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释迦如来涅盘礼赞文

释迦如来涅盘礼赞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9 07:31:56 | 移动端:释迦如来涅盘礼赞文

篇一:大愿地藏,释迦如来

大愿地藏,释迦如来

佛语,众生皆苦。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所生活的世界背负太多罪与罚,有太多无奈,生老病死,欢聚离别,悲伤的怜悯,痛苦的哀求、、、、、、

七情六欲何其多?喜怒哀思忧恐惊,色声香味触法,众生逃离不了这些的束缚,是故众生皆苦。既然逃不脱这些苦难纠缠,也就只能寻求自救他救的方法,人世之时千百载,无数贤人义士,无数大仁苦修,历经无数磨难,也只是求得自救,却无法求得他救之法,为何?只因世间太多需要救助之人,一种救人之法却未必救得大千众生。

终有圣贤得悟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救人何如教人自救?!是故,中国有诸子百家、道教、佛教,西方有文艺复新、天主教、伊斯兰教。教人自救于尘世,只教世人思考自救之方法,而不是告诉其方法,更有教世人辩证哲思之法“尽信书不如无书”,叫世人要辩证思考那些教人思考自救的书籍亦或思想是否合适。

吾尝略读经典,不求甚解,但当涉猎云云,不知是何书亦不知是何段落章节,印象之中仅“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一句,颇为深刻。略思考,应该是一本佛经中有看到,但已不记得是哪本佛经了!

渡尽众生,使地狱一空,不仅在我看来,也许在各位看官眼里,亦是不可能达到的,虽然这个愿是如此之大,即使成功机会依稀、渺茫,这个思考立下大愿的方法来自救诚然是很难达到的,然而提到这个并不是为了打击各位立志立愿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只是想说一个看法,大愿者必有大毅力、大恒心,且一定有大智慧,最终方能在如此之世,得到解救自身并寻求解救他人的大道。

大愿亦称本愿,是故地藏王菩萨也可称本愿地藏菩萨。本心之愿,唯直指灵魂之意愿可以称之;本相真如,以自身一切根本,一切之象回复真定自如,持有冷静之心,思辨之智慧,然后可以在尘世之中保持本心不变,一如既往,持真定,守本愿,循序渐进,最终可以达到释迦解放,现在如来的境界。

释迦如来,以我的看法,这是一种妙法境界而不是一个偶像,应该是大愿地藏达成本愿而到达的境界。释迦即是解放,如来便是自由,而大愿地藏则是一种本愿的形式,犹如深藏地里的种子,等待大毅力、大恒心、大智慧的浇灌,破开大地的屏障,生出触摸自由的嫩芽,随时间一起成长,枝桠繁茂,根系博大,终成苍天古树,这一刻,大愿地藏,立地成佛,成就释迦如来境界!

大愿地藏,立大愿,成就释迦如来境界,在我看来也就是苍天之下一棵树而已,远远触不及那渺远的苍天。自古以来,人都向往鸟儿飞翔于天空,现今只是人类似乎达到了这个梦想,飞机飞上蓝天,载着人类来往于天际,更有卫星火箭太空站等等,使得人能够俯视大地,遥视苍茫。然而,这些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飞机是一种束缚,在太空人根本不能自由自在地生存,又谈何自由自在翱翔于天空之上?!

所以佛说众生皆苦,岂不闻佛也是众生的一员,他说众生皆苦,不也是说佛也苦?为何?因为欲望的束缚,七情六欲,也许佛能够逃过喜怒哀思忧恐惊,做到七情不动的无情境界,然而六欲之色声香味触法,佛就未必逃过法之一欲。法,即是思维,即是意识,即是思考,如果佛不能思不能考,无有任何思维意识,佛不就成了植物人?可是植物也是有灵性的,植物也有其意识,只是人不可得知而已,如果佛没有思维意识,唯死而已,不死又能是什么,一堆行尸走肉!姑且假定众生有灵,就是包括佛本身有灵,佛逃不脱法之一欲望,是因为佛有境界的追求,正如圣贤亦有名的需要一样,有需要即是有欲望,如若不然,何为“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语?这是一种欲,虽然是善良美好的愿望,但根本仍然是一种欲望,所以世间众生皆苦,乃是逃不脱欲望的缘故所致。

