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中国维和部队装备

中国维和部队装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02 09:35:05 | 移动端:中国维和部队装备

篇一:非洲小国叛军围攻中国海外部队:结果彻底悲剧了

非洲小国叛军围攻中国海外部队:结果彻底悲剧了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生死考验面前 展示血性担当

第一个危机 5月中旬,数百民众夹着着持步枪的恐怖分子开着摩托车手持棍棒、砍刀多次冲击中国维和部队负责的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烧轮胎、投石块、抛火把形势十分严峻,大批铁矿石块抛向中国阵地,砸伤数名国军人,中国军人如何面对生死考验!?

第二个危机,大批恐怖分子已经组成联合部队逼近中国维和阵地二十公里外,企图吓退中国军人。中国维和部队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前出十公里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吓得这帮乌合之众屁滚尿流逃跑。

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维和记事

2013年12月,中国维和军人来到这里。他们是应联合国邀请,首批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维和官兵。

8个月来,这支由警卫、工兵、医疗分队组成的中国维和官兵克服战乱、炎热、沙暴和疾病等困难,帮助当地恢复秩序、修路架桥、诊治病人,用行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在撒哈拉沙漠,他们是沙漠绿洲的和平使者。

联马团维和部队的标杆

“加强警戒!”飞机刚抵达马里加奥机场后,警卫分队作战组长杨志锋立即下达命令。

“有这么紧张吗?”快反排长刘晓辉没想到,需要这么快进入战斗状态。然而,当他和队友前出到机场各个要点时,周围的环境让他一下就进入战斗状态:“机场上是一群拿着枪的军人。候机楼已成废墟,墙壁上是无数的弹孔,脚下是一层弹壳。”

2012年马里发生内乱以来,各派武装势力在加奥的对抗愈演愈烈,恐怖袭击接连不断。

“就连维和部队也会遭到袭扰。”警卫分队队长张革强说,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以下简称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希望他们尽快展开工作。

警卫分队主要担负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安全警卫任务。这是我国首次成建制向维和任务区派出安全部队。马里维和任务区刚设立不

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一切从零开始。”张革强说。

不到半个月,他们搭建成集住宿盥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营区设施,同时建立了由雷达、夜视、热成像、红外报警监控网组成,集“查、阻、防、控、慑、打”于一体的防御设施和应急处置体系。

快速、高质的营区建设让联马团司令卡祖拉连连称赞。

5月中旬,加奥局势不断恶化。数百民众手持棍棒、砍刀多次冲击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烧轮胎、投石块、抛火把。“他们企图施压联马团放弃中立,卷入战火。”张革强说,“这其中还有不少恐怖分子混入其中,形势十分严峻。”

“许多民事部门准备撤离。”警卫分队作战参谋马俊说。

“中立是联合国维和行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我们是维和的,不是加剧战争的!”张革强说,为此,中国警卫分队队员严阵以待,并

始终保持克制。与此同时,他们决定以慑止战。

在恐怖分子宣称要发起联合攻击的那一天,警卫分队举行了以遭受汽车炸弹袭击、社会骚乱等12种突发情况为背景的演练。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官兵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各种突发情况的行动,有力震慑了恐怖分子嚣张气焰。

haod规模暴力游行、自杀性汽车炸弹等60余起敏感突发事件。

“危险面前,是你们用高度负责的专业表现、全局意识和机智果敢的精神化解了一次次危机,你们就是联马团维和部队的标杆。”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马马杜说。

“蓝盔天使”上演“生死时速”

在马里,医疗分队和其他分队一样,都面临着“一切从零开始”的处境。

篇二:马里村长:中国维和部队让我们每晚都可安心睡觉

马里村长:中国维和部队让我们每晚都可安心睡觉

中国维和部队士兵正在加奥街头执行警戒任务。 张建波摄

一轮明月沉到西边天空的一角,马上就凌晨6时了,沙漠里的黑夜仍不舍得远去。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号声,战士们一个个钻出帐篷,集合、点名。在马里东北部最大城市加奥,中国维和部队营地内,一切似乎同国内军营并无二致。

近日,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二批245名官兵抵达加奥,至此中国维和部队395名官兵全部到齐,其中警卫分队170人,工兵分队155人,医疗分队70人。中国是非洲国家外首个在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联马团)框架下向马里派出维和部队的国家,这次维和也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30多年来首次向外派出警卫部队。

