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8 06:05:53 | 移动端: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篇一:儿童纪律教育

界定规训

本书中将规训定义为帮助儿童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能自己判断正误。

比起仅仅强制规定不许做什么,我们更想帮助儿童学习对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出明智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他们而言,学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与仅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之间迥然相异。我们不是提倡不控制儿童的行为,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相反,我们提倡应该帮助儿童理解为何某些行为比其他行为好,也帮助儿童在即使成人不在场“敦促”他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情况下,也能自行选择令人满意的行为

规训的目标方式。

长期目标:问自己最看重哪种人这个问题可能非常有用。应该注意的是,你问的应该是哪种“成人”,而不是哪种“儿童”。这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考虑的是儿童,你可能会注重服从性目标,然而,你不可能认为服从是成人性格的标志。应该牢记,早期的规训会影响人一生的性格;因此,不仅要考虑什么样的儿童最容易管理,而且也要思考什么样的成人对社会的作用最大。

自我概念和自尊:许多人都将积极的自我概念列为一个目标,但是这似乎混淆了自我概念和自尊的不同。自我概念是一种对“我们是谁”和“我们能做什么”的认知;自尊是指我们对上述这些内容的感受。一个现实的自我概念对于心理健康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它也是形成良好自尊的基础。

大家一致公认,我们希望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尽管几乎所有人都在呼吁这一目标,但是,大多数人仍然在使用损害儿童自尊的规训方法。和成人相比,儿童常常更得不到尊重。他们常常被成人用成人绝不能忍受的方法加以责备、忽视、欺负和贿赂。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讨论惩罚以及其他强制策略(甚至表扬与其他奖励)是如何损害人的自尊的。

自我规训:本书基于这样的观点:即如果他人替儿童管理他们的行为,儿童就不能学会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

道德自律:道德上自律的人,对他人友好是出于个人觉得自己应该尊敬他人。与之相反的是道德他律,即自己受他人的管理或控制。一个他律的人,只有在行为会得到奖励,或如果不这么做就会被发现并因此受到惩罚时,才会对他人表示友好。

自律并不意味着不受控制,相反,它涉及控制的来源。自律的人由自己执行控制。即使独自一人,他们也从不背弃。相反,他律的人只有当他人在场时,才感受到控制。他们根据对他们的行为的外部奖励或惩罚来行动。当你帮助儿童形成自律时,你就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表现,即使错误的行为不可能被发现。自律的人不需要监督就能正确行事。

长期解决办法对速效解决办法:以儿童的自尊与自律为代价,鼓吹具有立竿见影之效的规训方法相当盛行。但是,幸运的是许多教师出于对儿童的真正的关心,并不向诱惑屈服。他们拒绝速效的方法,而是做出了一个更为积极的选择。他们知道,帮助儿童现在和谐生活与为未来做准备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他们知道,不必在维护孩子自尊和维持秩序之间做出选择。在这些知识渊博且乐于奉献的教师的指导下,儿童能从经验中学会做出明智的决定。在此过程中,他们也能形成对于成为“有能力的、关心他人、爱他人且值得他人爱的人”所必需的积极的自尊和道德自律。

规训模式比较

三种规训理论:行为主义者,通过奖励和惩罚塑造行为

建构主义者,帮助儿童从经验中学习

成熟主义者,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规训目标比较:从根本上来说,所有的规训模式都出于相同的动机:即对儿童的爱和关心。然而每种模式都有着迵然不同的目标。服从是权威主义模式的目标行为,而且最好是不加质疑地立刻服从。放任模式过分强调个体的自由,尽管它也可能是忽视的结果。建构主义模式追求的则是道德自律:自己做决定、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和对他人利益的关心和对自我的关心。奖励和惩罚不能完成这些目标。建构主义方法认为“当我们简单地告诉儿童他们必须怎样行动,并奖励他们好的行为,惩罚他们坏的行为时,我们并没能帮助他们建构有关道德概念的理解。只有理解了的道德的概念,才能成为儿童在遇到需要运用道德判断的新情境时指导自己的行为的准则”

