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8 21:27:30 | 移动端:心理学与生活

篇一:《心理学与生活》笔记-精华版

《心理学与生活》

【美】格里格,津巴多 著

一、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

1、定义

心理学(psychology):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另定义见第二章)

行为(behavior):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2、心理学的目标

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1)描述发生的事情

行为数据(behavioral data):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

(2)解释发生的事情

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也称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或情境变量(situational)。

(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中的预测量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通常依据它们能多好地做出精确且全面的预测来判断它们的优劣。

科学的预测也必须被足够精确地加以叙述,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

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1、 心理学的历史根基

(1)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心理的内容

科学方法、精确的度量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的强调,是冯特心理学的传统特色。

内省法,即由个体系统地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的思维和感觉。

结构主义即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这个观点的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

(2)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有目的的心理

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心理的机能。对那些使机体适应环境和有效地发生功能的、习得的习惯,赋予了基本的重要性。

2、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1) 生物学的观点(biological perspective)

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心理现象与社会现象能够最终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理解:即使最复杂的现象,也能够通过被分析或简化为更小更具体的单位来理解。行为是被躯体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经验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来改变行为。

(2) 心理动力学观点(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张度。

(3)行为主义观点(behaviorist perspective)

寻求理解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首先,行为主义者分析先行的环境条件。其次,他们把行为反应研究的主要对象看作是理解、预测和控制行为。最后,他们查看跟随反应出现的可观察到的结果。

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其原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

(4)人本主义观点(humanistic perspective)

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人类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寻找行为模式;关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试图研究整体的人,将一种整体的观点运用于人类心理学。

(5)认知的观点(cognitive perspective)

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

行为只是部分地由先前的环境事件和过去的行为结果所决定。一些最重要的行为是从全新的思维方式中产生的,而并非是从过去使用过的可预测的方式中产生。想象与过去和现在完全不同的选择和可能性的能力,使人们能够朝着超越当下环境的将来而工作。

(6)进化论观点(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一样,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以达成特定的适应性目标。把极长的进化过程作为中心解释原则。

(7)文化观点(cultural perspective)

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确定研究者发展出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所有人,还是只适用于一个更小的特定人群。

一、 发现的背景

发现的背景(context of discovery):是研究的开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人们形成一个新的观点或者对于某种现象形成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考方法。

理论(theory):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决定论的假设,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

大多数心理学理论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determinism)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

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有其所决定的。

假设(hypothesis)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以检验的阐述。

二、验证的背景:客观性的保障

验证的背景(context of justification)是把证据拿来验证假设的研究阶段。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是通过将错误降低到最小,提出可靠的归纳等方法来收集和解释证据的一般的程序集合。

1、观察者偏见和操作定义

观察者偏见(observer bias)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意味着在数据的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

对概念含义进行标准化的策略我们称为操作化。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以测量它或决定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在一个实验内使含义标准化。

变量(variable)是一些在量和质上变化的因素。

在实验中,其值相对于情境中其他变量而言独立自由变化的刺激条件叫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其值是一个或更多自变量变动的结果的变量被称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他们依赖于刺激条件的变化。

2、实验法:另一个可选择的解释和控制的必要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s):操作一个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

(1) 客观性的挑战

当一些不是实验者有意引入到实验情境中的因素确实影响了被试的行为,并对数据的解释增加混乱的时候,我们称这些因素为混淆变量(confounding variable)。

当研究者或观察者向被试暗示他所预期发现的行为,并因此引导出期望的反应时,非有意的期望效应(expectancy effects)就发生了。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效应。

当没有任何一种实验操作时,参加实验的被试也改变了他们的行为,这时,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就产生了。当行为反应受到个人对做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产生某种反应程序的影响时,安慰剂效应就发生了。