众生皆苦,佛也解脱不了,但是应该看到一种希望,一种解救自身乃至解救他人脱离苦海的一种希望。大愿地藏,化作苍天下一个大树、古树,伫立天地之间,是一个坐标,是一

个指引,是一种凝立苍天下的智慧,也是教导人自救的一种方法,更是指引众生解脱大地束缚的明灯之一。大愿地藏这个种子,埋种与世间欲望的大地之中,等待有缘之人以大毅力、大恒心、大智慧来灌溉,汲取欲望大地中思辨得来的思想精华为营养,经历岁月磨砺,经历七情缠绕,经历欲望灾劫,最后成长为一个参天古树,虽不能达到苍天,但亦可自由呼吸天地之间的灵性,俯视并作为指引,指引新的有缘之人踏上解脱自我的路。

大愿地藏的本愿,给人以启示,人应该立下志愿,应该有所思考,应该发下大愿,并秉持本心,以大恒心、大毅力、大智慧实践之,在漫长时间的考验,在芸芸众生七情六欲的纷扰中磨砺,在众多纷乱错杂的思想碰撞中坚定,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上坚持自己的本愿,历经磨难,充实自我,吸取人世精华思想,借鉴历史的博大浩然,思考完善自我实践的方法,准备坚强的意志与心灵,坚实踏出远征的步伐,最终到达释迦如来的境界。

大愿地藏,释迦如来,如是我闻:虽知尘世有纷扰,但有仁心爱热闹;不问七情和六欲,只求本愿真如到;世人皆知立誓愿,无人可得践诺言;教人受持思本心,可叹众人想靡音;地藏誓愿渡众生,释迦如来何日成;惟愿世人多思虑,常持本心践本愿。

篇二:密庵和尚语录 (1卷)〖宋 崇岳了悟等编〗

密庵和尚语录 (1卷)〖宋 崇岳了悟等编〗.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No.1999

密菴禪師語錄序

密菴禪師示寂之三年。其得法真子。住靈巖了悟。以老師平生語一編。屬(鎡)作序(鎡)切謂。老師一見應菴。便明大法。破沙盆語。盛播叢林。此無可序者。七鎮名山。道滿天下。一時龍象。盡出鉗鎚。此亦無可序者。入對中宸。闡揚般若。深契上意。益光宗門。此亦無可序者。然(鎡)叨承衣付。義不容默。謹為之序曰。密菴語錄一帙。總八十八板。板二十行。行二十字。若於此薦得。許親見密菴。如或未然。聽取一轉語。淳熙十五年冬仲月九日。參學張(鎡)序。

密菴禪師語錄序

密菴和尚語錄

密菴和尚住衢州西烏巨山乾明禪院語錄

參學小師崇岳了悟等編

師於乾道三年八月初一日。就本院受請。陞座云。適來未鳴鼓已前。喚作傑上座。而今陞座已後。喚作烏巨長老。驟爾更其名易其號。披毛戴角。□犁拽把。向異類中。頭出頭沒。既然業債難逃。只得歡喜忍受。恁^8□見得徹去。新長老出世事畢。其或未然。傑上座今日失利。敘謝不錄。

復舉三聖道。我逢人則出。出則不為人。興化道。我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後來白雲端和尚拈云。二尊宿。各有一處打得著。且道。那箇在前。那箇在後。師召大眾云。白雲端和尚錯下名言。殊不知。二尊宿。前不至村。後不迭店。直至于今。翻成話霸。何故。字經三寫烏焉成馬。下座。

