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三峡扩写

三峡扩写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5 11:48:56 | 移动端:三峡扩写

篇一:七年级上册三峡

七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

班级 姓名座号

【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

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自主学习部分主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下文注释,主动学习,课堂检测。个别纠

错并强调易错者。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__的总称,在重庆市___________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

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

九十,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

习的能力。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 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常见文言虚词,在归纳总结、对比中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举一反三,反

复强调和理解,在翻译中强化。学习虚词,不能就虚词本身来单一说它的意义或

用法,而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来揣摩它的意义和用法。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在归纳总结、对比中加深学生对其

的理解和掌握。举一反三,反复强调和理解,在翻译中强化。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学习此文作思想准备。以上是学生自主学习

的内容,重在强调学习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解决的

方法是,在理解翻译文章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讨论。

【二、合作探究】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第一段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和巩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因此

是扎实落实这一些内容。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这是学习本文的升华,是世界观体现。在学生自主回答和小组讨论的前提下进行

点拔。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找重要句子、关键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然后进行筛选、分析,从而概括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里的关键词实

际上是让学生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这是第一问。关于详略是指内容,这一

点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关键是详略的原因,是比较难的。因此这里正是讨论和探

究的地方。这是一种写法,即先扬后抑,也是对比,先扬后抑学生不容易想到,

但对比可能较容易。这种写法是为了突出中心服务的。这里以小组合作讨论形式

来学习、解决问题,是比较合理的。

(二)第2,3,4段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概括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懂得“谁

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一模式,化复杂为简单达到概括效果。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

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

先写夏季景色。

扩展,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视野,也是学以致用。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

活走进文本,相互渗透,达到活学活用。鼓励学生生成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

思想。不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不同。

【三.练练测测】17.翻译: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解决的方法是,在理解翻译文章的基础上,

再来分析讨论。

1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4分)

⑴略无阙处 通,意思是 。

⑵哀转久绝 通,意思是 。

1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4分)

2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22、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 ,先后,即先用粗线条

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或季

节,中间是 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之。(3分)

这一题是考查文章的选材知识。多件事写人的文章,要详略恰当。引导学生从把

握文本主题的基础上来分析判断材料的详略安排。这里有个误区教师一定要指出

来,就是不能以字数的多少来判断详略。

【四.拓展延伸】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

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

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

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

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导游词:

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找重要句子、关键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然后进行筛选、分析,从而概括故事情节。可结合文中的插图内容来概括。

三峡教学反思

一、课型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时下文言文教学有着过分重视文言知识传授的倾向,使本来意蕴丰厚的古代作

品只剩下了字、词、句,这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

只见其“言”而不见其“文”。我用充满诗意的导语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优美的意

境,简明地作了一句文学常识介绍后便进入了课文的学习。首先,我让学生结合

书下注释弄清字音,自行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由老师带感情朗读,

配合优美的乐曲,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由学生仿读,边读

边体会,读中导,读中悟,在两遍三遍的朗读中,学生大多对文章有了较深的印

象,至少大多数同学都能流畅自如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我把这一教学过程

称为“品读”的过程。因为我特别欣赏洪镇涛老师创导的“品读”教学法。所谓“品”

即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

“品”要以“读”为基础,而“品”过之后要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先读后品,品品读读,反复诵读,涵泳文意,才是学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特别是如《三峡》般美若仙境的文章。

二、教学过程中力求立意高远,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

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记得在第一次给学生上文言文课时,我就让学生讨论过为什么学习文言文,我理解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这样面对一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于是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大胆地删节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三、玩味佳句,抓住文眼

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优美佳句的欣赏上。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行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然后说明喜爱的原因。许多学生都喜欢写三峡夏季水的画面。于是便抓住机会,诱发联想,想起一些与此地情景相似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夏季水流湍急,学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还想到了许多写水的诗句。这既是一种对课文的理解,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有的学生欣赏“清荣峻茂”的图景,于是课堂上对这四个字进行展开扩写,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四种图景描摹出来,结果,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扩写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扩写使原文那种深远的意境变得平淡了,好多丰富的内涵也没有了。经过比较,学生深深体会到了那种简洁、典雅的古代散文魅力所在。还有的学生喜欢秋季的凄清,面对两岸高峻的山岭,聆听悲哀婉转的猿的叫声,体会空谷传响的幽深,触景生情。这种直接面对文本的倾听和思考,拉近了学生与古代时空的距离,仿佛听到了作者旷远的呼唤,仿佛看到了作者对壮美河山的叹仰。如果说《三峡》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么学《三峡》的人也与自然景观成为一体了。在此基础上,练习写导游词应该是信手拈来了,完成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全过程。

