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传统孝道与现代家风

传统孝道与现代家风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0 06:47:23 | 移动端:传统孝道与现代家风

篇一:我家的家风:孝——学生篇

我家的家风:孝

冶源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三班 瞿紫薇

家风是什么?顾名思义,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著名的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华茂叶。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主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所以,好的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让自已走得更远!

我很喜欢莫言的作品《红高粱》,莫言的家风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勤学上进、与人为善;硝烟英雄林则徐的家风是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周恩来总理的家风是廉洁;洋务运动时期的曾国藩的家风是饱学;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的家风是节俭;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的家风是爱国;大个子姚明的家风是诚实……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当然我家也不例外。说起我家的家风,还要从几个事情中体现出来。

有一次我们家因为保险发生了争执,爸爸持支持态度,妈妈持反对态度。爸爸提出了一个想法:让爷爷奶奶来决定。妈妈也支持爸爸的想法,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意思是要孝敬父母,顺着父母的意愿。爷爷奶奶商量后做出了决定,爸爸妈妈都表示同意,爷爷奶奶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通过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懂得了作为子女要孝敬尊重自己的父母,顺着父母的意愿。

记得有一次奶奶生了一场病,医生说要住院观察。陪奶奶去医院的是姑姑,姑姑听了医生的话紧张的汗流了一脸,姑姑打电话给爸爸,爸爸接完电话放下手上的活就赶到医院。爸爸找到医生紧拉着他的手满含热泪的恳求医生一定要治好我奶奶的病,医生晃着爸爸的手点了点头说:“放心吧!”

爸爸于是每天都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奶奶,给奶奶捶背、捏腿、削水果。奶奶怕影响叔叔在外地工作,便嘱咐爸爸不要告诉叔叔。

一天下午,爸爸提早下班到医院照顾奶奶,在爸爸和奶奶聊天时,有人敲门,爸爸开门一看是叔叔。叔叔责怪爸爸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告诉他,爸爸说:“没什么大碍了,休息几天就好了,这不怕影响你工作嘛。”叔叔长叹了一口气。后来,爸爸问叔叔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叔叔告诉爸爸,那天上午,叔叔给奶奶打电话,打了10次也没接,叔叔便打电话问姑姑奶奶去哪了?姑姑说在家里。叔叔说:“别撒谎了,我打了5次电话也没人接。”姑姑便告诉了叔叔奶奶住院的事情。

叔叔第二天下午便请假赶到了医院,于是,便发生了后来的事情。从那以后,爸爸、妈妈和我、叔叔、姑姑、婶婶轮流照顾奶奶。一个月后,奶奶的病治好了,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接奶奶回家。晚上,妈妈、婶婶和姑姑做了一大桌子菜,奶奶高兴的笑了,他含着热泪说:“好儿子,好女儿,好儿媳妇,谢谢你们。”我们都以茶代酒敬奶奶,这时,我扑到奶奶怀里,对她撒娇的说:“我也是好孩子。”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对,好孙女。”大家都哈哈大笑。

孝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名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在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周朝人,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幼年丧母,父亲再婚。闵子骞从小就乖巧懂事,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对小子骞开始嫌弃起来,时常虐待子骞,还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说得多了,父亲也信以为真,慢慢地开始反感子骞了。

有一年的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里面铺的是棉花,穿着非常暖和,给子骞做的棉衣,里面铺的却是芦花。芦花是一种水中生长的芦草上长出来四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看着圆圆滚滚地,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棉衣也觉得很冷,直打寒战。他的后母趁机对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娇气了,故意说冷的。”

有一天,父亲要外出办点事,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冻得直打个哆嗦,马的缰绳从冻僵的手里掉在地上,马踩到了缰绳,一个趔趄马差点儿翻下了悬崖。父亲见状大怒,扬起马鞭,气得猛打子骞。几鞭子下去,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

里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一下子呆住了,顿时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这个狠毒的女人休掉,并且赶出家门。后妻吓傻了,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想想自己做的那些事情,羞愧得也无话可说。子骞不顾自己的委屈,连忙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他的孝心感动了父母,也保全了一个完整的家。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你呢?

