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小孩行孝感恩评价怎么写

小孩行孝感恩评价怎么写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4 07:20:28 | 移动端:小孩行孝感恩评价怎么写

篇一:高玉霞行孝心得

心怀感恩 及时行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整天挂在嘴边,也经常跟朋友们一起谈起。当朋友的父亲去世,朋友在QQ上发表心情时又写上了这句话。我也开始静静的深思,我对父母感恩过什么?都为他们做过什么?

想一想,当我们是一个幼稚可爱的孩子时,附在母亲的怀中,跨在父亲的脖子上,笑容洋溢在一家人的脸上。那是一幕幕多么熟悉而又亲切的镜头,仿佛就在昨天;但也是一幕幕让人伤感的片段,因为它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连记忆都显得那么的苍白。

去年,母亲一直身体不好,因食道溃疡住过十几天医院,又反复发作过两次,做过两次胃镜,连续吃了几个月的药,到现在还没有停药。一直都是弟弟陪在身边,腊月二十一爸爸给我打电话让我陪母亲去医院看病,正好赶上幼儿园召开期末家长会,为了工作也没有去成,侄女的家长会也没人去开。真的,我的心都在流泪。

我们有多少人曾用心地想过自己的父母,多数的时间我们都在忙忙碌碌,找着不成理由的借口,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为了孩子劳苦奔波。不要真的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后悔没有好好尽孝,孝不能等,老人也等不起,感恩、尽孝,就从此刻,从我们自己的父母做起吧!

是啊,平时都找借口说自己忙,结合假期,就让我们做儿女的尽尽孝心吧!腊月二十七日我和女儿回到家,妈妈在看小侄子,爸爸去了姐姐家看小外甥,我看到家里卫生还没有打扫,就和女儿、侄女分工,先把玻璃擦了,又把家里的各个角落打扫干净,把洗好的沙发套套在沙发上,我们娘仨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对视而笑。晚上是最温馨热闹的一幕,一家人挤在大客厅里,我对女儿说: “咱们为姥姥洗脚吧”。妈妈听到立刻回应:“不用不用,我现在还能动弹,等我躺在床上不能动了再为我洗也不晚”,多么令人心酸话语,父母对儿女的要求是那么那么的低,有这一句话他们就满足了。我要女儿端来一盆水,硬是把妈妈的袜子脱下来,把她的双脚泡在盆里,轻轻揉着这双经过岁月蹉跎过,长着硬茧的双脚,流下了眼泪。这小小的举动,我不敢说“孝能感动天”,但却能感动人,女儿见我给姥姥洗脚,她也端来水为姥爷洗,姥爷笑

的口水都流了说:“谢谢宝宝,俺外甥女真孝顺”。接着女儿又为我洗了脚,客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其乐融融的气氛。

第二天我和女儿又回到婆家,做了同样的事情。经过这个假期,感觉女儿也长大了懂事了,我在厨房做饭,她会端菜,摆碗筷,让她扫地、拖地、也没有了以往的拖拖拉拉,而是应声就干。每天晚上为我端洗脚水,偶尔替我洗洗脚,我也感到很欣慰,女儿比我做的好,我让妈妈等到快七十岁了,才盼到我为她洗脚。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要认为,给父母吃的、穿的、喝的、多给父母两个钱、能养老就叫孝。 现实中,人们往往到寺庙去烧香磕头,其实父母才是我们的活菩萨,我和朋友在一起经常说:“有父母的有福了 ,父母的健康,才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的福气”。所以说,我们再忙再累,也要记得常回家看看,不一定非得做什么,只要静静的陪在他们身边,听他们唠叨唠叨,给他们锤锤背,他们就已经很开心,很满足了。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父母,学会孝敬自己的父母,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

孝不是在嘴上,孝在态度上,孝在行动上,从现在做起,还来得及,我们要用心做事,用情做人。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给父母端茶倒水开始吧!趁我们父母还健在,孝要及时,不能等待!