《三峡》学案参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 ②通“缺”,断缺 ③极高的 山峰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飞奔的马 快 ⑥几 ⑦消失 ⑧在

4.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

篇二:三峡

三峡

张志玲

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特点。

2. 在讨论探究中把握文章内容。

3. 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整体布局的妙处。

二、 过程和方法

1. 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2. 以朗读训练为主,内容的挖掘是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探索。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章中作者渗入的情感。通过想象,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 重点

(1)

(2)

(3)

2. 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的特点。

3. 教学突破

(1)

(2)

(3)

教具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古筝曲、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有机会出去旅游,你选择去哪?

(学生兴致盎然地自由交流,简明说明理由。)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朗读-----理解-----背诵。 欣赏三峡美景,深入作品意境,感受画面美。 揣摩词语,把握写景特点。 多层次朗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指导朗诵,让学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激发感悟美的能力。 通过探究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老师想去的地方,那里山势雄奇险峻,江流奔流湍急,夹岸峰插云天,那里松柏葱茏,风光秀美如画,曾吸引许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展示搜集的三峡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吗?对,三峡。三峡风光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更美。今天,就让郦道元带我们到三峡一游。(板书课题)

二、 朗读文章,把握情感

1. 古之学者日诵不辍,可见学习古文第一步必须要诵读,只有成诵于口,才能烂熟于心。请

同学们先自由朗读本文。

2. 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教师指导朗读:

本文虽短,但波澜起伏,节奏感强,写山势文气舒缓,写江水暴涨,如屏障突起,文势急促,写秋景,文笔凄清悲凉,节奏变得沉重凝滞。

3. 录音范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学生边听边小声跟读,注意节奏、语气、语速、读音,感悟文章内容。)

三、 理解课文,理清思路

1. 师:学习文言文只读是不够的,还要去理解,请四人小组合作,疏解文章。

小组成员结合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词、句有疑惑可班级交流。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小黑板展示以下字词)

(1)

(2)

(3)

(4)

(5)

(6)

(7)

(8) 略无阙处(略无:毫无;阙:通“缺”) 重岩叠嶂(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夏水襄陵(襄:漫上) 不以疾也(以:认为)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绝 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属引凄异(属:连续;引:延长) 林寒涧肃(肃:寂静)

2. 作者在写作时,有没有顺序,对三峡的山和水,作者是怎样的描写的?生思考。小组探讨。

回答。

师归纳:作者在描写三峡时先写山后写水,写山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写水抓住“形”、“色”、“声”、“情”。

3.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山水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板书:

山-----连绵不绝,遮天蔽日

水-----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四、 赏读课文,感悟美点

1. 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朗读,启发学生想象。

三峡风光美,下面闭上眼睛,我们一起领略三峡的山光水色。

2. 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闭眼凝神的瞬间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感悟文中山水之美,语言之美。

如: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联想到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由“巴东山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联想到渔者的生活。

3.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加以赏析。

如:(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茂、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五、课外拓展,发展个性

巧设场景,学以致用:

如果有机会游三峡,请你做导游,想想,你会如何解说,能用上《三峡》里的话吗?(如能结合三峡现状更好。)

学生上台解说旅游胜地三峡。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解说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峻清幽的三峡盛地。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一代又一代墨客文人为之高歌,郦道元用文笔点染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现在让我们走近三峡,赞美三峡吧。(在学生齐读本文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课练中的习题。

3.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4.个性练习:请以“月亮”为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写景短文。字数:

300字以上。(选做)

板书设计:

三山-----连绵不绝,遮天蔽日

元 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水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教学反思:

郦道元的《三峡》文质兼美,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并能识记理解文章的字解句意呢?

