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七律长征好词

七律长征好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0 07:01:34 | 移动端:七律长征好词

篇一:七律长征阅读精选(含答案)2014、11、28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1.wēi yí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

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七律 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磅礴—— 逶迤—— 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g bó ní wán wū méng(逶 迤) ( 磅 礴 ) ( 泥 丸 ) (乌 蒙 )

1、 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只等闲: 平平常常的意思。 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云崖暖: 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铁索寒: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万水”是以 金沙江 和 大渡河 为代表,而“千山”则是以 五岭 和 乌蒙山 为代表。

4、在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件大事(请用短语概括): 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暖”字表达了红军 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 心情 ,“寒”字表现了红军的 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整句诗表现了红军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 夸张 和比喻 的修辞手法,用”逶迤”“磅礴”形容 山势雄险 ,这是实际的山; 用“细浪”“泥丸”形容山的 渺小 ,这是红军眼里的山。整句诗表现了红军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6、长征是中共红军的一大历史壮举,其间经过十一 个省,翻越 十八座大山,跨过 二十四 条大河,行程约 二万五千里。你知道长征中有名的故事吗?写出三则故事名称:《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倔强的小红军》

七、(一)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4分)

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5分)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4分)

⑴ 巧渡金沙江 ⑵飞夺泸定桥

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一、1.逶迤 2.磅礴

二、lǐng līn mín méng jǐn héng hèng

三、略

四、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庞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小小的泥丸在流动。 五、1.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2.红军不怕远征难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抒情七律(近体诗、旧体诗)5.C 6.略

六、1.ānlán hān è duò zhǔ 2.C 3.D 4.略

8.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眼:“不怕”。

9.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用字的赏析。如“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又如:“暖”“寒”是一对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10.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11.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七律·长征

1. 诗中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2. 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3. 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

”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4.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物象。表达了红军战胜自然险阻的豪迈精神

3.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闯过长征中一道又一道难关后喜悦的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乐观主义和革命必胜信心。

4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篇二:《七律 长征》赏析

《七律 长征》赏析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二)文意赏析

这首诗节选自《毛泽东诗词选》。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行,每行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zè),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长征是指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注释:(1)远征:指长征;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

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4) 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5)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6)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7)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8)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9)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

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11)大渡:指大渡河;

(12)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

军长征经此

(14)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

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15)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江面上热气腾腾;

大渡河上一桥横架凌空高悬的铁锁在晃动,让人寒意阵阵;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ái)白雪,红军在翻越了雪山之后个个喜笑颜开。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说得是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大则愈显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

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凸现。

三)阅读测验

1. 诵读全诗,查字典,读准下列每个词语,同时每个词语抄写两遍:逶迤,磅礴,云崖,等闲;

2. 诗中哪一句直接描写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 “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4. 请同学自行搜集学习材料,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篇三:七律长征的历史资料__最佳答案

七律长征的历史资料 最佳答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何新的领导人出来都要提出新时期及新时期的任务,而新时期就意味着新长征,新长征就是指新奋斗。

我在此仅举一真实的例子,?说明“长征”在我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文化语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庆的一个好朋友李光来往密切,据他说,他的父亲是杨尚昆过世的夫人李伯钊的哥哥。?因此杨尚昆来重庆时(当时他任国家主席),李光作为亲威拜见了长辈。当他对我谈起此事时,?他说(形象是坚定傲气的):“他们(指杨尚昆及老一辈革命家)是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我们(指他自己)都正在经历新长征,靠自己在新时期闯出一条路来。?”的确李光当时正轰轰烈烈地开办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抒情的吉它手和艺术歌曲的热爱者,他对美有一种感受和向往,?当他想把这种感受与向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不禁脱口说出了“我是新长征的突击手”。

让我们再慢一点进入《七律·长征》这首诗具体的美境吧,?让我们重温一遍诗人自己对长征之美的解释:“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引自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

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

接着颔联、?颈联四句从首联所营造的浩大的外在与内在的空间中脱颖而至,进入具象的细部勾勒,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诗人开始习惯自然地运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诗艺的剑法,?优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称以及动词。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毛诗特点,前面论及,此不赘述)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艺术造型上也显得极为工整,?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也,?其实质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视之为小事。这个再现的艺术过程中通过行云流水般的对比及夸张来达成的,?得来并不费功夫,全仗经年历月的生活观察及艺术修养。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作者在此没有正面描写巧渡金沙江的战斗,因当时情况亦是紧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干部团在后有强大敌军的追击下在云南禄功绞车渡,仅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过了金沙江,全歼对岸守敌,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围。?对于这次如此惊险的胜利,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通感艺术手法把严酷的战斗隐了下去,?却把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它正怀以从容不迫的欣喜之气缓缓拍打着夹江的悬崖,?诗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胜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欢悦。?紧接着是冰冷的铁索桥横跨在大渡河上。红军抢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议的激战,?虽不是大规模的人海战,却是显现单独个人的天才精兵之战,铁血亡命之战,旋风般的理想之战,?真正堪称红军之鹰飞过了泸定桥。那时,红军刚过了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击的圈子,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刘伯承《回顾长征》)。随即而至的强渡大渡河谈何容易。?连太平天国时的一代名将石达开也身败于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叹。但红军在大诗人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冲桥成功,那就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装,攀踏着悬空的寒冷铁索,?拿了敌人的桥头堡。后继部队才得以跟进踏桥过了大渡河。?对于这一次惊天动地的恶战,诗人仅用“铁索寒”三字便已使场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尽之意味,张弛奔竞,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辉。 最后二行(即尾联),诗人终于发出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晋国所说的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转回肠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军”用得妙,这个词语本来就是自然带有古汉语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说法是指当时的红一、二、四方面军,这古意盎然的“三军”又凭添了当代汉语之美,?岂不是难能可贵,羚羊挂角获了一个双美!


七律长征好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32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