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孔学堂

孔学堂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02 09:28:57 | 移动端:孔学堂

篇一:孔学堂

孔学堂

孔学堂背倚大将山,俯瞰花溪河,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因袭宏伟、大气之汉唐风格,并融入贵州地域建筑元素。2011年7月3日奠基,2012年9月28日即孔子诞辰2563周年纪念日落成揭幕,孔学堂的兴建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中天城投集团欣然捐资建设。

孔学堂500米中轴线起于棂星门,过泮桥,拾阶渐上,经大成门、礼仪广场、大成殿,止于杏坛;左有溪山书院、讲堂群,右有六艺学宫、乡贤祠、阳明祠、奎文阁。大成门前耸立孔子行教像,高9.28米,以纪念孔子诞辰。中国现有的大部分孔庙,功能基本都是以祭祀为主。”据介绍,贵阳的孔学堂,在功能定位上是以“传承与弘扬儒学的圣殿,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为目标,具有教化、礼典、祭祀、典藏、研究、旅游等六大基本功能,就建设规模、面积、功能来说,堪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六大服务功能今后不但能够满足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市民还可在此坐而论道、以文会友,也可在此吟诗作赋、品茶下棋、旅游观光等。

这座孔学堂,出自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刘兆丰的手笔。孔学堂的建筑风格,具有四个特点:

1、遵循孔庙基本规制、保留核心元素为基础,像孔庙,但不是孔庙。所谓“像孔庙”,是说具有孔庙的核心元素,“但又不是孔庙”,是说它的祭祀功能弱化,学习传播功能强化。

2、结合贵州地域文化,设置了祭祀贵州名儒的乡贤祠、阳明祠;建材大量使用本地石材;选用贵州本土木建筑的特色,以灰、黑、白为主色调。

3、顺应山形地势:孔学堂主轴线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前有文案山、下有花溪河、背靠大将山,依山傍水,这是自然山水走势,未按平原地区的坐南朝北取势。

4、大胆创新,自成一格:以汉唐风格为建筑特点,一改各地孔庙主要采用的明清风格,主要体现视觉上的恢弘大气和孔子时代的文化氛围。

孔学堂建筑设计以汉唐风格为建筑特点,一改各地孔庙主要采用的明清风格,主要体现中国文化的恢弘大气。以中国传统的井字型布局为基础的创新布局,呈一纵两横“三轴交联”之势。

纵轴即“礼轴”,由西北至东南纵贯,象征孔学的核心思想“礼”与“仁”,起于棂星门,经大成门、礼仪广场、大成殿,止于杏坛。大成门前广场立有孔子行教像,高9.28米,以纪念孔子诞辰日;大成殿为孔学堂核心,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两横轴即“风轴”、“行轴”,都由东北至西南并横。“风轴”象征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轴上左有讲堂群、溪山书院,是今后进行会议研讨、学者讲学的主要区域。“行轴”象征孔学的智慧与实践,轴上有乡贤祠、阳明祠、奎文阁等建筑,乡贤祠供奉贵州历代贤达名士,阳明祠祀奉明代大儒王阳明,奎文阁典藏儒学文化经典.

贵阳孔学堂落成以来,胡锦涛、刘云山、李岚清、李源潮、赵乐际、胡春华、戴秉国、杨洁篪、徐匡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作出重要指示。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郭伯雄参观后予以高度评价。 贵阳孔学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在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培育增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篇二:参观孔学堂简报

分管领导:王勇军

信 息 员:潘国热 清镇市贵化中学信息 贵化中学政教处2015年4月16日

国学经典系列活动——《学生参观孔学堂》简报 2015年4月16日上午10点,在潘胜龙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选出50名优秀学生和八名教师代表共同前往贵阳孔学堂参观,此次活动旨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国学经典,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有助于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教育学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读书、努力成才。

虽然天气炎热、时间短暂,但同学们参观的热情和渴望丝毫没有减少。值得赞赏的是,为了有更多的参观和学习时间,同学们中午饭都没时间去吃。本次活动达到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基本礼仪,使学生学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等知识。

篇三:“孔学堂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投稿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品德和行为的根本,同样,也是教育感化产生的根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是人们根本的行为准则,夫子概括其基本含义为不毁伤父母给予的身体。将“孝”发展演变到更高级别的表现形式是通过行孝,并且名扬天下后世,以此来光耀父母,“立身之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人在青年时期以侍奉孝顺亲人来体现孝道,中年则以服务于国君来表现孝道,晚年则表现为致力于成为行孝的典范表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古意中的“孝”以“顺从”为重,“孝”可意指为“孝顺”。在古代关于孝的理念中,“孝”为先导,“顺从”为核心,为子者顺父母意。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家族式聚居模式为主,有直系血亲的人都生活在一起,往往一个大家族就包含了上下、平辈几十上百号人。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中便对这种家族式聚居模式有深刻的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便是这种家族式聚居生活的代表。父母之命这种对父母无比服从,对“顺从”无比遵从的态度斬断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姻缘,终成林黛玉仙逝前的最后一句:“宝玉,你好……”令人回味。

时代是不断演变发展的,伴随着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变化,文化内涵的衍生进行,“孝”的核心理念也在演变,《弟子规》中“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孝”于是又添加了新的内涵——“敬”。

现今,新时代下的“孝”已换上了新的面貌,合“顺”成“亲”是“孝”发展转变的新的方向。

“亲”,亲近、亲密、亲爱。“亲,近也。”原有的家庭式聚居模式受到新时代的冲击,被迫衍生出新的模式——个体式分居模式,一个家族再不是几十上百号人了,这一家、那一家组成了现有的社区、街道,为了更好的发展,青年人纷纷离开故地,远赴他乡。但是,距离并没有隔绝亲情,快捷的交通方式,及时性方便性的电话让尽孝成为了习惯,许多青年人还教会了父母使用电脑,网上视频渐渐成为了主流。“科技养老”在改变父母辈的生活,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的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有利于塑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亲近”慢慢地渗透进“孝“的基本含义中。

父母累时揉揉肩,父母闲时聊聊天,朋友间的关系正越来越多的体现在夫子关系中,友善替代了威严,“亲近”融合着“恭敬”和“顺从”成为了“孝”的核心内涵。

新时代下的“孝”,绝非是物质上的给予,更多的是回报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物质充裕了,但是精神上却匮乏了,这不是新时代下的“孝”,这只是被淡漠的孝,更多的是逃避责任。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取自《说文解字》。新时代下的“孝”,融合“恭敬”、“顺从”,渐变性的衍生出“亲近”的核心内涵,“孝”在不知不觉中发展着。


孔学堂》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73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