原则的说明。德国皇帝命令将此书的译本放在他的新海军的每条舰船的舱室里供军官阅读。日本政府特别命令将本书的译本分发给陆、海军军官、政治领袖和学校。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称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美国的军事院校和军事理论研究机构均把本书列为必修的课程。

因此,海权论不仅成为美国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对西方国家和前苏联的海军建设和海军战略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装甲战》,时间:1932年,作者:富勒(英国)

缺乏工业、制造能力和机动车辆的国家将无力抗击外国的入侵。——富勒

英国人富勒于1932年发表。这本书是关于机械化战争理论的代表,被奉为“机械化战争的圣经”。

富勒认为,未来战争主要是机械化战争;未来的军队不应由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而应由摩托化游击部队、第一线机械化部队和第二线非装甲部队组成;目标、进攻、集中、节约兵力、机动、突然性、安全和协同、简明仍是进行机械化战争的基本原则,但更要注意用瓦解敌人士气的方式来取代军事力量摧毁敌人的方式;进攻是机械化战争的主要样式等。

最早对富勒的思想感兴趣的是德国人。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甚至能大段背诵《装甲战》中的内容。在富勒提出“瘫痪战”、“纵深战”、和“合成部队”理论的指导下,德国人开始了大规模使用装甲力量进行突击作战。在1939年至1941年的欧洲,涂着铁十字标记的坦克和装甲车集群在“容克死神”的配合下,像黑夜里的闪电一样流畅,突破―合围―再突破―再合围,一次次催垮对手的战斗意志。古德里安、隆美尔、巴顿、蒙哥马利??这些辉煌的名字都与《装甲战》紧密联系在一起。

直到今天,整个世界的陆军装备体制,仍在遵循富勒当年的规划。

六、《战争艺术概论》,时间:1838年,作者:若米尼

战争艺术是永远存在着,尤其是战略,不论在恺撒时代,还是在拿破仑时代,都是一样的。——若米尼

若米尼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是瑞士人,一生却主要为两个敌对的大国——法国和俄国效劳;他虽然连初级步兵学校都未进过,但却成为西方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却得到了拿破仑的赏识并被俄军授予上将军衔;他撰写的军事巨著《战争艺术概论》被欧美各国普遍列为权威性军事教材,曾是美国内战南北两军军官们囊中的必备读物。

《战争艺术概论》总结了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经验,根据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战争基本远离,提出了很多当时行之有效的作战指导原则、方法和形式。

该书涉及的范围很广,关于战争问题的主要观点可以总结为:

·对战争史的研究是战争艺术原理的唯一理论基础;

·战争远非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是一出令人恐怖、充满激情的戏剧,是一种艺术;

·战争的确有几条为数不多的必须遵循的共同原则;

·全部战争的钥锁在于集中主要兵力,攻击敌军一翼或一点;

·战略是进行战争的艺术,而大战术和战术则是进行交战和战斗的艺术;

·进攻优于防御,进攻是一种最积极的战斗类型,而防御则是为在适当时机转入进攻所采取

的临时待机行动;克敌制胜的唯一方法,不是实施旨在威胁敌人交通线的机动,而是交战;

·为了打败敌人,必须采取坚决的战略,坚决把主动力投到决定点上,力求对敌翼侧采取迂回乌黑时,则应从正面进行闪电突击;

·当不可能从敌翼侧采取迂回乌黑时,则应从正面坚决突破,先将敌孤立分割成几部,然后予以各个击破;

·初战获胜后,应适时转入坚决连续的追击,以求全歼或彻底打垮敌人。

《战争艺术概论》一书问世迄今,虽已过一个多世纪,但仍有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而深过错的影响,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该书以战争实践为基础,在不少问题上强调理论重要,实践更重要;学问不在于博,而在于精;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兵力;正确认识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的关系;根据情况运用战争艺术原则;战争绝不是数学行动;反对绝对论,承认相对论;攻防可以互相转化;依据情况修正作战计划;精神力量能产生物质效应;对群众的意见既重视,又不依赖。凡此种种,无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作者的辩证法的思想。

七、《制胜的科学》,时间:1796年,作者:苏沃洛夫(俄国)

打退敌人是失败,而消灭敌人才是胜利。——苏沃洛夫

《制胜的科学》是俄国伟大军事统帅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1729—1800)积多年作战和训练的经验撰写的一部军事名著,集中反映了十八世纪俄国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曾对欧洲和后来苏联的军事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整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队对抗演习或演习前的训练”是供长官用的,主要是阐述苏沃洛夫的训练方法。第二部分是向士兵口授必需的知识,其中包括军人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在不同作战情况下如何进行战斗的指示。

其主要思想观点是:

1、人是制胜的决定因素,因此应当把人置于优先位置来考虑,要注重战前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操练和实行铁的纪律,使每个士兵确信自己有力量,勇敢向前。士兵这一名称理当包含军队中的所有人,上至最高级的将军,下至最低层的火枪兵、骑兵和步兵,这些人无例外地都要经受严格的训练。要使士兵成为本领高超的战士,成为自己祖国的可靠卫士,就应该懂得如何训练,如何作战。为此,应该让部队通过演练来熟悉战争中的各种现象,这些演练又必须非常接近于实战,这样,士兵就会把真正的战争看成不过是演习而已。“训练从难,征战易。训练从易,征战难”。而军人服从命令是保持秩序井然的基础,军队的坚强指挥是建立在服从命令的基础之上的,故服从应该是绝对的,任何下属对上级的命令不仅不得争辩,就连议论也不许可。


步兵的本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43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