(2) 补救措施

控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s)——它是一些力图使所有变量和条件保持恒定的方法。

双盲控制(double-blind control):实验助手和被试都不知道哪一名被试进行了哪项处理来消除偏见。

安慰剂控制: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实验条件, 属于控制的一般范畴,以使实验者确保他们自己正在进行恰当的比较。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s):被试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条件和控制条件,来接受不同的程序。

样本(sample)总体(population)

如果一个样本在诸如男女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分布都与总体的特征非常匹配,这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representative sample)。

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用每一个被试作为他自己的参照。

A-B-A设计,被试首先经历基线情境(A),然后进行实验处理(B),最后再回到基线(A)。

3、相关法

相关法(correlational methods):当力图决定两个变量、特质或者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时使用的方法。

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精确程度,称为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相关可能反映一部分因果关系,或者根本就不反映因果关系。

三、 心理测量

1、获得信度和效度

信度(reliability):指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结果具有可信性指在相似的测验条件下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效度(validity):指研究或测验得到的信息精确地测量了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心理变量或品质。一个有效的实验意味着研究者能把研究结果概括到更大的范围。

自我报告法(self-report measures)是口头报告(写或说)研究者提出的问题。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开放式问题指能自由组织言语回答问题

2、行为测量和观察

行为测量(behavioral measures):是研究外显行为和可观察、可记录的反应的方法。

观察是一种研究人们做什么的主要方法。研究者可有计划、准确和系统地进行观察。

对于直接的观察,研究的行为是清晰可见的、外显的、可记录的。直接观察经常存在技术上的争议。在自然观察中,不改变或干扰自然环境,研究者能观察到一些自然情况下发生的行为。

个案研究(case study):对特殊个体进行透彻分析有助于理解人类经验的普遍特性。

四、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事后解说(debriefing):给被试一份详细的事后解说,在这份报告中研究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这个研究的信息,并且确保被试没有疑惑、没有心烦、没有尴尬。

五、分析数据

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在客观的、同一的方法基础上使用数学程序描述数字数据的不同方面。

推论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利用概率论做出可靠的推论:什么样的结果可能仅仅是由于随机变异而产生的。

1、描述统计

频次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状态——总结每类分数出现的频次。

只用一个有代表性的分数来作为通过对组被试的测量所获得的多数典型分数的指标被称为集中趋势的度量(measure of central tendency)。

众数(mode)是一个比其他数出现次数都要多的数值。

中数(mediam):它将一组数据中高分的一半与低分的另一半区分开来。高出中数分数的数量与低于它分数的数量相等。当分数的个数为奇数时,中数是位于数据分布中间的那个分数;当分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研究者常常以最中间的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中数。

平均数(mean)M=(Σx)/N

离散性的度量(measures of variability):是描述围绕在某些集中趋势度量周围的分数分布情况的统计量

全距(range),即频率分布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差值。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代表着所有分数与其平均数之间的平均差值。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它是关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和性质的一个度量。

2、推论统计

正态曲线(normal carve):曲线是左右对称的,呈钟型单峰, 平均数等于中数也等于众数,特定的分数在曲线下的面积成一定的比例。

当由随机因素导致的概率不足5%,显著差异(significant difference)是指符合这一标准的差异。

一、遗传和行为

1、进化与自然选择

动物种属的变化是自然过程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动物对自然的适应和自然对不适应动物的淘汰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特殊环境不变,基因型(genotype)就决定了动物的生理发育和行为发展。

动物的外表行为表现和具有的行为模式被称之为它的表型(phenotype)。其表型可能已经与环境发生了作用。

基因决定了环境因素影响遗传表型效应的范围。

2、人类基因型的变异

父母给了你一部分天赋中包含你父母、祖父母以及你家族中几代先辈的特性,结果对你的个体发育和发展打下了特殊的生物学烙印并确定了发育时程表。研究遗传(heredity)机制的学科,即个体从其祖辈继承体质和心理特质的研究,被称为遗传学(genetics)。

