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甘肃工业经济信息网

甘肃工业经济信息网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03 07:13:21 | 移动端:甘肃工业经济信息网

篇一:2010年甘肃工业企业百强名单

2010年度甘肃工业百强企业

11月11日,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确认的2010年度甘肃工业百强企业名单正式公布。金川集团公司在荣获2009年度甘肃工业百强企业第一名的基础上,再次以主营业务收入923亿元的业绩摘取2010年度甘肃工业百强企业“状元”的桂冠,中石油天然气兰州石化分公司、酒钢集团公司分列第二、三名。与上届比,入围百强企业的门槛主营业务收入由上届的2.55亿元提高到3.38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省九成以上 据统计,2010年度我省工业百强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但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资产规模却分别占到92.3%、86.6%、76.2%,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左右着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是甘肃经济的命脉。2010年度百强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2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利润167.4亿元,同比增长3%;资产规模达到4619.3亿元,增长14.4%。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石化有色冶金煤电支柱行业优势明显

2010年度全省工业百强有以下特点:一是资源型企业比重大,总数占百强企业的65%。主营业务收入、资产规模、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分别占百强企业的85.3%、83%、88.2%和84.7%;二是支柱行业优势明显,百强企业中石化、有色、电力、冶金、煤炭、机械、食品等支柱行业企业共92家,主营业务收入、资产规模、实现利润分别占百强企业的98.3%、97%和91.4%;三是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百强企业中重工业企业占84%,仅有16家是轻工业或服务业企业,且规模较小。

全省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强企业中前10名共上缴税金289.1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上缴税金的82.3%。 企业发展不均衡

目前全省工业企业发展较快,规模逐年增大,但与其他省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以高载能为主的重工业结构特征明显;二是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未形成产业集群;三是部分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缺乏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四是百强企业发展不均衡,百强首尾企业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这说明,甘肃工业要走的路还很长。

2010年度甘肃工业百强企业排序

篇二: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支持定西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支持定西市工业和信

息化发展的意见

点击数:

76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定西加快扶贫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20号)精神,支持定西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政府支持定西加快扶贫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项目为抓手,以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培育成长性龙头企业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壮大中医药、马铃薯精深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建材、装备制造、盐化工等支柱产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全国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全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促进定西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二、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实施扶正药业、岷海制药、金羚药业等企业的现代制药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当归、党参、红黄芪、大黄、甘草为主要成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种,加快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推进中医药产业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办好中药产业发展大会,加快陇西药都大型电子期货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引进国内百强医药企业来定西投

资建厂或整合重组当地制药企业。到“十二五”末,中医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大力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业。以圣大方舟、薯峰、宏煊、薯界、腾胜、金大地等万吨级淀粉加工企业为依托,建设一批高档次马铃薯变性淀粉、全粉及淀粉化工制品项目。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积极引进薯条和休闲食品加工企业,加快建设定西市食品工业园。培育认定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组建定西市马铃薯淀粉产业联盟,为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到“十二五”末,马铃薯精深加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四)做大做强铝冶炼加工业。支持东兴铝业、临洮铝业节能改造,加快实施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热轧板带、中盛铝业公司铝合金建筑型材等深加工项目。高起点发展高、精、尖铝板带箔产品,大力培育发展建筑、装饰、包装、印刷、电子、电力等行业用的铝材深加工产品。到“十二五”末,定西铝加工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基本实现原铝在定西市内加工转化。

(五)积极发展建材业。依托漳县、岷县、通渭的石灰岩、红柱石、花岗岩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耐火材料、花岗岩板材加工。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开发生产附加值高的高级耐火材料、抗腐蚀材料。加强尾矿治理,推进金属综合回收和废水循环利用,实现产业规模化与生态化发展。到“十二五”末,

(六)推进盐化工产业发展。发挥漳县的盐卤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

(七)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大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重点发展石油钻探机械、起重机械、农用拖拉机、高强度螺钉、活塞环等产品。加快定西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标准件产业园建设。实施甘肃宏腾公司油汽装备加工生产线、定西高强度螺钉有限公司航空、航天、核工业专用紧固件生产、大鑫铜业有限公司高速铁路电连接线夹型材产业化及电力系统专用新型铬青铜合金器件加工产业化等项目。到“十二五”末,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

