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关于曼德拉的高中作文

关于曼德拉的高中作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7 07:18:22 | 移动端:关于曼德拉的高中作文

篇一:关于曼德拉的作文素材

关于曼德拉的作文素材

南非斗士曼德拉: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初印象

他自称“从不是圣人”,却留下了圣名;他生在南非部落酋长家,却颠沛流离一路求索;他以非洲血脉为荣,却是英式民主和公正的崇拜者;他笃信和平,却又不得不拿起武器抗争;他刚把一个分裂的国家黏合起来,站在一个政治人物声誉的顶点却急流勇退回归平民身份。他就是令无数个绝望的心灵重燃希望,将南非带上了和解和自由之路的曼德拉。

“曼”语录

1.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因肤色、背景、宗教的不同而憎恨他人。人们的憎恨必然是习得的,他们能习得憎恨,也能被教导去爱。因为与恨相比,爱能更自然地触及人心。

2.我走过那条漫漫自由路。我试着不踌躇,路上也迈错过脚步。我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爬上一座大山后,会发现有更多的山要攀登。

3.有件事让我在狱中很担心,我无意向外面的世界传递出一个错误形象,就是我被视为圣人。

4.死亡的威胁无法唤起我成为殉难者的欲望。如果不得不死,我已准备好赴死,但生的渴望一直都在。

5.生命中重要的,不仅是我们曾活过这一纯粹事实,而是我们使其他人的生命发生哪些改变。这决定了生命的意义。

6.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曼”历程

◆酋长之子走上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曼德拉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他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因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受到白人政府压制,以及黑人遭受歧视、压迫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增多,曼德拉的思想渐渐成熟起来。源于种族隔离制度的暴行使曼德拉成长为“愤怒的青年”,他发誓要为受压迫者争取平等。曼德拉是长子,

因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曼德拉还和他的律师所同事奥利弗坦波开设了曼德拉坦波律师事务所,为请不起辩护律师的黑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法律咨询服务。

微说》

著名乐队Beyond在献给曼德拉先生的《光辉岁月》中写道: “风雨中抱紧自由” “缤纷世界闪烁的美丽,是因为没有分开每种色彩。”这是对曼德拉崇高理想的最好诠释。曼德拉以其人生轨迹告诉世人:权利是要争取的,争取权利必定要有所牺牲,这些牺牲包括自由与生命;为人民解放做出牺牲的领袖,并不具备享受政治特权的资格;暴力和权谋之外,人类还可以和平、阳光、堂堂正正的方式进行政治活动,获得执政地位。

话题拓展》

正义平等理想信念

◆“铁窗硬汉”经历长达二十七年的炼狱之旅

非国大反种族主义的斗争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和支持,南非当局尤其对受黑人群众衷心爱戴的曼德拉恨之入骨,把他列为“第一号危险人物”,欲除之而后快。1962年8月,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之下,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的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5年监禁。从此,曼德拉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监狱生涯。

1962年10月15日,曼德拉被关押在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刑期尚未结束,南非政府又于1964年6月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身监禁,并将他转移到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

罗本岛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岛上曾关押过大批黑人政治犯。曼德拉在罗本岛同样受到了非人的待遇。他在面积只有4.5平方米的囚室内度过了漫漫18载。尽管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残酷地虐待他,要他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曼德拉在岛上挖了13年的石灰,身体遭受严重摧残。但这一切都没能击垮曼德拉的意志,他在狱中从没有停止过斗争。在岛上,曼德拉希望监狱方面同意他在监狱的院子里开辟一块菜园,监狱方面多次拒绝,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要求。曼德拉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在牢房中跑步,做俯卧撑??

在罗本岛监狱被囚禁18年后,曼德拉于1982年被转移到开普敦的波尔斯摩尔监狱。他再度迫使狱方让他开了个小菜园子,在园子里种了近900株植物。

微说》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曼德拉近三分之一的生命是在牢狱中度过的。牢狱禁锢了他的躯体,却无法囚禁他的心灵;锁链束缚了他的身体,却绑不住他思想的翅膀。勇

敢、乐观、豁达、执着,最终打破束缚自己的枷锁,带领南非人民争取到了自由。

话题拓展》

磨难超越痛苦自由和枷锁乐观豁达执着坚韧

◆把怨恨留在身后

曼德拉出狱并于1994年当选总统,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三名警员能够到场。他请他们起身,将他们介绍给大家。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三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所有来宾都静了下来。

微说》

曼德拉在其传记中说: “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曼德拉以其博大的胸襟,真诚的宽容,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无地自容,也让所有的人肃然起敬。

