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报纸开刊词

报纸开刊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02 09:34:07 | 移动端:报纸开刊词

篇一:报纸变更开版、刊期申请表

报纸变更开版、刊期申请表

篇二:名词解释 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主编米怜,署名博爱者。该报为中文月刊,以“阐发基督教教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章;介绍各国情况;刊载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一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告贴”(告示广告)。它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题材多样。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士立。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它每期都刊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

《蜜蜂华报》 :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家报纸。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由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创办,为其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基本内容为新闻、言论、公文、读者来信等。

《广州纪录报》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1827年11月创刊于广州,创办人为英国鸦片商马地臣。该刊为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宣扬英国的殖民政策、鼓吹不平等贸易,为鸦片倾销辩护,主张西方对华采取强硬政策。 《六合丛谈》 :上海地区出版的最早的中文刊物,1857年1月26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任主编,该报不纯粹宣传基督教义,刊有宗教、科学、文学、新闻等内容。该报虽创刊于上海,却目标定向于全国,发行区域大但发行量小,一年后即停刊。 《万国公报》 :深具影响性的中文宗教性报刊。该刊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自第301期起改名为《万国公报》,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该报不是纯宗教性刊物,自创刊至第300期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间或刊载一些中外史地、科学常识等稿件,改名后成为一个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申报》 :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为英国商人美查。该报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各阶层人等都可阅读。此外,它还重视经营管理,注意争取读者和刊发广告。《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字林沪报》 :1882年5月18日创刊于上海,由字林洋行创办,总主笔由《字林西报》总主笔巴尔福兼任,另聘戴谱生、蔡尔康为华人主笔。该报版面编排清秀,十分注重国际新闻报道。创刊时适逢中法战争爆发,由于该报有《字林西报》作后盾,消息来源广泛、迅速,经翻译处理后,稿件观点鲜明,刊登时间均比上海一般报馆要早几天,比素以报道迅速见长的《申报》新闻也要早一天。该报还采取扩大版面,取消星期日休刊等改革,一度成为当时上海与《申报》竞争最剧烈的一家商业报纸。

《新闻报》 :1893年2月17日创刊于上海,著名报人蔡尔康主笔,是中外合资的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以“经济独立、无偏无党”为宗旨,在内容上形成了准确、迅速报道经济新闻及商业行情的主要特点。

《循环日报》 : 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公开鼓吹变法,其宗旨是:“变法自强”,刊登行情、新闻、评论消息、广告等内容。它还是中国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中外纪闻》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最早的报刊。1895年12月16日创刊于北京,其前身是1895年8月17日创刊的《万国公报》,是维新派第一家正式机关报。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改名为《中外纪闻》后,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其内容除论说外,还有中外新闻,以编译外文报纸、电讯、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刊载清廷奏章为主要内容。

《强学报》 :强学会上海分会机关报,1896年1月12日由康有为创办于上海。它的政治色

彩较《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更为浓厚,旗帜鲜明的倡导变法维新。其办报宗旨是“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创办5天,发行两期后即遭查封。

《时务报》 :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旬刊,梁启超任主笔,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变法维新的报刊。它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及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处69期。

《知新报》 :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的喉舌。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出资、何穗田和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初为5日刊,20期后改为旬刊,系澳门出版的第二份中文报纸。它是一份宣传“新学”,鼓吹变法的综合性理论刊物,以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为宗旨。百日维新失败后,其他维新派的报刊被迫终刊,而《知新报》仍继续出版,乃当时中国唯一仍鼓吹维新变法的报刊。

《湘报》 :湖南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98年3月7日在长沙创刊。谭嗣同、唐才常等集资创办,唐才常任主编。该报设有论说、奏疏、电旨、公牍、本省新闻、各国时事、杂事、商务等栏目,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旨,文字浅显,言论激烈。

《国闻报》 :它是维新派在中国北方的最重要的宣传阵地。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严复。该报基本内容为电传谕旨、路透电、本地新闻、各地新闻、外译新闻等。它以通外情为要务,尤其注意外报选择和新闻采访工作。其办报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帮助读者学习西方的“民主”和“西学”,以求中国的富强。 《中国日报》 :它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辑。早期宣传内容集中在:(1)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2)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3)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会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4)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和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中国日报》仿日本报纸采用短行排印,这对传统的竖行长行版来说是一项业务革新。《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的最大特点,即把办报和武装起义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开智录》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的机关刊物。1900年11月在横滨创刊出版。由郑贯公、冯自由、冯斯栾创办,郑贯公主编。《开智录》以“开通民智”为宗旨,印刷、发行主要依附《清议报》,内容和《清议报》相似。