淄博宝新性经典幼儿园

高玉霞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五日

篇二:孝道与感恩

孝道与感恩

三(1)班主题班会(张仙花)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构成社会问题,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给予我国孝道文化以科学和现代的诠释,对当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一、孝道,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传说很久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娶后妻,生一子叫象。从

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孔子思想。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孝、悌、忠、信。孟子说:“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

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世纪初,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提出“道德革命”、“家庭革命”口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目的道德规范,重新解择并赋予其民主主义的新内容。

综上可见,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为了维护、形成这个孝道传统,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礼法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有食肉的资格,享受敬神一样的礼遇。春秋战国时,70以上的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的老人免两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为保障崇孝风尚固化,历代皇

帝采取褒奖孝行、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汉文帝时,诏令天下郡守,推举孝廉之士,授以官爵;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时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小孩子从入学起便从童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中诵读“首孝悌,次见闻”。此外,严惩不孝。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至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二、孝道文化,社会文明的力量

孝,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

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

孔子提倡的孝道文化,其内涵可以从如下五方面来理解:

敬养父母。这是对双亲而言。敬养父母双亲是人类的天性。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说,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这是人类一种天性。又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种表现: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以最诚敬的心情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父母生病时以最忧虑的心情照料父母;父母过世时以最哀痛的心情来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以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父母。这五方面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侍奉双亲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体现了人的孝亲的圣洁本性。

中国人讲孝,既重赡养,也重视心里关怀和内心愉悦。在有些人看来,父母到了老年,不能自食其力了,做子女的从经济物质上养活他们,使他们吃穿不愁,也就算报答生育之恩了。孔子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强调“敬”,认为仅仅“能养”是不够的。所以,孝敬父母应在既养又敬上下工夫。在家不仅应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减轻父母家务负担,而且应从思想上,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外出和到家,向父母打招呼。在外地读书

篇三:知感恩 行孝道

知感恩 行孝道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史上默认的道德准则;孝,是乌鸦反哺,是羔羊跪乳,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知感恩,行孝道。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大自然给了我们润泽,给了我们明媚阳光和新鲜空气,我们要感恩;大地给了我们肥沃的土壤,给了我们动植物和其它生存条件,我们要感恩。同样父母给了我们生育、养育之恩,还有无尽的爱怜与呵护,我们更要知道感恩。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懂得感恩。牛羊有跪乳之恩,燕雀有反哺之恩,鸳鸯有挚爱之恩,就连肉眼看不见的草履虫也知道妈妈的养育之恩。动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类! 然而当下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以,孝心的终极奥义是爱。孝心其实很简单,比如,为母亲倒一杯水;为父亲捶一次背……这是多么平凡。但是这些小事,却能让父母感动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样也不需要千万豪宅,也许你的孝心不豪华,只是亲手为爸妈做一顿他们爱吃的

饭菜,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会欣然接受它,因为,这里满载着真诚的爱!这才是给予父母最好的礼物!

也许,每一位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你们忘了,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忘了树欲静时而风不止,子欲养时而亲不待的痛苦。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

熟话说“不贤难入世,不孝难为人”。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如果说他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那是纯属巧合。因为一个人不会感恩,就如同失去了人体中的重要器官,是走不出好的路的;一个不懂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因此,礼节与感恩处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之处,掌握着我们的成与败。

“孝”是父母感到劳累时,你帮他们捶捶腿;“孝”是父母走进家门时,你脸带笑容地说一声:“爸妈,你们辛苦了!” “孝”一个很深奥又很平凡的字眼,“孝”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细节体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的父母已

不再年轻,他们时不时的站在门口,眺望着、企盼着你那渐近的身影,不要等到父母都已老去,再追悔莫及。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有资格爱孩子,才能爱自己的祖国。我们将一起努力,共同建筑心中永恒的爱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点时间,把孝心带回家,让父母沐浴在温暖的爱的阳光下,把孝的种子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小孩行孝感恩评价怎么写》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88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