入方丈。據座云。此室甚深廣大。非語默可及。淨名居士向遮裏。寐語未惺。七佛祖師到來。納敗愈甚。傑上座口似乞兒破席袋。又如何施設。喝一喝云。不

入洪波裏。爭見弄潮人。

八月二十二日。就本院開堂。祝聖罷。復拈香云。此一辨香。收來久矣。欲隱彌露。今日人天普集。不免從頭說破。甘年行腳自江西回。擬往四明。方抵婺州智者。卻被傍觀兄弟。錯指路頭。撞入衢州明果山中。見箇老和尚。列列契契。太殺不近人情。既已將錯就錯禮了三拜。直至于今。悔之不及。雖然如是。冤有頭債有主。爇向爐中。供養末後住天童山第十八代應菴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遂歛衣就座。問答罷。乃云。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去則印住。住即印破。森羅萬象。明暗色空。情與無情。一印印定。更無絲毫透漏。更無絲毫走作。更無絲毫起滅。更無絲毫動搖。如金博金。似水洗水。了絕異緣。迥超諸有。以此壽聖人。則天長地久。以此祝賢守。則伊尹周公。以此安樂生民。以此康福天下。以此播揚大教。以此扶豎正宗。然雖如是。且道。印子即今。在什麼處。良久擊拂子云。鵰弓高掛狼煙息。萬國歌謠樂太平。

復舉保壽開堂。三聖推出一僧。保壽便打。三聖云與^8□為人。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保壽擲下□杖歸方丈。師云。二尊宿。美則美矣。若要扶臨濟正宗。每人各欠一頓棒在。且道。那裏是他欠處。且擇法眼者。試定當看。

上堂。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既無心。又無法。山河大

地。甚處得來。見聞覺知。復是何物。乃喝一喝云。臨崖看滸眼。特地一場愁。

上堂。一進一退。一動一靜。須信那伽常在定。一擒一縱。一殺一活。四方八面話鱍鱍。嘉州大象喫鹽多。陜府鐵牛添得渴。若作佛法商量。喫鐵有日在。

上堂。知幻即離。不作方便。以拂子左邊擊一下云。向遮裏薦取。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以拂子右邊擊一下云。向遮裏薦取。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消殞。以拂子中間劃一劃云。向遮裏薦取。烏巨葛藤。盡被諸人覷破了也。諸人鼻孔眼睛。被烏巨拂子穿卻。因什麼不覺不知。其間或有一箇半箇。驀地知非。黑漆□杖未放過在。何故。曹溪波浪如相似。無限平人被陸沈。

上堂。僧問。德山托缽意旨如何。師云。無意旨。進云。因什麼托缽下僧堂。師云。要行便行。要坐便坐。乃舉雪峰和尚示眾云。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拋向面前。漆桶不會。打鼓普請看。師云。遮老子。三登投子。九到洞山。做盡計較。末後卻向鼇山店裏。打箇沒折合。放聲道。今日始是鼇山成道。今日始是鼇山成道。便將大地人物。作自己受用。致令千戴之下。凌辱宗風。烏巨與^8□告報。不是抑他雪峰。且要天下衲僧。向後各各自有生涯。莫總作遮野狐精見解。喝一喝。下座。

聖節上堂。摩訶衍法。離四句絕百非。諸佛說不到。拂子善提持。乃舉起拂子云。還見^8□。以此祝君壽。壽算等須彌。

上堂。舉世尊在靈山會上。五百比丘。得四禪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見。過去殺害父母。及諸重罪。於自心內。各各懷疑。於甚深法。不能證入。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劍。持逼如來。世尊謂文殊曰。住住不應作逆。忽得害吾。吾必被害。為善被害。文殊師利。爾從本來無有我人。內心起時。我必被害。即名為害。於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夢如幻。於夢幻中。無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於是五百比丘。問讚嘆曰。文殊大智士。深達法源底。自手握利劍。持逼如來身。如劍佛亦爾。一相無有二。無相無所生。是中云何殺。師云。為人須為徹。殺人須見血。文殊費盡腕頭氣力。要且不知此劍來處。帶累釋迦老子。通身是口也分疏不下。五百比丘恁^8□悟去。入地獄如箭射。忽若踏翻大海。趯倒須彌。雲門扇子^8□跳上梵天。□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頌。又作^8□生商量。良久云。自從舞得三臺後。拍拍元來總是歌上堂。以楔出楔。翻成途轍。以心傳心。轉見病深。達磨不會當頭句。卻向嵩山。面壁九年。後代兒孫。承虛接響。揚眉瞬目。行棒行喝。盡是黃葉止啼。烏巨到遮裏。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咬定牙關。且與諸人和泥合水。卓□杖一下云。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下座。

