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新闻导语的类型

新闻导语的类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0 07:08:03 | 移动端:新闻导语的类型

篇一:新闻导语的写法

新闻导语的写法

新闻导语:以凝练的文句揭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阅读全文的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就是导语。导语是吸引和指导读阅读消息的媒介,有“导读之语”的意义。

1、导语的历史演变

.第一代导语“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记者用电报拍发战争消息,为了不因中断而耽误消息传递,电讯社要求记者尽可能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次要的部分放在最后再论。这种方法使新闻写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直延续下来。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发了一条5W俱全的导语,被美联社视为导语榜样。总编辑梅尔维尔.E斯通要求:新闻必须有导语,导语要5W俱全。这就是第一代导语,又称5W俱全导语。此法一直延续了七八十年。.第二代导语:广播、电视新闻的冲击,新闻写作寻求新的表现方式。第一代导语逐渐演变为第二代导语,强调开门见山,强调吸引力,反对将5W一次交代完毕,争取最少的5W,报告最新消息,又称“微型导语”。

.第三代导语:随着以倒金字塔结构导语的“定法”的被突破和对导语写作研究的深入,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导语,使导语更为多姿多彩,研究在于人为,这是第三代导语,趋向自由式,散文式,灵活多变,出现了间接导语。

.“立片言的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斌》)一直我国固有的写作传统,为我国消息写作中导语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近代报纸诞生后,中国式导语逐渐完善起来,1951年中央正式发文强调导语的重要性,并要求将它移植到公文写作中去。“凡较文件,均应有导语,”每一个自然段,均应将该段主旨,重要观点放在最前面。改革开放以来,导语意识逐渐深入到每个记者心头,导语写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2、导语的作用

.告诉读者在这条消息的内容是什么

“导语——能否吸引人往下看的关键”—— 杰克海顿

.必要时制造气氛 或悲痛、或欢快,或庄重或幽暗,在导语中定调。

3、导语的类型

导语有许多写法,总的趋势是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不断创新,但基本的还是那几种。

.当代导语常见类型

直接叙述事实的大概、关键、精华、结果、主旨。重点突出,主旨明确,最普通,难度也大。 如:中国总理今天建议把部和其他中央机构的数目裁减几乎一半,工作人员裁减三分之一。(1982年,法新社)

绘声绘色的传神描写,通过现场感,生动感,情趣感吸引

读者。白描手法,突出局部,则为“特写型导语”

如:大约2200年前,在通向秦朝都城咸阳的驿道上,一队队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劳工,在身穿铁甲、手持长矛的兵卒押解下,艰难而缓慢的进行着,他们是征用来为秦朝开国皇帝修建陵墓的。(新华社)

直接而公开地表示记者的倾向、观点,在夹叙夹议中引导读者阅读全文。经验性,问题性报道中多用此法。

如:阿尔巴尼亚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与众不同。(英报报道霍查去世,阿利雅任总书记的报道)

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增强可读性,设置悬念的方法有:

——突出事物特点,引起读者的疑问和好奇心 如:一种神奇的刺绣在苏州诞生。锈工在同一衣料的两面,一次锈上了两种不同的画面。

——以提问开始,唤起注意与思索;

如:北京的酱油为啥脱销?

——用第二人称+接近性强的否定式,扣住读者的心弦

如:你的财产税终于减不成了,市议会昨晚决定,保持税收率不变。美联社)

——从违反常规的现象或结果入手,刺激好奇心。 如:百万富翁F.科麦卡格夫收到一个穷苦男人的青春。 (美记者报道出卖睾丸)

——从情节的突然性与难解性入手,唤起猜测心理。 如:12月同5月结婚,50岁的教师成了21岁学生的新娘。 (美国记者报道年岁悬殊的婚姻)

以“假如”、“如果”等引起兴趣。也可以提问方法引起读者好奇。 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心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

如:“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中知县唐成的这一题款,现在成了许多人的口头语。(新华社)

直接或间接引用某人的精彩的或有针对性、代表性的谈话。

此外较为少见的导语还有:多元素导语

涉及并列的二三个方面的事实。

如:素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正在加紧筹办第二届牡丹花

会。 牡丹是洛阳的市花,每年4月15日至25日洛阳都要举行牡丹花会。(背景交代) 由正、副导语组成。正导语阐述最主要、最核心的事实;副导语对主导语加了解释和补充。