规训形式不同:使用惩罚和奖励几乎是专制模式的专利,而缺乏规训则是纵容模式独有的特征。建构主义者的选择注重指导。 和所有好的指导一样,都是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积极回应的、热情的、善于安慰人的成人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

教师与儿童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意思是教师不必争取成为一个“同伴”,只要是集体中的一员即可。建构主义的教师仍然要肩负起设置必要的限制并维护儿童安全的任务。不同的是,他们采用一种关心和尊重的方式进行。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的关系会鼓励儿童思考他们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指导儿童批判性地思考是建构主义在实施规训及其他教育时的一个基本方面。建构主义者的规训策略旨在帮助儿童自我建构有效的社会行为规则和价值观。正如普里查德所言,“我们期待的结果是,儿童的推理能力越来越强,并因此成更通情达理的人。”

结果不同:专制主议模式总是与自尊心低下和没有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生气和沮丧相伴相随。同样,在过度放任背景中长大的人也常常表现出自尊心不强,很难与他人相处。权力分享模式则会培养出自尊心强、社会技能良好,具有综合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的人。

建构主义者的规训方式能帮助大多数儿童很快学会与他人协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他们内在的矛盾,并学会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

家庭关注:许多人常常运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他们认为,你要么让儿童服从,要么他们就会“分庭抗礼”或放肆无礼。一些文化强调,儿童在家中应该服从,且家长可以通过惩罚来强制儿童服从。

你需要明白,和道德自律相比,对服从的追求不能令我们满足。缺乏理解的服从需要一些外力来保障,如奖励或惩罚。最常见且消极影响最大的奖励/惩罚措施之一就是将服从视为父母对孩子表现爱和赞许的条件。

为道德自律而教:

建构主义者的规训方法所涉及的一些核心的基本概念:

1、成人与儿童之间相互尊重的关系是道德自律发展的基础。互相尊重意味着你尊重儿童和儿童尊重你都很重要。

2、持建构主义观点的教师总是尽力帮助儿童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是可取的或不可取的。

3、为儿童提供适合年龄的选择并支持他们自行解决问题,这既是一种尊重儿童的方式,也是教儿童思考和帮助他们理解的方式。

4、当不可取的行为发生时,你的规训必须尽量针对行为产生的原因,这样教导才会有效。

互相尊重:

建构怀规训包括对儿童的尊重和喜爱。成人和儿童之间关系的质量是任何规训方法得以成功的关键。除非儿童知道你关心他(她),且除非她希望与你维持关系,否则实在没有任何理由会让儿童去注意你问什么。

尊重儿童及他们的观点也有助于他们尊重我们的观点。德沃里斯和赞认为“如果儿童得不到尊重,那么他们也不会尊重他人。”

互相尊重是有效规训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总是伴以奚落,那么任何规训都可能变成惩罚,当然本质上它也是不尊重人的。例如,看到

孩子把一些东西弄洒了,就说孩子“邋遢”,或看到孩子将积木撞倒了,就说孩子是“故意的”,这些都有损你的纪律教育的教育价值。儿童可能只是为了自卫而没有考虑它是不是问题行为。

此外,应该关注你的态度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因为这也是很重要的。你的话语中流露出来的愤怒和厌恶超过了即使是精心选择的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当你对你照顾的孩子说话时,请你仔细想想:你的话是他们想要听的吗?或者你是不是在教他们熟练地用一连串的命令和批评来对付你?

