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01 11:08:16 | 移动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篇一:合理评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合理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聂忠林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而即时评价则是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和即时的评估,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及时、准确、积极、有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否准确及时的作出积极有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问题情境:在学生认识了射线的特征后,教师要求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和太阳等射出的光线,都看作是射线,你还能举出一些射线的例子吗?

生:我认为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不是射线,而是线段,因为它在发射的过程中被东西挡住了。我认为头发是射线。

(全班同学发出轰然的笑声)

师:同学们是怎么看的?

(大多数同学表示疑惑)

师:如果我们大胆地假定一下,假如你的每一根头发都是朝着一端笔直地长,再假如你长生不老,而且永远不剪头发,那么你的头发就是射线。

(发言同学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听课同学若有所思地点头)

在课程改革后的课堂上,以前的老师们常说的是“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已经悄然无声了。但现在的老师却开始一味地说,“好!”“很好!”“很不错!”“太棒了!”从传统的机械问答走出,却迷失在一个生硬、僵化的“赏识”怪圈。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用语是调动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学生希冀得到的不是简单对错评价,而是对自己的回答做出具体的分析,做出必要的解释,提升发言的品质,从更开阔的视野中看问题。这样的课堂评价用语不仅有即时效应,更有它的长期效应,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后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量。

通过以上的课堂实录,我们可以看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对于不同智能的高低表现,不能简单、概括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密切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的课堂“即时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并促进不同智能级别的学生都能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喜欢数学,愉悦地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数学领域里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记录下自己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别是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篇二: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对青少年群体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青少年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就网络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但另一方面,网络也带来了阴暗的一面,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青少年身心发育和社会化尚未完成,他们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的甄别往往缺乏深刻的认知。因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及稳固时期,在网络文化充斥的环境中,对网络文化缺乏辨别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现状,应采取构建文明的网络文化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对策,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网络 青少年学生 身心健康成长 影响 对策研究

网络真正向大众开放, 只有短短的十几年。. 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网络惊人的发展速度以及对人们的影响。网络早己经并正在继续逐渐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力早已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像曾经所有的大众传播媒体一样,互联网同样也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体,在我国近些年来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引人瞩目的。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网络毫不例外要被广大青少年学生所认知、所接触。那么,他们除了在学校按照课程的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网络之外,在课余时间是否也在使用互联网?他们在使用网络做什么?现有的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是否有利?会给他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和不好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近期, 我对我校青少年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作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其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但也确实存在着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有的还直接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到他们思想道德意识及人生观的形成,很多问题都不容小视。

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我镇共有各级各类(含民办)中小学校8个,大小网吧共7家,绝大多数网吧都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但也有少数黑网吧,不仅没有相关证件,而且各种软硬件设施相当落后,上网环境差,极具安全隐患。

通过抽样调查, 可以看到, 95%以上的青少年学生都有过使用网络的经历(特指课余时间)。在学校上网的占27%;从频次上来看, 每天至少上一次网的占35.6%,一天内多次上网的占19.5%;从时间上来看, 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小于7小时的占66.4%,7至10小时的占32.8%,10至20小时的占15.9%。从上网的目的来看, 聊天交友的占50.3%,玩游戏的占68.8%,而查找资料和了解信息等仅占16.3%.

由此, 可以看出: 青少年学生使用网络现象比较普遍, 且呈现年级越高, 上网人数越多, 上网频率越高, 上网时间越长的特点。他们主要上网地点在网吧, 尤其是很多学生因为图省钱、图省事、图方便, 喜欢选择上网环境相对较差, 管控力度相对较弱的“黑网吧”。从总体上来说, 大多数青少年学生上网的频次和花费的时间, 是基本上适合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需要的, 但也有少数学生上网过于频繁, 花费时间太多, 势必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极个别的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更亟待加以解决。青少年学生在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收发邮件等学习上的不多。交友娱乐, 尤其是玩网络游戏的多,这正是导致少数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根本原因。.

青少年学生喜欢网络的原因

青少年学生普遍喜欢上网, 这是不容争辩的客观现实,探究其原因, 既有主观因素, 也有客观影响. 具体来说, 下述三点具有普遍性或共同性,应该说是主要原因:

(一)、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浓,喜欢追求感官刺激,精力旺盛活泼好强,这是处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一个很突出的规律和特点。正因为此,他们便容易受到网络的吸引。加上青少年心理上不成熟,对社会生活了解不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控制力相对薄弱,容易对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游戏等抱着好奇心的态度去看看,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沉溺于其中。

(二)、当前教育体制的问题。当前的教育体制侧重于学业成绩,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文化教育的内容陈旧枯燥,青少年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较大,校园心理环境单调压抑,竞争激烈,不能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交流空间,

但旺盛的求知欲,潜在的成就感,以及强烈的成人感,使得他们无法承受单调乏味的现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上网无疑是一条既简单又便捷的途径。

(三)、家庭情感沟通的缺乏。青少年由于社会化的要求和强烈的成人感,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我国目前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家庭交流沟通的对象较之以前少了很多。另外,留守孩子增多,大多是父母双亲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隔代带养”现象普遍,也是家庭情感沟通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和沟通时间的连续性以及沟通内容的广博性、随意性,则及时补充了这方面的不足,因而使他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一、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面影响

网络的产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带给人类社会的先进性、科学性更不容置疑。正确使用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意义是巨大的。

