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在钢铁厂的轧钢车间

在钢铁厂的轧钢车间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1 07:08:20 | 移动端:在钢铁厂的轧钢车间

篇一:宁波钢厂1780轧钢车间主电室地下结构施工方案

0.编制依据

⑴ 北钢院设计的《宁波建龙钢铁有限公司主电室施工图》

⑵ 国家及行业颁发的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⑶ 按GB/T19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 ⑷ 宁波建龙1780热轧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⑸ 现场条件、施工特点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⑹ 我公司现有资源及拟配备资源。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根据目前图纸到位情况来看主电室施工图只有地下结构部分,其余尚未到图。1780轧钢主电室位于轧钢车间9~30/D~F轴线间,结构形式为多层现浇砼框架结构,总长度264.0m,宽19.0m,建筑面积5016m2(单层建筑面积)。以19、20轴线间的伸缩缝隙为界,将主电室分成两部分,9~19轴间由建筑分公司施工,20~30轴间由二十冶宁波分公司施工,我单位承担部分的建筑面积为2717m2。

主电室地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D~3/D、4/D轴间为主电室地下室,F轴为现浇砼独立基础,基础间间距4.5m,相邻基础间及与地下室部分均为连系梁连接。 主电室地下室底板厚900mm,板底标高-5.43m;顶板厚150mm,板顶标高+0.12m,墙厚450mm;底板下分别为100mm厚的C15砼垫层、300mm厚砂垫层;地下室每隔4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缝宽30mm,沿伸缩缝周边设橡胶止水带,地下室墙与D列基础间用防水油毡隔开。F轴柱基础底标高-1.60m,顶标高-0.80m,基础

梁顶标高-0.80m,梁宽300mm、400mm,梁高均为600mm。

基础及地下室部分采用C25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6,基础垫层采用C15级混凝土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30m,地下结构部分混凝土总方量约4500m3,钢筋用量约450T。

1.2 工程特点

1.工期紧,任务重。

2.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干扰多。

3.地下室底板、墙壁上预留孔、预埋件及上部结构的预留插筋数量众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

2.施工部署

2.1根据轧钢工程的总体布署和现场的施工条件,拟先施工主电室F列柱基础和基础间拉梁,主电室地下室部分具备施工条件后,再进行施工。

2.2 柱基础施工:由30线→19线组织连续施工;地下室施工:以伸缩缝为界,将地下室划分成三个施工段,由19线→30线方向,组织流水施工。作业队具体人员数量见《劳动力计划表》。

3.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轧钢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安排施工时间。

4.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4.1 主要施工顺序

4.1.1 F列柱基础、连系梁施工:定位放线?场地平整?砼垫层?绑扎钢筋?支

模板?浇筑砼?养护、拆模

4.1.2 地下室施工:定位放线、平整地基→局部素砼填充支模、浇砼→铺300厚砂垫层→浇筑C15砼垫层→底板钢筋绑扎、支模→浇筑底板砼→侧墙、柱钢筋绑扎、支模→浇筑侧墙、柱砼→顶板支模、绑钢筋→浇筑砼→养护、拆模→土方回填

4.2 主要施工方法

4.2.1 测量放线:本工程定位使用PTS-V2型全站仪,50米钢卷尺配合;高程控制使用NA2型水准仪。

1. 轴线控制:垫层施工完毕后,依据业主提供的轧钢工程平面控制网,将主控轴 线用全站仪投到垫层上,经复核准确后,再根据设计图纸轴线间的关系,逐一在垫层上放出其余轴线及各墙体边线、柱边线,并弹出墨线,作为扎钢筋、立模的依据。

2. 高程控制:要依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引测临时高程控制点,并据此引测高程 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地下室施工时,对地下室采用在基坑边寻找一个可垂直传递高程处,搭设一固定支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支架挂钩上用重锤吊铅直,设两台水准仪一上一下同时测量,上面的水准仪将高程传递到钢尺上,下面的水准仪将钢尺上的高程传递到施工面.