“我们对中国维和部队的到来很满意,现在每晚都可以安心睡觉”

走进中国维和部队营地,看到整齐的帐篷,集装箱板房和车辆等布置到位;走出营地,可发现S形路障、品字形铁丝网,迷彩帐篷与为数不多的树木在一片荒漠中形成小片绿洲。

加奥濒临沙漠,也是离反政府武装最近的前沿城市之一。这里有高温、干燥、沙尘暴,还有需要时刻紧绷的神经。“体力消耗最大的时候,一天能喝6到7瓶大瓶的矿泉水”,一名身穿防弹衣、头戴防弹头盔的战士对本报记者说,战士们都是从中国东北乘飞机来的,黑龙江冬季最冷时和加奥较热时温差超过80摄氏度。

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地位于加奥市第八区。这里居民有7000多人,村子本来发展势头良好,但危机令很多人逃走。第八区87岁的村长伊萨在家中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对中国维和部队的到来很满意,现在每晚都可以安心睡觉。”他说,村民会一直和联马团在一起,中国军人若有困难他们也会尽力帮助。

联马团东部战区司令桑贝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维和士兵从第一天踏上马里土地就展示出良好的风貌,“我对他们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很满意,中国维和部队将成为联马团的王牌。”

桑贝说,中国工兵分队的经验会使联马团受益,医疗分队将在加奥建起东部战区首个二级医院,警卫分队会负责战区司令部及加奥机场的保卫工作。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一直重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感谢中国对我们多方位的支持,非洲国家希望通过维和学到中国经验,我们对马里北部未来局势非常乐观。”

马里官方报纸《发展报》社长苏莱曼向本报记者表示,马里人民有理由为中国维和部队的到来和全面执行任务欢欣鼓舞。“联马团未来兵力会超过1.1万人,中国维和部队将加强联马团的实力。”

“去年12月中旬立法选举投票的时候,我们的士兵都把枪放在身边,和衣而睡”

中国维和部队工兵分队士兵杨文强说,别看现在3个分队营地里布置都还不错,去年10月26日最早来接装备的时候,院子里土地还高低不平,墙边的沙子都快齐墙高了。“3月份气温就会高起来,不过大家都做好了思想准备,工作量虽大,但所有人都充满干劲。”

行驶在加奥的路上,最常见的是摩托车和驴拉的小车。“路人在看到联合国车辆上的中国士兵后都会招手或竖起大拇指,”中国维和部队警卫分队的一名年轻战士说,好多当地人会说“你好”,在哨位站岗时也会有人打招呼,“但我不敢放松警惕,右手还是按着枪上的扳机,左手赶紧挥一下就收回。”家住加奥的马里政府工作人员杜尔女士告诉本报记者,仅在加奥就可能有500名恐怖分子混在平民中间。

作为撒哈拉沙漠的大门,加奥被从极端分子手中解放出来还不到1年时间,临街建筑上还有手写的“马里万岁”,出城方向立着鼓励民众参加选举的牌子。“在去年12月中旬立法选举投票的时候,我们的士兵都把枪放在身边,和衣而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指挥长张革强告诉本报记者,这里不是演习,车里的油随时加满,水也随时备满,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危险处处在身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恐怖分子肯定也在观察我们,想摸清我们的规律。”

加奥是座被风沙洗礼的古城,西非历史上著名的桑海帝国就曾在加奥建都。走过市中心的主干道,再转过两个小广场,就可以在路边不远处找到著名的阿斯基亚王陵。

“这座建于1495年的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之前还有许多游客特意前来参观,安全形势的恶化使一切都毁了。”为王陵义务服务20多年的萨莫里告诉本报记者,他是这里唯一的看门人、导游和守护者。“联马团的到来无疑是件好事情,中国维和士兵更让我们宽心。希望战乱不再来,希望旅游产业能够恢复起来,希望加奥重放光芒。”

受战乱影响,地区行政机构原来的办公区域均受不同程度损毁。加奥市法院在2012年的交火中几乎成为废墟,邮局正面的墙上也布满了弹孔。“没有一处行政机关没有受到冲击”,47岁的加奥市民马伊加告诉本报记者,以“争取西非唯一性与圣战运动”为首的极端分子就是在法院斜对面的独立广场执行刑罚的,抽烟、喝酒、唱歌、跳舞甚至看电视的人都会遭受鞭笞。