《译书汇编》 :由我国第一个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的成员创办的刊物。1900年12月在东京创刊,该刊“专以编译欧美法政名著为宗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民报》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由宋教仁、田桐等主办,程家柽任总编辑。该刊为大型时事政论月刊,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其办报宗旨。其宣传内容主要有:(1)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2)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3)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主主义。此外,它还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

《清议报》 :保皇派报刊中最有影响的两份报刊之一,戊戌政变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后来成为保皇会的第一个机关报。1898年12月23 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该报以时事评论为主,其办报宗旨是“主持清议、开发民智”。该报于1901年12月21日因火灾而停刊。

《新民丛报》 :它是一份保皇派报刊,是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由梁启超主编。该报内容丰富(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编辑严谨,印刷精美。其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科技文明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养的倡导,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新民文体”也风靡报界和文坛。

《时报》 :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改良派在国内重点创建的舆论阵地。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创刊,狄平子、罗普分任经理与主笔。该报从创刊始,就以执中公允的姿态出现,既批评顽固派,又批评革命派,因此在政治上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而是在报纸的评论、编辑、出版方面敢于大胆革新,为我国的报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大公报》 :中国新闻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由英华创办,自任社长,总揽经营和编务。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由英华主持,是一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2)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3)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4)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京话日报》 :一张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的报纸。1904年8月创刊于北京,创办人兼社长彭翼仲。该报政治上主张保皇立宪,从一创刊就宣传它是中国人办的报纸,“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极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反映人民的疾苦,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热心为读者服务,因而饱受读者信任和赞许,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官僚和权贵。

《东方杂志》 :中国近代刊行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期刊。1904年3月11日在上海创刊,先后有孟森、胡愈之等人负责编辑工作。该报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对外主张联日抗俄,对内提倡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内容除自己的社论外,还经常选录多种报刊的时论、记事、要闻、奏折等,资料性较强,类似文摘性刊物。1911年改革后,逐渐采取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兼容并蓄的编辑方针,仍坚持改良主义,但它宣传欧美,也译载有关社会主义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后,保守反动。五四运动后又进行改革,社会科学论著增多,科技文章减少,介绍时政。1948年停刊。

《大江报》 :文学社机关报,1911年1月3日创刊,其前身是《大江白话报》,由詹大悲投资创办并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詹大悲主持的《大江报》有两大特色:一是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二是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

《中华民国公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机关报。1911年10月16日创刊于武昌。由牟鸿勋出任第一任社长。该报主要内容是刊载军政府和下属各部门以及各革命团体的公告,报道有关武昌起义以及各省光复消息,评论革命形势和军政府的政策法令等,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逐成为黎元洪控制下的舆论工具。

竖三民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皆为于右任创办,被人称为“竖三民”。1907年4月2日,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神州日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而用干支和公元。办了80天,报馆被焚。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重新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自任社长,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造清朝气数已尽的舆论。1909年8月14日,报馆被查封,前后出版仅92天。1909年10月3日,于右任用原有馆址和设备又创立《民吁日报》,该报存在仅48天,于1909年11月19日被封。1910年10月11日,在孙中山的大力支持下,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内创办《民立报》,为同盟会机关报,1913年9月4日,被袁世凯政府查封。“竖三民”的创办发行,深刻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有力地宣传了革命思想,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新青年》 :“五四”时期最著名的舆论阵地,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使其创办人、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原名《青年杂志》,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早期以思想启蒙为要务,自第2卷起,陈独秀把“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的宗旨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青年的思想实际逐渐结合起来,影响也日益扩大。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后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总的来说,《新青年》前期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但是它唤醒了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为当时媒体的新闻传

播增添了新内容。

《敬告青年》 :它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一篇文章。该文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打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向青年读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希望青年自觉奋斗:(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隐退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向读者疾呼:“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号召青年奋起追求解放,摆脱中国数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因此,可以说《敬告青年》就是一篇反封建的檄文。

《每周评论》 :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机关报,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四开四版周刊。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从26期起,由胡适主编。其内容很丰富,主要有:(1)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2)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3)支持《新青年》的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五四运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它创刊的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它“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

《湘江评论》 :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长沙,由毛泽东主编。它是一张小型周报,主要任务是传播“新思潮”,以述评为主,时事报道和评论相结合,从形式到内容,丰富多彩,引人注目,其新闻、评论全部用白话文写作。其实出内容有:(1)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及其对世界革命的影响;(2)进行了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宣传;(3)阐述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思想。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向旧世界宣战的号角。