3. 注意事项

⑴ 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进行操作。

⑵ 要经常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校核。

⑶ 仪器应安置在土质坚实,行人少和震动少的地方,观测时不得任动三角架。 ⑷ 轴线的廷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

⑸ 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误差。

⑹ 观测应在十安丝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进行。

⑺ 观测时应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以消除误差。

⑻ 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4.3 土方开挖与回填

4.3.1 土方开挖

⑴ 根据现有轧钢基坑实际标高情况,根据设计图纸要求,D列柱基础与地下室墙交界处需开挖后填充素砼,挖土采用人工分层开挖,并依据设计要求放坡。 ⑵ 开挖的土方要及时运走,运至业主指定的弃土场。

⑶ 基底平整完毕后,由设计﹑勘察、监理建设单位等共同进行验槽,合格后办理验槽手续方可进行垫层浇筑。

4.3.2 土方(砂垫层)回填:

⑴ 土方(砂垫层)采用自卸车运输,0.6m3挖机回填。

⑵ 地下室基底300厚砂垫层应按设计要求回填,并夯实,压实系数大于0.95。⑶ 基坑回填应根据轧钢车间总体施工布署进行。

⑷ 回填材料不得采用设计及有关规范不允许的材料,且回填前应清除坑底积水、垃圾杂物。

⑸ 土方回填时,应在基础四周对称、分层进行,并分层夯实,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4。

4.4 钢筋工程

4.4.1 钢筋加工:钢筋在钢筋厂加工成型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4.4.2 钢筋绑扎:

⑴ 独立柱基础,基底面短边的钢筋放在长钢筋上。所有钢筋交叉点均扎牢,绑扎时应注意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⑵ 地下室板、墙钢筋网绑扎时,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形所牢,且应保证钢筋不偏移。

⑶ 根据设计要求:地下室墙内两侧钢筋之间施工时应在横向和竖向设置φ10@600~@1000 的拉筋,拉筋呈梅花形布置。

⑷ 根据设计要求:地下室顶板和底板上、下两层钢筋之间在施工时应设置不小于φ32的钢筋(或L50×5角钢)支架,其间距为1000mm,支架呈梅花形布置,底板支架上设止水板,详见轧钢设备基础设计总说明之一(67.373J30—2)中“图2”。

⑸ 柱插筋放置准确后,将插筋点焊牢固,并在插筋四周用钢管锁固牢固,避免浇砼时移位。

⑹ 基础中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40mm,地下室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⑺ 钢筋绑扎完毕后,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要求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应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4.4.3 钢筋连接:

⑴ 根据设计要求,所有钢筋长度大于原料长度时,采用绑扎连接或焊接连接均可,应尽量少设接头。

⑵ 除图中特别注明外,钢筋锚固长度Lae:HPB235级钢筋为29d,,HRB335级钢筋为35d;钢筋搭接长度L1e:钢筋搭接接头为25%,搭接长度分别为1.21Lae; 钢筋搭接接头为50%,搭接长度分别为1.41Lae;钢筋搭接接头为100%,搭接

篇二:钢铁厂总图布置与厂内物流浅析

胡老师、秦君

钢铁厂总图布置与厂内物流浅析

摘要:钢铁产业是我国国名经济的支柱产业,钢铁产业对推进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汽车、造船以及机械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这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虽然是钢铁大国,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是钢铁强国,要加强我国的钢铁产业的迅速发展,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要做好钢铁厂的总布置图。本文就钢铁厂的总布置以及生产物流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通过对钢铁生产钢铁厂生产工艺和生产物流的分析,结合钢铁厂总图布置的原则和要求,分析生产物流对钢铁厂总图布置的指导作用,将生产物流对总图布置的指导作用应用到钢铁厂总图布置中来,并将计算机辅助作用与系统布置方法相结合来布置钢铁厂的车间位置,避免了以往传统的车间布置中需要不断手动调节布置方案的繁琐过程,使钢铁厂的总图布置程序化。 关键字:钢铁总厂 布置图 物流 分析