话题拓展》

宽容原谅忘记感恩救赎打开禁锢心灵的锁

◆政治生涯高峰期交出权柄毫不恋权

1994年4月,南非首次举行不分种族的大选,非国大在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的政治声望如日中天,有机会在总统宝座一直待到逝世。甚至很多人认为,终身总统是南非补偿他多年牢狱之灾的唯一方式。然而,在权力面前,曼德拉再次做出了惊人而睿智的决定。1997年12月,他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曼德拉正式去职。在非洲的历史上,只有少数民选的国家领导人自愿退休,而曼德拉做出了表率。

尽管曼德拉不再担任政府公职,但这位高龄老人仍然在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而奔忙,为关爱儿童、防治艾滋病、消除贫困继续做着努力和贡献。

微说》

居功而不自傲,有权而不恋权。不凭借个人威望而凌驾制度之上,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曼德拉像乔治·华盛顿那样功成身退。他的形象被作为追求平等正义的楷模,永远停留在那段光辉岁月中。

话题拓展》

凤凰涅槃 急流勇退 谦卑 博爱

◆他山石

这些年来,我怀着十分谦卑的心情关注着他,崇拜着他。同时,他在追求公正公平梦想过程中所作出的牺牲也激励着我。如今的世界充斥着冷漠和绝望,而曼德拉的人生正是与这样的世界对抗的过程。

——美国总统奥巴马

直至今日,马迪巴(即曼德拉)或许仍是全世界最受爱戴、最受尊敬的唯一的国际性人物。他不懈地为相互指责的人们的和解而战,为消除怨恨而战,为平息冲突而战;还为健康,为教育,为每个孩子有权开启一份更美好的人生而战;他不断启迪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和几代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

即便是现在,我也很难相信,在一间牢房里度过了近30年,他却丝毫未被怨恨侵蚀。由于他对自由所持的勇敢立场,他在全世界被奉为传奇,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不允许曾经承受的任何侮辱将他的心变冷。

——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

◆长相思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曼德拉为了反对种族隔离被白人当局囚禁了27年半,他的不屈服鼓舞了千百万人支持和参与民主、平等、自由事业;他走出监狱后以博大的胸襟、开阔的视野、无私的品德、坚韧的意志和高超的智慧促进了南非种族和解,避免了国家陷入流血漂杵的境地。

曼德拉在其著作《漫漫人生路》中写道:

从古到今,世上男男女女来来往往。

有人来过,只是如风吹过,身后留下的唯有虚空,其名其姓无人知晓,仿佛不曾来到这个世界。

有人来过,留下了声名,而那不过是他们在世所行的种种罪行而留存下的斑斑血迹。

曼德拉击碎了肤色歧视的樊笼,给世界一个崭新的南非。

如果按照中国古代“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标准,曼德拉足以不朽。他以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提升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水准。

最后,让我们用威廉·亨利的《不可征服》来纪念这位南非的民族斗士: 透过覆盖我的深夜, 我看见层层无底的黑暗。 感谢上帝曾赐我, 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被地狱紧紧攫住, 我不会畏缩,也不惊叫。 经受过一浪又一浪的打击, 我满头鲜血都不低头。 在这满是愤怒和眼泪的世界之外, 可怕的阴影在游荡。 还有,未来的威胁, 可我是毫不畏惧的。 无论我将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 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 我是命运的主宰, 我是灵魂的统帅。 《关于曼德拉的作文素材》

篇二:曼德拉作文

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

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

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

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

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欷歔/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

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不算罕见。难得的是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

篇三:(语文)高三语文作文拓展阅读(关于曼德拉)

高三语文作文拓展阅读(关于曼德拉)

材料看点:

纳尔逊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开普省特兰斯凯黑人领地库鲁镇的一个“腾布王国”王室,当然,这个黑人“王国”早已徒具空名。他的父亲早年死于肺结核,16岁时,他入读克里斯伯里寄宿学校,3年的学业他仅用两年就优异毕业,不久他转校到希尔斯顿,并以热衷拳击和体育著称。未几他就读于哈尔堡大学,在此期间因参与学生运动被除名,后来他通过函授,获得了英国的法律学文凭,并获得了律师执照。

由于反抗包办婚姻,他放弃继承权逃到约翰内斯堡,几经周折,得到在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机会,并借机完成了学业,不久他进入威尔沃特斯兰德大学深造法律,并开始参加反种族隔离活动。

曼德拉在此期间开始阅读甘地作品,并深受其非暴力不合作精神感染,1948年,南非国民党上台,开始强化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开始成为“非国大”活跃分子反抗种族隔离,并开设免费或低收费法律事务所,专为黑人服务。

