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9 07:46:22 | 移动端: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篇一: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高2017级高三上期11月月考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高2017级高三上期11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①本试卷满分150分;②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交融与文明对话中包容的智慧

刘长乐

有人说,世界的动荡不安源于“文明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怎样通过对话消弭人类的隔阂?这时,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重新走向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时,社会形态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开放、开明。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开放应是中国文化必然呈现的一种状态。从唐僧西天取经到郑和下西洋,从接受佛教到接纳遣唐使,传统中国曾有着对外开放包容的恢弘气度,而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学生大规模的出国留学潮和最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更显示了中国知识阶层在工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寻求真理与复兴的不懈努力,显示了中国学习世界,融合世界的强烈愿望。

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正是这种包容性,维系了中国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它所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儒家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儒学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国文化绵延不绝,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结果。

儒家创始人孔子作为鲁文化的代表,与齐文化的代表晏婴是有矛盾的,在齐鲁“夹谷之会”还曾发生过公开的争执,但孔子并不因此而排斥齐文化,他在整理《五经》时,并不因为《诗经》中的齐文化内容而删掉齐诗,这正是他胸怀宽广的体现。孔子被后世誉为“集大成者,其主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思想。

中国古代研究者“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从仁出发,亦可肯定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圆满和谐。“和而不同”的模式对各种不同文化有相当宽厚的容忍性。中国文化在观念和价值上对21世纪人类所能提供的有意义的东西,也许就是“以仁为体,以和为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开明的中国更加渴望与世界对话。中国在传统文化精粹中找到了包容的智慧,希望参与到世界文明的对话中,希望在文明的对话中找到和谐,找到中国未来文明发展的坐标。世界应该感觉到了中国人对于文明对话的自信和迫切。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多元化走势,最终将使东西方文化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社会进步的路径,也将是殊途同归,长安罗马,大道相通。用平等铺路,无差别尊重。与人为善,尊重个性,交换立场,平等众生 ——那就是求同存异的过程,那就是多赢共和的结局,也就是包容智慧的体现。

(有删改)

1.下列对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儒家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注重对其他各派思想的吸收融合,但这种多元开放并不意味着儒学就具有包容性。

B.郑和下西洋、接纳遣唐使、洋务运动以及百年来大规模的留学潮,都显示出中国学

习世界、融合世界的包容心态。

C.包容是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它能为解决“文明的冲突”、消弭人类的隔阂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D.“和而不同”在强调思想文化的多元性的同时,也突出了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是一种富有中国智慧的古老理念。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具有必然性,是中国愿意融合世界、包容世界的反映。

B.中国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促成了中国文化的连贯发展,维系了中国文化脉络的绵延不绝,哺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C. 开放的中国之所 以渴望与世界对话,并拥有相当的自信心,是因为它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包容的智慧。

D.中国文化得以绵延不绝,这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多元开放,并进而形成了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的文化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且使其兼收并蓄,绵延不绝 。

B.中国古人倡导“仁”的观念,亦是对“和”的肯定,体现了一种包容精神,它对人类在2l世纪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C.孔子在整理《诗经》时,并没有删掉其中的齐诗,是因为他对儒学以外的文化传统采取了积极的继承和吸收的态度。

D.东西方文化最终的相互融合,有赖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多元化走势,也依靠平等、尊重求同存异等包容的智慧。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陈祐,一名天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岁癸丑,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注]季名士李国维、杨杲,咨访治道,商议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真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以祐降官无名,乃赐虎符,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六年,置提刑按察司,首以祐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

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

六。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祐能诗文,有《节斋集》。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八,有删改)

[注] 金,朝代名,曾建都汴京。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B.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C.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D.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5.根据《金版教程》P135-137附录的文化常识,请你判定下列文化常识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B.讳称:古人对“死”的别称,它根据不同身份有不同的说法。如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可称为薨、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父母之死可称为见背、孤露、弃养等;佛道徒之死可称为涅磐、圆寂、仙游等。而一般人的死可称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等。

