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释迦摩尼图

释迦摩尼图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9 07:28:33 | 移动端:释迦摩尼图

篇一:释迦牟尼诞生时出现过这些奇异现象!

释迦牟尼诞生时出现过这些奇异现象!

2015年05月15日 07:57

释迦太子出生便会走路,他朝东南西北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我从今日不复更受母人之胎,此即是我最后边身。”

编者按:在佛教节日中,有几个与释迦牟尼息息相关,如佛诞节、佛成道日,影响较大。那么,释迦牟尼诞生之日,他本人及所在国家有何奇异现象?在佛经中有无相应记载?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右胁出生(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东南西北各走七步(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佛陀出生在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这座花园是摩耶夫人的父亲天臂国王为其妻蓝毗尼所造,位于迦毗罗卫及提婆陀诃两城之间。园内树木蓊郁扶疏,世间无比,渠流池沼遍布,摩尼诸宝,遍满园苑。

根据当地的风俗,女人生产要返回娘家。当马车经过园中一片无忧树林时,摩耶夫人见其中一棵大无忧树花色香鲜,枝叶繁茂,于是举右手想牵摘,太子就渐渐地由从右胁出生了。

释迦太子一出生便会走路说话,他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七步,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我从今日不复更受母人之胎,此即是我最后边身,从是已去,我当作佛。”太子每走一步,足下就开出一朵圣洁的莲花,大如车轮;又有两条龙跃上空中,向下喷水,一冷一热,为太子沐浴。当时太子身放光明,障蔽日月,上界诸天,手持白盖白拂,真金为柄,大如车轮,虚空中一切微妙音乐、歌咏之声自动鸣响,香花如雨而下,处处遍满,异常稀有。说完后,太子就和平常小孩一样,不能行走,也不能言语了。

直到今天,佛教徒为了纪念佛陀降生,在佛诞日仿照出生时场景,用香花汤水为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释迦太子塑像沐浴,这一天也称为“浴佛节”。在蓝毗尼当地,每年最盛大的节日便是佛诞日。人们在瞻礼佛陀的同时,也来到摩耶夫人庙朝拜佛母。甚至有很多印度教徒也来到这里朝拜,因为他们认为佛陀是毗湿奴的化身,摩耶夫人则被当成印度教的天后供奉。

佛陀出生的日期历来众说纷纭,不同的传承有着不同的记载,后世学者也根据不同的史料做出各种推断。《大唐西域记》中指出了大众部以印度历法的三月八日为佛诞日,上座部则认为是三月十五日。汉传佛教历来以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年(即公元前977年)四月初八为佛诞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1950年,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办的首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做出决议:佛陀诞生于公元前623年五月的月圆日。此决定延续了南传和藏传佛教的传统,这一天即“卫塞节”,现在的佛历就以这个时间为准。

释迦太子出生后,迦毗罗卫国接连出现各种吉祥的事情:浊水变清,五谷丰登,花木繁茂,人际和睦。与太子同日降生的孩子,母子都十分健康。那天出生的牛马也都十分健壮,连一根杂色鬃毛都没有。净饭王喜不自胜,召开无遮大会,布施饮食资具给全国的臣民,还释放了国内所有的囚徒和被束缚的禽兽。净饭王为太子取名为乔达摩·悉达多,意思是“一切义成就者”。

篇二: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图片

梦象受孕

太子降生 七步莲花

命名大典

仙人占相

篇三:释迦牟尼十大遗言 觉悟者最后告诉我们什么?

释迦牟尼十大遗言 觉悟者最后告诉我们什么?

佛陀(资料图)

佛陀临终时最后的教诲,记录在《佛遗教经》中。汉本的《佛遗教经》,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经中是佛陀一生弘法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是将入涅槃前对众弟子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也是佛留给后代所有想离苦得乐者的得度因缘。此经虽短,不足3000字,像是佛陀的一篇遗嘱,却地位很高、影响很大,且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字字珠玑、韵味无穷,蕴含着最大的真诚,和最深的智慧。 《佛遗教经》倍受历代僧俗大众乃至帝王的推崇,唐太宗颁行敕令以护持佛法、弘阐圣教;宋真宗挥毫作序为雕版流通、宣扬法奥。世亲菩萨著作《遗教经论》,从七方面阐释教诫深远意义,在佛教界具有广泛深刻影响。汉地作注之古大德代不乏人,明代藕益智旭大师之《佛遗教经解》最值得捧读。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南宋大书法家张即之所书《佛遗教经》字帖,冠绝古今。1

本文从经文中精选出十条不止适应于佛弟子,更贴近普罗大众,且智慧深远的十句遗教,希望大众能净心聆听,从佛陀的语重心长中获得真正的智慧教益。古人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对于佛陀这位大彻大悟且心怀大慈悲的智者,他的遗教就更值得我们珍视。而且我们还会发现,这些教诲所指出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路径,多么切合这个时代之人心的问题和需要!