指导教师:冯继红

篇二:百事孝为先 传承好家风

百事孝为先 传承好家风

“百事孝为先”。江西新余分宜县钤东街道办事处矿建社区的肖纪华同志的家风家规是“孝”,孝敬父母,关心小辈,对任何人都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家规是一条牢牢记住的座右铭。优良的家风是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对于肖纪华这个平凡的家庭来说,“家风”并不是公式化的训诫,而是最质朴的为人之道。而他们一家子也用实际行动,“细雨润无声”的传承着。 三代同堂,和睦家庭羡煞旁人

肖纪华、朱小琴夫妇家庭,上有88岁患二级精神残疾的母亲,下有刚刚成家立业的儿子、媳妇。提起肖纪华一家人,街坊邻居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好,因为这一家子和睦美满的家庭氛围让不少人羡慕。肖纪华夫妻和88岁的老母亲及儿子、儿媳同住在一起,三代同堂,没有婆媳不和的矛盾,彼此间相互支持照顾。朱小琴除了日常的家庭照顾、照顾婆婆周俊英外,她还特别疼儿媳,每个月定期给儿媳补充营养。而在朱小琴心中,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这些都是应该的:“百事孝为先,照顾婆婆是应该的,而儿媳来到这家后,既当媳妇又是妈妈,将心比心做事,大家就能感受得到。”朱小琴的儿媳郭亚青也很体贴孝顺自己的奶奶和婆婆,奶奶年纪大且有病,看到天天操劳过度的婆婆,小郭总是让她不要太操劳,保重好自己的身体最重要,她们从来没有拌过嘴,更不用说婆媳不和了,一家人和和美美比什么都重要。 孝顺和宽容,来自家庭的传承

在平日生活中,无论是对父母的孝顺,还是对子女的照顾,在他们家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直流传下来的。肖纪华说:“我

爱人对我母亲非常好,街坊邻居都知道这事,我娶了这个世上最好的女人当老婆。”肖纪华说起妻子朱小琴对母亲的照顾,既感激又自豪,20多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婆婆的精神不正常,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都会扶婆婆在院子里练习走路。婆婆的病情加重后更是什么都做不了,每天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洗刷刷。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有时朱小琴在做饭忙不过来时,如今她去年才24岁的刚过门的媳妇郭亚青也会帮奶奶周俊英洗澡、伺候大小便。郭亚青说:“婆婆的勤劳、朴实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质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我作为媳妇,一定要像她一样孝敬老人”。

家风很朴素,却是这个家的灵魂

肖纪华夫妇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孩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从小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放假回来都陪奶奶聊天,讲在外面碰到的新鲜的事,逗老人开心!

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是互相体谅、相互支持,才能家和万事兴。而对于其他,要做自己应该做的,做不到的要尽量去做。这就是肖纪华家庭的“家风”。

篇三: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儿女孝亲敬老,代代相传。华夏大地特殊的土壤和气候孕育、诞生和发展了中华孝道文化。孝文化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渗透于中国人的心灵,并积淀和内化成最具民族特点和凝聚力的文化基因,成为一种普遍的伦理道德和恒久的人文精神。

一、中华孝道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历揽古今,无论是孝感动天的禹舜,还是亲尝汤药的刘恒;无论是百里负米的仲由,还是芦衣顺母的子骞,无不体现着敬亲养老的高尚品质,无不流传着感人至深的孝道佳话。孝从亲子关系出发,由家而族,由族而国,不断丰富其内涵,又从君而臣,由臣而民,不断扩充其外延。具体地讲,传统孝道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养亲尊亲

《孝经·纪孝行章》云:“予日:‘孝子之事亲也,居则事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桓宽《盐铁论·孝养》提出:“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可见,孝要求对父母要做到养与敬两个方面。

2、传宗接代

传统孝道视传宗接代为其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父母生之,续莫大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予育孙能使家庭以至整个宗族得以稳固和延续,使先祖得以祭祀。所以儒家十分重视男子宗系的接续,完不成这一重任,便是最大的不孝。为了防止无后,男子便可休妻纳妾,而女子只能从一而终。因此,传统孝道又于父权之外衍生了夫权,加深了对女子的压迫,也加重了传宗接代在孝道中的份量与不可替代性。