(一)多读。

在设计本教案时,读贯穿始终。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多次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对文章有了较深的理解。

(二)欣赏、品味。

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优美佳句的欣赏上。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行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然后说明喜爱的原因。许多学生都喜欢写三峡夏季水的画面。于是便抓住机会,诱发联想,想起一些与此地情景相似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夏季水流湍急,学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还想到了许多写水的诗句。这既是一种对课文的理解,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有的学生欣赏“清荣峻茂”的图景,于是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四种图景描摹出来,结果,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描写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扩写使原文那种深远的意境变得平淡了,好多丰富的内涵也没有了。经过比较,学生深深体会到了那种简洁、典雅的古代散文魅力所在。还有的学生喜欢秋季的凄清,面对两岸高峻的山岭,聆听悲哀婉转的猿的叫声,体会空谷传响的幽深,触景生情。这种直接面对文本的倾听和思考,拉近了学生与古代时空的距离,仿佛听到了作者旷远的呼唤,仿佛看到了作者对壮美河山的叹仰。如果说《三峡》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么学《三峡》的人也与自然景观成为一体了。在此基础上,练习写导游词应该是信手拈来了,完成了

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全过程。

当然,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文言基础较薄弱,一课时完成本科教学内容,显得时间较劲,教学目标落实不够扎实。这提示我在今后教学中要注重课量的设置,内容的安排,时间的把握。

篇三:中学生语文仿写缩写续写扩写

【解题技巧】

根据仿写试题考查侧重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型:结构类仿写题、修辞类仿写题、诗歌类仿写题和思维类仿写题。

下面结合实例,分别介绍这几种题型的仿写方法:

一、结构类仿写题——看清结构,模仿有据

技法点拨 解答以结构为命题点的仿写题,要把握例句的结构特点,先看清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的,要分析句子成分的关系(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等);是复句的,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并列、因果、假设等),再按例句的结构仿句,同时注意语气、内容、修辞等方面的要求。如: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

解析:例句是富含哲理的复句,总体上看是因果关系复句;“多了??少了”所关联的短句之间,又是并列关系(对比关系);分号之间的语句是并列兼对偶关系。解答此题,必须在对这种结构关系了然于心的前提下,联想两种事物及与之相关信息,表达生活哲理。 参考答案: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冷艳,才多了些成熟,少了些青涩; 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坚韧,才多了些静谧,少了些喧嚣。

二、修辞类仿写题——抓住特色,创新出彩

●技法点拨 修辞仿写题主要涉及比喻、排比、对偶、拟人、反问、设问等常用的修辞格。解答这类题时,最关键的是了解某种修辞的特色、要求,如,比喻往往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它要求新鲜、生动;排比则由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整齐而富有气势。如:

请以“理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理想”与“现实”的意义、特点,做到内容贴切;将“理想”与“现实”拟人化的同时,使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参考答案:理想热情浪漫,带着五彩缤纷,给生命以激情;现实稳健厚实,带着三分沉重,给人生以冷静。

三、诗歌类仿写题——形神兼备,追求文采

●技法点拨 仿写短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例子一般具有哲理性,仿作也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②诗歌借形象表达思想,仿写时要看清诗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③追求高远的意境。如:

在“梅花”、“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这首小诗的格式,写一组句子。

溪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筑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你欢快的旋律。

解析:《溪流》主要采用了对比、拟人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一种欢乐的精神。仿写时一要注意用修辞手法追求语言的文采,二要表达出明确的思想,可借“梅花”,写迎风斗雪的精神,借“星星”,写微小人物存在的价值等。

参考答案:①梅花:没有桃花艳丽的姿容筑也没有杏花芬芳的醇香但是寒风中那片深红是你迎风斗雪的笑脸。②星星: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筑也没有月亮皎洁的清辉筑但是夜空里的那点闪烁筑便是你迷人的容颜。

四、思维类仿写题——巧思显智,妙想出奇

●技法点拨 以形象思维为考查点的仿写题,一般是要求将一个事物比喻为不同的事物,这需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相似性,发挥联想、想象能力写出新奇的比喻。以抽象思维为考查点的仿写题,一般要求就具体事物揭示生活哲理,或揭示形象语句的精神实质,这需要研究事物的特征,使“物”与“理”相得益彰,体现对比思维的仿写题,最好利用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相反性,思考解答。如:根据下面的示例,请另选一组事物,运用联想和对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某种认识(不拘泥于句式,40字以内)。

