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项羽之死评价1000字

项羽之死评价1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0 13:21:35 | 移动端:项羽之死评价1000字

篇一:《项羽之死》课例分析

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三、教辅工具:电脑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授课时间:2006、2、20(第一课时),2006、2、21(第二、三课时)

五、教学实施: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脑显示一:项羽自刎乌江的一幅画)

师:画面上的人物是——

生:项羽!(兴奋)

师:请用一句话为画面上的人物“画像”。

生:(略。回答中的关键词: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师:很好!看来,项羽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相去甚远。的确,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教师朗诵全文。

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从同学们脸上的表情看得出来,大家还沉浸在项羽之死的悲剧氛围中。项羽不愧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让我们整理一下心情,进入第一个学习环节。

电脑显示二:学习阶段一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气氛浓厚。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二)教师补充讲解(电脑显示三)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四、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2、思考:“项羽之死”给我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分析讲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写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

惊——起——饮——歌——泣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写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师:此段中项羽对部下所说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意思。 生: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第三段:写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师:“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

生: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杀数十百人”展现项羽勇猛少敌,势不可挡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师: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

师: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生: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师: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生: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总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第三课时

一、写作训练(时间:10分钟)

电脑显示:

要求: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

二、堂上讲评

三、佳作示例:

示例一高二(2)班林慧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高二(5)班吴劲华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示例三高二(2)班余永昌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问题:

点评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将事例与观点结合起来,以突出观点。

修改: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

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篇二:关于对项羽的几点评价

关于对项羽的几点评价

莫以成败论英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项羽这一历史人物,自古以来一直倍受人们争议,历代名家对其有褒有贬。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司马迁本人对项羽的评价也是有誉有毁: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而我仔细评读《史记-项羽本纪》对项羽之死的描述,虽然说失败早已命中注定,但在我眼里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值得尊敬的男子汉。

项羽的一生何其壮哉,曾记否当年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石破天惊,豪气干云!巨鹿一战破釜沉舟,大破秦兵二十余万,九战九捷,彻底扭转整个秦末局势,彻底宣告秦朝的灭亡,“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自号“西楚霸王”。从巨鹿决战到彭城反击,到成皋荥阳的正面强攻,到击剿彭越,再到最后的固陵反击,项羽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一把长剑,高高举起,睥睨天下,从他握在手里的那一刻起,就没打算放下,即使是面对山下逐渐紧逼的十万铁骑,因为他是西楚霸王,江东项羽。

不知道怎的,心中有一种感动,仿佛千年后的暮然回首,将项羽的身影投在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

项羽一生之豪气令人慨叹,然而最终却以悲剧作结,全由其性格注定。他性格上的缺陷的确导致他犯下了许多战略错误。

1、项羽的分封制度。

项羽自称霸王后,分封天下。这时候的局面,实际上是群雄割据,项羽并没有解决诸侯间的矛盾,特别是以自己利益为核心的分封,激化了诸侯间的矛盾。

结果:项羽回到彭城,第一个反他的势力并非是刘邦。而是齐国的田横、赵国的陈馀,没有被分封的彭越。而且此时,项羽想调动原楚军主力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助战,英布却派遣老弱残兵应付了事,隔岸观火。更有像刘邦这样遭到打压的人,养精蓄锐准备反扑。对于项羽来说,分封不但没有完成对诸侯势力的平衡,反而让局面完全失控。

2、杀“义帝”。

这是项羽政治上最大的败笔。

项羽是打着复辟楚国的旗号,自己是楚将。在伐秦的路上杀主将宋义夺取楚军兵权,又在破秦后自封为王,尊原楚王为义帝。却又迫不及待的将义帝赶出首都彭城,半路劫杀。

在局势不稳,天下未定的局面,项羽做的太过急躁。其实可以学学齐桓公的,把义帝养在彭城“尊王攘夷”。

结果:刘邦为义帝发丧,号召天下共同讨伐项羽,集合5路诸侯,56万联军杀向彭 各诸侯服从项羽,只是因为灭秦时,楚军势大。杀义帝让在项羽彻底成为了众矢之的,诸侯借题发挥,出师有名,刘邦不过是火上浇油。

3、定都彭城。

项羽在咸阳时,有人建议项羽定都关中。项羽看到咸阳宫室被自己烧成一片灰烬,决定“衣锦还乡”,带着抢来的财宝美女东去,定都彭城(现在的徐州)。那个提议建都关中的人也被煮了。

定都利弊,历史讨论很多。其实没什么好争论的,彭城这个地方事实已经证明,仅仅用了一年的功夫,就被离它距离最远诸侯——刘邦,给攻破了。

虽然在彭城之战,项羽天神一般的逆转了局面。但是在局面上明显已经失势。

4、杀戮太重。

前面说了,项羽不肯定都关中。一方面是咸阳宫室已经被他烧了,另外一方面他坑杀20万秦兵,关中这地方他住的也不安心。

项羽的屠杀记录,《项羽本纪》里面充斥着“屠”、“烹”、“烧”、“阬”、“残灭”。花样百出,没什么好粉饰的。有人说,项羽坑杀20万秦军是因为对秦人的恨。我就请问齐国的军民跟项羽有什么血海深仇,项王“所过残灭”。

结果:百姓失望。

5、项羽是个战术天才,却是战略矮子

这句话用在项羽身上很贴切。项羽是战术天才是毫无疑问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天神一般的以少胜多,“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但仔你会发现,项羽正面战场节节胜利,在局势上却潜入多线作战,疲于奔命。西线正面战场被刘邦耗在荥阳、广武区域无法前进一步,东线被彭越骚扰粮道,南方英布反了,北方战场被韩信全端。最终被彻底包了饺子。

项羽自持勇猛,但毫无战略眼光。刘邦在正面战场虽然屡屡失败,但汉集团充分的发挥政治、经济、外交优势,将项羽孤立。并在广武,背靠关中、汉中源源不断的资源。最终将项羽拖垮,击败。

这样的错误数不胜数,还可以列出很多很多…….

