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0 07:24:45 | 移动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篇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 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 角色。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

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三、布臵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索的创造性问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

另外,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最后,为了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认真组织好小组讨论外,还必须做好小组讨论后的汇总工作。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组和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以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

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

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证合作的效率。

六、进行合理的评价

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评价可以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新课程离不开小组合作,而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大班级中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合作学习教学中调控能力及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摸索。

篇二: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

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

乐天溪镇陈家冲小学:陈祖东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学校教育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它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当前夷陵教育小组合作已遍地开花,在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均衡,是不可忽视,也是许多老师感到头痛的问题。在合作交流和探究环节,往往每个组员并没有平等地参与,每个组员并非各抒己见,而成绩较差的有的一言不发,成绩较好的则只顾自己讲;在小组汇报环节,通常都是少数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学生作为代表汇报合作解决问题的结果。教师也往往更关注结果,而忽视合作探究和交流的具体过程中差生的

存在。

造成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度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小组合作前,教师的要求和目的不明细,任务布置过于简单、粗略,学

生茫然,无从下手。

其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由于没有责任到人,因此只有部分优秀学生更积极主动,无形中代做了很多应由其他学生来完成的工作;

其三,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一些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知如何表达

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讨论问题等。

其四、平时训练中缺乏激励和竞争意识,学生缺乏团队观念,形成了一种消极

倦怠心理

其五、教师对组长的要求和帮带意识训练还不到位。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

习的均衡度:

第一,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根据教学任务的重难点确定,对每一个合作的任务做明确方法和步骤上的要求,有的放矢,学生便于操作,还可以考虑不仅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引起不

同意见甚至争论。

第二、要引导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意义。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使每个人进步得

更快。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第三,要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应在坚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强化对小组交流学习方式方法与合作过程的指导,如交流回报的语言规范,组内交

流时必须,让差生动口动手等扥

第四、小组内部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也可以定期轮换,保证每位成员都有不同角色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思考、倾听、交流等形式来展开的,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思考问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表达个人的观点,如何求同存异,等等。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记录别人发言的要点,等别人发言完毕后再作补充、修改。

第五、在活动中,如果能够注入一定的竞争性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对评价的标准做出规定,例如: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任务是否顺利完成等方面进行,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可以让同组学生评价,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主动、和谐,有没有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对

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六,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参加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合作过

程,以便及时把握、调控和引导。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但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并且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我想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上以下几点是不容忽视的:

一、激发学生欲望,发展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让学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书而不能的愤徘状态之中,这种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的思维激发,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

题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二、让小组合作成为真正的合作交流

作为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在学习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能有效地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集体意识。

但是有时在听课时,往往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于是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连合作的目的都没搞清楚,教室里满是说话的声音,有的小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知道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只有负责人在唱独角戏其余几个人只是当看客、绿叶。不知不觉中旁观生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甚至有个别调皮的学生把小组讨论当作课堂中难得的休闲娱乐做小动作玩耍的时机。很明显,这不是真正的合作,真正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另外合作学习必须发表自己的意见,必须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

因此,我认为小组讨论并不是适合任何教学环节与内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是:有充足的时间,个人操作条件不够时,独立探索有困难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如果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无需小组合作了。

三.展现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如何发展学生思维,我认为最有效手段的手段就是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要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现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维的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四、教师要收放自如

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的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

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在新课标下,我们的学生应该是自由的、真实的、快乐的、幸福的。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老师更应该从数学的实际出发给我们的孩子自由、真实、快乐、幸福。

四、调动部分“旁观”学生

课堂讨论中有部分学生始终以旁观者的姿态参与,很少发表意见。这一部分学生平时可能被轰轰烈烈的课堂讨论氛围“掩盖”了,被小组长忽视了。如果我们不加以关注,他们可能就逐渐地习惯于被动接受,这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如何避免这部分学生的“旁观”呢?