在你的每个细胞核内都存在着称之为DNA的遗传物质。DNA组成很小的单元,称之为基因(genes)。基因负载着蛋白质合成的密码。这些蛋白质调节着身体的生理过程并表达表征特征:身体解剖特点、体力、智力和一些行为模式。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s):是含有决定男性或女性体质特征的基因密码的染色体。

人类行为遗传学(human behavior genetics):研究把心理学和遗传学统一起来,探索遗传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试图回答关于多种行为模式的问题,这一领域主要用进化论观点,解释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体系。

社会生物学关注特殊环境内的人种变异,行为遗传学强调人类行为类型的变异。

二、生物学和行为

脑研究的历史上一个最重要的设想由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

1906年,谢林顿(Charles Sherrington)爵士在脊髓水平上实现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之间的直接联系形成了反射活动,也提出了神经系统存在兴奋和抑制(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processes)的过程的概念。

卡扎尔(Cajal)发现相邻神经元之间存在物理间隙,赫布(Donald Hebb)设想人脑不是一块组织,而是一个高度整合的结构系列。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

1、对脑的窃听

(1)对脑的干预

布洛卡区(Broca’s area):表达中枢。

一些技术用于损伤脑局部区的组织,如手术切除、切断这些区的神经联系、或者通过应用短暂高热或冷以及电等手段

篇二:《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例如,人在独处和在群体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人在杜会环境中的行为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是社会心理学所关注的。人的这些心理与行为是怎么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其中哪些受环境影响,哪些由先天遗传决定?这些是发展心理学要探讨的。在这些心理与行为的发展中教育起什么作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和改善人的发展?人们怎样才能学习、记忆得更有效?这些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人在工作中和家庭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工作是为了什么?领导是怎么起作用的?怎样使员工更努力地工作?这些是组织管理心理学要研究的。今天的工业设计如何使人更舒适更有效?从仪器仪表到工作环境怎样设计才能使人的疲劳或伤害减到最小,效率达到最高?这些是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关心的话题。1以上的一段话只是提到了心理学与生活的一些方面,在《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作者诠释了心理学与生活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即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中,我们都不知不觉的在和心理学打交道,比如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好,这是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达到管理的有效性,这是关于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怎么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这是消费心理学的内容??从书地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这本书的一个大概的内容。

从全书的结构出发,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我们把心理学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定义中的关键

2部分:科学的,行为,个体,以及心理。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讲

心理测量、人类和动物研究镇中的道德问题等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实验法,相关法等等。研究者运用实验法:它们操作一个自变徽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3我们的研究需要基于相关法。当力图决定两个变量、特质或者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时,心理学家使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4关键术语是分析数据,成为一个明智的统计用户。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的就是感觉、知觉、行为上的心理学基础。分析了在生物学观点之上的心理学基础,比如躯体神经系统调节身体骨骼肌的动作,例如,请设想你在打字。手指在键盘上的运动,由躯体神经系统控制:当你决定要敲击什么键时,你的大脑发出命令要手指按键盘.1:的某些键。同时乎指给脑发回它们的位置和运动的信息.。如果你敲错了键( thw),则体干神经就会通知脑。由脑发出必须纠正的命令,只用零点几秒的时间,你就能删除错误并击中正确键(the)。5第四章这一章将介绍经验的基本生理要素: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第5章将主要介绍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相关的过程,即知觉过程—是对感觉经验的确认、解释、整合和分离。在下一章的最后,你将会理解大脑是如1

2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序言 第2页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3页

3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第21页

4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第24页

何组合不同种类的信息而提供给你一个对世界的完整经验的。6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讲的是教学心理学的内容。在开始认真研究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从进化的角度看看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如同你们经验的其他方面一样,是遗传察赋的产物。人类和其他有机体一样,传承了祖先特定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因遗传蓝图不同而在物种中有所差异。一些生物,如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几乎不能从自身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到什么。它们的生存依赖于它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栖息地,在那里,它们对特定环境事件的先天反应既能满足它们的生活所需,也能使它们避免生存威胁。而其他动物,包括人类,基因在决定特定的行为一环境交互作用中起着非常小的作用,这就使学习具有更大的可塑性,或者说可变性。这些动物能够按照其行为在环境中产生变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然而。你们应该时刻铭记,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传承了学习的能力而已。这种能力是否会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依赖于你们的个人经验。7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讲的是在人本省存在的心理学特性,比如情绪、压力、学习、健康等等。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主要讲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建立。第十七章至第十八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之中的心理学,即是社会心理学以及社会、社会文化。