含蓄委婉的侧写型导语。

如:联合国道别的时候,他很显然是走向另一扇敞开的大门——美国参议院。

用轶闻、趣事、联想、比喻引出事实或主旨。

如:这是数以万千的印度影片表现的故事:一位骄横的婆婆大发雷霆,她指责自己的寡媳出卖自己家庭的利益并将她逐出家门。

4、导语的写作原则

原则与方法

挖掘新闻由头;

抓住最近点;

突出新闻眼;

强调新闻来源;

抓特点;

简练。

.注意的问题

引用要准确;

不要写瞎导语和四平八稳的官样文章。

新闻导语写作20个规则

常山子龙发表于:2007-10-1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11.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

篇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方式

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方式 直述式

把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直述式导语优点是开门见山,直接触击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语。但初学者往往分不清主次*,一股脑儿都往导语里塞。比如,昨日,警方与市民代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局长与市民代表讨论城市*问题。他透露,城市今年的治安比过去任何一年都严重。这样写可能更简洁明了一些:*局长昨日在一个会上透露,城市今年的治安比过去任何一年都严

重。

直述式导语往往在“倒金字塔”新闻写作中用得最多。所谓“倒金字塔”,就是将新闻最重的事实写在第一段,次之的事实按照重要程度递减的原则写在第二段或后面几段。“倒金字塔”结构在网络新闻写作中,对于突发事件性新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有助于网民迅速获知事件的情况。

渲染式

这种导语先进行概括性陈述营造背景,然后再进入对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与渲染式导语类似的还有点题式、故事式、比兴式等等。比如,一

篇普利策新闻奖作品,讲的一座监狱的罪犯遭到**,作者首先把监狱外部环境进行了一番描写,绿草茵茵,漂亮整洁,但随之笔锋一转说,与监狱外部天堂般的环境相比,监狱内部则是地狱。这样的导语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

设问式

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着他们的试验。”在

这则实例中,读者首先读到的是一个未知结果的悬念,而且导语中“巴黎的英雄们”究竟是谁,也颇费猜想的。于是,读者只有接着往下读,才能找到答案。设问模式的优点是有“悬念”,缺点是有点绕弯子。(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弯子绕得太大,“悬念”又没有抓住人的话,结果有可能适得其反。) 引语式

直接引语用作导语是传统媒介上常见的样式之一。比如,*总理昨天在震中汶川说:“汶川大地震死了8万人。”引语式导语一是要严格引用直接引语,不能改变说话者原意;二是所用引语应尽量挑选“掷地有声”

的“点睛”之语,能起到一语胜千言的作用;三是引语要是容易理解的短句,句式不能太复杂。

导语写作上,一定要注意用词的直接、准确,少用或尽量不用被动语态,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更直接、更有力。要注意*来源的准确性,不要轻易认可或否定离奇或看似合理的内容,要注重平衡性,对未有定论的事实不作肯定的表述,不要写入自己的主观评论。

最为重要的一点,导语要写得短些,再短些。能用20个字表达清楚,就决不要用21个字。能用一段表述,就绝不用两段。

篇三:新闻的标题和导语

(一)新闻标题

标题(title),又称题目。新闻标题(News Headline)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

文字,是新闻内容的集中、概括,是新闻的窗口、眼睛。

1、新闻标题的作用

.吸引注意,诱读全文

广告理论中有“ADIM”(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原则,新闻标题,作用相同。

.概括内容,快递信息

有研究表明,对匆忙的阅读着来说,75%的信息是由标题上获得的。

.评价事实,增值信息

题文一致是新闻标题的最起码的要求。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并不就是好标题。写作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一次在评价。它能点出新闻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给人以鼓舞,促人以思索。

写好新闻标题历来为报纸工作者所重视。我国报纸工作者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产生过许

多脍炙人口的好标题,虽事过境迁,仍记忆犹新。

2、新闻标题的种类与结构

.从性质上分,可分为实题(Event Headline)与虚题(Reasonable Headline)两类。

实题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简练的陈述,有5W。

虚题是对事物原委的交待,思想意蕴的电话,环境气氛的烘托。没有实题的帮助,一般不能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可以无5W。

如,实题:

.俄冰川崩塌110人失踪(2002年9月22日《环球时报》)

.攻伊方案已报布什B-2轰炸拉开序幕(同上)

虚题:

.陶醉在美景夜色里……

——中秋杭成即景 (《钱江晚报》,2002年9月22日)

.为中国开启“世纪之门” (《南方周末》2002年11月7日)

从结构上分,可分为单一题(Single Headline)与复合题(Compound Headline)

两类。

.单一题:可以是实题,可以是虚题;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对偶句或非对仗句。简

洁明了,一目了然。

如:药剂师心猿意马活老鼠居然入药 1980年9月23日《文汇报》

白宫换主,花钱多 1981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巴山蜀水,瑞雪纷飞1984年1月29日《人民日报》

美对台政策正将台海引向战争 2002年8月21日《环球纪事》

复合题又称多行题,有二行、三行两种。

如:

二行题: 引(肩)+主,或主+副

引题(Leading title)

副题 (Subtitle ) 主题(Main heading)

(引+主):

十位官员组成班子 德国大使现场学习(引)

中国在安理会当主席(主)

(2002.11.11环球时报)

儿童纷纷进医院 政府正在查真凶

俄1300多人牛奶中毒(同上)

(主+副):

五亿民间资本激活余姚旅游业

今年已接待1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84亿元

(2002.11.4宁波日报)

着眼实践推动理论创新

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走向繁荣 (同上)

三行题:

引+主+副

(引)“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跨越的重要标志

(主) 解放路延伸工程昨开工

(副) 王国平宣布开工 虞荣仁等主席

(2002.8.31杭州日报)

当前发展趋势:单行题,二行题为主流 见教材 P187

三行题已很罕见,多在党的机关报的重大政闻中出现。

3、标题制作基本要求

.捉住新闻眼——抓住新闻中最具新闻价值,最有意义,能说明主题的东西。

.要准确——准确有三层含义:题文相苻,概括准确,避免产生歧异,避免片面性。

.要生动

.要简洁“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恩格斯

.注意修辞,不要有语病,丰富知识,不要出知识性错误。

.考虑体裁,考虑报纸性质,考虑版面。

(二)新闻导语(news lead)

新闻导语:以凝练的文句揭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阅读全文的新闻的第一段活第一句就是导语。导语是吸引和指导

读阅读消息的媒介,有“导读之语”的意义。复合导由导语和次导语组成。

1、导语的历史演变

.第一代导语“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记者用电报拍发战争消息,为了不因中断而耽误消息传递,电讯社

要求记者尽可能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次要的部分放在最后再论。这种方法使新闻写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直延续下来。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发了一条5W俱全的导语,被美联社视为导语榜样。总编辑梅

尔维尔.E斯通要求:新闻必须有导语,导语要5W俱全。这就是第一代导语,又称5W俱全导语。此法一直延续了七八

十年。

.第二代导语:广播、电视新闻的冲击,通体新闻写作寻求新的表现方式。第一代导语逐渐演变为第二代导语,

强调开门见山,强调吸引力,反对将5W一次交代完毕,争取最少的5W,报告最新消息,又称“微型导语”。

.第三代导语:随着以倒金字塔结构导语的“定法”的被突破和对导语写作研究的深入,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导语

,使导语更为多姿多彩,研究在于人为,这是第三代导语,趋向自由式,散文式,灵活多变,出现了间接导语。

.“立片言的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斌》)一直我国固有的写作传统,为我国消息写作中导语的

出现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近代报纸诞生后,中国式导语逐渐完善起来,1951年中央正式发文强调导语的重要性,并

要求将它移植到公文写作中去。“凡较文件,均应有导语,”每一个自然段,均应将该段主旨,重要观点放在最前面。

“改革开放以来,导语意识逐渐深入到每个记者心头,导语写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2、导语的作用

.告诉读者在这条消息的内容是什么

“导语——能否吸引人往下看的关键”—— 杰克海顿

.必要时制造气氛

或悲痛、或欢快,或庄重或幽暗,在导语中定调。

3、导语的类型

导语有许多写法,总的趋势是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不断创新,但基本的还是那几种。

.当代导语常见类型

直叙型导语

直接叙述事实的大概、关键、精华、结果、主旨。重点突出,主旨明确,最普通,难度也大。

如:中国总理今天建议把部和其他中央机构的数目裁减几乎一半,工作人员裁减三分之一。

(1982年,法新社)

描写型导语

绘声绘色的传神描写,通过现场感,生动感,情趣感吸引读者。白描手法,突出局部,则


新闻导语的类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33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