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中国受屈辱的故事(150字)

中国受屈辱的故事(15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6 07:14:40 | 移动端:中国受屈辱的故事(150字)

篇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史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

(1840年 - 1949年)

一、 引子

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我国共与列强签订了近1000条不平等 条约,每一条都是我国被欺负侵略的证据。 耻辱有哪些光列举是没有用的,而且也很难做到全面,以战争宏观的 角度,我国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赔偿英国军费白银 2000万两,被迫开放5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赔偿军费白银给英法各800万两, 开放营口、天津、大连、南京、镇江、淡水、台湾、汕头、琼州等 11处为通商口岸,拆毁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间英法联军攻占 北京,掠夺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1867年日本挑起战争侵略台湾,被台湾军民击退,就是这样,腐败 无能的清政府还是赔偿了日本军费50万两 1877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军队节节胜利,法国战败,而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中法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允许法国将铁路修进中国内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索取军费白银两亿两,割占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日本商船可以进入重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肆屠杀,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偿10国白银共9亿多两,分36年还清。中国政府保证严厉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惩办对镇压不力的官员。在这次空前的浩劫中,慈僖竟然厚颜无耻地向列强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表现了她投降卖国的奴才嘴脸。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战场竟然设在中国,清政府表示中立,无数中国人在这样列强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中丧生。

1931年“918”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三省,并向中国内地步步侵略。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伤亡人口3500多万人。1950年朝鲜战争中国伤亡100多万,但最后我们赢了。 朋友,这就是我国1840~1949百年国耻的梗概,南京大屠杀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会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

今日祖国的强大:

1、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加入了“WTO”, 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2、科技越来越发达,赶上世界先进行列。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州飞船发射成功、嫦娥一号登月成功、 龙芯的开发研制成功等。

3、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渐渐富裕起来了,中国的GDP 位列世界第四位。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4、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加大改革开放,加大对外交往,举办各种国际交流和论坛.参与各种国际救济活动,维护世界和平。

二、正文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

时间:1840年6月 - 1842年8月。

起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

过程:清中叶以后,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输出毒品鸦片。1838年,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于次年三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2万余箱。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想一想,这里有平等和正义吗?有他们宣扬的人权吗?!) 1840年6月,鸦片战争自此开始。

结果:中国失败。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主要内容有: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勒索赔款,协定关税,干涉司法等。 中国伤亡人数:22,790人伤亡。英国伤亡人数:523人伤亡。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

时间:1856年 - 1860年。

起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为扩大掠

夺利益,列强多次提出全面修改多项条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拒绝。于是列强再次发动战争。

过程: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提督史荣椿率守军还击,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史荣椿战死。 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正义在哪里?!人权在哪里?!)

结果:【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二】,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三】,签订《中俄瑷 珲条约》,割去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

时间:1894年7月 – 1895年3月。

起因: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事件,清朝应朝鲜要求下派兵进入朝鲜,并依照中日天津条约,知会日本有关行动。事件平息后,日方拒绝撤兵,

后来更突袭驻守于朝鲜的清军。清廷被迫向日本宣战。由于该年是甲午年,故又称为中日甲午战争,其后中国战败,清廷向日本求和。

过程:共分三个阶段(略)。

结果: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主要内容有:

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

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

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

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岛)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时间:1900年

起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等地)。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他们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集中打击外国教会侵略势力,这引起西方列强的不满。因此西方列强(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派遣联合远征军入侵中国。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瓜分中国。

过程:(略)。

结果:清政府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西、荷、比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清军死伤15000-20000人。 《辛丑条约》共有12条正文和19个附件,主要内容是:

(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

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

(4)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6)中国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

《辛丑条约》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日俄战争:

时间:1904年2月 - 1905年9月 。 地点:中国东北及黄海地区

日俄战争是1904年2月6日——1905年9月5日,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权益进行的以中国东北为主要战场的战争。日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清政府在日本压力下,承认了侵略者的无理要求,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埋下祸根。

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派遣海军偷袭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陆军先遣队在朝鲜仁川登陆。9日俄国对日宣战。10日日本对俄正式宣战。4月下旬,日军渡过鸭绿江。5月,在辽东半岛登陆的日军占领金州,围困旅顺口。8月下旬,日俄陆军在辽阳会战,俄军大败。1905年1月2日,日军攻陷旅顺口。3月,日俄陆军在奉天(今沈阳)附近决战,俄军伤亡、被俘9万人,日军获胜。5月27日,俄国从欧洲增派的第二、第三太平洋舰队38艘舰艇驶抵对马海峡,遭到日本99艘战舰截击,28日俄国舰队大败,被击沉19艘,被俘5艘,死亡5000人,被俘6000人(包括舰队司令罗热斯特文斯基在内)。