整本书的特点:1、写作思路很清晰,知识包含很全面;通俗易懂,适合大众阅读学习。比如一般来讲,心理学理论试图揭示大脑、心理、行为和环境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理论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大多数心理学理论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的假设一这一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这些原因因素被限定在个体环境或个人之内。研究者还假设行为和心理过程以有规律的方式联系,它们的关系和模式可以通过研究被发现和揭示出来.:一般来讲,心理学理论总是阐述暗藏在这些有规律模式

8中的原因的影响。2、整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都注重进行图片和案例的结

合分析,这样在具体的内容的基础上,读者很容易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并对于一些术语有更加详细的了解。比如尽管你对蚂蚁交流的方式可能从来没有产生过兴趣,但你可能对人和动物的行为提出一些其他的问题,并迫切渴望得到答案。你可能记得在第t章里,我们曾经请你提出一个问题清单,这些问题是你想在读完《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后可以得到回答的.。在这一章,我们将描述心理学家是如何回答这些和你息息相关的问题的。我们将集中阐述心理学家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时所采用的特殊的乎段.,我们希望你能够了解心理学家如何设计他们的研究:可靠的结论是如何从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例如你如何思考、感觉和行动)复杂的且经常令人迷惑的现象中得来的?93、每一章节的后面会进行章节内容的重点整理,进行一个小节,并且会对知识点进行一个关键术语的解读和分析。比如第二章的相关术语是相关系数、推论统计、众数、描述统计、平均数、正态曲线、频次分布、集中趋势的度量、全距、离散性的度量、显著差异、中数、标准差(SD)。4、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更加便于我们进行阅读和思考。 6

7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四章 第73页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七章 第160页

8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第18、19页

总之这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阅读了《心理学与生活》后,我可以感受到生活低位每一个地方都是充满着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学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运用好了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控我们自己的生活。

通过对整本书地阅读和理解,我总结出了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1)生物学观点

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一个器官的功能由其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来解释。体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在神经细胞内部和之间发生

10的化学和电活动的结果。

(2)心理动力学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地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从对精神病人临床工作中得出来的,但是他相信他观察到的这些原则能同时应用在正常行为和变态行为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人看做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所推动的。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弗洛伊德之后的许多心理学家都在新的方向上采用了心理动力学模型。11

(3)行为主义观点

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剌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行为主义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尽管行为主义者使用非人动物进行了大量实验,行为主义的原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问题。行为主义的原则产生了一套更为人性化的教育儿童的方法〔通过正强化而非惩罚)。新的修正行为紊乱的疗法,以及创建理想化社会的指导方针。12

(4)人本主义观点

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如年代作为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模型井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在这种观点中,人既不是由弗洛伊德主义者假设的强大本能力量所驱使,也不是由行为主义者提出的由环境因素所操纵。相反,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人类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13

(5)认知的观点

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一一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是作为对行为主义的局限的另一个挑战而出现的。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从认知的观点,人们行动是因为他们思考、而人们思考是因为他们是人类—已经被精细地构造好去这样做。14

(6)进化论观点

思想非常简单: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并遗传他们的基因)。进化论观点寻求把当代心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一个中心思想—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联系起来:自然选择的思想非常简单:能更好地适应环境10

11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9页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9页

12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0页

13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0页

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井遗传它们的基因)。经过很多世代,物种朝着具有更好适应性的方向改变:、心理学中的进化观点认为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一样。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以达成特定的适应性目标。15