“加奥人民渴望和平,我们指望着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指望着联马团”,加奥地区区长马马杜将军得知中国维和部队全员抵达后鼓起掌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非常

了解中国,所有马里人都知道马中两国合作的成果”。他说,“中国人在马里修路、架桥和救治伤员有很长历史,中国维和部队很受欢迎,我们需要的就是安全。”

“如果没有战争和冲突,马里等非洲国家也可以像中国一样快速发展起来”,马里前计划、财政和经济协调部长库亚特对本报记者表示,“自1960年马中建交以来,中国一直给予马里坚定支持,马里为有中国这样的好朋友感到自豪。”他说,相信中国维和部队将使两国友谊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篇三:颇具特色的中国国防装备发展思路

颇具特色的中国国防装备发展思路

据报道,包括杨利伟在内的中国航天员们为实施新的航天计划将于近期展开训练,消息一出就立即引起了大众的关注。这是因为,尽管中国载人航天是出于和平利用太空的目的,但其中蕴涵的军事意义是任何人也无法忽视的。自去年首次实现载人航天壮举后,中国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五个独立掌握最先进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思路也引起国际专家的兴趣,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在常规国防技术领域中不算先进的中国,却能始终处于国防尖端技术领域的前列?

其实,对了解中国国防装备发展历史的人来说,中国的国防装备发展战略思路并不神秘。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到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尽管中国国防装备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中国国防装备发展战略思路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着眼中国国防建设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差,力求在国力允许范围内强化国防装备发展的效能,其基本思路就是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兼顾常规国防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发展的同时,突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防尖端技术这个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关键。中国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就是最好的明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曾多次威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企图对中国进行核讹诈、核恐吓,这使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意识到核武器对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并最终坚定了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决心。

1952年,中美在朝鲜战场上处于对峙状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为体面地结束战争,公开暗示对中国实施核攻击。1958年,在中国炮击金门时,美军以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为由,提升了太平洋舰队的战备状态,美海军上将建议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再次对中国发出核讹诈,而正在中国访问的赫鲁晓夫却拒绝就美国的核威胁作出明确的承诺。事过不久,为控制中国,苏联又提议说,中国不必搞原子弹了,天上下雨有一把雨伞就行了,苏联就是这把“核保护伞”。这使毛泽东认识到核武器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1956年,毛泽东明确表示,我们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同年,中央批准了原子武器发展计划,组建了有关机构,正式启动了原子武器工程。1958年台海危机前后,毛泽东又说,原子弹就是那么一点东西,你没有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由于经济和技术落后的原因,在发展核武器上,中国一开始寄希望于苏联能够提供支援。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于1959年6月单方面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帮助中国发展核武器。当时正值中国经济困难时期,导弹、原子弹研制和试验要耗费国家巨大财力。国内一些同志认为国防尖端技术发展应放慢步伐,还有少数同志主张干脆停止发展尖端战略武器,只搞常规武器,多造一些飞机、坦克和大炮。国际上也有人认为,这对中国是“毁灭性的打击”,预言“中国20年也搞不成原子弹”。

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耗资巨大、成败未卜的原子弹研制项目是否下马,成了摆在中国最高领导层面前的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从国家安全和国家的国际地位考虑,中国领导人坚持顶住下马风,毅然决定大上国防尖端技术。1960年7月,毛泽东明确表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1961年7月,主管该项工作的聂荣臻主张,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必须发展尖端武器。身为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是发展尖端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在长期的外交工作中,他深刻体会到国防实力对外交的重要意义。针对苏联领导人诬蔑“中国人五个人穿一条裤子”的谬论,陈毅元帅表示,脱了裤子当掉,也要把原子弹搞上去!为此,中央政治局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削减其他一些科研项目和常规武器生产的决定,用更多的财力、物力来保证独立自主地把导弹、原子弹这“两弹”研制出来。考虑到当时我国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了“组织全国大协作”的建议。他认为,由于原子弹是多项现代科技成果的结晶,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所有的研究工作,要由多单位或部门协作完成。因此,他建议由中央进行总的协调,并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原子弹的机构。该建议得到了毛泽东的称赞和采纳。