中国人民遭受如此深重的灾难,可是战争结束时 ,战败国沙皇俄国“不割寸土,不赔一个卢布”(尼古拉二世语),却要中国人民去接受战胜者的宰割。

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日、俄都强拉中国老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

篇二:不能忘记的屈辱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后反思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凌辱致使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屠杀的血腥事实。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残酷的历史事实的了解,体验和感受,中国曾经遭受过的那段屈辱历史。所以本节课的开头,我用录音机在学生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播放警报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当时恐怖气愤。同时又播放《松花江上》的歌,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那段时间里,人们受到的苦难和屈辱。

课堂上我让学生看录相了解 731 细菌部队拿活人做实验的情景。学生深深地被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行为所震憾,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真惨啊” !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受的教育就更深。

但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到不足的是没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使每名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从中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再有我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地给予评价,激励他们。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改掉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全面发展。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反思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因此,本课的设计是按照“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这样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

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学习形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不足之处:学生对搜集的资料不熟。虽然我对学生搜集、预习都做了要求,但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只搜集,缺少整理、熟悉的环节。导致学生交流文字资料时,常有读错、读的不连贯的现象。读不好,自然影响交流的效果

一生不变的乐观近日正在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他一生遭遇小人无数,颠沛流离。然而,他也一生乐观地面对人生,即使是流放到天涯海角,也能品味出生活的美好。最最让我掩卷长思的是,他一生遭遇的那么多小人中,有多少是他的青年时期的至交好友,有多少是他曾经认为可以命相交的人物。然而,在党争的政治漩涡里,在动荡不息的势力变换中,在狭隘的个人利益前,这些人无不想要致他于死地而快。因为他心中只有百姓,而无官场,在这些人眼中无疑是一个异类。

面对这些昔日的友人,犹如背叛一般的手段与面孔,他本该失去对人性的信任,失去对生命的热爱。是的,他痛心疾首过,他仰天长啸过。但是一次又一次的陷害与流放,没有让他金折玉碎、消极避世,也没有让他委曲求全、同流合污,却令他更加飘逸脱俗、乐观向上。

如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物欲横流,我虽未能感受到古代官场中那种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激烈,却也时常感叹生活的无奈、世人的冷漠,甚至怀疑过生命的状态与意义。这本书还未读完,在苏子瞻的磨难与乐观面前,我深知自己的点点无奈算不得什么。希望读完此书后,自己能用一个崭新的状态来面对工作与生活。

就用他的一首词来自勉吧: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教学反思一、本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 通过看电影、听故事、观图片展览等方式,了解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祖国而英勇奋斗的历史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又一次让学生们在对英雄们敬佩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共鸣,这是“感染”的作用。

2. 看电影、听真实故事等形式,学生的兴趣相当浓厚,避免了过去的假、大、空,让学生爱听,爱看,爱学。另外,教学中,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心写话的方式,展现个人体会,起到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加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教育。

二、还应注意的问题:

1.灌输式略多于渗透式。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有时往往渗透式比灌输式管用,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学生更易接受。

2. 本节的讨论时间稍显长,以致教学的“度”不好把握。由于多数学生对历史不了解,和认识水平、年龄特征的限制,讨论的时间和角度要恰当。故,在把握“度”的方面还需斟酌。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教学反思整节课我采用紧密结合时事,以同学们感受最深的中国运动员征战奥运会的经历为依托。先让学生了解旧中国,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中国人被称之为“东亚病夫”的屈辱历史。接着用图片展示了在1984年的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许海峰用清脆的枪声赢得了中国在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新中国才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才能真正站立起来。在激情导入之后,出示1984—2008年奥运会中国奖牌统计表,以此来反映祖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们从一组组的数据中体会和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人真正站立起来了。

在教学活动中,三维目标贯穿始终,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提升思想认识。实践证明,采用激情启发、设疑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等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提升思想认识。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效地进行交流,使知识的掌握和情感的升华落到实处呢?我计划在教学中作以下几点尝试。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1、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2、指导组长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3、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三、教师的引领时机要恰到好处,不可当座上宾。

小组合作交流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为了让学生能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在小组交流前,老师应该布置一定的任务,这样能使学生在任务的压力下,更好的完成交流探讨,并设置小组之间的比赛,学生为了让自己的小组胜出,会表现的更好些。

以上几点仅是我在教学中的肤浅体会,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深入有效,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小组结构,精选合作内容,丰富合作形式,使之真正成为有效可行的学习方式。