帮助儿童理解:

通常情况下,成人很清楚为什么某种行为是不合适的,但年幼的孩子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他们不会自动知道对成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因此,年幼的孩子需要通过成人的帮助来了解规则和规则背后的原因,除了成人明确的指导方法,孩子往往还需要通过一些经验的积累才能理解成人的解释。

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帮助儿童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期望与儿童自己的需要和期望并不相同。在做决定的时候学会考虑他人的观点是学习道德自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皮亚杰看来,当我们帮助儿童认识到他们行为的后果,而不仅仅是惩罚行为本身时,我们就教给了儿童道德自律以及理解他人观点的必要性。

这里要注重的两点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反复练习,年幼的孩子推理能力有限,但是当鼓励他们讨论不同的观点时,他们会越来越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成熟水平的影响,所以经常有不同成熟水平的儿童在一起,孩子会表现出各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暗示着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指导儿童做选择:

建构性的规训鼓励儿童尽可能多地自己做出决定和选择。这有助于儿童从他们的错误和成功中学习。成人的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习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替代儿童做出选择。在学习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中,儿童既可以为自己做出好的选择,也可以做出不好的选择。对成人来说,这是艰难的,也是必要的,人们学到的最好的课程都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学来——特别来自于分析自己的错误。冲突和问题都是儿童的潜在学习机会,能为儿童提供有意义的教育。儿童的任务是解决问题,成人的工作是:在儿童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处理原因而不是处理状况:

尊重、教导、选择权,还不足以让规训有效。如果我们只是阻止行为而并未解决原因,这一行为问题就可能反复出现。有效的规训方法是从问题的根本入手解决问题。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做了他们已经做出的事情并不容易,有一个好的方法是:先想想儿童需要什么(见“探询行为问题的原因”),每个表面的行为问题都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需要不同的针对性解决方法。另一个好的方法是:仔细观察儿童并记录下观察的结果,要设计有效的规训,需要对儿童了解很多,需要关注:你对儿童的家庭秩序、健康、家庭环境等是否了解?这是不是常见行为?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是否可能由某些活动引发?是否存在一个模式?

探询行为问题的原因(问自己以下问题可以帮助你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原因):

环境是否能满足儿童的需要?——足够的运动?足够的隐私?足够的空间?充足的材料?

计划安排是否能满足儿童的需要?——适度的挑战?个人兴趣?有意义吗?

行为期待是否适合这个孩子?——发展上?文化上?性格上?

孩子是否有未满足的生理需要?——饿?累?

孩子是否有未满足的情感需要?——友谊?信任?自尊?个人权力?关注?

孩子是否缺乏一些社交技能?——能否预期?能否参与游戏?

孩子在交往技能上需要得到帮助吗?——“我认为”?协商?

行为是否由一个不当的角色榜样引起的?——电视?所崇拜的成人?所钦佩的同伴?

孩子是否知道这个行为为什么很重要?——对结果是否有经验?

孩子是否已经学会了错误满足需要的方式?——用不当的行为引起注意?

生理发展与情感发展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如果你对儿童的发展了如指掌,那么对儿童的照顾和指导将会变得容易得多。你就能够判定一个行为问题是不是由发展上的不成熟引起的,这样,就会更容易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只要对个体儿童提出的期望与其成熟水平相匹配,就可以减少许多纪律问题。 相关的生理发展问题:

幼儿在生理需要和能力方面与成人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当儿童对充足的休息和营养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往往不能进行新的任务。

到处走动的需要:

儿童需要活动,这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发展,也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一些缺乏身体运动经验的儿童在身体和空间知觉上表现滞后,空间混乱会引起阅读和书写困难,同时也会导致行为问题。一些幼儿不断地惹麻烦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身体位置与他人有关。

身体活动中的成功和愉悦会影响儿童的自我感觉,也会影响他们与同伴的互动的方式。良好的反应、平衡、力量和速度,能促使儿童参与社会活动,并得到同伴的认同。

小肌肉的协调需要时间(精细动作的发展)