《天津学生联合汇报》 :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1919年7月21日创刊,周恩来主编。该报为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为三日刊,有时还发行号外。以述评为重点,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外支持山东学生群众代表赴京请愿。它以“革命者既要改造社会,又要在这一斗争中自觉改造自己思想”作为该报宣传的宗旨。广大读者称赞它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冠”。

《共产党》月刊: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1920年11月7日创刊,由李达主编。《共产党》月刊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文献资料。(2)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3)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动态。它不仅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材,而且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交流思想、沟通情况、酝酿建党的一条重要纽带。

《劳动界》 :我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刊物。192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周刊,32开,由新青年社发行,陈独秀、李汉俊负责编辑,出至1921年1月23日第24期停刊。该刊以“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为宗旨,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动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大力报道国内外工人运动的情况,被工人称为自己的“喉舌”和“明星”。它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

《劳动者》 :他是广东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0月3日在广州创刊的。该刊创刊的目的也是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从而进一步将工人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制度,实现社会主义。从内容上看,它比《劳动界》和《劳动音》要逊色得多。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对刊物编辑的影响,该刊存在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倾向。

《劳动音》 :五四时期的通俗工人刊物。1920年11月7日在北京创刊,周刊。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办,邓中夏、罗章龙、陈德荣等参加编辑工作。其宗旨为:提高工人的觉悟,促进工人的团结,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曾在北方工人群众中产生较大影响。

中俄通讯社: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1920年7月在上海创办,由共产国际工作组和上海发起组领导创办。简称中俄社,1921年5月5日起改成华俄通讯社,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斋。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

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它一方面根据俄国和共产国际的精神,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1925年8月1日,中俄社停止工作。

四大副刊:“五四”时期“四大副刊”是指:北京《晨报》副刊,北京《京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五四”以前,我国报纸上的副刊一般以刊载诗文小说和一些消闲无聊的文学为主,一向不为编辑和读者所重视,被称为“报屁股”。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和新思潮的广泛传播,报纸的副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被先进知识分子用作宣传新思潮的重要阵地,上述“四大副刊”便是在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四个副刊,他们不同程度的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做出了贡献。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1918年10月4日成立,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专任导师。该会还出版了《新闻周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该研究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

《向导》周报: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它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它积极评说时政,同帝国主义反动宣传工具进行激烈的舆论斗争,批驳何种错误思想与主张。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新青年》季刊: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物。1923年6月15日在广州创刊,瞿秋白任主编。它以宣传马列主义理论为基本任务,其基本内容包括:(1)介绍马列主义的有关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出版共产国际号、列宁号、世界革命号等专号;(2)从理论上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和主张;(3)参加“科学与人生观”的讨论,发表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文章,批评唯心主义观点,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前锋》 :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物。1923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瞿秋白主编。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该刊以刊登论述中国及世界政治、经济诸问题的长篇专论为主,另辟有发表短评文字的“寸铁”专栏。该刊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调查研究材料和统计数字来揭露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封建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及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先驱》 :首批团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也是唯一由地方图案刊转为中央团刊的。1922年1月15日创刊于北京。其基本内容是: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活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批评各种错误思想,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1923年8月15日在上海终刊。

《中国青年》 :团中央机关刊物。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中国青年》的宗旨是“忠实的友谊的刊物”,“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其基本内容有:(1)帮助青年争取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2)评书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3)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作斗争。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

《劳动周刊》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由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人员编辑。其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其特点是善于用生动、具体的事实,从工人工资、工时、劳动条件及工人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证明资本家对工人掠夺、压迫的残酷程度,启发工人的觉悟,并及时报道各地的罢工斗争和建立工会的消息,指导工人运动。

《工人周刊》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大革命时期持续时间最久的党刊之一。1921年7月创刊于北京。该刊着重报道各地工人,特别是华北各地工人的生活境况。报道工人运动及罢工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工人的第一次罢工高潮和当时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同时,结合实际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受到工人欢迎,曾被誉为“地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篇三:从报纸专刊经营中体现新思维(确定稿)

从报纸专刊经营中体现新思维

——三峡都市报教育专刊经营方略浅析

李勇

摘要:在传统报纸的广告经营中,行业专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行业性专刊已经成为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报纸参与运作并渗透到行业中的重要载体,成为报纸稳定扩大读者群和巩固、培植、调整、改善广告结构的重要板块。