一、心要正,不贪心

【原文】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译文】应当自己端正心念,以求解脱,不许隐藏包庇自己的罪恶和错误,用微不足道的神通伎俩欺骗、迷惑俗众。对于衣食住行所需,只要求得能维持修行即可,不得贪心不足,求得多余,以供积蓄。

当下启迪:端正心念,不掩饰放纵错误,说到底就是一个诚意的“诚”字。对别人诚实难,因为总要掩饰伪装什么;对自己诚实更难,因为总不愿承认自己的不堪。可万法因果,不诚实面对,及时纠正止步,就只能在累积、习惯成自然甚至变本加厉中,不断滑向更深的深渊。

人的一切烦恼,都无非因为一个“贪”字,贪着世间的认可与自心的优越幻觉,不肯放下也不肯承认。万般追索、挣扎、痛苦、不甘,皆随之而来。所以古人讲修养,用清心寡欲来形容,用正心诚意来要求。这个时代的浮躁、戾气与物欲横流,说到底也是这样的根源。

二、感官是欲望的桥

【原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

【译文】诸位弟子们,如果你们已能修习清净戒法,首先应当降伏你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千万不要放纵它们,使它们同外界勾染,产生对色、声、香、味、触等五欲的执着与追求。

2

当下启迪:眼,这是个看脸的世界;耳,哪个不爱甜言蜜语、溜须拍马;鼻、舌,这是个以吃货为荣的时代;身,色欲难除,人爱舒适。说到欲望,无不是以感官为桥梁,无不是在感官的满足中结束。如果桥梁断了,欲望也就不再通达,这就是持戒的意义。

有人认为持戒是对人性的压抑,但如果运用得当,就会成为对习性的培养。如同交通规则,强制的规则就如持戒,虽然强制,时间久了,人们尝到了好处,便能理解规则、接受规则、心存规则。戒也绝不只是一种宗教修养手段,更是一种人人可行、应行并从中受益的修养手段。

三、“心”是万恶之源

【原文】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译文】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感官,其真正的主使者是“心”。所以众位弟子,应该好好地制伏你们的心。心是令人生畏的东西,其可畏的程度远远超过可怕的毒蛇、凶猛的野兽、恶毒的强盗、森林失控的大火等等,这些都不足以比喻心的可怖。

当下启迪:欲望虽然以感官为桥梁,根本的驱动却在心;是心有欲求,而后通过感官表达,通过感官满足。所以要化解欲望,根本办法还是要降服自心。心存万念的种子,心净则万念净,念念可以为用;心邪则万念邪,念念皆是锁链;地狱天堂,只在一念之间。

如何降服自心?你先要关注、反观自己的心,觉察到了自己当下的念头,这一念头就不再能牵制、左右你。人受妄念摆布,往往是因为觉察不到妄念对你的绑架,而念念相续在虚妄中。这就是佛家的“观”法。经中言:“念起即觉,觉已不随。”

四、羞愧之心最珍贵

3

【原文】惭耻之服,于诺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惭耻,勿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译文】惭愧、羞耻的心,在佛法诸庄严之中是最为第一的。惭耻犹如铁钩,能制止人去作非法的行为。所以,众位弟子们:应当常常怀着一颗惭耻之心,时时刻刻不要松懈。如果抛却了惭耻之心,那么所有的功德将丧失殆尽、荡然无存。有惭愧之心的人,就会拥有好的德行;如果没有羞愧之心,那就同禽兽没有什么两样了!

当下启迪:为什么羞耻惭愧之心重要?因为知道羞耻惭愧,说明心中还保有原则和良知,说明还有着一份自省,说明面对自己的内心时还是诚实的。如果没有羞耻惭愧之心呢?就是这些的反面,所以佛说与禽兽没什么两样。

社会是个大染缸,要始终保持羞耻惭愧之心,并没有那么容易,多少人在物欲和利益面前迷失了自己,心变得冰冷坚硬,而不知回头。所以佛经中才告诫要“不忘初心”,孔子才强调“知耻近乎勇”。有羞愧之心,也许不能走得快、爬的高,可是一定踏得实、走得稳。

五、做质朴率直的人

【原文】汝等比丘: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是故汝等,宜应端心,以质直为本。

【译文】诸位弟子:奉承谄媚之心与佛法相违,所以应当使你们的心质朴率直。应当知道奉承谄媚就是欺骗说谎,修习佛法的人如果依旧怀有此心,他就一无是处。因此,众位弟子,应当端正你们的心,将质朴率直做为根本。

当下启迪:质朴率直的心是干净的心、轻松的心,奉承谄媚的心则是扭曲的心、阴寒的心;前者无所求,后者则被欲望裹挟和推搡。在社会上,不论是为了求人办事还是向上发展,谄媚奉承都是不少见的。这或许有现实的无奈和不得已,但还是要自问,就算行为上不得已,心中的质朴率直可守住了?还是在日积月累、 4

潜移默化中也变得谄媚逢迎?佛说奉承谄媚者不是佛弟子,推而广之,在做人上,

也同样要以此为戒。

欲望是魔鬼(资料图)

5


释迦摩尼图》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66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