然而,究其一生,他始终都是一个光明磊落者,始终都对得上“西楚霸王”这个称号。他高傲,但他重情重义,光明磊落,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时,只要他阻止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个手势,甚至一个动作,就能杀刘邦于宴上,但他没有,这不是他不知道放虎归山的危害,而是他想与刘邦光明正大决一雌雄罢了,这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他天真,但天真里却透射着一种可爱且爽直磊落的人格魅力,与刘邦相比,项羽简直就是一个孩子,天真而乐观的孩子。在他生命结束的前夕,他到了一个地方,迷路了,问一个当地人怎么走?那人告诉他:向左。于是,项羽向左去了,竟然陷落在一片沼泽里。再取道回来,败局已定。如此,刘邦的军队才得以追上来。容易受骗的项羽,保持着一颗天真的童心。兵败乌江之时,他斩了汉军一将一尉及数百人。死神已经悬在头顶,他却在末路之际谓其身旁二十八骑曰:“何如?”每每读到此,总是感叹。

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潮流”的,项羽则“不合时宜”。随着项羽的死,一个英雄时代结束了,在此后历史长河中,光明磊落者被嘲笑,阴险毒辣者被称颂,“兵者,诡道也”?

乌江流水,留下了项羽的遗憾,也让我有了复杂微妙的感受,不知道是感动多于惋惜,抑或是惋惜多于感动,但无论怎样我还是敬佩他,他无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美名,项羽手中利剑划破长空,给英雄的一生画上了句号。他的血流入乌江,江的那边,是他起兵的地方,是他曾经守护过的地方,而他也将在这萦绕千年。乌江倒抽一口气,霎那间改道,为之呜咽,为之汹涌澎湃,浊浪翻腾。只是未曾唤醒沉睡中的西楚霸王??

但他的性格上的弱点注定了他最后的悲剧。最后他面对渡船的老者,慨然道;”天要我死,我为什么还要回去?再说当年我带着那么多人渡江西战,现在没有一个人能跟着我回来,

我自己还有什么面目回江东!(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从这里你仍旧可以看出,他先强调的还是“天要亡我”,然后才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受不了自己良心上的谴责,这其实就证明了项羽的想法其实很单纯,很率真,他只是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心高气傲的他并不认为自己真的输了,但是现在天要灭亡自己,又能怎么办呢?而且另一方面他又真的无法面对心中关于道义的拷问,于是他选择了自杀以谢天下。

这个时候他是不甘的,是遗憾的,甚至可能还有些对上天的愤恨掺杂在里面。

但是他失败了么,没有,莫以成败论英雄!他的自尽正是要证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打败项羽,我不输给面前的任何敌人,我只是输给了“天”,看到了吧,连死都是我自己选择的,你们在我面前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虽然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是项羽心中的尊严和理想和骄傲显然不允许他这么做。他心中的正道是宁折不弯,坚毅刚正的,所以他才会和厚黑的范增最后分道扬镳,所以他才会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所以他才会相信了刘邦与他平分天下的决定,换句话说,所以他最终才会被张良和刘邦阴了一把,然后,阴沟翻船了。

的确,从王的角色看,项羽是失败的。君不见君主论中讲若为君王,必须懂得如何善于运用野兽的行为进行斗争,做君王的如果总是善良,就肯定会灭亡,他必须狡猾如狐狸,凶猛如狮子。一个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事业或统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恶名,应该大刀阔斧,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那些非用暴力解决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义,伦理道德可以抛弃不管,因为目的高于手段??

而项羽不是君王,他是将军,是英雄。项羽一死是他的人性决定的,是他的道义、他的尊严、他的理想主义决定的。人固有一死,刘邦可称为绞尽心机无情无义的一生,远不如项羽的轰轰烈烈。只是,若无项籍的才华,便不要向他般追求理想主义吧。就在社会中磨平棱角同流合污色厉内荏顺势而为吧,若有机会去到垓下,再感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乌江吧。

项羽当然不完美,他有明显的性格缺陷,他的蛮勇、他的刚愎自用、他的意气用事,都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少的灾难,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英雄。因为英雄未必是完美的,一般所谓“成败论英雄”,依据的是世俗的评价标准,若以人格价值体系来评估,项羽并没有失败。他以自己的行为艺术,向世人证明了一种值得骄傲的英雄人格的存在。孰为成败,关键看各人的评价标准。而评价标准所反映的,正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后人来说,项羽的英雄人格没有功利价值,没有实用意义,但充满着理想意义。项羽已经成为一种精神

现象,成为失败英雄的一个精神代码,人们对他的敬仰,并不在成功的刘邦之下,这就是项羽独特的不朽!

因此,莫以成败论英雄,依我看来,项羽配得上“英雄”二字。

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王立群《百家讲坛—英雄项羽》

篇三:《项羽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 课题:项羽之死

一、教材分析

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司马迁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立足课本解读文章的能力;把握文章内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自由品读文本,师生共同研读、探究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解读司马迁笔下项人物魅力的同时,体味司马迁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重点:自由品读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五、教学难点:

体味司马迁情感内涵,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引导、探究

2

3


项羽之死评价1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76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