1956年12月5日,他和另外150人被控“叛国”而遭逮捕,马拉松式的审判一直拖到1961年,所有被告都被无罪开释。

1961年,他被选为非国大武装“我们的矛”总司令,虽然他主张非暴力,但仍积极履行自己职责,开始组织针对白人政权的破坏活动,并安排游击队员出国培训;因为这段经历,他被美国定性为“恐怖分子”,被限制入境,这项荒谬的禁令直到2008年7月才刚刚解除,此前即使贵为总统,他也只能进入纽约的一小块地区——联合国总部范围。

1962年8月5日,据称因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通风报信,正从事地下活动的曼德拉被捕,起先被判刑5年,后来却被以“叛国”和“非法入侵”罪名起诉,试图致他于死地。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氛围里,甚至许多曼德拉的亲人、战友和同情者也认为,他的生命将在54岁之际画上句号,成为又一位被志同道合者缅怀的反种族隔离烈士。

然而曼德拉的坚定信念、法律知识和好运让他起死回生:那年7月25日,也即被捕前两周,嗅到危险气息的曼德拉在深夜将一把手枪、200发子弹,一些和“我们的矛”组织、纲领有关的文件,和一件军服,深埋在约翰内斯堡郊区,被作为“我们的矛”地下司令部的利利斯里夫农场、离厨房约50步的地下。手枪和军服,都是其在埃塞俄比亚接受军训时,当地军官赠送的礼物,倘这些被闻讯赶来的南非警察寻获,他们就会如获至宝地以此为“武装叛乱”的铁证,把曼德拉和所有被捕同伴控以叛国罪和“非法入侵罪”,并置之死地。

曼德拉本人是法律科班出身,谙熟南非司法体系,在好友乔治。比佐斯等的帮助下为自己做了成功的辩护。在辩护中,他理直气壮地承认组织了武装斗争,但指出这是黑人长期非暴力斗争毫无结果、却反遭沙佩维尔大屠杀那样残酷对待后不得已的抗争,“因为南非共和国已取缔非国大,不进行武装斗争我们只能放弃抵抗”,在最后,他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建立一个黑人与白人平等和睦相处的新社会,赢得了广泛的同情。

关键词:追求自由;坚定信念;勇气;坚忍;意志;慈爱

经典语录:

有许多黑暗的时刻,人道主义信仰一时经受了痛苦的考验,但是,我将不会也不可能会

向悲观低头。向悲观低头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再度升起。

——纳尔逊·曼德拉

材料看点:

1962年,死里逃生的曼德拉被送到与世隔绝的罗本岛石灰矿服苦役。在那里他被关在7平方英尺的单人囚室,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当时不论支持或反对他的许多人都认为,罗本岛条件恶劣,曼德拉自知前途渺茫,身心势必受到极大摧残和打击,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在岛上与草木同朽,被世人悄悄地遗忘。

然而曼德拉再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他积极、乐观,虽已过不惑之年,却仍热衷于锻炼身体,组织囚犯足球队、拳击队,跑步,每天做俯卧撑,还通过反复斗争,争取到在监狱院中种菜的权利。在罗本岛期间,他努力弥合不同政见、不同派系狱友的关系,协调矛盾,求同存异,甚至抽空完成了其唯一一个大学毕业文凭的进修(伦敦大学函授法学学士学位,学生时代他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而未能获得学位)。在饮食匮乏的囚徒生涯中,他仍执着地坚持养生之道,对弥足珍贵的饮食仍然采取节制态度。甚至,他还有闲情逸致在铁窗中给女儿泽妮写信,提醒贵为斯威士兰王妃的后者“吃鸡不要吃皮,以免摄入过多脂肪,影响健康和形体”。对其他狱友的健康他也十分关心,经常拖着比他年轻得多、身体却差得多的战友参加各种锻炼。

从1964年到1982年,曼德拉的“罗本岛生命”长达18年。1982年,他被转移到开普敦波尔斯穆尔监狱。此时他已过古稀之年,身患肺结核等多种疾病,“病重”甚至“病危”的信息不断传出,但是他顽强的挺了过来。

1990年2月,在一年前接替中风辞职的顽固派白人总统博塔上台的德克勒克顺应历史潮流,释放了曼德拉,他的“自由生命”自这年2月11日再度延续。那年曼德拉72岁。

素材眼:

27年的监狱生活,虽然备受虐待与折磨,也没有磨掉他的信仰。相反,苦难让他追求自由的信心更足,对公正的热爱更深,对人世间的温情更切,对宽容的坚守更真。可以说,正是这些磨难培养了他非凡的勇气、博大的心胸、坚忍的品格、充满人类关怀的人格力量。他一点点地照亮周遭晦暗的世界。