引言:钢铁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业,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支柱,因此许多国家都把钢铁工业的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同时我们要知道,钢铁工业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庞大的物质生产部门,从矿石的开采、运输、物流、炼钢、制成各种各样各种形状规格的钢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钢铁工业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地面积大,每生产一吨钢材都需要2.0m2/t~1.0m2/t的用地,我国又面临着可耕地面积少,因材做好钢铁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工作,合理利用土地尤为重要,处理好钢铁厂的物流同时也是一个关键所在。钢铁企业厂外、厂内物流量依据生产规模、产品大纲、金属平衡确定总体工艺流程,按照全厂工序之间物流连续、短捷、顺畅、经济的原则进行总平面布置,才能起到经济和社会效益共同作用的效果。

一、 钢铁厂总图布置的设计特点

钢铁厂总图布置的形式目前采用最多的形式为连续贯通型,它的特点是场内物流料的流动最小功原理。这主要是为了体现炼钢、连铸、热轧钢板和冷轧钢板等车间实现了联合集中布置,钢水从炼钢车间被送至铸造车间,连铸胚采用辊道运至热轧车间,热轧卷采用链带送至冷轧钢板车间,这些连续性运输型的设备就能很好的把这几个车间集中联系并布置在一起,在生产生实现了各个工艺之间的连续自动生产化。这样的话就在布置上极大的节约了用地,缩短了动力管线长度,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综合性的提高。

新工艺的采用,例如炼钢铸造工艺,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压缩模铸工艺所需要的厂房及设施的占地,同时能把炼钢主厂房和轧钢主厂房有条件实现联合布置,总布置图则能更加的紧凑,节约了炼钢和轧钢区域用地。

现代钢铁工业的规模向着大型化方向发展,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一些工艺、设备落后,耗能高的钢铁企业都在进行改造或者兼并淘汰,正在进行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的调整,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从我国近几年的钢铁工业建造经验来看,扩大企业的规模,采用工艺先进的大型钢铁冶炼设备,能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能节约原材料和燃料的单位消耗量,使得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减少单位产品的平均投资,从而有效的降低了钢铁企业单位占地面积和总的占地面积。

钢厂总图布置理念和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场内的物流也有了很大改进,我国钢铁企业场内外的物流量是依据生产规模、产品大纲、金属平衡来确定总体的工艺流程的,按照钢铁厂各个车间之间物流连续、便捷、顺畅、经

济的原则进行总平面的布置。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一个和钢铁厂布置有关的过程,我国建国时候的钢铁厂厂址的选择依托矿产资源、地形、交通等一些关键因素的布置形式,选择总平面布置形式有串联、平行串并联、直角、人字形、斜角成组等布置形式.厂外运输方面,原材料、燃料进厂以铁路为主.这时期钢铁生产工艺落后,国内铁矿石以贫矿为主,富矿极少,原、燃料及辅助材料消耗定额很高.贫矿含铁品位在30%~40% 左右,吨钢矿石消耗为3. 3~2. 5t 左右,在矿山精选后,铁精矿品位在50%~60% 之间,吨铁消耗铁矿石为2. 0~1. 8t 左右,因此,吨钢厂外运输指标高达6~9t. 厂内运输方面,物料流动分散且缓慢,重复运输、空载现象严重,造成运输成本高,资金积压和资源浪费.因此,吨钢厂内运输指标高达12~15 t。

二、钢铁厂总图平面设计

钢铁厂总图设计首先要有总体观点,要合理的规划场内各个车间和物流之间的关系,物流的周转次数和周转时间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钢铁厂的效益,因此对整个钢厂的设施布置,要从全局出发辨证的对待各种要求,按照已有的物流、人员、能源流、信息流等综合信息来布置各个场地内建筑,铁路,道路,管线不仅要局部合理,还要整体协调。

对于改造或者扩建的钢铁厂要有一个比较强的时间性,就是要有一个动态的总设计图。企业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因此钢铁厂的设计既要有时间上的观念,也应该有空间上的观念。以前的铁厂总布置的设计规模和产品的建设年限都是把设计看作是静止的,因此铁厂的寿命是很短暂的,同时场内的物流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设计,所以效益和竞争力非常薄弱。基于这个原因,我国今后的铁厂总图是以改建和扩建为主要途径来发展的。钢铁厂在改扩建的过程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就要求设计人员有一个比较强的时间观念,不光要考虑改造后的终极目标,同时还要考虑改造达到终极目标前各个阶段的建设布置,要合理的安排开生产与建设之间的时间,才能在不影响改造的前提下是的改造顺利进行。

