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9 05:57:30 | 移动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篇一:中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

中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

摘要:银监会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开始实施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着更广泛、更多样、更复杂的风险来源,因而中小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实现意义。本文从中小银行经营特征和风险管理现状出发,以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为视角,尝试建构了中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框架,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随着巴塞尔Ⅰ发展到巴塞尔Ⅲ,银行风险管理也从单一的信用风险扩展到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同时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银行业将面临着更为多样的风险来源,包括利率波动加剧带来的利率风险、因流动性管理不善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因资本补充不足带来的合规风险等,因此银行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未来风险来源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及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要求的提高使得中小银行在竞争中处于更为不利地位,因此及时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提升自身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外部不利冲击带来的影响,保持稳健的经营风格,将是中小银行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1 全面风险管理的涵义

1.1 全面风险管理的涵义

巴塞尔委员会在1997年公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将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归为8个方面,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即不仅仅处理所面临的单一风险,而是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全部综合

在一起,考虑各种风险的相关性,并采用组合方法进行统一管理。

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含三个维度: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和层级。风险管理目标包括经营目标、战略目标等;全面风险管理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高级管理层、 各职能部门、 各条业务线以及分支机构。其中企业目标居于主导地位,其余两个维度要服从企业目标,每个层级都要以全面风险管理的要素为基点,服务于以上目标。

1.2 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中小银行由于很大部分是从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转化而来,分支机构较少,经营地区范围狭小,经营业务不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主要为特定客户群提供服务,同时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淡薄,中小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理念落后。我国中小银行由于很大部分是从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转化而来,旧经营体制和文化的延续使得其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使得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相较于业务发展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由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理念方面尚不能满足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一方面体现在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缺乏实施差别化风险管理的理念,忽略了不同业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风险分散化不足,集中度过高。

(2)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尚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根本性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所需的法律体系以及市场调控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组建的股份制银行,其运作规范,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些体制优势使得国外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3)风险管理机制差距明显。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机制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系统,其中包括风险甄别系统、风险报险系统、风险决策系统、风险避险系统、全程监控系统。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国外商业银行经营运作

的坚实基础,也是银行安全性原则的重要体现,而这一点正是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

(4)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缓慢,风险管理所需数据缺失。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以便能够准确、及时、全面计量、监测和报告风险状况。而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其主营为存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手段比较重视定性分析,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风险量化存在不足,风险识别、度量等尚不够精确。充足的数据在测度和防范金融风险中具有重要作用,充足的数据也是进行我们进行风险识别和计量的基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历史数据积累不足,内外部数据都相当缺乏,难以为风险管理模型和技术提供数据支持,而中小银行在这方面的不足更为明显。

(5)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从国内外公司治理的经验看,必要的内外部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必不可少。目前,整体上中小银行所受到的有效监督尚且不足,尤其是内部审计监督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小银行由于规模较小、业务结构单一,同时经营的区域性带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因而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在风险管理方面投入的资源有限,现有的资源难以保证内部审计体系的有效运行,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3 中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构建的思路

基于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我们认为中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①目标及战略、组织框架,这是整体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框架的顶层设计,对于推动全面风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全面风险管理的手段,包括RAROC、经济资本配置及风险绩效考核等;③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包括风险评估和报告;④完备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需依赖风险信息系统动态支持;⑤内外部审计监督,重点是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本文以下主要从上述五个方面出发,论述构建中小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框架的具体情况。

2 全面风险管理目标、战略及组织结构

2.1 盈利性、安全性及流动性的权衡

对中小银行而言,安全性、流动性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将增加,中小银行面临着更为复杂和多样的风险来源,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比大银行都较弱,因此中小银行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显得更为重要,中小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宜以安全性为首,在保持流动性的基础上兼顾盈利性。

2.2 全面风险战略安排

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根据风险分类可进一步分为信用风险子战略、市场风险子战略、操作风险子战略、流动性风险子战略、法律风险子战略及声誉风险子战略等。中小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风险偏好、内部控制环境、风险文化特征、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设置适合自身的风险战略安排,并根据面临的不同风险类型所有侧重。

鉴于中小银行大多数从事传统的信用业务,非信用业务(如资金同业等)发展相比较小,业务较为单一,因而对中小银行而言,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风险管理战略安排上,中小银行应以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为主导,辅之以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

2.3 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

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执行能力的基本保证,对实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设旨在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及经营机构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形成权责明晰、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风险管理格局,全面提升中小银行风险管理质效。

(1)完善和巩固以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监事会为核心的治理架构,健全三者工作机制,实现分工明晰、有效制衡,为全面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构建和完善由业务部门自我管理、风险职能部门监督控制和内部审计部门独立评价组成的职责明确、有效完整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3)两种具体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图。

目前,大部分的中小银行从事着传统的信用业务,非信用业务占比较低,与之匹配的风险管理框架也较为传统。一般在分行层面设置专门的信用审查部负责授信前的风险审查、设置风险管理部管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部分银行设置法律合规部负责操作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由总行进行集中管理,组织架构如下图:

银监会在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推进子公司制、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分支机构制改革,完善业务治理体系”。因此,从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判断,进行事业部改革或者企业、零售、金融市场的条线化改革是中小银行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以条线化改革为例(由于中小银行主要从事传统信贷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处于起步和发展初期,体量还较小,因为以下风险管理框架主要以企业金融和零售业务为例),银行将信贷业务分为企业金融和零售业务两个业务条线进行管理,分开进行业务扩展、资源配置、人员考核等,与之相匹配的是风险管理的内嵌,即在总行层面除了设置风险管理部负责条线业务风险之外的风险策略、流程、计量、授权等工作外,还在每个条线设置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所在条线的信用风险管理,如在企业金融条线设置企业金融风险管理部,负责企业金融业务条线的信用风险管理;在零售管理部设置零售信贷中心负责零售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分行层面则根据业务的发展程度,自主决定是否依据总行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行调整及时间。流动性风险及市场风险由总行进行集中管理。从未来中小银行发展和改革的角度看,其风险管理框架与现在相比需要相应的调整,如下图:

3 全面风险管理的手段

全面风险管理需要涵盖所有业务环节,需要全行人员参与,因此如何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偏好、政策及措施有效地传递给下级机构和经营部门,就成为全面风险管理措施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这涉及到风险内嵌绩效考核机制的设计,即在进行经营绩效考核时,将经营单位业务所承担的风险加以考虑并做相应调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采用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以下称RAROC)来实现以上目标。RAROC或经济

篇二:加强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问题研究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问题研究

[摘要]全面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效果不佳的问题,结合我国现实需要,提出有利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措施,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风险管理;管理理念;组织机构

随着现代社会活动的复杂,每个人及各类组织每天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风险。从商业活动层面上,风险可以分为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行业风险是指某一特定行业中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风险,它受到生命周期、行业波动周期以及行业集中程度的等因素的影响。经营风险可以理解为由于采取不当的战略、资源不足,或者是经济环境、竞争环境发生变化而不能实现经营目标的风险。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从本质上看,银行就是经营管理风险的机构。与其他个人、组织等相比,其风险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银行的自有资本在其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属于高负债经营;第二,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且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第三,银行是市场经济的中枢,其风险的外部负效应巨大。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虽然人

们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和认识的在不断加深,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理念在不断深化,银行自身风险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中国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更为特殊,这就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银行风险管理必须是全面的。面对此要求,本文拟对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进行简单阐述。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

银行风险管理发展到现今的全面风险管理主要经历了资产风险管理阶段,负债风险管理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四个阶段。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经历了巴林银行倒闭、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并最终随着2004年6月出台的《巴赛尔新资本协议》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是指银行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银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全面风险是一种以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为核心的新型管理模式。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银行风险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银行具备比一般企业更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以便及时发现、防御、控制和转移风险,在维护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保持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几大类。

(一)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其中,道德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即银行由于缺乏对于借款者借款的目的和用途的完全了解而产生了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则是由于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而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指银行过去筹

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类。其中,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水平的变化,使银行资产收益下降、负债成本增加,从而影响经营收益的可能性,虽然我现在实行的是管制利率,但其仍然不是永恒不变的,如2007年不到一年时间,央行已经连续5次上调利率。同时政府对银行的一些特殊政策规定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利率风险。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经常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交织并发,因此,人们往往难以将其与其他风险严格区分开来。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督机构和银行对操作风险也开始逐步重视。

三、我国现行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缺陷

近些年来,我国的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银行高级管理层不再只盯着贷款业务,风险部门不再只擅长于管理风险。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银行还存

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还不完善

在我国,许多银行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风险治理规划,一些银行在组织结构设计上也存在缺陷。尽管大多数银行在表面上已经建立了多种风险类型的管理委员会,但他们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数量上要么太多,要么不足,而且都没有明确各自的管理范围。由于各委员会的管理范围不明确,导致不能对整个银行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风险的通盘管理,也就难以避免管理上的重叠与缺口。

(二)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有力的技术保证。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起步时间较晚,导致积累的相关基础数据不足。同时, 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 使得不少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基础数据收集困难、公布出来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等问题。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这些都制约了风险管理模型的建立。

(三)全面风险管理工具缺乏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获取收益的重要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既

篇三:浅议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

浅议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

内容提要:由于现代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多变,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日益成为银行业全面提升竞争力的内在要求。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改进风险计量技术、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和风险管理流程,及时揭示、动态监测各类风险,有效实施全风险管理职能,切实实现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商业银行全面风险 管理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管理和防范,最终实现价值提升,通过确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总体经营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管理和运作风险,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降低损失概率,增加收益机会,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一、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简单的说就是对银行所有风险进行管理,也就是意味着对商业银行所有层次的部门和业务单位、全部种类的风险、所有银行业务自始自终的每个环节和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和风险监控。

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具有指导作用的两个比较重要的文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COSO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是针对所有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的一般指导原则,提出风险管理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管理风险,而是为了创造价值。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将风险管理与其他管理职能进行统一,重组主体的管理流程,保证在不增加管理要素的基础上实现风险管理和创造价值的统一,实现在可以承担的风险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收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是针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细则,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风险控制为基础,突出以商业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的共同约束,通过规范的风险评估技术,实现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二、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中面对各类复杂风险,有需要用监管资本覆盖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也有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声誉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等。因此,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必须涵盖表内风险,又要包括表外风险;要涵盖信贷资产风险,也要包括非信贷资产的风险。2011年,银行业主要的监管机构银监会在部署2011年监管工作时,首要强调“严密防范四大风险(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24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