幼儿不仅需要经常锻炼大肌肉,也需要进行小肌肉技能的练习。

性别和个体差异对灵活性的发展都具有一定影响。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精细肌肉的协调性比大肌肉的协调性发展得慢(跑得好爬得快的孩子也许还不会系鞋带/跳绳跳得好也许还不会按要求使用铅笔);在一些精细的大肌肉运动上,女孩领先于男孩(比如单脚跳和跳绳),男孩擅长于需要力量和能力的技能(如跑和跳跃)。

如果在一整天的大部分时间将儿童安排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书面作业,这样的日程安排,由于儿童对于大肌肉活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同时对小肌肉能力的匮乏,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沮丧的情绪和挫败感,消极行为也随之产生。将你的期望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能避免一些潜在的麻烦。

我们需要避免过早地开展需要精细肌肉参与的任务,同时,也需要适当地鼓励儿童精细肌肉的发展。充足的锻炼机会、适合的工具(比如真实的剪刀)、成人的支持都有助于儿童小肌肉灵活性的发展。

食物的需要

年幼的儿童需要营养食品。当摄入太多的糖、缺乏蛋白质、缺乏碳水化合物将导致糖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对不同的儿童个体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儿童(通常是男孩)会变得冲动;有些则会变得孤僻或注意分散;有些(常常是女孩)则会反应迟缓。

一般情况下,儿童不能一次和成人吃得一样多,也不能像成人一样在两餐之间间隔那么长的时间。

休息的需要

当儿童有休息的需要时,成人应该引导他们进行休息,而不是让儿童将他们自己逼到极限。

在教室中,可以提供一些柔软的、分隔的角落,同时,也允许儿童灵活地使用它们。当儿童有需要时,老师可以鼓励儿童找一个舒服的枕头、一本好书,休息一会儿,在短暂的休息后,孩子又能参加集体活动了。

对儿童行为产生影响的情感发展与指导

满足儿童的基本情感需要是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基础。

气质

气质,是一个人的行为风格或性格特征。包括了情绪表达、对刺激的反应、调整反应和情绪的能力、活动水平、适应能力、社交能力。 与生俱来的气质对情感发展的影响是最大的。它对儿童的行为起了巨大的决定作用,也决定着他人回应儿童的方式。而儿童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会塑造儿童的情感发展和自我概念。

有研究认为,气质特征由基因和遗传的差异引起。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气质特征的表达也各不相同。

如果一个儿童属于困难型的气质,那不是他的错,他更需要你的帮助和理解,因为他的困难型气质使得他的生活很痛苦。这样的儿童,非常需要得到社会技能和情感协调方面的帮助。

儿童不会改变他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这由他们的气质特征所决定,因此,照看者必须将注意力放在改变环境和教学模式上,以此来满足儿童的需要。让学校来适应儿童,而不是让儿童适应学校的一个方面。

情感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儿童发展阶段)

儿童的情感发展都要经过各个可预期的阶段,必须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但是,当儿童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后,前一个阶段并没有终结,而是像一本合上的书,当孩子在以后的成长和不断发展中,他会不断地回顾和重建以前的所有阶段。(比如,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儿童会推回到先前的发展阶段。)

信任对不信任(婴儿认为他们周围的世界是安全且充满关爱的,或是相反)

当婴儿从降临这个世界开始,他就在探索这个世界,他们将形成一生情绪健康的基础。

早期,婴儿表达需要的努力得到成人的积极回应,将使儿童在这一阶段建立起伴随其一生的信任与合作的关系。随着儿童对生活中重要的成人产生依恋,信任也随之建立。如果儿童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儿童就会感到不安,并对照看人产生不信任感。

在学前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继续积极地发展依赖感,特别是对于先前在这方面有问题的孩子——他们一直在寻找能够表明自己可以依靠更大世界中的人们的证据。

消极的经验会使儿童产生这样一种期待:自己遇到的每个人都会继续让自己失望,为此他们不断的考验周围的关系,以证明某人是否仍然是自己的朋友,试探教师是不是真正关心他们,或者只是等待着被拒绝。当关系不能承受这份不信任的压力时,一个自我实现的语言的恶性循环就被固定下来:这类儿童和成人认为,他人会拒绝他们,于是他们就会遵照引导他人拒绝自己的方式行动。