(一)、对学习、求知的影响

1、视野开阔了,思路拓宽了

网上信息内容丰富、时时更新,几乎凡是人类生活涉及的各方面的最新内容,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它拉近了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宽了人们的思维,从而导致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网络,求知若渴的青少年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知识信息、新闻信息、科技动态,并和世界各地的同伴进行交流分享。青少年现今的学习,对于课外知识的要求不断加强,而网上丰富的知识可以充分的满足青少年的要求。网上内容新,生动形象,易于青少年更直观去认知,同时也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探索的积极性。

2、解决了疑难问题,提供了讨论平台

青少年时期处于一个善于思考,多提问题的时期,对于父母亲而言,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出来,而这个时候的网络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去查询和提问,从中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现在的青少年,所学的知识越来越深,而大多数的父母都要忙于工作,父母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解答他们学习上的问题,而大部分父母对于一些题目内容都不懂得解释。这时,互联网也能解决父母最关心的学习问题,网络中有着各个学校每年的各科题目、题型,还有每科的重点标注、难点解释、解题思路等。这些资源对于青少年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用的,能使学习

更轻松更方便,不再是以前资料书籍堆成小山,为找一题的解题方法去盲目寻找。除此之外,网络还有许多除课本外的知识,能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一些新科技、新观念还能让学生打开一个新的视野,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由于网络的广泛性,更能让他们有了一个问题探讨的平台,对于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讨论交流,对于自己的发明和创造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一个很大的影响。

3、大力促进青少年的学业。

网络上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二)、对青少年品德思想的影响

1、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由、自主意识。网络交往缺乏直接感性,给人以较大的想象空间,受虚拟性保护,青少年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选择,网上活动是完全基于自我意识和观念进行的。同时,虚拟状态还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安全保障,在网上人们往往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不必担忧因泄露自己的隐私或秘密而危及自身的利益。在互联网上,人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消费者和接受众,而是可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生产或生活过程,成为生产者和创造者;可以从远程网上选择最优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也可以通过虚拟社区,享受交友、娱乐、购物乐趣。

2、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效率观念。网络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把距离缩短到了零,网络连接全球用户,覆盖的范围特别广泛。经济网络化、管理网络化、通讯网络化、教育网络化乃至全球网络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谁也不可能垄断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原本那些昂贵的资源能够被网络中的任何人使用,所有的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获得网络发布的信息,大大节约传播、获知信息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作为网络使用主体的青少年无疑将在其中迅速地培养起自身的效率观念。比如,人们可以将喜爱的信息随心所欲地发给他人,可以用多种方式下载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信息,可以自行设定时间播放自己喜欢的新闻或娱乐节目,可以在网上购物、网上储蓄,大大节约了时间、财力和精力。

3、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平等观念。相关研究也表明,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一个缺少朋友,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一定是心理不够健全的人。在传统交往方式下,个体的人际交往常常囿于实际生活中狭小的生活圈子。网络社会的人们却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让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真正实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它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在数秒之间找到多年挚友般的倾心感受,而免去了彼此的客套、试探、戒备和情感道义责任。网络人际交往比较容易突破年龄、性别、地位、身份、外貌等传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限制,建立更为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全新天地。

(三).网络能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外活动与娱乐

1、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各方面知识。网络上有着丰富的天文地理、各地风俗、各国趣事、人文艺术、宗教文化、神鬼传奇等不同的小说和图片资料,这些都能让学生大大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和生活。青少年的知识面宽广了,这对于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网络是青少年创新素质培养的一条新途径。网络中的新科技、新观念、新产品都能为青少年带来新的视野和新的感知,这些都为他们创新能力、创新观念、创新实验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社会上不断涌现一些小小科学家,他们的发明和创造,都能让人刮目相看,让人不断赞赏。

2、网络游戏使青少年的紧张学习得到放松。 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学习为主,学习任务繁重,而网络游戏可以给学生生活增添色彩,给学生带来开心的时刻,让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网络上还有不同种类的娱乐游戏,这些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很好的放松。而一些益智类的游戏更能大大开发青少年的智力。现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父母亲手中的宝,严格管教的同时,他们接触人群和社会的机率就减少,而网络游戏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话题和平台。通过网络游戏,青少年能找到成功感,也能释放自己的压力和焦虑感,同时能为朋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长期的话题。网络游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游戏带给他们莫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得他们在现实交往中也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自信。有四成的学生走在一起常讨论的话题就是网络游戏。而有二至三成的人就是由于网络游戏而成为很好的朋友。

总体而言,网络对青少年影响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二者都不可忽略。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努力使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积极防范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篇三:身心健康 快乐成长

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教育的指导思想、观念和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教育的主宰,于是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育者的认知规律取代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而今天,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其实并不符合实际。现代教育要求面对的是人,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改变的不是学生的外部,而是学生本身。面对21世纪的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将承担更多的使命.

体育教学观念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 “阶段性教育”、向“终身体育”终身健康转变,根据这一变化的体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意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下我想就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下如开展体育课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l、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一定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无兴趣教,学生无乐趣学。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根本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但教师成为促进者不可能—次性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

三、改变以往常规的教学模式。

1、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少儿广播操的过程中,我结合动作特点变换了一些节拍的喊法。如:喊“一二三四”变成喊“走走走跳”,“五六七八”变成喊“蹬蹬踩踩踩”等,这样形象地体现了动作的特点,学生易记爱学,而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我们要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只重身体锻炼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例如:我在一、二、三、四年级的体育课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组、分类别(篮球、跳绳、棋类羽毛球、游戏等,分组要在教师能够指导的范围以内)进行教学,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 →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让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涌宝完小

施德昆

2011年7月


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62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