日益富强的祖国 为了有序地开展好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快乐中学习,我在教学理念的构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安排上作了精心的设计。通过对这课的教学,我作了如下的反思: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积极主动地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以《餐桌上的变化》让学生从我们的生活环节“吃”谈起,让学生有话可说。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家里的餐桌上物品(主食、菜、水果、其它等)做好上课发言准备。

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这一环节,我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学生引领到了生活和社会,使活动主题与学生生活联系,触及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学生加深感悟,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1、自身的语言有待进一步精炼,尽可能引导学生补充、完善或评价。

2、虽完成基本教学目标,但缺少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我在教学中关注这些个别学生,甚至可以手把手教其自学方法。

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不断探索、研究,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领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告别贫困奔小康整节课共分三个板块: 讲述票证的故事、忆往昔看今朝、感受党的正确领导。整节课下来觉得有成功之处也有许多不足。

优点:

1. 教学过程清晰完整,板块清楚,节奏紧凑。

2. 小品导入,激发兴趣。课的伊始先由小品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设计的问题“当当的爷爷给她讲了什么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引到了新课上来。这样也显得亲切自然。

3. 在讲述票证的故事一环节中,采用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票证,了解票证的用途,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注意从搜集资料的途径、介绍资料的顺序、语言的完整等多方面评价,评价的过程中渗透着学习方法。

4. 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尤其是引导学生理解票证的使用背景、票证的历史意义等方面起到很明显的帮助作用。尤其是教师让学生在看短片的时候不是一味的看,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记,记住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更增欠了使用多媒体的有效性、高效性。

5. 在“忆往昔看今朝”环节,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这样给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交流过程中教师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每当学生交流一个话题后教师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照片交流一环节显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6. 在指导学生看统计图的环节落实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7. 以《春天的故事》歌曲结束更是有新意,学生在了解的那段物资紧缺的年代,再来感受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就会有更新的认识,这样安排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缺点:

1. 教师语言不严谨,有待改正。

2. 教学时关于“细粮票”的应用说得不到位,以后备课时必须深入学习、了解相关知识,不错出现教师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

3. 课堂上不能做到完全的随机应变。

4. 只让学生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物资紧缺,板书中没有体现由单一到多样的变化。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课前我布置学生做了小调查,上课时,我开始让学生们们交流自己调查的情况,在综合讨论交流之后,总结出了一些用的比较多的品牌。以前上课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我在讲,学生们在听,学生说的少,互动性比较差,也不知道学生们掌握了多少,上课效率比较低。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交流,自己总结结论,最后我在他们讲述的基础上作出点评。没想到学生们讲述的还比较详细,总结出的结论也比较全面。最后拿出一点时间对本节课做一个全面的复习,上课的效率比较高。这是我没想到的。

在老师根据课本的内容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自己通过查找资料寻求问题答案,这样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单纯的老师讲学生记效果要高的多。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一提问,底下学生一片沉默,没人举手回答问题,有的甚至一问三不知。通过这节课试着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自己交流总结之后,学生们开始主动回答问题了,而且上课学习也变得积极起来。

篇三:不能忘记的屈辱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

枝江英杰学校 孟媛媛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的原因,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能力目标:学会从图片、文字、影片等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学习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知道落后就要挨打。

二、教学重点: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三、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探究活动,感悟我国遭受屈辱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鸦片战争视频,《南京条约》、圆明园图片、视频资料等。

2、学生准备:学生分组收集祖国挨打受辱的历史资料。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情景体验学习;问题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出示中国梦)生质疑。

2、师:这个梦与100多年一段屈辱的历史有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博物馆去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

板书课题:不能忘记的屈辱

二、体验感悟

(一) 展厅一 鸦片战争

活动1 探究鸦片的危害

1、观看清末人们吸食鸦片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读故事,说说从故事、图片中了解到的鸦片的危害。

3、想象: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所以中国人开始了禁烟,英国人会同意吗?为什么?

(师:就这样一场战争爆发了)

活动2 了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1、 观看鸦片战争视频

2、(出示《南京条约》),学生感受《南京条约》中屈辱。

(二)展厅二圆明园

活动1对比体验,感受被毁的屈辱

1、欣赏圆明园美景,生做小小解说员介绍圆明园。

2、观看被毁后的圆明园,说说看到了什么?

3、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过程。

活动2 导游

小导游讲述八国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感受屈辱。

三、合作探究

展厅三 自主展览

活动1 探究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收集的祖国挨打受辱的历史资料,思考:中国为什么会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

四、反思升华

1、再谈“中国梦”。

2、生谈参观感言。

2、师播放歌曲《中国梦》,歌声中结束新课。

附:板书设计

不 能忘记 的 屈辱

体弱

鸦片志丧 禁烟 战争割地

财空 丧权

?? ??

落后 腐败 贫穷 闭关??


中国受屈辱的故事(15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05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