3、善继善述

儒家认为,为人予讲孝道就必须“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孔子主张,对父母正确合理的意愿与事业,应支持和继承:“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要求子女除了物质上使父母生活有保障,精神上也要与父母保持一致,特别是父母过世后,继承父业并发扬广大,这是对父母在世时尊敬的延续。使家道衰落,家学失传,家风败坏的人是谈不上孝的,所以常有古人因有不肖之子而哀叹愧对列祖列宗,自认不孝的。

4、祭祖耀祖

中国古人特别重视丧礼和祭礼,讲究“慎终追远”,认为丧礼和祭礼不仅能表达生者对已故的先人的追忆,也能体现人子的孝心,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古代社会中,家庭门第高低决定着祖宗祭祀、予女庇护、宗族衍续的荣辱,所以子女都担负着升扬、光大门庭的崇高而艰难的责任。

5、移孝作忠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中国家国同构的特殊文化、政治体制中,国是家之合,君是民之父,推家庭之小孝及万民之主的君主,孝扩大于君便是忠,忠是孝的放大。移孝作忠有其内在合理的逻辑推演和现实的不朽功用。移孝作忠,使孝超出一家一族的界限,以立国为本,以天下为怀,是封建社会最高层次的孝,也是封建士人力求达到的一种最高目标。

二、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局面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格局,发展到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格局。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孝道文化对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孝道文化在现实社会中最典型的意义体现是,它是维系和谐家庭的纽带,是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精神资源。但孝的作用又不仅仅限于家庭,以孝作为出发点,扩大开来,其对于社会和谐的建设作用同样是不可或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把孝的范围延伸扩大了,从爱父母到爱人、爱众,以至爱国、忠君。他在《论语》中讲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把人作为爱的对象,并强调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人立”,“己达”、“人达”,意思是说,自己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要帮助他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自己要想达到的,也要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爱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人己关系的重要原则,在现代的人际关系中,仍然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原则。在论述孝与忠的关系时,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意思是说,孝是忠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是一个孝子,他就不会不忠于他的国家。总之,一个能孝敬父母的人,一般不会成为社会上的害群之马。更不会对国家不忠,对社会作乱。儒家特别讲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孝就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重要途径。讲求孝道的结果,能够使家庭内部和谐,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为每一

个家庭成员和家庭,甚至家族的发展提供保障。一个家庭如果四分五裂,内部不和,怎么会产生凝聚力和前进的动力呢?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社会上的成功之士,他们大多有一个和谐的、凝聚力强的家庭,这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稳定和平,来自每一个家庭的和睦融洽。我们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睦,是国家兴旺繁荣的前提。而孝在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每一个家庭做到幸福美满,社会才能实现稳定和谐。如果小家庭动荡不安,那么整个社会也无法安定团结。可见家庭对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提倡孝,是建设和谐家庭、健康家庭所必不可少的。儒家把“父慈子孝”这种和谐的家庭关系推及到整个社会,比如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一度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许多不良事件也层出不穷,造成的悲剧也很多,特别是农村中广泛存在的子女不孝顺父母的现象,都值得我们深思。所以在家庭中重新弘扬、提倡孝道正是当务之急。孝敬父母,慈爱子女,那么,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就是一种轻松、和谐、融洽的局面。如果这样的话,不仅家庭中的矛盾和暴力不复存在,整个社会上也不会有弱肉强食的暴虐。可见,父慈子孝不仅是一个理想的家庭格局,如果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整个社会国家中去,那将是一种理想的文明社会。也就是说,孝道文化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这一点,古人也已经认识到了。比如,孔子论述孝与忠的关系时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就是这个意思。古代许多王朝都号称以孝治国,也是从孔子这一思想发展而来的。

和这个字,那是个禾苗的“禾”字,那边是个“口”字,也就是说要想“和”人人得有饭吃,人人得有地种,你看那像不像一颗庄稼,那面像不像个粮食屯?按现在农业现代化来说,一看像个收割机样,那边就是接粮食的布袋,接粮食的筐子。再看这面,这个和谐的“谐”字,一个言字搭个“皆”字,上面像两个人一样,底下还是个“白”字,叫我理解这就是说要和谐人人都得说话,人人都能够畅所欲言,要叫你说你就说,有一个“白”字,你要是不说白不说,你说了不白说。但说话一定要存好心、说好话,再落实在我们生活中,行好事、做好人。

