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柔力球舞动中国印

柔力球舞动中国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31 13:36:38 | 移动端:柔力球舞动中国印

篇一: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大型活动策划案例: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及推广活动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及推广

项目主体: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执行时间:2003年8月3日

目 录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主体 (二)、活动意义 二、项目调研 三、项目策划 (一)、目标 (二)、目标公众 (三)、主要信息 (四)、策略

四、 项目执行 (一)、活动准备 (二)、媒体宣传 (三)、现场发布

(四)、现场境外媒体服务要点 (五)、后续宣传 五、项目评估 (一)效果综述 (二)、媒体监测 (三)、市场反映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主体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简称北京奥组委)成立于2001年12月13日,它承担着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各项筹办任务的组织工作。

北京奥组委筹办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奥运会赛时运行的体制、机制和工作基础;建立奥运会物质技术和服务保障的供给网络;推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普及奥林匹克宣传教育,营造积极的国内外舆论氛围;全面提高筹办队伍综合素质,锻造思想强、作风硬、专业化、国际化的骨干队伍。

北京奥运筹备工作将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推动筹办工作体制和机制向场馆运行转换;还要加快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主体建设任务;还将抓紧推进奥运会开、闭幕式和火炬传递的筹办工作;还要加强国际联络工作,做好国际贵宾和国家(地区)奥委会服务工作;今年还将举办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和国际帆船锦标赛等两个测试赛。 (二)、活动意义

奥运会会徽是奥运会形象景观的核心元素,是当今世界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因而构成奥运会市场开发和奥运会形象宣传的重要载体。因此,此次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活动是奥运筹备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会徽发布恰逢北京非典之后,是北京及全中国恢复国际形象的重要契机,也是中国人民恢复信心的重要时机,这无疑使会徽发布活动显得更加意义非凡。

二、项目调研

根据北京在举办大型活动方面取得的经验,北京奥组委多次组织国内活动创意精英,就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方式进行讨论。从近几届奥运会来看,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及2006年都灵冬奥会均针对其新会徽的推出举行了发布仪式,特别是悉尼奥运会,创造出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团结、庆典的良好氛围。

经过深入的研究讨论,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活动方式确定为采用大型推广活动的形式,将会徽形态融入恢弘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表演当中。通过电视和互联网方式向全世界进行直播,体现全国各地对北京奥运会会徽的企盼以及对奥运会筹备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优势:

1、大众对北京奥运会的巨大热情和支持

2、奥运会和奥林匹克品牌有很大的认知度

3、聘请国内外专家,从策划到执行,拥有国内顶尖团队

4、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

5、国内的媒体的高度关注

挑战:

1、高度的保密性

会徽的图案直接关系到其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和奥运会的形象景观的保护问题,将为之后的市场开发计划和全面展开的奥运宣传奠定基础。在会徽发布之前,一旦会徽图案为公众所知,整个发布活动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给组委会和赞助商带来巨大损失和名誉损失。

2、大型活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会徽发布仪式将有包括国家领导人、国际奥委会高层官员和其它中外名流在内的共2008名贵宾、嘉宾出席。同时,参加直播和现场报道、采访的记者将超过500人,演出部分演员多达1500人。活动现场需要调动多方面人员,协调组织场地布置、现场管理、礼仪服务、交通、安保、技术保障、卫生、消防等多项事务。

3、活动全程直播要求万无一失

会徽发布活动通过中央电视台五套节目同时直播,并向全球相关主流媒体提供公共信号直播。这要求活动在进程中分秒不差。活动组织、活动安全万无一失。

4、天气情况直接影响到会徽发布仪式

5、不利的国际媒体情况

如何吸引境外媒体的关注,因为据中国举办奥运会尚有5年时间。同时前段时间境外媒体对中国非典问题的相关负面报道评论使组委会处于不利的国际媒体环境。

三、项目策划 (一)、目标

1. 面向全球展现会徽发布仪式,使会徽的形象达到最广泛的知名度。

2. 集中体现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融合。

3. 提升社会各界关注北京奥运的热情,在世界范围内激发公众对北京奥运会的认同和支持。

4. 树立北京奥组委形象。

5. 提升举办城市和东道国的国际知名度。

6. 为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公众

1、公众(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其他国际受众)

2、境内外媒体

3、奥林匹克大家庭(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运动员、TOP赞助商等)

4、北京奥组委的潜在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特许经营商 (三)、主要信息

聘请国内外大型活动和奥林匹克策划专家,组成核心创意国际团队与以往国内举办的产品发布会相比,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活动面对的对象更加广泛,既要推出北京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又要向公众,特别是西方世界,彰显北京作为国际化都市的独有魅力和风格。