(八)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对工业园区和企业循环经济规划、产业定位和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导,支持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打包项目,加强产业关联配套和技术协作,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园区骨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实施补链项目。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开展余热、余压、余气等回收利用和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

(九)加快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支持推广应用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支持企业开展能耗、水耗对标工作。支持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全面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支持食品、轻工、建材等高耗水行业实施节水改造和水循环利用。依法关停淘汰水泥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

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

(十)促进工业园区加快发展。支持定西市县(区)工业园区和企业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支持建设标准化厂房,实行股份合作、全权托管等形式,建设一批园中园、托管园和共建园。支持工业园区增容扩区、产业规划编制、循环化改造,提高工业园区承载能力。鼓励支持园区按市场运作方式组建融资平台,建立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支持陇西经济开发区国家循环改造示范点建设,推动定西、临洮和岷县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十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园。支持定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仓储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加快建设安定区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安定区汽车城、甘肃陇西中药材仓储物流园,重点培育专业物流中心和大型物流企业,逐步形成定西物流业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

(十二)加快建设定西市食品工业园。指导定西科学编制定西市食品工业园区规划,对食品工业园区内的发展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协助争取国内知名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到定西市食品工业园入驻,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园区内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创建食品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十三)积极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指导定西市科学编制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和规划,合理确定承接的重点产业,着力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支持将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列入《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支持和鼓励定西市与东中部地区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建立合作协商机制,合作共建工业园区。鼓励和支持省外优势企业与定西市开展产业合作,尽快启动一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鼓励和支持与中材、中铝、华电、康美、宏华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加强与安徽、湖南、江西等省的产业对接。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及落后产能向定西市转移。

五、促进两化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十四)加快“两化”融合。在中医药、马铃薯产业中建立覆盖全市并和全国市场联网的产业信息平台,提升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提高以扶正制药、岷海制药、惠森药业、陇原中天为龙头的陇西中医药信息化平台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广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装备工业智能化水平。支持工业园区和重点骨干企业信息化建设,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支持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水平。

(十五)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率。整合信息资源,不断改善网络基础设施,积极促进“三网融合”,建设“数字定西”,支持定西市开展社区和

篇三: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

点击数:

130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甘工信发?2012?50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发〔2011〕18号)精神,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支持临夏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依托藏区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为抓手,以提高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培育成长性龙头企业为重点,壮大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皮革加工、纺织产业链,民族用品、工艺美术品、旅游商品产业链,冶金、机械零部件铸造及加工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链,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以商促工,建设全省重要的清真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民族用品生产基地,促进临夏州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二、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二)加快清真食品工业发展。一是充分利用临夏州背靠藏区,面向兰州,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临夏市康泰、高原清真肉制品公司、八坊清河源、康乐县康美、康兴、润兴、圣泽源、安多公司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为龙头,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推广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

高肉类加工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发展速冻肉制品、中西式肉制品、肉类速冻预制食品、牛羊肉罐头食品等,提高清真食品、藏式食品等民族特色食品的质量和档次。二是提高肉类加工副产品,如皮、毛、血、骨、肠及动物内脏等的综合利用水平,突破骨骼粉碎降解、有效活性成分提取等技术,发展骨粉、骨油、牦牛骨保健品、肠衣、脱毒牛血清、肝素钠、胰酶粉、明胶等,开发骨素、胶原蛋白、骨肽、全血氨基酸、活性全骨复合物等产品。三是加强清真食品在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安全检测,完善全程安全链条和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对激素、抗生素、农药、重金属残留、食品添加剂超标等安全指标的检测,普及各类质量安全认证,提高 “冷链”流通比例,确保清真食品安全。四是加快以品牌、资金、管理为主体的企业组织结构战略性调整,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促进饲草生产、养殖、屠宰加工、物流等环节的规模化、集团化、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培育大型龙头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五是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展销,利用展览会、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扩大市场营销网络。