C.劓刑:为古代刑罚之一,意为割鼻子。古代刑罚有多种,如在额颊上刺字涂墨叫“墨刑”,将人的脚砍掉称为“刖刑”,把人的膝盖骨剔去叫“膑刑”,从腰部斩断称为“大辟”,被 “五马分尸”的商鞅受的是“车裂”之刑。

D.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在这里用来形容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因此“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陈祐受封为河南西路总管时,做官独守清廉;任卫辉路总管时,在号称难于治理的地方,申明法令,注重教化百姓,深得百姓爱戴。

B.陈祐出身耕读之家,年少好学,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发愤学习,长大后博通经史,因而为朝廷所用,父母也受到恩赐。

C.陈祐为官,无论是请求朝廷减免赋税,还是释放温、台两地被俘虏的百姓,总是把百姓放在心上,尽力为百姓谋福利。

D.陈祐考查核实庆元、台州百姓的土地,回来时在新昌遇上强盗被杀害;当地百姓请求把他留下葬在会稽,没能成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下车之日,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杨杲,咨访治道,商议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5分)

译文:

(2)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5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释】①朱弁(biān),曾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时期。

8.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诗中的“迢递”是指高远貌,强调了关河的遥远。“惨惨”指阴森寒冷的样子。

B. 诗中首联便用“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等景象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渲染了塞北之地阴冷荒凉的氛围,极写其凄惨之意,也奠定了诗歌低沉的情感基调。

C. 颔联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句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和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正好相反,倒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

D. 颈联中的“莫写”“难将”二词说的是自己难以把浩荡昂扬的爱国之情尽情抒表达出来,“诗穷”“酒薄”都为了突显作者内心的情感之深。

E. 本首诗尾联处,作者借景抒情,以向塞北凛冽刺骨的冬风设问作结,自问自答,既表达了对冬风扼杀生机的不满,又表达了内心对生机盎然的春天早日来到的热切期盼。

9.请简要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四、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 , 。”

(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

(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中“, , ”句子中,用比喻手法描绘庭院月光澄碧,如积水空潭;竹影斑驳,似“潭”中水草,手法新颖贴切。

(4)杜甫在《春望》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12分)

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

符浩勇

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李茂的粗布汗衫已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短信息铃声。他真想停下手中的镰刀,直起身子歇息一会儿,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

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信息。他读完高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的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尽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听说,今年是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了,赶不上这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但是,他身后 “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妻子在后面说:“天不早了,赶紧些,割完这一畦,明天就结束得早些,你还可以赶回学校去。”

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知道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教师转正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手里的镰刀也快多了。

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我再请几个小工, 一天割完。”喊话的是王详堂。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开商店。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请人来帮忙。

他生怕妻子听见后生出埋怨,妻子却已经甩过话来:“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

为缓和气氛,他赔着笑脸说:“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人各有志嘛!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

“你离不开学校?学校都放农忙假了,可你班上李记那帮学生,也不见谁来帮你一把。”妻子唠叨着挖苦他。

“你??你怎么能这样说?”他好像受了侮辱,陡生怒气,可看到妻子黑瘦的脸,看到前面待割的那片田,心一软,愤怒又咽下去了。

回到家里,天已黑透,他掏出小灵通再看信息内容。其实在田头时他不止一次看过城里朋友发来的信息:最后一趟民师转正明天就可确定,但竞争非常激烈,如可能,今晚进城来疏通关系,以防万一。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吃过饭,他给城里的朋友回了信息:听天由命吧,吉人自有天相。

妻子对他说:“听说,你班上李记他们家里已收割完了,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去请他们,要是他们肯来帮忙,明天一个上午就可割完 。”他听后犹豫了:李记他们是毕业班学生,平日功课紧,放假又帮家里忙,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可又烦扰他们?但一想到妻子明天又要在烈日下蒸烤一天,而时 令也不等人,他 便硬着头皮走出家门。

刚走近李记家,未进门就听见屋里王详堂的嗓门:“明天,你让孩子们来帮我,有酒有肉,一天每人20元。”下面的话他没听完就拔腿回家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茂和妻子拖着疲惫来到田头,却见薄雾中十多个人头在稻穗中起伏,他走上去:“李记,你们怎么来了?王老师不是请你们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不稀罕他的钱,我们在放假前早约好了,等家里收割完就一起过来帮忙??”