自主对羞愧(学步儿学会把自己看作一个个体,或因自己渴望独立的冲动而感到羞愧)

埃里克森的自主性阶段,是一个将自己与一直依赖的成人相分离来界定自我的阶段。

在婴儿期,孩子的依赖性很强,他们实际上认为自己是父母或照看者的一部分。但是学步儿突然开始意识到,他们是独立的人,有自己

篇二:《儿童纪律教育》精典章节过关要求

☆纪律是群体的重要特征,任何群体需要纪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进行纪律教育,成为我工作中最头疼的事。因为每个儿童个性特点不一,产生纪律问题的原因经常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希望通过阅读《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能为自己解惑。

本书第一作者玛乔丽?费尔兹博士(美国)总结了其三十余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向我们展示了全面实用的儿童纪律教育方法。作者在阐述与纪律教育有关的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如何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儿童、分析儿童产生纪律问题的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当细细阅读完此书后发现,它的确是一本有理有据,案例详实的实用书籍。全书运用了“我—你—他”的对话式写作风格,使读者容易参与文本,在比较和鉴别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读者也能充分发挥自主性。

其中,作者对“奖励”这一方法的阐述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关于此问题,我们首先要做到“不要再使用奖励和(或)惩罚来促进自主的发展”,书中例举了多个例子来说明,而这些例子又似乎是我们常见的教育行为。例如,如果孩子完成了作业,我们就给他们发小红花,那么我们无意中教孩子易被奖励所控制;当我们说喜欢某某孩子的坐姿时,而有些孩子也坐得很好却没被点到名字时,这似乎是对那些孩子的惩罚;有时我们鼓励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就有小贴纸,其时有大部分孩子经常把玩具物归原处的,却没有得到贴纸奖励,这让那些孩子感到茫然与不知所措。

书中提到“尽可能的避免在活动中单纯描述孩子做了什么”,即不要说诸如“你做得很好、我为你骄傲、你很棒等,”而是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活动的过程,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孩子做了什么?比如“我看到你和某某分享了玩具,这让她很开心。“你把剪刀放回了架子,这很好”而不是表扬他“你真能干”“你是个懂得友好的孩子”,

因为这样实际上反而降低了他们对操作活动的信心、兴趣和乐趣。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更尊重和更支持孩子,不是对他工作做出判断,而是询问有关他们的过程的问题,如:我发现你在画中用了很多颜色?你觉得在制作过程中,最难的是哪个部分等,成人表示对孩子努力的热情是不需要通过表扬的。

幼儿期正是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时期。通过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与孩子交流观点,并允许孩子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考虑相关因素的能力。自主是一个复杂的目标,需要我们逐渐改变以往认为通过外在的说教、奖励和惩罚来灌输给幼儿的观念,而是应从幼儿的内部建构或产生,才能成为儿童自己的规则。

每当呈现一个行为问题时,不能立刻简单地“宣判”这种行为的对错,而是强调行为问题的合理性,系统分析行为产生背景,在分析的过程中,有效的解决办法就会逐渐浮现出来,有效的规训需要一定的时间:计划的时间,教给孩子必要技能的时间以及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的时间。所以,实践更好的有效规训的想法,必须坚持用理性的反应来抵制自动的反应,特别是要避免通过恐吓或奖励来将适当的行为强加到孩子身上,因为这种态度不能帮助孩子获得自我规则与自律,反而会使他们变得更依赖、叛逆和言行不一,因此,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要谨慎地使用自己的时间。

《儿童纪律教育》

好的教育就是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发展

纪律教育和规训的基础仍然是情商的培养和发展,这真是一个让人踏实的理论。整个第一部分《规训的基础》就是在讲情商。如何加入一个游戏,如何交朋友,

如何理解他人的感受……精彩的是,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讲大理论,而是很实在地揉入了非常多的代表性案例。