因雪上堂。滿目紛紛呈瑞雪。填溝塞壑誰辨別。文殊無處頓渾身。普賢失卻真妙訣。烏鴉變作白頭鴉。鐵樹翻成銀線結。報諸人瞥不瞥。庭際無人立片時。便是太平底時節。喝一喝。下座。

上堂。舉昔日有婆子。供養一菴主。經二十年。常令一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云。正與^8□時如何。主云。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女子歸舉似婆。婆云。我二十年。只供養得個俗漢。遂發起燒卻菴。師云。遮箇公案。叢林中少有拈提者。傑上座裂破面皮。不免納敗一上。也要諸方檢點。乃召大眾云。遮婆子。洞房深穩。水泄不通。偏向枯木上糝花。寒巖中發焰。個僧孤身迥迥。慣入洪波。等灑坐斷潑天潮。到底身無涓滴水。子細檢點將來。敲枷打鎖。則不無二人。若是佛法。未夢見在。烏巨與^8□提持。畢竟意歸何處。良久云。一把緣絲收不得。和煙搭在玉欄干。

上堂。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且道。是什麼物。有般無鼻孔漢。便道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佛眼覷不見。不識不知。如斯理論。正所謂。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烏巨有一則語。非是扶宗豎教。且要與天下衲僧。剝盡貼肉汗衫。諸人切須諦聽。良久云。匙好挑飯。箸好筴。菜參。

上堂。舉僧問梁山。家賊難防時如何。山云。識得不為冤。僧云。識得後如何。山云。

貶向無生國裏。僧云。莫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山云。死水不藏龍。僧云。如何是活水龍。山云。興雲不吐霧。僧云。忽然傾湫倒嶽時如何。山下繩床把住云。且莫濕著老僧袈裟角。師召大眾云。梁山老賊。慈悲太殺。與賊過梯。引入屋裏劫盡家財。攪吵一上。不解勦絕他命根。致令偷心不死。若是烏巨則不然。忽有問家賊難防時如何。便與一刀兩斷。教他洒洒落落。作一枚白拈賊。到處偷營劫寨。驀拈□杖云。遮一隊賊漢。來遮裏討什麼。下座一時趕散。

上堂。舉龐居士頌。十方同聚會。師云。鐵壁銀山。個個學無為。師云。日月照臨。此是選佛場。師云。龍蛇混雜。心空及第歸。師云。凡聖同居。驀拈□杖橫按云。龐居士在遮裏坐地。是汝諸人還見^8□。遂擲下□杖云。三生六十劫。

上堂。舉僧問雲門久雨不晴時如何。雲門對道劄。師云。大眾。雲門一劄。乾^4□匼匝。海水騰波。須彌岌峰。驀拈□杖卓一卓云。雲門大師。向遮裏無出氣處。且道。烏巨活人眼在什麼處。復卓□杖云。乃雨忽晴。天清地寧。寒山撫掌。拾提忻忻。恁^8□會得。旱地遭釘。

李侍郎入山上堂。幽禽噪破那伽定。便見文星入寺來。倒屣門迎開笑面。林泉陟覺起風雷。風雷起處。萬岳生春。正眼洞明。十虛無間。手攜仲尼日月。腰佩佛祖靈符。在處為瑞為祥。為龜為鑑。牆塹法門。股肱王室。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爾如然。何謂如此。自從踏斷千差路。便向毘盧頂上行。

上堂。即心即佛。鐵牛無骨。非心非佛。空山突兀。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人從陳州來。卻得許州信。報道今年蠶麥熟。風雨時。五穀豐。萬民樂。東村王老聞得。嘻嘻而歌曰。從來不唱脫空歌。把火燒山拾田螺。白骼樹頭魚扇子。急水灘頭鳥作窠。好大眾。不是文章四