妻子显然被孩子们的言语感动,她对李茂说:“你招呼孩子们收割,我回家张罗饭菜,你们师生今天叙叙情。”孩子们却婉言拒绝了。李茂很生气,说:“你 们瞧不 起老师了,老师再穷,也请得起一顿饭。”没想到,李记颤抖着声音说:“我们不嫌老师穷。要是你像王详堂一样去经商,也早富了,但谁来教我们啊???”他听 罢竟一时语塞,心想,这回如果民师转正了,他会潜心一辈子陪伴山里的孩子。

正午时分,稻子终于割完了,李茂的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他同孩子们约好明天就回学校去。孩子们走远,他又接到城里朋友的电话:最后一次转正名单已确定,可惜他落选了。本来会议上对他是有争论的,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早些年就应该转正了,可现在,他的年龄早过了规定年限??

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朋友在电话那头还在说:“最大的遗憾是,这一次没能转正的民师将被清退,离开教师队伍??”他听不清后面的话,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恍惚的画面:一辆破旧的班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手里却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过期车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对称病转行后经商发财的王详堂,小说着墨不多,仅用两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就刻画了一个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形象,与李茂形成了鲜明对比 。

B.“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这句话既表现了李茂的失望和震惊,也流露出他为自己放弃疏通关系的草率决定而后悔的心理。

C.李茂的妻子虽对丈夫有埋怨和挖苦,但从她催促丈夫快些割稻以便赶回学校,以及想为孩子们准备饭菜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她也是个顾全大局、通情达理的人。

篇二:重庆重点中学前60名排名

重庆中学排名(前60强)

重庆市一中 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 重庆市沙坪坝沙南街2号 (023)65303495 重庆市南开中学 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 沙坪坝区

重庆市八中 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 沙坪坝区小龙坎 023-61703030

重庆市巴蜀中学 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 渝中区

西南师范大学附中 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 北碚区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 九龙坡68822468 86051188

川外附属外国语学校(一外) 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 渝中区石桥铺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2006年1月授牌 南岸区黄桷垭龙洞坡70号 62471190 重庆市求精中学校(六中) 渝中区

重庆市第七中学 沙坪坝区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 南岸区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直辖后首批确认市重点 江北区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 直辖后首批确认市重点 渝中区邹容路139号

重庆市三十七中 大渡口区唯一的市重点 大渡口区

重庆清华中学 直辖后首批确认市重点 重庆市李家沱土桥 023—62590560 重庆市复旦中学校 渝中区

重庆市巴县中学 直辖后首批确认市重点 巴南区鱼洞镇黄溪口18号 (023)66222304 重庆市铁路中学 九龙坡黄桷坪电力五村100号 023-68503808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 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市南坪中学校 第三批市重点(2004授牌) 南岸区

重庆市渝高中学校 第三批市重点(2004授牌) 渝中区石桥铺

重庆市兼善中学 北碚区

重庆市朝阳中学 北碚区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原江北县中学 渝北区(两路)汉渝路38号 67829344(校办) 重庆市江北中学 北碚区水土镇新华路171号 023-68230292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沙坪坝区凤鸣山36号 023-65209806

重庆市西藏中学 2005年9月授牌 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静石湾25号 65503583 重庆市长寿中学 始建于1904年 长寿区东面林庄坝上 023-40244047