(7)文化观点

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持有文化观点的心理学家们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文化观点是针对下述批评而做出的重要响应:以往心理学研究往往以西方的人性概念为基础,并且它的研究对象只是美国中产阶级白人。16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现在我们正是大学生,我们就必须在心理学的基础之后,获得对于我们现在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新的定位与认识,这不同于我们之前对于大学的憧憬和期待,这里面更多的是融入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和规划。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学会运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且明确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价值所在。在生活中,大学生活面对很多的竞争和不愉快,我们要怎样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只有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心理,足以应付大学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与冲击。

从学习心理学这门课程上来讲,《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不仅仅时一本知识性很强的著作,更是一本心理学入门级别的教材,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本书达到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书中易懂的语言,通过书中详细的案例和图片。通过书中精辟的知识小结和关键术语的整理,我们很容易掌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且很轻松地理解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一点,我想是由于对此本书地阅读,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无论是心理学知识,还是生活中的不同问题。

15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1页

篇三:心理学与生活----论文

心理学是个宽广的话题,覆盖的范围深入各个角落。衣食住行均离不开它,只是在我们平时没有仔细去讨论和在意这个问题。小时候基本就不懂这个,大学的话能明白有这么回事,但真要谁能说出个所以然,估计也是半斤八两的样子。当然老师就除外了,所以怀着强烈学习的心情选了这个课程------心理学与生活。 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样给我们就有一种感觉,也就是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感觉。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种心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即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是何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宣告了心理的产生?

有现象必有其本质,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在所有心理现象中那一种是最先产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现象,又能合理推出发展其他心理现象?显然是感觉。只有感觉才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应该是心理诞生的标志。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理:(1)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源头和“胚芽”,其他心理现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2)个体心理学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只有无条件反射,只有简单的感觉,而大学生理健康与生活

知觉和表象等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不能否认婴儿就没有心理。这样我们在潜意识中实际上承认了只具有感觉的婴儿也具有心理!心理随着感觉的诞生而诞生,一旦有了感觉也就有了心理。单单有了感觉,就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其他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以感觉为“胚芽”发展起来,是胚芽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婴儿的发育,其心理也逐渐发展起来,心理现象愈来愈复杂。(3)动物进化史也表明了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标志和“胚芽”。感觉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也就是说感觉在动物进化史中是在那种动物身上开始出现的呢?动物进化史中。最开始出现心理现象的动物是腔肠动物。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腔肠动物以简单的感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肠动物具有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肠动物身上诞生,以后随着动物的进化和发展,心理也在逐渐发展,丰富,渐次出现了知觉、表象、想象和思维等等。心理进化史是动物进化史的附着物,并随着动物的进化而进化的。心理也是从只具有感觉的动物随着生物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在感觉的基础上随着生物的进化而纷繁复杂起来,出现了知觉、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现了意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现象。

而要将它们深入到生活中来看待还是具有普遍的意义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生长在社会的环境中,所以有些问题就必须是我们要考虑的: 一,学习问题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

1、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 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

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二,人际问题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报复和异性交往等交际障碍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

2,孤独心理 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

3,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

4, 异性交往困惑 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 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

第一,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问,耽误学习,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

第二,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接触,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业缘圈、地缘圈、趣缘圈以及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

第四,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良师、益友、学者、专家、事业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

三,情感问题

现代的校园已不再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

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心理充满矛盾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有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的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

1,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

2,一旦缀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 所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1,遵守恋爱道德。大学生谈恋爱时,遵守恋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

2,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关系。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恋爱和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与集体活动、社会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连爱与其他同学团结的关系等方面。肩负重任的大学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积极意义。

3,正确处理恋爱挫折。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

4,爱情是美妙的,它教会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好恋爱问题,同时当遭遇恋爱困难时也应比较强的,能体现大学生素质的方法来解决,做到堂堂正正的恋爱大学生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心理学与生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43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