为使发布活动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国内外企业界和广大公众关注的目光,同时在悬念和人们的企盼中推出新会徽,新会徽的理念阐述和活动创意策划是基础。考虑到所有推广活动都要以会徽理念为核心,而无论是对会徽理念的深入阐述,还是宣传片、宣传品的创意构思,都需要以良好的策划为基础;同时,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活动形式的策划除要有国内策划精英和公关公司参与外,还要依托于国外大型活动策划专家。 (四)、策略

1、严格保密,保证会徽发布前的悬念。

保密是发布仪式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次发布活动和之前新闻宣传准备工作是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进行的。为确保会徽形象在发布之前不为受众所知,我们要求所有因工作需要看到会徽图案的相关人员,共2000余人签定了保密承诺函,

以在法律上确定知情人员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强化了保密工作的严肃性。会徽的悬念和神秘感以及奥组委的相关保密工作一直坚持到会徽发布的最后一刻。

2、 聘请专业制作公司制作实施。

充分做好各项预案,如天气变化预案、反复演练,确保电视直播成功。 消息披露层层递进,以预热宣传营造强大新闻悬念。

做好会徽发布前的预热报道,提升全社会的关注度和兴趣度。

为此,对会徽的新闻宣传进行了总体策划,“抓大放小”,协调国内外新闻资源,发挥主流媒体各自的优势,把握整体报道的进度,以保证会徽的报道不断升温,信息量越来越丰富,在满足媒体和受众部分信息需求的同时,埋藏了更大的消息“伏笔”。

3、整合政府、社会各方有利资源,组成活动实施团队。

会徽发布仪式规模巨大。将有国家领导人、国际奥委会高层官员和其它贵宾、嘉宾共2008人出席。同时,参加直播和现场报道、采访的记者将超过500人,演出部分演员多达1500人。活动现场执行需要调动多方面的人员,协调组织场地布置、现场管理、礼仪服务、交通、安保、技术保障、卫生、消防、媒体管理等多项事务。整个活动涉及与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厅等22家北京各有关委办局。

在进行活动创意的同时,北京奥组委对国内文化活动组织实施公司进行了全方面考察,由张艺谋等以及曾多次承担重要大型活动组织活动的北奥文化体育有限公司组成演出活动的具体实施单位,由张艺谋等负责演出的总导演工作。

4、聘请国际专业公关公司,确保充分境外媒体宣传。

开展媒体推广,进行媒体监控和危机管理。要扩大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国际影响,提升北京奥运品牌的影响力,必须开展卓有成效的媒体宣传推广工作,将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创造积极的舆论环境,特别是在西方社会听到北京奥运会的声音,我们聘请了博雅国际公共关系公司做西方主流媒体的工作,充分利用其全球范围的媒介网络,确保充分的境外媒体宣传。

四、 项目执行 (一)、活动准备

1、成立核心创意国际团队和制作团队

北京奥组委组成了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奥林匹克作家创意策划人George Hirthler (乔治·赫思勒)、国际奥委会形象景观顾问Brad Copeland(布雷德·科普兰德)为主体的活动创意团队,以确保发布活动整合中西方的理念,全面阐述会徽蕴含理念。

会徽发布活动的总导演是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执行导演是王潮歌、樊跃。他们代表了国内该领域的一流水平。

2003年二月开始创作会徽发布仪式,反复修改后的第7稿于今年7月最终确认为发布活动方案。

2、成立发布活动领导小组和指挥部

篇三:中国印

中国印

中国印(篆刻),连同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

古代印章起源于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历史记载印章在周朝时就有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象征权力。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秦以前,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诸侯王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息”近音,遂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印章用朱色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之一。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印章艺术的历史是在朝代更迭和生产力发展中演绎它的回旋进程的。几百年在实用道路上机械盘曲,终为明清兴起的文人篆刻的光焰所掩盖。

中国印的种类

1.战国古玺(先秦),文字有铸有凿。除官玺的印文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物图案。

2.秦印,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中国印,使用的文字叫秦篆。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印指的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

3.汉官印,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汉代的中国印艺术登峰造极,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

4.汉私印,即为私人用印,是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朱白皆备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5.将军印,汉官印中的一种,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

6.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佩玉”是名公贵卿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

7.魏晋南北朝印,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

8.朱白文印,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方式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都为私印。

9.字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子母印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兼备

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见。

10.六面印,呈“凸”字形的中国印,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实物较少。

11.缪篆印,与它相近的鸟早虫书均是汉印的“美术字”,前者屈曲回绕,后者则在基础上加上了鱼形鸟头等装饰。这种文字最早多见于古代的兵器上或乐器的钟上,有的还依文字的笔划嵌以金丝,很有独特的风格。

12.杂形玺,是战国以来甚为别致的一类。其式样没有定例,大小从数寸至数分不等,变化极为丰富,杂形玺因其独特的谐趣,故只用于私印。

13.图案印,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常见以吉祥的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入印,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