重庆市万州中学 直辖后首批确认市重点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百安大道 58561769 重庆市万州第二中学 重庆市万州区

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 2006年1月授牌 重庆市万州区

重庆市奉节中学校 第三批市重点(2004授牌)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镇环城北路80号 023-56596053

篇三: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高2017届23班 魏晋南北朝 诗歌作品选 资料补充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高2017届23班 魏晋南北朝 诗歌作品选 资料补充

南北朝乐府民歌/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永明体

? 南北朝乐府民歌概述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

(一)南朝乐府民歌与《西洲曲》

东晋及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大部分属清商曲辞。在清商曲辞中,它们又可分为三类:(一)吴歌(二)神弦歌(三)西曲

东晋、南朝民歌的基本内容是表现爱情。虽然不少写情之作可能受了当时上层阶级追求声色享乐生活的影响,但总的倾向是健康的。

(二)北朝乐府民歌与《木兰诗》

北朝乐府民歌今存70余首,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里。北朝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

? 作品欣赏

《子夜歌》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企喻歌辞》其四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华山畿》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那呵滩》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拔蒲》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折杨柳枝歌》其二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 简要概括南北朝民歌的异同

? 南朝文学的历史轨迹

南北朝是指东晋灭亡到隋统一(420-589)的170年时间,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这一时期,南朝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中,统治时间最长是刘宋,不到六十年,最短的是齐,只有二十三年。

刘宋至陈,元嘉文学、永明文学、宫体文学是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元嘉文学为第一阶段,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共三十年(424-453年)其代表作家谢灵运和颜延之的创作活动,则上起晋宋之交,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把自然美景引入诗歌,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可谓在诗界独树一帜。下及于大明、泰始之际,其间,鲍照不仅创作了雄健豪放的诗作,而且为七言、杂言乐府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齐及梁初为第二阶段,即“永明体”形成、兴起阶段。著名诗人沈约、谢朓等人,将声韵学的成果运用到诗歌领域,遂形成讲究格律、对偶的永明新体诗。 梁中叶至陈末为第三阶段,即以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为代表的“宫体诗”兴盛的阶段。宫体诗多描写女性和宫廷生活,风格轻绮柔靡。

?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谢灵运:(385-433),祖父谢玄是淝水之战的主将。谢灵运因此袭封康乐公,时称?谢康乐?。与颜延之二人在当时的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望,二人并称为“颜谢”。谢灵运在中国山水诗上造诣很高,被称为山水诗始祖。

元嘉三年(426年)。文帝诛权臣徐羡之等,召谢灵运回朝,谢灵运因不受重用,心有不平,多称疾不上朝而肆意遨游。借文帝讽旨令其自解之机,请病二次隐居。

元嘉八年(431年),因决湖造田之事,谢灵运被会稽太守孟顗[yǐ]告发,他上书申辩。文帝知其被诬未予追究。但他依然不理政事,遨游山水。司徒刘义康遣使收录,谢灵运兴兵拒捕,犯下死罪。文帝爱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广州。

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因罪徙广州,密谋使人劫救自己,事发被文帝以?叛逆?罪名杀害,终年四十九岁,谢灵运在刘宋王朝与世族的斗争中结束了一生。

鲍照:(约415年~466年)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出身寒微,少有文思,?幼性猖狂,因顽慕勇?。《南史》本传载,时临川王刘义庆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鲍照虽已谒见义庆,却未蒙赏识,于是献诗言志。有人认为鲍照地位太低想劝阻他,鲍照勃然大怒说:?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因此博得了刘义庆的赏识。

此外他还担任过海虞令、永嘉令等低级地方官,最后成为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xū]的前军刑狱参军。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鲍照被乱兵所杀。 鲍照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后世评价他为“才秀人微”,并把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杜甫在《春日忆李白》写道?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鲍参军便指的是他。著有《鲍参军集》。