关键词:顽强;积极;乐观;热爱生命;温情

经典语录:

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

——纳尔逊·曼德拉

材料看点:

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但不是所有的人为这缤纷世界买账。南非“国父”曼德拉一生都在为反对种族歧视而奋斗。在27年漫长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用木炭和蜡笔绘画来打发时间,渐渐形成了独特的画风:线条简单、色彩丰富。他最喜欢用画笔讲述自己的铁窗故事,但并不选用“黑暗、阴沉”的颜色,而是明亮轻快的色彩,以此来表现自

己乐观积极的心态,并用画中简单明亮的色彩告诉你,世界终究会是缤纷的。

曼德拉84岁时曾在南非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主题是监狱生活。其中一幅《触摸曼德拉》以罗本岛为主题,描绘了曼德拉的牢房、临狱的瞭望塔等。他的画作还包括《教堂》《牢房》《非洲之手》等。

关键词:

宽容、和解的心灵;自由与爱;文明的宽恕;和谐与和解;智慧;人性的高贵

经典语录:

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

有建设美好南非的梦想,就有通向梦想的道路。善良和宽恕就是其中的两条道路。

——纳尔逊·曼德拉

材料看点:

1994年5月9日,曼德拉当选“新南非”的第一任总统,并成为这个国家历史上首位有色人种总统,此时的他年事已高,国务倥偬,但当时的南非种族对立依然严重,国家裂痕触目惊心。掌权之后的曼德拉展现了一种更微博大的胸怀,他呼吁黑人“将武器扔到海里去”,而不要“将白人赶到海里去”,为此,南非涎生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尝试用一种更加温暖的力量平复这个深受种族隔离之苦的国家的累累伤痕。就像他宣誓就职南非总统时所说的那样:“我将缔造一个全新的彩虹之国,无论肤色、无论性别,均可以自由、平等地生活在这个新南非。”从而使政权更迭、江山改色的南非避免了新的分裂和斗争,获得了制度与文明的新生。

素材眼:

曼德拉最伟大的功绩,当属实现了南非的种族和解。他以非凡的胸怀原谅了囚禁他的人,为我们所有人树立了救赎与仁慈的有力榜样。他是一个拥有极大道德勇气的人,改变了他的国家的历史。

然而,这条漫长而崎岖的道路上其实并不寂寞。在曼德拉充满贵族魅力的高大身躯之前,是圣雄甘地的伛偻影子;而在他的身后,则是昂山素季柔弱而坚定的面容……他们给予我们的伟大教诲是:在人类进步的伟大征程中,我们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那些欺压我们的人,而是他们和我们心中的无知、恐惧和愤怒......

是的,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从来就不是为了复仇和偿债,而是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在充斥着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人类斗争史上,宽恕,也许是一种对这个世界最温柔最虔诚的祝福。

经典语录: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纳尔逊·曼德拉

材料看点:

作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民选黑人总统,他在民众中的声望无人可及,连任于他犹如囊中

探物。然而,1997年,79岁的曼德拉宣布辞去非国大党内主席的职务,并表示不会在1999年谋求连任。他给出的理由异常单纯:国家权力,不宜由年逾八十的老人执掌。他将担子交给了年轻的姆贝基,并一再向公众表明,“他比我这个老头强。”实际上,此时的曼德拉,身体依旧健康。1999年6月14日,任满一届的他履行诺言,功成身退。

1999年6月,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举行了“欢迎姆贝基、送别曼德拉”音乐会,成千上万的国民手托烛光,热泪盈眶,唱起了《曼德拉之歌》……通过电视直播,这幅“心灵汪洋”的场面传遍世界,人们为之动容,为之沉思。

为了向继任者表达敬意和支持,在庆祝晚会上,曼德拉特意比姆贝基提前5分钟到场,他笑着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公民,理应恭候总统。

素材眼:

身为一国领袖处于荣誉巅峰时,曼德拉却敏锐地意识到:让权力过于集中或长久滞留在某人手中,无论如何都是危险的、不道德的,都是对国家利益和公共权力的损害,都是对民众力量的蔑视和不尊重……这样的想法,基于一种品格,更源于一种成熟的政治理念。如果说不屈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是曼德拉魅力之源的话,那么退位的勇气则给这种魅力新添了迷人的光环。

一个伟大的人物,不在于他怎么上台,而在于他怎么下台。比起5年前的就职,曼德拉的卸任更深沉地镌刻在世人心中。有时候,一个人离去的背影比其迎面走来的时刻,更显得高大。