这本书跟《正面管教》的理念是一个脉络上的,但比正面管教那本书更务实,更具体。正面管教似乎是理念上的,更多地教导家长如何去“看待孩子”,而这本书却非常细致地告诉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有很多非常清晰有效的行动指导。我甚至觉得,如果杨老师能把其中的一些字句加在家长反馈资料里,效果会非常卓著。

爱佳每次的反馈资料对“孩子做了什么”讲得很多很细致,这是家长非常愿意了解的。如果能够对家长该做什么和为什么要这么做,讲得再稍微深入一点,特别是把家长经常容易犯的错误预先警示出来,那么就堪称完美了——《儿童纪律教育》这书的第一部分到处都是这类内容。

我想,如果一个人太了解孩子,太富有早教经验,难免会觉得家长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都是最浅显的道理,是不用反复啰嗦的。说明白孩子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指导,家长就可以自然懂得该怎么做了。这样的话,往往会对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程度大大低估,不大明白为什么父母在完全接受了正确理念之后,仍然会满怀善意坚持不懈地对孩子做错误的事情。

譬如我很早就知道“不要代替孩子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也发自内心地承认这是正确的,但是在志博被委屈的时候仍然第一时间去指责委屈他的两个孩子,在看到伟驰静静地观察贝尔他们做游戏的时候走过去问志博是否能够邀请伟驰参加这个游戏。

了解大原则,和能够在每件细小的事情上落实这个大原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我相信在爱佳,我还不算是最需要在细小问题的行动方法上得到指导的妈妈。很显然,在“每个家长对这种指导的需求”和“爱佳的两个人所能付出的精力”二者上,

存在着可怕的冲突性。如果没有一个创造性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主意,家长的状态很不容易提升。

我准备随着阅读,把我特别关注的一些文字摘抄出来一点跟大家分享。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实在就是一堂家长情商教育课。很多非常实际的行动指导,非常透彻的分析说明,让人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比如对待“可怕的两岁”的孩子的拒绝,一般的家长指导都会告诉家长在孩子不肯穿衣服的时候,让孩子选择是穿粉色的衣服还是穿蓝色的衣服……但这本书一语中的地说——这么做会有效的原因是,孩子并不关心自己拒绝什么,只是在追求那种有权选择和拒绝的感觉。在知道这个之前,我一直觉得家长提供的那种选择非常可笑。

前言部分——(家长要)帮助幼儿成为快乐的,负责任的以及有能力的人。 20世纪有4位理论家对儿童指导的观念产生了主要影响,他们分别是:阿德勒、罗杰斯、斯金纳和皮亚杰。

规训的定义:

本书对规训的解释是——帮助儿童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自己判断正误。……比起仅仅强制规定不许做什么,我们更想帮助儿童学习对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出明智的选择……我们提倡应该帮助儿童理解为何某些行为比其他行为好,也帮助儿童在即使成人不在场“敦促”他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情况下,也能自行选择令人满意的行为方式。

被奖励和惩罚所控制与懂得什么是正确的并做出明智的、关爱他人的决定之间有天壤之别。如果他人替儿童管理他们的行为,儿童就不能学会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

学校里的许多孩子都缺乏控制冲动的能力,他们也缺乏管理沮丧与生气的情绪

的能力。

自律的意思是用自己的信念和理解来管理和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比仅仅“内化”一系列指导规则并让自己遵守它们要重要得多。

一些初次离开家的年轻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学业、游戏以及睡眠上缺乏经验,……无法达到有效的平衡。

(在幼儿教育中的三种规训理论)

行为主义——权威主义模式,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塑造行为;

成熟主义——放任模式,相信时间是最好的教师;