首先我在安排展示环节时,注意展示面要广,争取注意照顾到个层次的每位学生。

课堂不能仅仅是成绩好的学生表演的舞台。课堂展示要遵循“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原则,展示问题难易,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激发其自信心,发挥其潜能。

其次我在课后,多找小组长了解情况:在讨论过程中,谁没有发言。然后找这些同学单独谈话,分析原因,安排展示时,进行特别强化训练,逐渐地扭转“旁观”现象。

五、老师积极参与引导

1、做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讨论不是放任自流。我每节课都深入学生内部,变成小组一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小组讨论出现僵局时,我就点播诱导;当小组讨论偏离了问题方向时,我就及时矫正;当发言者出现了纰漏,而其他同学没有发现时,我就委婉指出;当讨论的小组成员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时,我就及时协调;当学生有独到的见解、精辟论述时,我就予以鼓励、肯定和表扬。

2、做到学会倾听

在巡视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学生发言,做到心中有数:哪些知识是学生讨论的热点,哪些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熟练,哪些问题分歧较大。在最后点评时,就可以重点突出,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课堂讨论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有新的突破,让学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来源:市高级中学

1.理性把握小组讨论的时机

采用小组讨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小组讨论只在重点、难点教学时使用;

二是当小组讨论的教学效果,其它教学形式无法替代时,才使用小组讨论法。

2.科学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好坏直接决定整堂课的成败,哪问题该如何来设计,哪就是要体现出教师的引导能力,张熊飞教授认为教师引导的基本特征有四种:情感性,启发性,促进性,反馈性。而核心的内容应该是启发性。重点就是要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

因此在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要符合开放性、激励性、层次性、探究性的特点。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作出多种解释和回答的可能性、发散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励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向纵深发展。层次性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生过去的经验或知识上,充分结合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探究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

3.创造性进行小组讨论的组织分工

创造性进行小组讨论的组织分工,是指教师可根据学情的需要灵活选择分组方式和组内角色分工。分组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师既可按照座位随机分组,也可按不同观点来分组,还可让同学自由组合等。组内角色分工,指组内每位成员分别承担记录、概括、汇报、主持等任务角色。讨论时可将有序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在有序发言阶段,每位成员都必须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且在自己发言前,先用简短的语句对前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有序发言结束后,进入自由发言阶段,成员可自主发言。创造性进行小组讨论的组织分工,有利于平衡学生发言机会和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学生耐心倾听习惯的养成,有利于讨论顺利进行。

经过改造后的小组讨论,在课堂中逐渐恢复了活力,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热情慢慢地回来了,历史课堂又充满了精彩对话和智慧生成。

回顾这段经历,我得到了两点启示:

篇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陈长花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呢?

一、合理分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就是合作学习前由班主住或科任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一般是在学期初编排学生座位时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 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是每6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坐序前后相连,便于开展合作学习。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中有2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做到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形成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显其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二、确定学习目标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确定好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大纲、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三、作好合作学习指导,培养方法和技巧

1、确定组长,加强培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单靠教师组织教学,不能保证各小组学习的质量和数量,需要有几个得力的助手,要在各小组中指定一个学习成绩较好,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教他们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

2、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

(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当然教师也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小组学习偏离轨道、远离目标。

3、教会学生学会合作。教会学生学会合作,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时能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此外,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4、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 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不要二、三分钟就让学生草草收场,汇报结果。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仅二、三分钟的时间,书都不能完整的读上一次,哪有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交流,更谈不上汇报学习结果,最终只能是过眼云烟、烟消云散,根本达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至于多少为宜,要依学而定,灵活把握,也不能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5、一同参与,加强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绝对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6、组织交流、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评价。汇报一般由合作小组的组长汇报,其它成员作补充,汇报时要说明本组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以及收获和感受。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同样先由组长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小结和总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通过小组间的学习汇报、交流,能弥补小组学习上的不足,有利于小组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通过小组间和教师的评价,能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评价观。通过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绽放异彩。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452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