钢铁厂总图布置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厂内物流,铁厂内的物流主要是分为场外运输和厂内运输两种,场外的运输主要是矿石资源的外运。现代钢铁企业物流技术的理念一般有2个中心。一个是以综合原料的准备为中心,主要是只场外原料的运入、燃料和厂内返回循环含铁原料的卸载、储运、混匀分别向烧结、焦化,炼铁、炼钢供料;,所以要求总平面布置中将焦化、烧结、炼铁靠近综合原料准备场,缩短运距,降低运输生产成本;二是以炼钢为中心,将炼铁铁水由铁路运入至炼钢铁水预处理设施,同时配置炼钢炉料供应设施,然后由转炉炼钢一精炼一连铸一轧钢四位一体联合厂房布置的主体生产设施,通过联合车间物流整合,形成车间内部连铸至轧钢辑道运输,取消过去铁路运输,直至轧钢车间的成品由铁路、公路外发至用户。

三、 铁厂内部物流浅析

现代化的铁厂随着钢铁企业时代的到来,审视和考虑自身的翻着条件和环境,对现有的工艺进行更换并进行技术改造,实施求强发展战略,加速工艺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产品系统化、专业化,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才能跻身世界钢铁行业。首先我们要对钢厂内的物流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要设计和重视实施精简方针,实现真个钢铁企业冶炼设备大型化,使炼钢一精炼一连铸一轧钢四位一体联合厂房布置,使过去炼钢、轧钢之间铁路运输变为车间内部搬运,实现物流零距离的运输理论,才能推动物流技术的飞速进步,

现代化钢铁企业厂内外物流的特征及规律,要从原材料以及燃料等辅助物料采购到进厂入炉冶炼,半成品向下一道工序流转,直至加工各种产品销售出场为止。然后在根据物流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进行改造和扩建,淘汰一批落后的设备和生产工艺,这样才能取得效益上的成功。因此,处理好,处理好厂内物流与钢铁厂总图布置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四、 钢铁厂就厂房改扩建与厂内物流的关系

钢铁厂旧厂房的改造主要是因为设备陈旧和生产工艺的落后,严重的制约这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厂房车间建筑物和一些附属设施的布局严重影响着生产物流的运转,物流的搬运和迂回变得十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和扩建是有必要的。首先应该调整和理顺全厂总平面布置图系统,改变原来各个制约车间的不利因素,使得生产流程和物流的流向符合钢铁生产的流程和工艺要求。对整个厂区的场地不够用、厂内外的运输系统能力不是很充足、生产流程和物流不顺等先关问题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一个合理的布局,从物流技术层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综合成为一个科学合理的全厂总布置方案图。因此既要利好用现有的建筑和物流运输设施,同时又要使生产系统的冶炼工艺符合国际整体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效益上的提高。同时要注意的是,在改建、扩建工程的实施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场地不够的问题,这就极大的制约了场内生产物流的运输,因此我们在改造的同时要力求不影响现有的生产力,对现有的厂内的厂房设施、运输路线、动力管线不能随意的拆除或者搬迁,应该认真的研究场地的分布,才能做到优化。

总结:多年来的设计工作实践,使我们进一步明确生产工艺和物料流程是总平面设计的主要依据,当前生产技术的更新,先进运输设备的开发,改变了生产工艺运输流程,形成了钢铁厂的连续化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用地,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新建钢铁厂在前期设计时,已按照最大规模,分期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总平面布置是按分期建设形成几个系统布置,每个系统从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形成完整的生产力,达到基本平衡。各个生产系统可以单独生产,也可以各系统调剂,形成全厂的总体生产流程。总平面布置将各车间向同一方向平行预留发展,分期扩建,工厂规模逐渐扩大。有了总体规划和全厂总平面布置,分期建设时,可以按照总体布置实施,不至于出现场地面积不够、运输线路交叉等问题,施工对生产的影响也可以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李嘉;张锐;;宝钢供应物流配送优化整合探讨[J];宝钢技术;2007年05期