建构主义——帮助儿童从经验中学习。

对指导和规训的思考

所有好的指导,都是从建立良好的关系开始的。积极回应的、热情的、善于安慰人的成人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

专制主义教育模式总是与自尊心低下和没有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密切相关,同样,在过度放任背景中长大的人也常常表现出自尊心不强,很难与他人相处。

建构主义规训方法的基本概念:

1、互相尊重——成人与儿童之间互相尊重的关系是道德自律发展的基础。互相尊重意味着你尊重儿童和儿童尊重你都很重要。

2、帮助儿童理解——持建构主义观点的教师,总是尽力帮助儿童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是可取的或不可取的。

3、指导儿童做选择——为儿童提供适合年龄的选择并支持他们自行解决问题,这既是一种尊重儿童的方式,也是教儿童思考和帮助他们理解的方式。

4、处理原因而不是处理症状——当不可取的行为发生时,你的规训必须尽量

篇三:《纪律第一》读后感

《纪律第一》读后感

纪律二字我们大家都不陌生,“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的时候就知晓,但对纪律的深刻认识还要从我所读的《纪律第一》这本书开始说起,书中主要是针对企业管理的特点,明确纪律与能力、忠诚、服从、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纪律第一的九个标准,指出实现纪律第一的方法和途径。常言道:党有党纪,国有国法,企业有企业的制度,办公室有办公室的规矩。总之纪律是依附于团体生活而存在的,所以守纪就是遵守团体的纪律以及规章制度。

纪律是一个团队生存和作战的保障,没有了纪律,这个团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前进的方向。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必定有铁一般的纪律;一个合格的士兵,也一定具有强烈纪律观念。纪律,是团队文化的精髓,团队如果没有纪律,就不能称其为团队。每个团队建立之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指定明确的纪律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团队是人的组合,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团队却要力求避免这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要求步调一致,所以纪律的约束不能缺少。

个人英雄主义在当今社会已行不通了,21世纪靠的是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取得成功;每项工作必须要有组织、有计划、明确分工、互相协调。个人只是团队中的一员,个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就,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当一个员工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企业团队联系在一起时,企业团队才能超越个人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同作用,进而产生1+1>2的效果。这就是员工的责任感,它能唤起企业员工的

工作热情和团队精神,以达到企业的既定目标。

一个团队的伟大并不是由于团队某些成员的伟大,而是他们作为一个集体的伟大。当这个团队所取得的成就让人产生敬佩之心时,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在心中形成荣誉感,以团队为荣,以自己是这个团队的一员而自豪。同时,这种荣誉感又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感,促使团队的成员用实际行动去维护团队的荣誉和尊严。

纪律文化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制定,一个是遵守和执行。纪律的制定,是少数领导者的事情,纪律的遵守和执行却是所有成员包括制定者的事情。

对于企业组织而言,纪律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其能否生存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没有纪律就没有品格,没有忠诚、没有敬业、没有创造力、没有效率和合作,没有一切。

对于我们来讲,是否遵守纪律反映了员工素质的高低,高素质的员工必然严格遵守纪律,这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关键。我们要正确地认识纪律的重要性,严于律己,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优秀员工。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严谨的纪律约束,人心就会涣散,组织就会瘫痪,就会失去战斗力。像美国西点军校就非常注重对学员进行纪律锻炼,为保证纪律锻炼的实施,西点有一整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通过整整一年的纪律训练之后,纪律观念深深地根植于学员的大脑之中,同时与之而来的是每个人都培养出了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这些精神和品质让每一个西点军校的学员终身受益。 遵守纪律是员工素质的表现。纪律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维护正常的

工作生活秩序,确保有效地工作。

英国克莱尔公司在新员工培训中,总是先介绍本公司的纪律。首席培训师加培利总是这样说:“纪律的高压线,它高高地悬在那里,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或者不是故意去碰它的话,你就是一个遵守纪律的人。”看,遵守纪律就是这么简单。

