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昭阳区

昭阳区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7 11:20:03 | 移动端:昭阳区

篇一:昭阳区

昭阳区

篇二:昭通市昭阳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昭通市昭阳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昭通市昭阳区是个农业大区,结合昭阳区农业生产现状,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昭阳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发展趋势;对策;云南昭通;昭阳区

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3°8′~103°56′,北纬27°7′~27°39′,海拔1 920 m。东与贵州省威宁县山水相连,南与云南省鲁甸县接壤,西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北与云南省永善、大关、彝良3个县毗邻。昭阳区国土面积2 167 km2(其中坝区占33.6%,山区占64.3%,江边河谷区占2.1%),是昭通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云、贵、川3个省结合部和国家攀西—六盘水开发区腹地及云、贵、川、渝4个省(市)的中心点。

境内因受错综复杂的高原地形和高低悬殊的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低纬高原大陆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变化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11.6 ℃,年平均最低气温7.3 ℃,年平均最高气温18.3 ℃,全年无霜期220 d左右,全年≥10 ℃活动积温为3 217 ℃,年平均日照时数1 902 h,年平均降水量738.2 mm。境内立体气候明显,作物种类繁多,常年花开四季,水果飘香;经济作物、经济林木资源丰富;昭通苹果优质高产,昭阳区是国家南方苹果基地之一。

1 昭阳区农业生产现状

昭阳区土地总面积2 167 km2,其中耕地66 972 hm2,林地32 484 hm2,园地3 212 hm2,荒草地95 748 hm2,水域7 821 hm2,难利用地627 hm2,其他用地9 835 hm2。区境内的土壤类别分为水稻土、黄壤、紫色土、黄棕壤、棕壤、燥红土6个土类的10个亚类、27个土属,黄壤和黄棕壤占土壤总面积的70%;总人口85.27万人,农村劳动力37.9万人,剩余劳动力达21万人。

1.1 粮食作物

昭阳区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马铃薯等。

1.1.1 玉米产业。玉米播种面积19 446 hm2,总产量130 240 t;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玉米产业受苹果产业的冲击,玉米产业处于退缩状态。

1.1.2 水稻产业。水稻栽种面积3 826 hm2,总产量36 353 t;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水稻产业结构调整为稻田种藕、田园观光农业,主要分布在永丰镇、旧圃镇,面积达到4 000 hm2;由于农民需求,兴起了大量的水改旱热潮,水稻产业结构调整步发加快,在多种产业的挤压下水稻产业目前趋于萎缩状态。

1.1.3 马铃薯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昭通县的马铃薯就外贸出口,历史优久;马铃薯播种面积为20 930 hm2,总产量10 128 t。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马

篇三: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与普通话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录

摘 要 ························ 1

一、昭通方言的形成·················· 1

二、调查动机····················· 2

三、调查时间····················· 2

四、调查方法····················· 2

五、调查问卷分析··················· 2

(一)主观题调查结果 ··············· 3

1.调查总人数的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情况 ······ 3

2.不同年龄段方言和普通话使用情 ········· 3

3.人们对普通话和方言的态度 ··········· 4

4.职业因素 ··················· 6

5.不同文化程度使用普通话水平 ·········· 8

6.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的情境 ············ 9

7.普通话习得途径 ··············· 10

8.普通话的普及对方言传承的影响 ········ 11

9.有无必要发展昭阳区方言 ··········· 11

(二) 客观题调查结果 ·············· 12

六、建议······················ 14

(一)针对老人开辟更多推广方言的新形式。 ···· 14

(二)加强学生双语能力。 ············ 15

(三)利用媒体进行方言的推广工作,加大方言的推广力度。

························ 15 总结························ 15 参考文献?????????????????????17

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与普通话使用现状的调查

摘 要:调查通过对现居住在昭通市昭阳区城区内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提供的数据,从所调查的对象对普通话和昭通方言的使用情况入手,分析普通话和昭阳区方言在昭通的使用现状。根据分析,提出一些在国家大力推行普通话的前提下保护昭阳区方言的有效措施。 关键字:普通话;昭阳区方言;使用情况

一、昭通方言的形成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的历程中形成的。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就是在汉语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昭阳区方言属于昭通方言,昭通方言的形成原因包括了昭阳区方言,所以本次调查以昭通方言的形成为介绍对象。昭通方言是在昭通地区使用的地方话,昭通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下西南官话区滇东北片。昭通方言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昭通地处云南的东北部,这里高山峻岭,交通闭塞,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据历史记载,早在夏、商时期,中原王朝就在昭通建制,当时属梁州地域;周为窦地甸,大雄甸;春秋为蜀国地靡莫部;秦为蜀郡辖地;西汉辖朱提;东汉置朱提郡;三国为蜀地;两晋、南北朝仍置朱提郡,曾一度设置南广郡。明洪武年间由四川布政司管。到了清雍正年间从四川划归云南管辖,实行“改土归流”最早开发昭通的当属彝族先民希母遮的后裔,随后其他民族不断迁入昭通,促进了昭通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开五尺道,昭通成为中原地区进入云南的必经之地。唐宋时期一些汉族或商贾、或为汉语方言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自汉唐以降,随着汉文化的影响日盛,少数民族文化不断融汇,形成了昭通地域性的文化格局,昭通方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气质。昭通方言语调铿锵,多具阳光之气,在整个云南多方言中特点鲜明。尤其是昭通方言里的词汇,更是透露出浓厚的地域色彩。本文着重对昭通方言和普通话在词形、词义、词的来源等方面的差

异做研究,旨在从词汇方面凸显昭通方言的独具特色。

二、调查动机

昭阳区方言是昭阳区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昭阳区的人们用于表情达意的最主要工具,同时也对古现代文学创作、古汉语研究及丰富汉语词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使得地方文化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冲击。昭阳区方言在国家强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下,昭阳区方言的的话语权逐渐被削弱。许多非昭通人(昭阳区人)判断一个人的口音是否是昭通方言(昭阳区方言)只是单凭这个人是否可以区分语音n、l,也就是说在非昭通人(昭阳区人)看来除了语音n、l之分,昭通方言(昭阳区方言)就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在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下,昭阳区的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使用普通话,很少使用方言。导致昭阳区方言很多富有特色的方面被人遗忘甚至消亡。因此如何让昭阳区的人们在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也不忘继承和发展昭阳区方言是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为了让昭阳区的人们在说普通话的同时,不忘家乡的方言,继续传承下去,让人们意识到作为昭阳区非物质文化的昭阳区方言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正在衰弱。此次调查会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昭阳区文化传统的继续发展奠定语言基础。

三、调查时间

2014年12月30日——2014年1月2日

四、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在昭阳区市一中周围开展,采用问卷、资料收集相结合形式来进行调查,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采用以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五、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从四个年龄段(18岁以下、19—30岁、31-50岁、50岁以上),在每个年龄段随机选取25名昭通市一中附近的人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1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通过这100份问卷从被调查者的职业因素、文化因素等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如下:

(一)主观题调查结果

1.调查总人数的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认为自己普通话水平很好的占了总人数的22%,而认为自己方言水平很好的占了总人数的50%;普通话水平很差的占了总人数的6%,方言水平很差的仅占1%。单看总人数的图表似乎方言没有因普通话的推广而影响它的使用现状,昭阳区的人们还是以昭阳区方言作为他们的主要交流语言,而普通话只是一部分的人在使用。但是上表只是方言和普通话使用现状的表面现象,当把调查对象按年龄段来分开调查时,得出的结果与总人数图表是截然不同的,下面是分析不同年龄段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情况:

2.不同年龄段方言和普通话使用情


昭阳区》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03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