六。亦非少室單傳。哆哆和和如薦得。祖師鼻孔一時穿。以拂子擊禪床。下座。

上堂。僧問。大龍老倒放癡憨。澗水山花錯指南。堅固法身無覓處。千峰盤屈色如藍。正與^8□時如何。師云。剔起眉毛直下薦取。進云。直得上無攀仰。下絕己躬。師云。畢竟向甚處安身立命。進云。平生心膽向人傾。師云。猶在半途。進云。忽有問和尚色身敗壞。如何是堅固法身。未審如何對他。師云。破草鞋。進云。處處綠楊堪繫馬。家家門裏透長安。便禮拜。師乃舉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讚嘆云。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師云。黃面老子。為人天師。被外道輕輕問著。便見七穿八穴。外道不識。好惡。更言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正是夢中說夢。外道去後。阿難問。外道有何所證。而言得入。世尊云。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師喝云。向什麼處去來。黃面老子。當時若下得遮一喝。兒孫未至掃土。眾中莫有為黃面老子作主底^8□。出來與烏巨相見。良久云。吽。下座。

上堂。僧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樹倒藤枯。句歸何處。師豎起拂子云。還見^8□。進云。鷂子過新羅。師云。不如禮拜好。師乃云。有句無句如藤倚樹石裂崖崩。毒蛇當路。樹倒藤枯悉哩蘇嚧。溈山呵呵大笑。和贓捉敗了也。且水不洗水一句。作^8□生道。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國清直庵和尚到上堂。雲開千嶂出。木落一枝分。相見又無事。不來還憶君。敘謝畢。復舉芙蓉和尚一日訪實性一大師。大師陞座。以右手拈□杖。倚左邊云。此事若不是。芙蓉師兄。大難委悉。師召大眾云。實性大師。弄巧成拙。鈍置他芙蓉師兄。今日國清師兄到來。烏巨也不拈□杖。亦不與^8□道。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別。良久云。相逢自有知音知。何必清風動天地。

上堂。今朝六月十五。祝聖陞堂擊鼓。木童火裏吹笙。石女雲中作舞。也大奇也大奇。天無四壁。地絕八維。五湖四海來入貢。衲僧聞見眼如眉。喝一喝。下座。

解夏上堂。僧問如何是正法眼。師云。草鞋無爽。進云。只如和尚道破破盆。又作^8□生。師云。老僧不曾動著舌頭。進云。此語已遍天下。師云。杓卜聽虛聲。師乃云。烏巨今

日解夏。乃遵黃面老子。二千年前話霸。驗蠟人徹底冰清。護戒珠了無縫罅。唯有露□燈籠。不肯入遮保社。何故。從來心似鐵。端不受差排。

病起上堂。一葉飄空萬木秋。翻思光境急川流。若人識得其中意。坐斷千差向上頭。山僧數日來。似病不病。似安不安。似死不死。方丈裏撒屎撒尿。大開眼狂言寐語。直是東西不辨。南北不分。求生不得。求死不得。釋迦老子為四生慈父。三界醫王。也覓此病起處不得。正當此時。若人救得。山僧點一盞薄荷湯。與伊濕口。若救不得。如人上山。各自努力。閻羅大王不是爾爺。他時打爾鬼骨臂。索飯錢去在。莫言不道。

上堂。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槌鼓陞堂。理舊公案。且作^8□生是舊公案。車不撗推。理無曲斷。

上堂。盡乾坤大地喚作一句子。擔伽帶鎖。不喚作一句子。業識忙忙。兩頭俱透脫。淨裸裸赤洒洒。沒可把。達磨一宗。掃土而盡。所以雲門大師道。盡乾坤大地。無絲毫過患。猶是轉句。不見一色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全提時節。大小雲門劍去久矣。方乃刻舟。

上堂。舉金峰和尚示眾云。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後無老婆心。時有僧出問。如何是和尚二十年前。有老婆心。峰云。問凡答凡。問聖答聖。僧云。如何是二十年後無老婆心。峰云。問凡不答凡。問聖不答聖。師云。烏巨當時若見。但冷笑兩聲。這老漢忽若瞥地。自然不墮聖凡窠臼。