关键词:报纸专刊的市场定位;经营模式;策划引领

时下,在各种声音唱衰纸媒甚嚣尘上的氛围中,各大报社都在积极谋划媒体转型,报网融合,创新媒体平台突围。如何让报纸专刊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培育和服务行业市场,以及和新媒体有机融合,这成了众多报业广告人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三峡都市报利用现有的媒体平台和影响力,创新办刊思维,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在现有的汽车、房产、教育、财富、旅游、健康等行业专刊上做足“经营”文章。

以三峡都市报教育专刊为例,近年来,该刊立足重庆万州本土学校和培训机构,辐射周边区县,在经营上采用会员制的收费模式,用版面和客户直接对接,把宣传阵地扎根在教育一线,除了真正的行业新闻之外,阶段性、持续性宣传学校的重点工作、重大活动,把镜头对准学校师生和课堂。同时,围绕当前的教育热点策划系列主题宣传;依托专刊平台,执行各种经营活动......好的经营思路和策划让三峡都市报教育专刊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获得了良好的丰收。十余年的耕耘,教育专刊已经深入三峡库区读者和学校心中。

立足本土资讯让专刊“占有市场”

区域性报纸的行业专刊要想赢得读者,站稳市场,关键要在“本土”二字上做文章:在定位设计上求新,在主题策划上创新,在经营思路上出新。三峡都市报教育专刊瞄准本土区域学校需求,依靠科学、准确定位,成功办刊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全国性或其它省市的教育新闻读者可从省级媒体和网络上直接阅读,然而本土的教育资讯只有依赖地方媒体进行传播。三峡都市报立足重庆万州,面向三峡库区以及周边湖北利川等地,将报纸教育专刊定位为行业经营性专刊,在办刊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考虑经营,而经营的客户对象则是报纸影响区域内的所有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与教育相关的衍生行业。

十几年前,初创刊的三峡都市报教育专刊主要定位为服务教育主管部门,以行业新闻为主。后来,在行业新闻的基础上,版面内容又增加了部分学校及培训机构的收费性软文,如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招生信息以及形象专题宣传等,形成了新闻+收费软文的结合体。专刊收入虽然有了,但专刊内容不耐看,版式单一,报道对象只限制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以及政策、文件等解读上,学校等基层鲜活的内容缺失(由于当时制定政策的限制,所有学校所发的文字都被认定

为“关系稿”,若要刊登必须按广告收费)。同时,稿子质量不高,版面拼凑的痕迹明显,专刊对读者和客户的吸附力逐渐减弱,导致广告客户不断流失。

如何保证专刊的专业性、影响力以及可读性,如何增强专刊对客户的吸附力,既能服务和培育市场,创收经营又能良性发展?教育专刊进入了一个瓶颈,甚至被讽为“鸡肋”。

一段时间,报社组织班子对当时的几个专刊进行专门研究,专刊部经营人员也对市场进行多次的调研、摸底,最终掌握到学校的宣传往往不是一次或者两次就可以完成,学校需要阶段性的,连续性的报道,大篇幅的稿子必须化整为零。同时,由于网络信息越来越碎片化,除非是很重要的深度报道,读者对于报纸大篇幅的文字报道越来越不喜欢,他们看重篇幅简短,通过短时间浏览就直观了解主题内容的稿件,并且最好是本地“土产新闻”。

明确了客户和读者的需求后,报社决定对报纸编采和广告进行资源整合,把行业新闻和深度报道的任务交给编辑部完成,对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由广告公司完成。简单理解就是教育行业“面上”稿件由“编采线”完成,“点上”广告由“广告线”执行,策划方案由“编采线”和“广告线”两个团队共同参与,从而“两线”联动,形成合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现在的教育专刊,每期有主题,行业深度报道可读性和市场引领作用大幅度增强。广告公司围绕专刊宣传主题也一门心思抓经营,社会效果和市场效应完全被激活,如今的教育专刊已经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机构以及教育相关产业客户眼里的“香饽饽”。

会员收费模式让专刊“经营市场”

如今,报纸专刊与广告相结合的经营性模式已经被大众传统媒体熟练的运用。但如何经营,却是花开万家,方法各异。

最近几年来,三峡都市报教育专刊创新经营模式,通过“会员制”把所有学校和培训机构聚在一起,由学校和培训机构按年度向报社缴纳一定的会员费,会员单位直接参与教育专刊的办刊,每家会员单位专门安排学校办公室主任或相关负责人作为教育专刊的通讯员,形成学校各科室联动机制,定期向教育专刊供稿,稿子数量和质量纳入学校对个人和部门的年终考核。所交会费的额度按照报社提供给客户每年宣传的次数和版面设定层级标准,比如大篇幅的专题报道多少篇,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性报道多少篇,参与统一策划的主题宣传多少篇。一个原则,所有宣传必须是贯穿学校和培训机构全年的工作,让会员单位做到一个月有深度报道,每一周有工作报道,围绕教育主管部门策划的主题宣传和重点宣传也一并纳入。