[2]吴清一,张伟;物流系统计算机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3]经家麒;三点形最优址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4] 吴锋;;从“物流”理念看报纸发行管理创新[J];今传媒;2006年09期

[5]宁宣熙,范华敏;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需求链管理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08期

[6]宣锋,黄怡;供应链管理与现代企业运营[J];商业研究;2002年23期

篇三:论文三如何评价钢铁厂吨钢用地指标(2007)

如何评价钢铁厂吨钢用地指标

吴振雄

【内容摘要】 在高阶段设计时,总图布置尚属框架性质的,内容还不太完备,如果仅从总平面图上量出的建构筑物面积是不全的,因而影响了“建筑系数”的准确性,并进而影响到“吨钢用地面积”指标的合理性。在此设计阶段,如何能够取得这两个指标的合理值,是总图设计中的一个 “难点”。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就是针对这个实际问题而提出来的解决方法。同时,也从分析中,找出减少用地指标的途径。

【关键词】 总图布置吨钢用地指标建筑系数

〖一〗概述

在总图布置中经常用到两个主要指标:吨钢用地面积指标(ω),和建筑系数(α)。两者虽为单独的系数形式,但它们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

如何对于这两个指标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首先,以现有指标的统计数据和工程实践的总结,作为本“研究课题”的可靠 “依托”,而后取其分析的“脉络和内容”和具体数据建立起一个适合于钢铁厂总图吨钢用地指标和建筑系数的评价方法,以适应设计的需要。当然,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尚待设计实践中,去修正和完善。

1

2

要研究它们,首先要对钢铁厂总图布置的演绎变化过程予以回顾,现仅就我国钢铁厂的总图布置情况分阶段地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总图运输专业建立之初至1958年,

此阶段主要是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并效仿着作了一些钢铁厂的总图运输设计,这些工程多为改扩建厂,如:鞍钢、太钢、重钢、大冶钢厂等,其总平面布置基本上是在原场地改造或扩大一些范围。到1957年已经作了几个新厂区的总图布置,如广钢和长治钢铁厂。并在此阶段的末期,逐渐接触一些新型的总图布置,具体有包钢和武钢的总图(前苏联设计),采用“人字形”的总图布置形式。对于包钢,我院已根据原初步设计的图纸进行了施工图的设计。在此阶段的后期,57年开始至58年,酒钢进行了厂址选择和高阶段设计,也是采用了“人字形”的总图布置。

这阶段设计的钢铁厂的运输方式主要采用铁路运输,不仅,大宗的原燃料采用铁路运输;特种运输中的铁水采用铁路运输,而且,就连炽热的烧结矿和焦炭也采用特种铁路车辆运送;这样就使得总平面布置受到铁路线路的较大限制,不但增加了主要生产车间之间的距离,加大了厂区占地面积和设建费用,而且使生产的运营费用也相应加大。

此阶段,总图布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炼铁与炼钢之间呈一个角度甚至是直角布置;二是炼钢和轧钢为平行串联或平行并联布置。前者称为“人字形”布置。此种布置形式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也是比较流行的)。一方面,适应钢铁厂规模比较大;另一方面是整个物流顺畅、场地布置整齐、发展预留地较大且使用灵活。尤其是后者,优点更为突出,发展上可以成系统的布置,对原有系统的生产干扰较少。

◆第二阶段:1958年至文革以后

1958年上半年开始了全国范围的钢铁厂建设高潮,给总图运输专业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当时,较普遍的是所谓“中型钢铁厂”,多为年产60至100万吨左右规模的钢铁厂。在选择总图布置模式上,当然,首先是结合场地条件确定的,并且出现了多种布置形式。其中,比较多的是“人字形”布置模式,如:济南钢铁厂、安阳钢铁厂、邯郸钢铁厂、呼和浩特钢铁厂和酒钢等等。其他布置模式的多为平行串并联的形式,如:南钢、韶钢、柳钢、湘钢、马钢等。从用地面积上看,这类中型钢铁厂的用地都比较大,在当时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吨钢用地指标都在2.5(公顷/万吨钢)以上。