在中央的正确决策下,国家在财政和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国防尖端技术科研工作倾斜,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在1964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此后,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我国自力更生发展了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潜艇等尖端武器,不仅率先在尖端武器方面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还建立了一支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核力量。日本战略评论家古木久曾在《核战略》中评论说,中国的核力量使美国不再可能像50年代那样用核威胁迫使中国让步了。美国的迈克尔在《国家的命运》一书中也评论说,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在遏制美苏对华战争冒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应该看到,国防装备发展的重点部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抓重点的战略思路却是必须坚持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战争形态正向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优势地位,是信息化战争中的尖端技术,因而也成为中国着重发展的国防尖端技术。这是因为,信息探测、传输及导航定位离不开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撑,这两项技术也是信息化战争的“瓶颈”技术。

基于此,中国把发展核尖端技术的战略思路运用于发展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自上世纪末,中国启动了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规划了载人空间站、探月计划,以及星空探测计划,并于2003年10月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与此同时,中国也集中力量加强了信息技术发展,先后研制成功了超大型计算机、具有自主产权的CPU“龙芯”,以及多种类的智能机器人等。这些都为中国继续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基础。

在重点推动具有战略性、先进性尖端技术进步的同时,尖端技术所具有的衍射性又有力地带动了常规武器装备的发展,如核技术和空间技术所带来的新型材料、电子、动力、信息等技术,使我国常规武器装备研制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而通过尖端武器装备发展实践所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国防科研人才,又进一步推动

了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常规武器的国产化水平,使国防装备发展始终处于良性循环。实践证明,中国国防装备发展的战略思路是能占领国防尖端技术“制高点”、符合中国国情、有助于我国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持续发展的正确政策。 (作者系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博士生)

第二届中国国防装备采购洽谈会开幕

2007年05月16日13:3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第二届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制造技术装备采购洽谈会开幕

与会领导嘉宾现场合影

洽谈会现场一角

5月15日,由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生产力学会和陕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制造技术装备采购洽谈会在西安隆重开幕。

国防科工委副秘书长胡亚枫和陕西省国防科工委领导致辞对采购治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胡亚枫说,召开本届"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制造技术装备采购洽谈会",将有条件的民口企业(包括非公有企业)引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充分发挥全社会科研、生产优势,扩大社会化合作,提高专业化水平,有利于壮大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础,实现军工企业资源配置由计划为主转向以市场为导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有利于形成国防科技工业"小核心,大协作"局面,

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窝军于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目标。

此次采购洽谈会以"交流、合作、发展、责任"为主题,呈现出四大特色,备受各界关注。

专业展会,主题明显

本届"采购洽谈会",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军民互动,促进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和军民两用技术融合,促进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采购治谈会"致力实现制造技术装备从整机到配套设施及零部件一站式采购服务,展览展位达一千多个,参展范围为:军工民品和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及军工电子;精密加工机械暨机床、工模具;工业控制、仪器仪表、计量测试、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无损检测;热处理及工业炉、焊接与五金工具;新材料与物流设备等工业专业领域。共有700多家企业和研究所在治谈会上展示其产品、技术和服务。

交流深入,针对性强

装备制造业是吸收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高新技术,并与现代服务业互动为特征的新型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洽谈会"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工业CT在国防工业中的应用"、"HBM实验应力分析及通用数据采集系统"、"HBM扭矩测量及应用解决方案"和"晶体元器件用户技术交流等专业交流活动。

组委会在总结上届"采购洽谈会"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参展产品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观众和用户组织,重点邀请全国包括军工、石化、电力电子、机械加工、冶金、轻纺,环保、水处理、医疗、制药、模具、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与会洽谈,特别是邀请军工企事业单位、为军工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与会洽谈。

多方参与,独具权威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等军工集团公司组团参展,许多军工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展洽谈。本届洽谈会共设标准展位1000余个,共吸引来自国内各省市和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芬兰、瑞士、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余家中外民用企业参加,并展示其最新技术、产品及服务。部分世界500强企业、知名品牌生产厂商、一大批民用行业和地方企业也参加了洽谈会。

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茂林,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徐鹏航,陕西省人大副主任巩德顺,国防科工委副秘书长胡亚枫,国资委监事会主席翟立功,陕西省委原副书记范肖梅,陕西省政府决策委员会副主任李焕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中国维和部队装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76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