鲍照的人生道路是向着士族门阀制度抗争,同时又是郁郁不得志和悲剧性的。他尽管出身低微,很难取得较高的政治地位,却自始至终保持着强烈的不可遏止的功名欲望,竭尽全力地显示才华,不顾一切地争夺政治地位,被他看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目标。因此,当个人的努力受到社会、政治的压抑时,他的心灵往往激起强烈不平。

? 作品欣赏

《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qiān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嵌。

bīn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拟行路难》其一 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能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 补充知识: 永明体:南齐永明年间(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文坛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文学

《梁书·庾肩吾传》称:?这时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新的面貌,在题材、内容上,继承前人已辟的蹊径有所拓展,在表现形式上,除上承建安以来渐重辞采、对偶和用典外,又进而讲求声律,转尚清绮。王闿运在《八代诗选》中直接称之为?新体诗?。这里的新就是指声律而言的。从此,?新体诗?成为古体诗与近体诗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

《悼亡诗》 沈约

去年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坐,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王孙游》 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宫体诗:?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玉树后庭花》 陈后主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思考:山水诗兴盛的原因?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zédiéxièzhízhúdàimàodàn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高2017届23班 补充阅读《流沙河诗话》 诗中有画

流沙河

一、画+说=诗

一首诗,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成描写和叙述两部分。所谓描写,就是画。所谓叙述,就是说。画一画,说一说,一首诗就出来了。

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有诗三百零五首。察其内容,或诉苦,或娱乐,或言爱,或敬神,都有实际用途,没有什么?为艺术而艺术?的。所以,在这些诗里,叙述的成份多,描写的成份少,也就是说,说得多,画得少。《诗经》里好些诗都有比或兴的部分。所谓比兴,就是画画。比兴以外的其他部分,也夹杂着描写,画上几笔。古人质朴,不敢多画,刚刚画了两三笔,赶忙又去接着说。而比兴部分,即画的部分,通常只有两行,例如: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说)

《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画)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说)

比兴以外的其他部分,如赋的部分,也夹杂着一些画,例如:

《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画)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画)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画)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说)

一般说来,《诗经》都是画在前头,说在后头。见景生情,睹物生感。景物是画出来的,情感是说出来的。景物与情感,两两相结合,便是诗了。

画一树碧桃,夭夭的逗人爱,树上桃花盛开,灼灼似火。然后说,这个女子出嫁了,和谐美满新家庭。以上便是《周南·桃夭》的第一章。

画一丛葛藤,攀缘着荆树。画一丛蔹草,蔓生在野外。然后说,我的爱人死去了,孤单单,谁伴他,坟墓里!以上便是《唐风·葛生》的第一章。 试把那首《周南·桃夭》同这首《唐风·葛生》比一比,便可看出:古人写诗,诗中有画,但绝不是见啥画啥。他写诗,说婚事之喜,说新娘之美,同时画桃树,画桃花,而绝不会去画葛藤乱缠、蔹草乱生。同样的,他写诗,说丧事之悲,说遗孀之苦,同时画葛藤乱缠,画蔹草乱生,而绝不会去画桃树,画桃花。画什么,说什么,总要对得上口,不能驴唇马嘴。什么画该配什么说,他们心中有数,不会配错。桃树多子,桃花多艳,这样的画面,洋溢着喜悦,显现着美丽,所以用于说婚事。葛藤乱缠,蔹草乱生,这样的画面,漂浮着烦忧,暗示着不幸,所以用于说丧事。 《离骚》以画结尾,《诗经》之后,南方崛起楚辞。屈原写《离骚》,离骚即牢骚,离牢两声可以互相转化。满腹牢骚,只须愤慨地说,不需细致地画。他的《天问》是问,问也是说。他的《九章》多有独白,少有画。他的《九歌》乃是戏剧唱词,也很少画。《九章》里偶尔有画得好的,在《涉江》一首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画)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画)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说)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说)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72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