示例:鲜花虽然娇艳,但经不起风吹雨打;小草看似寻常,却更能承受酷暑严寒。 解析:这道题兼考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从“鲜花”的两面性(美丽而易损)和“小草”的两面性(平凡而坚毅)中受到启发,联想到两面性与之相对应的事物。事物的本身以鲜明的形象出现,而其两面性则是抽象的,因此,这个联想过程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参考答案:露珠虽然晶莹,但经受不起风吹日晒;石子看似平凡,却能承受砖瓦的挤压。 高考仿写题分类解析

仿写,即根据例句(词)内容、结构、修辞等特点,另造一个或一组新句(词)。

高考仿写考呈现以下特征:材料上,更加关注现实、人生;内容上,越来越关注情感、哲理。其常见题型有借词语生发的仿写、句子仿写、诗歌仿写、对联拟写等。

二、句子仿写

仿写句子涉及句子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照应和字数等多方面要求,其核心为句子内容和句式特点。

例1.以“关爱”为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两句都要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

[例句]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幸福。

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例句把“关爱”比喻为眼神、春风,接着写其给人的感受。仿写的句子仍以“关爱”为本体,要求仿写喻体,仿写时要注意第二句与喻体的关系。再按照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的要求,可仿写出: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杯热茶,给人无限的温暖;关爱是一个微笑,给人浓浓的爱意等句子。

例2.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智者的思索是深深的泉眼,从中涌出的水也许很少,但滴滴晶莹;庸者的奢谈是浅浅的沟渠,由此流过的水或许很多,却股股浑浊。

例句两个分句都为包含比喻修辞的转折复句,并且前后分句之间构成对比关系。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可以仿写出:逆耳的忠言好比配有黄连的中药,虽然难以下咽,却是对症下药;奉承的蜜语犹如含有毒药的琼浆,虽然香甜可口,却是慢性中毒或圣人的言论如同暖人的春风,虽然日日诵读,亦不会厌倦;奸人的谗言彷佛悦耳的仙乐,虽然悦耳动听,却杀人于无形等句子。

四、对联拟写

拟写对联,它也是按一定的语言形式、语言规则仿造句子,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要求更为严格的仿写,仿写时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相对,内容大致相关或相反。高考拟写对联题一般只要求宽对,对平仄不作限定。

例1.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上联为单句,其主语由三个水果名称构成。宾语“岭南佳果”为名词性偏正短语,是对主语的高度概括,其中“果”字为仄声。解题时,要注意上联结构、词性、内容、前后照应、平

仄等特点,可拟出:月季牡丹金桂,均为海内奇葩;北京西安上海,都为中国名城;长城故宫三峡,尽为中华风光;芍药黄菊剑兰,均为苏杭名花等下联。

例2.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为单句,主语“华夏儿女”,谓语“文武双全”、“建伟业”。“华夏儿女”为偏正短语,“文武双全”为主谓短语,“建伟业”为动宾短语,“业”字为仄声。拟写下联时要注意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思相关、平仄押韵,另外,还要注意表达的文采和语言的流畅通顺。可以拟出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碧桂英才品学兼优显神威,顺德学子智勇齐备创佳绩;横批:振兴中华,数我风流,舍我其谁等。

一、 填空式仿写题型

【名题精选一】

结合所给语境,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让我怎样感谢你呢?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 ,

; ,你却给了我银白的世界。

【解题技巧】

解答这类试题的方法是:①瞻前顾后,从前后的语句中找出暗含的对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约束信息,根据这些约束来进行仿写。本题在形式上的约束有两个,第一,从“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一句可知,所仿写的句子要构成转折关系;第二,所仿写的句子要与前后句组成一组排比句。本题在内容上的约束也有两个,第一,从“一缕春风”“整个春天”可知,前后分句所写的对象之间存在一种大与小的对比关系,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我”对“你”的加倍给予与无私付出深表谢意。②结合前后语境、情景合理联想、想像,确定仿写的对象和内容。本题前面写到“春风”“春天”“浪花”,最后一句写到“银白”,这明确告诉我们,整个句子应该写自然景观,因此,由“浪花”就会联想到“长河”、“大海”,由“银白”就会联想到“雪花”“月色”等。前一句是写“春风”,第二句写“浪花”,最后一句写“雪花”,那么,中间一句就又可以联想到“青山”“树林”等自然景观。 答案示例: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名题精选二】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解题技巧】