上堂。世尊拈花。句賊破家。迦葉微笑。聲前失照。雪峰輥毬。雙放雙收。玄沙未徹。眼中拔屑。雲門顧鑑。遞相脫賺。俱胝豎指。全無巴鼻。遮一隊漢。敵國家財。盡被烏巨藉沒了了。直得。上無片瓦。下絕卓錐。卻來眉毛縫罅裏。埋冤負屈。聲聲叫道。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烏巨痒處。被他抓著。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驀拈□杖擲下云。遇救咸放。

上堂。少室單傳。衲僧巴鼻。碓嘴生花。驢鳴狗吠。廁坑籌子念摩訶。驚起法身無處避。無處避若為論。驀拈□杖卓一卓云。我行荒草裏。汝又入深村。

烏巨山乾明禪院語錄終

衢州大中祥符禪寺語錄

參學小師崇岳了悟等編

上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足運奔。豁開則東西南北。把住則毫髮不存。且道。豁開好。把住好。驀拈□杖卓一卓云。一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

上堂。舉盤山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慈明和尚道。向上一路。千聖不然。二尊宿與^8□。大似靈龜曳尾。祥符道。向上一路。掘地覓天。

上堂。靜悄悄處跳得出。鬧浩浩處可橫身。鬧浩浩處挨得行。靜悄悄處堪駐足。所以。德山據一條白棒。佛來也打。祖來也打。且不坐在鬧浩浩靜悄悄處。又道。我三十年。不曾打著箇獨脫底。祥符門下。若有獨脫底。正好喚來洗腳。

上堂。月生一。無角鐵牛眼少室。月生二。赤腳波斯入鬧巿。月生三。水生於水。青出於藍。驀拈□杖。橫按顧視云。文殊堂裏萬菩薩。夜來盡向此中參。

謝知事頭首上堂。一新一舊。跳出窠舊。一出一入。胡餅裏呷汁。一擒一縱。開眼作夢。一照一用。鱔魚走入麻油甕。所以道。若論此事。直須揮劍。若不揮劍。漁父捷巢。古人與^8□。大似將錢買李子。只從赤邊咬。且道結角在什麼處。驀拈□杖卓一卓。下座。

冬至上堂。日南長至。慶無不利。石筍暗抽條。寒巖增暖氣。東村王老。半醉半醒。林下道人。沒巴沒鼻。驀拈□杖云。若人於此徹根源。勝似燃燈親授記。擲□杖。下座。 上堂。舉鹽官示眾云。虛空為鼓。須彌為槌。是什麼人打得。眾無語。南泉云。我當時若見。向他道。王老師不打遮破鼓。後來法眼道。南泉何須道遮破鼓。但道不打。自然是箇

破鼓。師云。鹽官提水放火。南泉撥亂灰飛。法眼埋兵掉鬥。諸尊宿雖然各出一隻用。並無一人性懆下得一槌。只是隨例扛鼓。祥符直截與諸人道卻虛空為鼓。須彌為槌。漆桶參堂去。 歲旦上堂。元正一旦。萬事成辨。大乘小乘。井索錢貫。更問佛法如何。也是奉時^8□轢鑽。

寶鑑大師請入金剛五藏。師指金剛云。賢劫千佛數。末後最慇懃。倒握降魔杵。高標利物拳。心肝無屈曲。腸胃有區分。神通願力雖無盡。且為山僧護法門。

上堂。譬如擲劍揮空。莫論及之不及。斯乃空輪絕跡。劍刃無虧。正與^8□時如何。遂顧視左右云。填溝塞壑無人會。雨過夜塘秋水深。

上堂。舉藥山久不上堂。寺主白云。大眾久思和尚示誨。山云。打鐘著。寺主打鐘。大眾雲集。山便歸方丈。主隨後白云。和尚許為眾說話。何故一言不措。山云。經有經師。論有論師。又爭怪得老僧。後來翠巖芝和尚云。寺主怪藥山不為眾說話。可謂誤他三軍。師云。翠巖只具一隻眼。殊不知藥山歸方丈。便是老他三軍。