(三)做大做强皮革、毛皮加工业。一是提高皮革、毛皮深加工能力,提高终端产品比重,延伸产业链。二是积极研发、推广环境标志生态牛皮鞋面革、新型制革技术、铬鞣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保毛脱毛技术、无灰浸灰技术、生态鞣制技术、中水循环利用技术、废水处理技术、污泥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制革整饰新技术,提高制革加工水平。推广应用环保型皮化材料,提高废液循环利用率和下脚料综合利用水平,减少废水排放量,打造绿色制革产业。三是加快新产品开发,以牛皮、羊皮制革为重点,发展汽车坐垫革、家具装饰革、防水防污多功能高档皮革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皮革产品档次。四是扶持重点县区皮革

产业集群发展,支持甘肃宏良皮业股份公司牛皮鞋面革节能改造,年处理牛皮鞋面革达到150万标张,建设皮革产业孵化基地、西部皮革物流园、甘肃省皮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积极发展民族及文化用品加工业。以兴强地毯、雪羚地毯、飞马地毯、学和民族用品厂、明智帽业加工厂等民族用品加工企业为重点,支持发展砖雕木雕制作、葫芦雕刻、民族刺绣、彩陶复制、民族服饰、手工地毯、少数民族首饰、藏饰、藏式帐篷等民族手工艺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化。支持企业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扩大生产规模,辐射藏区市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力打造临夏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品牌。

(五)推进冶金、机械零部件铸造及加工业发展。依托永靖工业园区,积极开发纳米碳化硅、超细白炭黑、海绵钛、硅锰、硅钡、硅钡钙、硅镁合金、金属镁等产

品,支持碳基材料产业发展。推进特种铁合金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达到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治理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打造装备制造基础件加工业和先进高载能产业集中区。

(六)延伸化工产业链。依托刘化集团、中天化工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对尿素产品进行深加工,实施年产5万吨三聚氰胺项目,氯碱—海绵钛等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

(七)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以古河州酒业、五山池黄酒、和政88果品公司、南园食品公司、华夏乳品、华安生物等为龙头,积极发展白酒、黄酒、啤特果饮料、乳制品、马铃薯淀粉等,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

(八)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对工业园区和企业循环经济规划、产业定位和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导,支持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打包项目,加强产业关联配套和技术协作,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园区骨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实施补链项目。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开展余热、余压、余气等回收利用和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支持临夏州依托重点工业园区在优势主导产业领域积极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九)加快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支持推广应用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支持企业开展能耗、水耗对标工作。支持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全面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支持食品、轻工、化工等高耗水行业实施节水改造和水循环利用。依法关停淘汰水泥、铁合金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

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十)促进工业园区加快发展。支持临夏州4个省级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抓好实施方案及相关重点项目的组织落实。支持各县(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和企业,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加大对临夏州省级开发区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支持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增容扩区、产业规划编制、循环化改造,提高工业园区承载能力。鼓励支持园区按市场运作方式组建融资平台,建立园区投融资机制。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支持临夏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和省列循环经济园区。

(十一)积极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指导临夏州科学编制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和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承接的重点产业,着力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技术

装备先进的企业。支持将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物流中心列入《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支持和鼓励临夏州与国内东中部地区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建立合作协商机制,合作共建工业园区,促进东中部地区向临夏州加快实施产业转移。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优势企业与临夏州开展产业合作,尽快启动一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及落后产能向临夏州转移。

五、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十二)加快两化融合。支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在线检验检测、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推进市场流通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管理智能化建设水平,支持开展“数字企业”试点和“数字城市”创建工作,加大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企业、数字校园、物流园区、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文化旅游信息系统、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等“数字城市”建设,支持工业园区和重点骨干企业信息化建设,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

(十三)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率。大力实施“光网城市”工程,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加大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将临夏经济开发区和康美牛肉物流中心列为信息建设试点园区。支持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支持网络信息安全、国防信息动员保障等工作。

六、支持临夏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四)加强规划指导。加强对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指导力度。根据临夏州要求可组织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在省上工业和


甘肃工业经济信息网》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83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