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02 09:38:14 | 移动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篇一: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陈长花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呢?

一、合理分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就是合作学习前由班主住或科任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一般是在学期初编排学生座位时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 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是每6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坐序前后相连,便于开展合作学习。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中有2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做到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形成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显其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二、确定学习目标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确定好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大纲、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三、作好合作学习指导,培养方法和技巧

1、确定组长,加强培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单靠教师组织教学,不能保证各小组学习的质量和数量,需要有几个得力的助手,要在各小组中指定一个学习成绩较好,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教他们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

2、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

(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当然教师也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小组学习偏离轨道、远离目标。

3、教会学生学会合作。教会学生学会合作,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时能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此外,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4、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 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不要二、三分钟就让学生草草收场,汇报结果。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仅二、三分钟的时间,书都不能完整的读上一次,哪有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交流,更谈不上汇报学习结果,最终只能是过眼云烟、烟消云散,根本达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至于多少为宜,要依学而定,灵活把握,也不能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5、一同参与,加强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绝对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6、组织交流、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评价。汇报一般由合作小组的组长汇报,其它成员作补充,汇报时要说明本组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以及收获和感受。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同样先由组长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小结和总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通过小组间的学习汇报、交流,能弥补小组学习上的不足,有利于小组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通过小组间和教师的评价,能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评价观。通过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绽放异彩。

篇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以其在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的良好效果而为广大教师所接纳,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队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队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在合作性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学生不用担心犯错误。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

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譬如: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

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产生困惑,在困惑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下面就这些困惑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首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自身必须要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它的定义是什么?对此,国内外专家学者的

表述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这四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员相互信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开展,并以它在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成效,而成为一种十分有影响力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同时,合作的观念已不在局限与课内,正在向课外不断延伸。在美国,小组合作学习更是被学者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这样一种好的学习方式,教师们自然都想在自己的课堂实施,但是仅有想法和热情是不够的。因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组织技术,其掌握和成功运用,还要教师的刻苦学习和钻研,反复实践和反思。

其次,教师要炼就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三种能力。

能力1: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学习内容。学习的内容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随意的内容都适合“合作”,所以教师必须用心筛选,选出以学生个人的能力不能或难以很好地完成的内容或学生意见不一致的内容引发争论;然后,还要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和精心设计,让它能够调动起学生想要合作的内在需求,即“我们要合作”,而不是“老师要求我们合作”。

能力2: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学习小组并非几个学生的简单组合,而应由教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精心分配、合理组成。其原因和作用在于:一方面,小组内成员水平各不相同,可以互帮互助;另一方面,各组之间的水平比较均衡,可以保证全班整体学习效果,以及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于小组的规模,则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学生的合作能力、所能占有的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

能力3: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除了是计时员、旁观者外,更应该是引导者、合作者。因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他们所无法预料或解决的状况和问题,这时迫切需要教师的指导或引导,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对于有的合作学习内容,自身不可能或难以达到全面、透彻的认识,那么教师若是再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介入,其学习效果真是会超出想象。

最后,评价指向过程,重在进步。

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一方面,影响着学生对于这种学习方式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对小组合作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否持续深入地开展产生长远作用。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以达到人人都能有进步的效果。所以,评价的重心应放在活动的过程和各组员的进步程度。同时,评价的方式应呈现出多维交叉,既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评价。例如,有的合作学习,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当评委,组成评委团,和教师一起参与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正如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所说:“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协助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 现在,合作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所以,学校里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几次课堂活动,从长远看,“合作”最终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重要能力。身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的决定者——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我踏踏实实地做了以下工作:

一.研究教材,精心设计

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选择的合作学习的内容有

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二.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首先将全班学生按照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等均衡分成几个小组,其次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任务,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三.全面评价,促进发展

好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好的评价应重视两个"相结合":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例如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利用短暂时间,由各个小组自行作出自我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教师只有重视两个"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看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实际在实施过程中是对老师的挑战。我在工作中,努力使这种学习方式贯彻到位,促进学生成长,同时我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升。

篇三: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说起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也做过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在探究时,能够遵循先自学、后质疑,再探究的顺序讨论;讨论时,小组长基本能起到带头作用,能做好合理分工,都能尽量让本组每个成员有机会展示,尤其能让后进生优先展示;展示时,有创新;评价时,一组学生展示后,其他组同学能够及时大胆的站起来点评,点评时能够先说别人的优点,然后再委婉的提出别人的不足和建议等。但我们的小组合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讨论时,有时存在假讨论现象,表面上看上去讨论的很激烈,但走近才知,讨论的问题与内容无关。

2、小组内成员不团结,小组长分配任务时,有的同学不服或有情绪,个别优等生也有骄傲情绪,自己会了,不愿意帮助自己的学习伙伴。如有差生问优生问题,优等生也不情愿讲解,或不耐心讲解。

3、依然有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尤其是差生,差生往往抱着一个态度,就等着优等生说答案,然后记下来,不是真的会了,而是应付过去了。另外,多数差生也不愿发言,不乐于展示,在别人展示时也不注意聆听,容易走神。

4、有个别小组为了挣分,讨论的速度快,讨论迅速是好事,但有时并不是真的讨论完了,真的会了,只是匆匆把任务分配下去,再把答案统一一下,而忽略了差生到底会不会。

5、精英展示普遍存在,因为存在竞争,各小组都怕本组的中下游学生拉本组后退,即便最终中下游学生展示了,但结果也不能让本组成员满意。

6、点评。很多同学点评不到位,讲不到点子上,只是抠别人的字眼,还有同学故意挑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等,在评分时存在报复性心理。

7、学生的语言组织虽然有所提高,但普遍还是较差,即便是口头表达,也不是很流畅,这往往在展示或点评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综观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我认为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的理解其意义,形式化的理解其意义。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在传统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合作中发现、探究,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一)普遍性原则 小组合作必须面向全体,而不是几个尖子生。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开放性原则 (四)灵活性原则

(五)差异性原则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一)合理划分小组 如果导学案是课堂改革的前提,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课堂改革的灵魂。学习小组的建立是推进课堂改革的保障。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低年级以4人为宜),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我们利用寒假刚刚进行了家访,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分起组来合理性就会很强。开学后再求助于班委同学甚至是普通同学,得到详实的资料。做好小组性格内向、外向学生等的组合,做个微调,这样才会使他们互相学习、补充、改进。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呢?如全班64人可以组成11个合作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1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3--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中下游学生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何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当然,这一点也视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要对小组进行管理 (二)小组的管理

1、小组的分工 在合作学习中,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分工时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至少应设立小组长、检查员、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并对每人的分工进行定期交换。 (1)小组长。

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那小组长该如何选拔呢?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我们认为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优秀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不需全部具备,老师后期培养)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综合素质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专门的作业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六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77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