14.成语印,自战国开始就有,使用的格言、成语达百余种。字数不等,其用途多为表示吉祥之用。

15.花押印,又称“押字”,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押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实用意义都有防奸辨伪的作用,作为个人任意书写,变化出来的“押字”(只作为个人专用记号),达到防伪的效果,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

16.封泥,它不是中国印,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17.钮制,古代的玺印大多有钮,以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汉代开始,以龟、驼、马等印钮来分别帝王百官。

18.隋唐以来的官印,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

19.宋元圆朱文印,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中国印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级作用。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末明初的书画家赵孟罘对篆刻艺术人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20.兄弟民族文字的中国印,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也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

21.今体字中国印,在汉字书法中,篆书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成为中国印艺术的主体至今不衰。但秦汉以后,随着书体的演变篆书已不是其使用的唯一的书体。除了唐宋的隶楷中国印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隶楷入印的先例。清以来的篆刻家亦好尝试以今体(隶、楷、行草)入印,其中不乏佳作。中国印艺术的体现并不限于某一书体的使用,关键在于章法、书法、刀法的高度运用能力。

22.收集印、斋馆印、闲章,中国印发展到了唐宋两代,作为欣赏艺术的一支日益发展。用以收藏、鉴赏、校订的专用印记开始出现。钤之于书画藏品,种类繁多。“斋馆印”是以文人书房、住室的雅称刻制的中国印,如“楼、阁、馆、巢、院、斋、轩、堂”不胜枚举,其实许多有名无实的,只不过是知识分子思

想性灵的表现方式罢了。闲章源出古代吉语印,这些以诗文、成语、名言、俗谚入印的作品,进一步使篆刻由以往单纯的镌刻官职,名号的实用艺术,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

中国印的流变

风格质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同时又是一个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时代。各种思想、学说自然地会渗透到各种领域,印章也从最初作为手工业与商业在人际间交往的凭证,逐步登上政治的舞台。这个时期的印章的主要特点。无论书体(各国通行的文字)、材质(金、银、铜、玛瑙、牛角等),还是尺寸、形状,均无特殊定制。其文字之奇诡难辨、章法之参差错落,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印人不受某些条框的束缚,自由地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注入创作之中,使印章呈现出一种自然、率真、质朴的艺术风格。 古朴典雅的秦汉时期,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地位,各种思想、学说受到压制,文字的规范统一,却为国家的治理和政令的实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印章,在政治需求的形势下,有了严格的规定。为了体现王权的尊贵,只有皇帝所用的印章称“玺”,以玉制作;臣民使用的印章称“印”,用金、银、铜等制作。入印的文字是秦书八体中的“摹印篆”(秦小篆的一种),印章风格趋于古朴平整。

汉朝基本沿袭秦制,但儒家治国思想逐步形成,封建王朝的典章制度更加完善。为了体现统治者的权威及公私间交往的便利,专门创造了一种用于印章的文字:“缪篆”(小篆与汉隶之间的一种字体)。缪篆简便、易识,笔画横平竖直,方中带圆。其特点在印章的章法中极易体现出伸缩挪让、顾盼呼应的艺术效果,迎合了儒家谦和恭让、端庄典雅的中庸哲理。应该说,汉代印章中所蕴含的这种美学思想,奠定了其在中国印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成为历代文人篆刻家学习的楷模。

汉代官印分文官印和武官印两种。文官用铸印,武官用凿印(凿印是将预先制作好的印坯由印工用刀直接凿刻而成,为武官急赴前方战场佩带所用),也称急就章。

印章衰退的唐宋时期,唐宋是书法、绘画的鼎盛时期,但印章却远不如古朴典雅的两汉时期。尤其到了宋代,七叠篆、九叠篆被官印广泛使用,而且印面硕大,印章风格也由汉代的白文印变为边宽厚重的细朱文印。钤于官防文告上的大红印章,彰显出森严威猛的官府气派。从另一方面讲,“九叠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标记。叠而用九,故而取九为数之终的含义。也有指?乾元用九',以形容皇权至高无上之意。作为一种伦理纲常的寓示,它反映出明显的封建社会的文化心态。”

唐宋的民间印章,虽存汉印遗风,但毕竟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气韵已不及前人。左盘右绕的叠文篆,虽不足效仿,却为明清文人刻印提供了某种启示,可谓柳暗花明。

文人刻印的明清时期,古玺、汉印,虽美轮美奂,但因作者姓名、身份难以考证,当代学术界一致定为印工。宋末元初,大书画家赵孟頫虽自篆印文,但因金属印材所限,仍由印工完成。赵孟頫对印学的贡献巨大,尽管他不是一位集写刻于一身的篆刻家。他与最早的印学理论家吴丘衍提倡的以汉印为正宗的审美观在元代文人、士大夫中被普遍地接受,从而奠定了文人刻印以汉印为基础的美学思想。


柔力球舞动中国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59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