掛寺額上堂。當頭一著。坐斷^8□訛。佛手不能遮。古今為牓樣。人天交慶。祖室生輝。南來北來。盡由此門而入。真書大篆。無非法令鉗鎚。拈□杖卓一卓。乃召大眾云。乾坤未立。世界未形。且道遮一著。落在什麼處。遂提起云。看看。海神知貴不知價。留與人間光照夜。擲□杖。下座。

上堂。不求諸聖。不重已靈。摺折德山棒。啞除臨濟喝。終日泥豬疥狗。哆哆和和。不記月之大小。歲之餘閏。知他是凡耶是聖耶。祥符若放過。三十年後遭人撿點。若不放過。如何道得轉身句。喝一喝云。上士由山水。中人坐竹林。

上堂。舉文殊問無著。南方佛法如何住持。無著云。末法比丘。少奉戒律。又問。多少眾。無著云。若三百或五百。無著問文殊。此間佛法如何住持。文殊云。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又問。多少眾。文殊云。前三三後三三。乃召大眾云。或三百或五百。置之勿論。只如文殊道前三三後三三。如何話會。良久云。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上堂。舉圓覺經中道。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雪堂和尚拈云。枯樹雲充葉。凋梅雪作花。擊筒方木響。蘸雪喫冬瓜。長天秋水。孤鶩落霞。師云。釋迦老子。擔得一擔瞢^4□出來。撞著雪堂和尚。添得一擔顢頇。祥符不是壓良為賤。也要緇素分明。生鐵鑄牛頭。牽犁還拽杷。智者笑忻忻。愚人驚怪差。往今來幾百年。更向鬼門重貼卦。驀拈□杖云。看看。釋迦老子來也。向諸人道。據虎頭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卓一卓下座。

祥府禪寺語錄終。

建康府蔣山太平興國禪寺語錄。

參學小師崇岳了悟等編

入寺。指三門云。無礙解脫門。重重寶樓閣。不勞歛念。八字打開。信腳便行。自然聲和響順。若也躊躇。便見撞牆撞壁。

入佛殿。燒香云。因我得禮爾。窮源親到底。禮拜了燒香。自倒還自起﹒

上堂。正令全提。十方坐斷。千差萬別。一句該通。佛與眾生。皆為剩法。恁^8□會得。全賓是主。全主是賓。且超越一句。作^8□生道。良久云。蠱毒之家水莫嘗。

聖節上堂。諸佛不說說。祖師不聞聞。留下一轉語。千古鎮乾坤。且道。是那一轉語。驀起恭身叉手云。皇帝萬歲萬萬歲。

施主請上堂。師據座顧視左右。驀拈□杖云。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乃卓一下云。希有諸比丘。是中難比況。復提起云。還見蔣山□杖子^8□。朝到西天。暮歸唐土。向諸人道。有世界以音聲為佛事。有世界以香飯為佛事。有世界以出入息為佛事。復卓一下云。且

篇三:如来佛祖拈花一笑的故事

如来佛祖拈花一笑的故事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言为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椠秒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释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广众之下,像这样一言不发,只是带在和他那不动生色的微笑,从容不迫,宁静安详,其中微妙究竟何在?

其实,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正是一中无言的心态——一种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美好的心态,这是不呢国内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打破的。这种心态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乐观自信,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与世长存——即所谓“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只拈话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所嘱咐的话,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 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迦叶尊者,通常称大迦叶,一名饮光,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释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长者。释迦牟尼对众说法时拈花不语,五百弟子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于是佛祖把衣钵交付给迦叶,嘱他等待未来弥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钵交付给弥勒。衣是袈裟,钵是食具,衣钵代表佛教的法统。

【摩诃迦叶】ma ha jia she

摩诃华译“大”,亦称大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亦名大饮光。修行头陀苦行,以“头陀第一”著称。后佛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大迦叶领会佛意而微笑,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印度禅宗初祖。


释迦如来涅盘礼赞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67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