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估算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估算ppt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9 07:17:37 | 移动端: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估算ppt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设计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执教:鄂城区燕矶镇花园小学曹育琴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2、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关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情境创设法,引导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对估算的认识.

2、口算计时比赛:看谁算得又多又准。

3、比一比。

3、情境导入:在这金秋时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天高云淡,景色宜人,山清水秀,层林尽染,枫叶似火,红桥香道,麦浪似金,真是如诗如画,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去参观。你们想不想去也去一饱眼福。下面,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宝葫芦岛,看看里面有什么好玩的。哎呀,大门锁上了,要买门票才能进去。看,有三位老师也带着一些同学来这里参观。老师拿出250元问同学们: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去参观,带250元够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

2、认真读题,分析问题:

(1) 说一说本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 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

(3) 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说, 师相机板书课题: 29×8

师追问:要解决带250元钱够不够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呢?请你们选择一下,看哪种算法能够比较快速的解决这个问题。

3、师小结:在生活中遇到这样够不够的问题时,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

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

板书: 估算

4、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适合估算,什么情况下需要精确

计算。

a、当售票员告诉老师应该付多少钱时,售票员能不能估算呢?为什么? b、老师付给售票员300元,应找回多少钱?售票员该怎么计算?为什么?

5、解决问题

(1) 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 小组或同桌交流。

(3) 小组代表汇报,完成板书

29×8≈24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提问:250元比实际钱数多了还是少了?(多了)

判断:因为240<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适时引进≈:由于29×8是大约等于240,不是一个精确值,我们就不能用等于号来表示,而用≈,跟老师一起书写“≈”,约等号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来,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算式。29×8≈240 读作:29乘以8约等于240。

6、小结:我们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很快就估算出结果,解决了

问题。

7、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境引入:29名同学的票钱够了,那加上三位老师呢,250元还够不够呢?利用我们刚才学的估算方法,同学们来尝试估算一下。

(2)请你思考以后,在答题纸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

(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预设)

组1:32×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组2:32×8≈240(元) 2×8=16 (元) 240+16=256(元)

256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不够买门票。

8、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29×8,把29看作30,30×8=240,够买门票。

32×8,把32看作30,30×8=240,不够买门票。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够,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生可能说出: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估小的时候要考虑剩余的人数)

师总结: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分析。那大家认为老师带多少钱去比较合适呢?

小结: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三、玩中学,掌握估算技巧。(鼓励学生说估算思路和过程)

1、情境:买完门票,让我们进去看看,有什么好玩的。(课件)

2、想玩吗?要认真答题哦:选择一个项目,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同学一起

去玩的话,大约需要多少钱?

3、小组长汇报。

4、巩固练习。

五、巩固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同学们玩得开心,老师们也忙着给他们拍照。一个照相机能照316张相

片,3个照相机大约能照多少张相片?

2、玩了一天,小明在电脑上写一篇400字的秋游日记,他平均每分钟打53

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留心观察,留住记忆,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结:这次的宝葫芦岛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板书:

乘法 估算

把多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8≈240(元) 读作:29乘8

30(估大)

240元<250元

答:29个同学,带250元够买门票实际问题, 8≈240(元) 具体分析 30(估小)

2×8=16 (元)240+16=256(元)

256元﹥250元

答:32人,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篇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 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 240(元)

30 ×8=240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4)适时引进≈: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 ,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板书≈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6、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 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元钱,够吗?

(2) 出示补充例题:每张门票8元,32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尝试估算。

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 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

( 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组1:32×8≈240(元)

240元﹤250元

30 ×8=240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

组2:32×8≈240(元)

2×8=16(元) 240+16=256(元) 256元﹥250元

30×8=240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组3:32×8≈240(元)

2×8=16(元) 16元>10元 30×8=240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4)辨析: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买票。(板书:还差2人没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写答句)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

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能搞清楚就不简单,能说清楚就更不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个组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引发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谢谢你们!

(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

29×8,把29看作30,30×8=240 ,够买门票。

32×8,把32也看作30,30×8=240,不够买门票。

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生可能说出: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 师总结: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然后互说想法。

21×6≈180,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五/4

看谁估算得最正确。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一、 练习十五/5

学生独立做。

二、 练习十五/6(检测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篇三: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 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 240(元)

30 ×8=240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4)适时引进≈: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 ,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板书≈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元钱,够吗?

出示补充例题:每张门票8元,32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尝试估算。

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

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

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组1:32×8≈240(元)

240元﹤250元

30 ×8=240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

组2:32×8≈240(元)

2×8=16(元) 240+16=256(元)

256元﹥250元

30×8=240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组3:32×8≈240(元)

2×8=16(元) 16元>10元 30×8=240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4、辨析: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买票。(板书:还差2人没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写答句)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

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能搞清楚就不简单,能说清楚就更不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个组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引发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谢谢你们!

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

29×8,把29看作30,30×8=240 ,够买门票。

32×8,把32也看作30,30×8=240,不够买门票。

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生可能说出: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

师总结: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2)和例题29×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例题在估算后进行比较,而这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

师强调: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的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2、继续游览,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开始了。

(1)出示:二年级有200位小朋友观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

(2)和例题32×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

师强调: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四、全课总结:

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估算ppt》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49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