英国有个大哲学家,世界有75个诺贝尔奖金的得主,说21世纪的问题很多,要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靠孔孟学说,一个靠大乘佛法,孔孟学说就是讲仁爱的,孝行天下,大爱无疆;大乘佛法那是讲慈悲的,慈悲为怀。通过学习中华传统孝文化,看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公益纪录片以及拜读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之后,看了里面很多的感人的事迹,觉得非常惭愧,发现自己很多不足和缺点,今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生

活里,孝顺父母,处事待人接物依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导,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新孝道的构建途径

1、教育普及

传统孝道历经数千年不衰,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与人们自小即接受孝道教育有密切联系。现代人们孝意识淡薄,当代思想品德教育中孝道教育薄弱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提倡孝道应从儿时教育做起,做到幼时灌输,长大躬行。进行孝道内容教育,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经典理论的宣扬,阐扬传统经典理论中的孝教思想;第二,结合时代特色的孝道内容教育。

2、法律约束

传统孝道历久不衰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律保障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古代,“不孝”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且是法律中的一种罪且有相应的刑名,处罚也是相当严重的。相比之下,古代对不孝的惩罚严而泛;现代则疏而窄了。当代的不孝行为几乎不受法律惩诫,而仅仅依靠道德约束来维持。所以,不孝子孙在法律面前无所忌惮,在老人面前狂妄无德。现代要树立新孝道,倡行尽孝的社会公德,必须加强法律对不孝的惩罚力度,成立专门法律,明确对不孝行为的管理机构,将孝行与个人信誉结合,与遵法守纪结合,形成有效的惩治不孝的法律约束机制,保障老人合法权益,让老人晚年幸福。

3、政府保障

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建立破除了传统孝道存在的基础,为树立新孝道创立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决定新孝道不能政治化,但也不能完全地民间化,自由化。政府及其政治经济制度要发挥主导作用,保障孝道倡行,使孝道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社会准则之一。没有政府、经济、法律、利益诱导等社会机制的强有力的支持,孝道践行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这些支持必须由政府保障。借鉴传统孝道依托政治遍行社会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综合利用多种途径,确保孝道盛行,孝德重兴,是我们民族文化重放光彩的必由之途。

4、道德提倡

传统孝道由孝的观念发展至国家统治意识,影响着中华民族各个文化领域。但随着政治经济基础丧失,文化背景转换,孝道又回到其原始的出发点,归位于家庭伦理范畴,返回道德意识领域。我们现在谈论孝道,更习惯于把它作为一种道德行为。道德问题的解决,必须用归属于道德的途径。现在树立新孝道,我们需要进行道德提倡,加强舆论的监督和精神鼓

励。我们不可能使全社会成员都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但我们可以使全社会成员具有起码的扶老爱幼,关心他人的道德感情。道德具有层次性,道德建设也是由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的。把孝道作为当代道德的底线,大力提倡,遵循着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培养模式,关爱老人,敬重长者,总是为孝道践行,形成良好社会公德采取的最易行、最质朴、最低层次的道德行为吧!

凡是时代需要的东西必然会壮大。我们正在全力构造和谐社会。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等这些和谐社会公德的建立,需要孝道的介入和发挥积极的作用。新孝道将作为新时代道德的旗帜,引导着人们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进入人人道德完善、世风日淳、公德完满的大同世界。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孝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与人类共始终!

参考文献:

[1]徐元君.孝道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 35(1): 87-89.

[2]谢子元.论孝道创新与新孝道建设[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21(1):38-43.

[3]张明义,钟伟.弘扬孝道构建社会和谐[J].社科纵横, 2007,22(3):37.

[4]杨俐.孝道在构建传统中国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13(6):184-189.

[5]贺桂欣.和谐社会与高校现代孝道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07,(1):84-86.


传统孝道与现代家风》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28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