之后,由于“靠山、分散、隐蔽”方针的影响,使一些厂的总图布置出现较大变动,使得厂区用地面积更加不合理,并且无规律可循,如水钢和莱钢的总图布置,是将炼铁及铁前设施、炼钢设施、轧钢设施分别布置在三个山间平地内(机修设施又放在另一块平地块内),然后用铁路联系,从而使得整个用地面积比同规模钢铁厂的用地多得多,造成运营费用增加等人为浪费。当然,此阶段也出现过一个很好的布置典型,如攀钢。虽然也是地处大山区,由于它是将生产联系密切的铁钢轧等主要生产设施集中布置在一块较平坦的地块内,将一些辅助设施分散在其他不同标高的地块,而且在竖向设计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使得布置紧凑,用地较少,吨钢用地指标为1.9。因此该厂的总图运输设计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第三阶段:1987年至今。

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和教训。在改革开放后,

3

4

随着外国技术的引进,也学习了一些国外钢铁厂的总图布置形式;八、九十年代又进行了《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和《总图运输设计手册》的编制,实际上是对本专业业务的总结和操作规范化。因此说专业水平得到了飞跃提高。此阶段总图布置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布置形式要以物流短捷为前提”,并在“因地制宜”、“指标先进”、“布置模式化”等做法的基础上,形成了总图专业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专业理论和具体作法。此时期所形成的总图布置已趋于布置紧凑、物流短捷、整齐合理。用地面积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吨钢用地指标大多数在1.5以下,有的已接近1.0。

一个先进的钢铁厂的总图布置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总平面布置在保证工艺流程的连续性和合理的运输系统(物流顺

畅、短捷、经济)的前提下,应具有:布置紧凑、功能分区整齐合

理以及安全、环保等方面的优良布置;

? 公辅设施与它们所服务的主体设施之间尽量靠近、安全适用;

? 应留有为了增加产量和改进产品质量而扩大企业用地的可能性(在

本文中,主要是留出必要的厂区面积,这里称为弹性面积);

? 使工厂外部运输和动力线路的连系方便。

近些年,新设计的钢铁厂总图布置之所以能够具有“紧凑性”、“先进性”的先决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和设备的大型化。炼钢“连铸”代替了“车铸”:取消了炼钢与轧钢(初轧)之间的整模间、脱模间、涂油间、扫模间,及大量的铁路和车场等设施,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了用地面积;设备的大型化使得钢产量的增大而用地面积并不是按相同比例增加,因而使吨钢用地面

积相应降低;

二是运输方式的多样化: “铁前三场”(综合原料场、烧结、焦化、)和炼铁各设施之间由(原来使用的)铁路运输方式,全部改为胶带机运输方式,使各车间之间可以靠近,从而使厂区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尤其是辊道运输方式的采用,改变了炼钢连铸车间与轧钢车间的相互位置,满足了工艺需要,使两者形成为“门”接“门”的配置。尤其是对于要求“热送热装”的生产工艺,更体现了运输的便捷性和用地指标的先进性;

三是几个相关工序的多个建筑物连体布置:如炼钢连铸和轧钢连成一个体系的建筑群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即是一例。再如将铁、钢、轧三个工序的建构筑物连成一体的布置也已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工程中实践过。采取如此连体布置形式,使得用地面积大幅度地减少;

四是总图布置上的措施,如,将“铁前三场”(综合原料场、烧结、焦化)的场地尽量靠近在厂区边缘的工厂编组站的旁边布置,可以使得厂区铁路长度减少,从而使厂区面积减少。临海建厂并且具有厂区靠近码头的条件时,应将“铁前三场”布置在码头附近。

※ ※ ※ ※ ※ ※ ※ ※ ※ ※※※

〖二〗“吨钢用地面积指标”与 “建筑系数”分析部分

一、基本概念

㈠两个指标的含义:

①吨钢用地面积:此指标是钢铁厂占地指标之一,按年生产规模——每万吨所占的场地面积计。单位为:(公顷/万吨) 或(平方米/吨)。

②建筑系数:厂区内建、构筑物用地面积和固定料(堆)场地面积之和

5


在钢铁厂的轧钢车间》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456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