如今,教育专刊的行业报道和基层鲜活的内容都有了,由于编辑部门的全程参与,学校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稿子质量和版式得到大幅度提高。

通过会员单位会员费用一次性收取,然后分摊到全年分阶段来使用,报社有了经营收入,客户对系统的宣传也非常乐于接受,围绕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各种工作分阶段在媒体上展示,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每个会员单位看似单一,但所有会员单位聚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被集合的系统工程,对外展示的一个整体形象窗口。专刊每期一个主题,然后根据各会员单位提供的稿件以及记者采写的稿件分设栏目,科学合理配置,内容多的时候一期专刊可以出到6——8个版面。

经营思维的创新,让专刊重新掌握了市场,迄今为止,三峡都市报教育专刊的学校会员单位已经累计达到了60余家,占到了万州城区大中小学总数的80%。

除了教育专刊,现在报纸的其它行业专刊均实行了会员制,尤其是汽车专刊、健康专刊和财富专刊,一方面做好了行业的深度报道,另一方面通过参会会员单位的资讯和新闻宣传,也更好的启动了该行业的商业广告,通过专刊的引领和市场培育,汽车专刊的会员单位已经覆盖了万州区所有汽车经销商,一年春秋两次的汽车户外展示成为了报社的品牌会展活动,纳入了当地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

主题策划活动让专刊“深化市场”

由于报社“编采线”的加入,教育专刊在办刊质量上大幅度提升,每期专刊从主题拟定、选稿、写稿、编稿到版面编辑,都尝试用策划为专刊增色,用策划调动市场资源,用策划实现宣传和经营的双赢。

有这样几组例子:从2009年以来,,报社借助专刊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开展了一系列商业和公益活动,报社利用教育专刊为宣传平台,连续三年策划执行了万州区教育成果展示,并与房产、医院、汽车的市场资源进行整合,面向三峡库区策划执行了名盘、名校、名院、名车巡展,围绕各行业编辑出版宣传特刊、画册等经营性刊物。

每年的四、五月份都是中职学校招生的集中时间,为了更好的配合中职学校做好招生宣传,三峡都市报教育专刊每到这个节点都会有针对性的设立集中宣传周,策划招生特刊,解读中职招生政策,各中职学校专业市场前景分析等鲜活的资讯内容。一批又一批的系列报道,有力度、有新意、有看点,时间又相对集中,每年的宣传都会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良好的反响,对学校的招生宣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2年,为大力褒奖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树立和宣传师德模范,大力弘扬优良师德风尚,报社主办了“万州区首届优秀班主任”和“十佳市民满意学校”的评选活动,整个评选活动由教育专刊策划执行。针对该活动,除了按照评选要求设立投票外,教育专刊向参选的每所学校校长约稿,让校长谈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条件、管理心得、优秀教师培育案例、办学成绩等,一系列稿件在社会上产生极好反响,本次活动也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2014年,教育专刊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策划执行了“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人民满意教育”系列专题宣传,开辟了“关注身边的好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等系列宣传专栏,并与部分中小学合作,开展了校园小记者的选拔活动。如今一大批热爱写作的中小学生成为了教育专刊的特约通讯员,他们从自己身边发现新闻,再通过教育专刊和“三峡教育”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内容极其鲜活,小记者们的每次外出采访活动都会吸引企业和商家的目光,由此活动也带来冠名、赞助和经费支持等经济效应。

连续多年来,教育专刊都会围绕教师节、儿童节等重要节点策划主题宣传,通过活动策划密切教育行业与媒体的合作关系,同时吸附企业、商家等社会资源与教育行业互动,不仅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而且可以创收。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传统报纸的经营唯有求变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专刊只是报业经营中一个很细小的分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改革的路没有止境,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梅.试论报纸专刊化经营的利与弊〔J〕.《中国报业》,2004(10). 〔2〕 廖琳琳.报纸经营性专刊的策划分析〔J〕.《新闻导刊》,2009(5).

本文被相继刊登在2015年第1期《中国地市报人》杂志、2014年11期《新闻研究导刊》


报纸开刊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75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