首先,瞻前顾后,从句子形式来看,前两句是“从??学得??”的形式,后两句是“某某《××》的??”的形式;从内容方面来看,都是写人们从读书中学做人,但前两句是写“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后两句是写“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第二,展开联想,我们可以从孔子、鲁迅联想到庄子、荀子、老子、朱熹、韩愈、柏拉图、巴金、叶圣陶、冰心等;从《史记》《正气歌》,我们可以联想到施耐庵的《水浒》、巴金的《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等。然

后,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去写就可以了。

答案示例:①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马尔克斯《百

年孤独》的魔幻荒诞,卡夫卡《变形记》的痛苦绝望。

②从陶渊明学得淡泊的心灵,从苏轼学得超逸的情致/都德《最后一课》的爱国情怀,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坚忍不拔

5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希望是,,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

①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的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②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19、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①唯在清明,江南江北,共披一蓑细雨;或在除夕,将一锅锅水饺,煮成万代永传的顺顺当当与和和美美。②唯在除夕,江南江北,共鸣一串爆竹;或在端午,将一只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③唯在重阳,江南江北,共品一块蒸糕;或在除夕,将一串串鞭炮,爆出千年不变的美美满满与平平安安。

21、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

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30、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

示例: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颗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

33、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示例:小学是赛跑时的起跑,中学是赛跑中的加速,大学是赛跑的冲刺,社会是赛跑后的颁奖。

35、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知识,是大地的绿树,只要你不断浇灌,总会参天茂密。

知识,是山中的清泉,如果你截断源泉,就会变质干涸。

43、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

示例: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

(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

考查的内容大体包括句子内容、句式、语言表达和修辞方法四方面。

仿句审题注意:一 审题干明确显性限制 可以把题干的要求进行分解,把每一个小点写在草稿纸上,标上序号,做好后对照,看是否全部落实,有无遗漏。 二审例句 ,明确隐形限制。1修辞2句式3内容、4语体特色、5感情基调等

【话题一致】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

“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就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阐述出来;将含蓄的语句,明白解释出来;将不完整的语句,具体补充出来。考查考生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想像、联想等手段,使语句更加丰满。

扩展语句形式类型:

1、连缀词句型。

2、语句扩展型。

连缀词语型扩展型

对词语进行形式特别是内容上的连缀。

①定向连缀 所给词语中一个词或一个句子为中心,其余词为背景。这类题目往往让人在两个背景条件中扩展同一话题。

注意:重要的是紧扣各自情境,其次是要围绕和突出重点(即描述对象),另外符合其他类型要求(如修辞、句式、字数)。

参考答案:田径场上,运动员们在起跑线前跃跃欲试,那洁白的起跑线好像张开它动人的笑脸,给每一个运动员鼓劲、加油。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在独自跋涉于人生道路的起跑线,青年时代的奋斗将给你的人生涂上一层绚丽的色彩,青年时期的荒唐带给你的只能是苦涩的伤感。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月亮”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5个字。 情景一:将离开家门 我 月亮

情景二:回到家中 我 月亮

[答案]情景一:走出家门,我不禁又回头望了一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头望星空,月儿弯弯,像一艘独木船,欲载我同行。

情景二:推开家门,我兴奋地环顾着这曾经熟悉而陌生的家,蓦地眼角掠过一丝余辉,抬头一瞧,一轮圆月当空悬挂,流溢的清辉,激荡着每个家人喜出望外的心。

②不定向连缀

建议:主动在扩展中表达一个中心或创设一种氛围。其它注意点同定向连缀。 将下面的词语扩展成50字左右的一段话。

词语:月光 灯光 手影 笔影

参考答案:


三峡扩写》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99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