关键词:平凡与伟大;人格魅力;精神不朽

经典语录:

在监狱中,我担心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会被外界塑造成圣人的形象。对于圣人,有一种世俗的定义,即圣人就是不断努力尝试改变自我的罪人。但是,即使按照这个定义,我也算不上是圣人,我从来都不是。

——纳尔逊·曼德拉

材料看点:

曼德拉有着应对现实的理性与情感。为冲破不平等种族制度,他曾效仿印度甘地以非暴力方式同白人政权斗争,也曾一度提倡暴力抗争力图取得突破。而当他1990年出狱之后,经过深省的曼德拉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作为一位政治人物,他的坚韧、务实、灵活,缘于他对政治现实的理性,也缘于他超脱自我的民族之爱。

他有着淡泊名利的生命智慧。1997年12月,曼德拉宣布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两年后的总统竞选。那时候他在民众中的声望无人可及,然而他说,人终究会老去,国家需要新生政治领导。2004年,曼德拉淡出公众视野,搬到约翰内斯堡一幢不起眼的小楼里居住,那是真正的“隐居生活”,不拉帮派,不干政治,含饴弄孙清享天伦之乐。

曼德拉是南非民族的精神领袖,许多民众将他视若神明,但他坚持说:我不是圣人。关 于他自己,曼德拉在2010年出版的自传《与自己谈话》中写道:“我从来不是(圣人),我只是一个努力前行的犯人。”

这就是曼德拉,他高出我们那么多,他离我们又那么近。他如此超凡,又如此平凡。当

他离世,那只是他肉身的灭去。他作为一个人的精神的力量,将融入人类文明的成果。 世人爱他,因为他爱人,爱生活,爱生命。世人信他,因为他相信人生而平等,他相信只要坚信正确就必会有出路。他告诉我们,世界上存在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基本价值,为了捍卫和争取这样的价值,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值得努力。

关键词:

平等;坚忍、务实、灵活;淡泊名利;平凡与超凡;爱人、爱生活、爱生命

远去的曼德拉,让我们刺痛

李泓冰

就在这样一个雾霭沉沉的清晨,从南非传来曼德拉的死讯。一个远在天边的、95岁老人的死亡事件,却给人一种惊回首的刺痛,这刺痛只和灵魂有关。

曼德拉的死讯,其实已经误传过多次,每一次证伪都让人感叹,这个绵延近一个世纪的生命,竟这样顽强如石,坚韧如丝。以至于此次乍一听闻,仍不由得翻看各家权威网站以互证。

这一回不再是荒信儿了。从12月5日起,我们就活在一个没有曼德拉的世界里了。 世界为之耸动。

对中国人来说,这当然不是一件要紧的事。这个老人的死讯,不会比江南PM2.5的频频爆表,甚至比一个变态女孩暴殴婴孩更让人热衷议论。但是,检索一下曼德拉的生命关键词,便会发现,他一生追求,他的不死精神,正是失衡的我们所稀缺的一种力量。

这是一个“绝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主动放弃继承的酋长之子;这是一个为了消灭种族歧视而把最美好的27年生命掷于铁窗之内的黑人铁汉;这是一个遭遇无数屈辱、歧视、背叛,却在给女儿的信中称“只要有钢铁般的意志,你可以把不幸变成优势”的乐观父亲;这是一个84岁开画展、以监狱生活为主题的画家;这是一个表示“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这是一个晚年尝到权力的滋味却主动挂冠求去,只想“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的退役总统……

曼德拉对我们的意义,正在于他所拥有的,恰是我们所匮乏的。追逐权力和财富,放弃宽容与互信,视奉献与牺牲为愚蠢,人生尽失生动和色彩,更热衷居高临下鄙视、嘲笑甚至仇视比我们更不幸、更卑微的人群……这样苟活的生命,在毕生为他人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曼德拉面前,能不黯然失色?

伟人之所以为伟人,不但由于他达到了芸芸众生难以企及的人生成就,更有他可以不断否定和完善自己,克服人性中的贪婪与庸俗。在很多国人心目中,曼德拉是不屈不挠争取黑人解放的斗士。事实上,出狱后的他,以和平与自由为诉求,寻求民族和解,缔造多种族平等共处的彩虹国;他在权力的巅峰之际,没有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和奋斗初衷,绝不恋栈,轻松地说,“我的角色已经演完”……

凡夫俗子的我们,固然没有成为曼德拉的可能。但是,浸润于曼德拉的灵魂微芒之中,或许我们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某个选择之际,可以做一瞬间的曼德拉呢?

这一瞬,或就从灵魂的刺痛开始……


关于曼德拉的高中作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15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