在单位里工作,就要认同单位的规则,对已经形成的纪律毫不含糊,成为一名守纪律的员工。有纪律的员工会把纪律变成一种习惯,做任何事情都会按照规则去进行,最后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严于律己是一种付出 纪律第一.才谈得上服从。著名的西点军校,它的教育奠基石就是“纪律第一”。它提倡纪律第一,能力第二,遵章守纪才是忠诚的体现。在这种文化教育体系中西点军校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军官。即使企业也要有很好的纪律,这样可以使员工更好的协调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因为只有企业员工遵守纪律,企业下达的任务指标才能有很好的执行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纪律,慢慢地让它成为一种习惯,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同时遵守纪律可以让我们正确的定位自己,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好的利用我们长处。自己该做的事情全力以赴的去干好,更加诚心诚意的做事。遵守纪律,可以使我们更加的有责任心,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对手,但是要在战术上重视对手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从而在团队中更好地展现自己。

有时会觉得守纪很呆板,让工作和生活没有了创新与活力,通过阅读后我觉得维护纪律和提升效率其实不矛盾。纪律可以是个人成功的保

障,它需要在团队活动中得以体现。正如那句老话:“团队造就个人,个人成就团队”。

有这样两个个很经典的例子。

狼群的生命力很强大,这是因为它们是最讲团队精神的动物,没有一只狼可以脱离狼群而长久地独自生活。

红军是一支伟大的、光荣的军队,更是一所锻炼造就人才的“大熔炉”,也是一所英雄辈出的“大学校”,战斗生活的锤炼为许多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堂和机遇。在红军队伍中,很多农民出身的战士被锻炼成了军事家、政治家。军队生活磨炼一个人的气质、品格,使人变得成熟精干,乐观向上,坚毅刚强。红军之父朱德就曾经说过,革命战争就是个大熔炉,只有经得起千锤百炼的人,才是个有希望的青年。

红军的伟大不仅仅是因为它所取得的成就,也在于它培养出了那么多影响中国将近一个世纪的人才。这个伟大的团队造就了众多伟大的人物,这个革命熔炉,把铁炼成了钢。

团队造就个人,个人成就团队。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个人与团队是分不开的。当狼在一起嚎叫时,一切等级界线都消失了,它们仿佛在宣告:“我们是一个整体,但是各个都与众不同,所以最好不要惹我们。”狼群的生命力很强大,这是因为它们是最讲团队精神的动物,没有一只狼可以脱离狼群而长久地独自生活。恶劣的自然环境,注定了它们必须以群居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一个狼群内部,每一头狼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这声音与群体

内所有其他成员的声音都不同。但是,当狼群深情地嚎叫时,它们却成为一个最完美的整体。狼群虽然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也是最注重整体的动物,但这也丝毫不妨碍它们个性的发展和展示。即使是具有最大权力的阿尔法狼(头狼),也没有权力去要求其他的狼模仿自己的声音嚎叫,也没有权力去要求其他的狼模仿自己的行为。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像狼那样把个体与整体结合得如此完美的团队。我们总是走到两个极端,要么太过于追求个体的价值实现而忽视整体的利益,要么过于注重整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体的利益,很难达到两者的平衡。

在一个企业或者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要面临这样的问题,走上面所说的两个极端都不是好的解决办法。一个优秀的员工一定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个体与整体之间并不一定是互相抑制、此消彼长的绝对对立。相反,优秀的员工不仅能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还能让两者互相促进。

一个优秀的团队,把各种人才聚合在一起。大家会在工作中对别人进行了解,在沟通中能发现别人的许多优点。这时,聪明的员工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同时,大家也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改变自己以前不好的工作习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当你在一个企业或团队中工作时,这个企业或团队就已经和你的人生联系在一起了。团队的成功,就是你个人的成功;团队的失败,当然也就是你个人的失败。在一个成功的团队中,即使你不是一个万人瞩


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12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