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8 07:45:52 | 移动端:质性研究方法

篇一: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

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

1)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 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3.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只说黑体字)

量的研究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而“质性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研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各有优势和弱点,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很需要量的研究作为研究的一种补充的手段。

二、质性研究的适用范围

1.课题所研究的问题的类型

特殊性问题

过程性问题

意义类问题、情境类问题

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

特殊性问题:指的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所呈现的问题,研究只对这个个案本身进行探讨。

过程性问题:探究的是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事情的动态变化上面。如“网上辅导在电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意义类问题:探讨的是当事人对有关事情的意义解释。如:“常德地区电大教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的?”

情境性问题:探讨的是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发生的社会现象。如:“常德市电大教师每天是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的?”

这类问题是质性研究者经常使用的问题。因为它们反映了质性研究的两个重要长处:(1)对被研究者的意义建构进行研究;(2)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研究。

一般来说,质性研究通常使用“描述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因为这两类问题可以对现象的本相和意义进行研究。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指的是研究者从事某种研究的动机、原因和期望,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个人的目的、实用的目的、科学研究的目的(Maxwell,1996)

3. 如何选择研究的方法

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进入现场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4. 如何对研究的质量进行检测

对研究的质量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度问题,效度问题,推论问题,伦理道德问题。

信度和效度是量的研究用来检测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的。将这两种检测手段用于质性研究并不完全适用。

推广度:质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认识少数个案生活的本质,而达到认识大多数人生活中深层次体验的目的。研究的结论能得到与研究对象处于同一或相似背景的人们的认同,就说明研究具备推广度。 推理:对于论点的证明,包括证明的逻辑性、严谨性和完备性等。 伦理道德:伦理道德问题贯穿于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伦理道德主要包括自愿原则、保密原则、公正合理原

篇二: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马爱平

(汉语言文学院,2008级,学号2008110027, sh560915-1@163.com)

摘要: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基本研究模式。长期以来,量化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由于量化研究本身存在着不足并且在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一牢固的研究传统。20世纪50年代以来,质性研究开始崛起,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其应用层面也日益广泛起来。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到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以便在实践中更好的利用它。

关键词: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 特点 后现代主义

自九月十八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质的)开课以来,4个月的学习让我对质性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工科出身的我(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刘老师讲课有些东西让自己内心某些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有些给了我发人深思的启示,还有些知识远远超出我理解的范围但却能指引我树立目标并向着它前进。本文的出发点是顺着刘老师的讲课和沙龙所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并查阅一些期刊文章将自己一些及其浅薄的认识笼统地梳理一下,总结一下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理解。

一、什么是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英文写法是qualitative research。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有人将其译为“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等。[1]对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有学者作出以下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

质性研究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许多种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他们都不同于量化研究,因而可以大致归为一类。在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中常常使用此种方法。

二、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特点

与量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同,质的研究是建立在另类范式的基础之上的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质的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于自然主义、解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它继承了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注重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探究,它吸纳了解释学对主体间性的重视,它也发扬了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尊重的态度。

(一)质性研究的特点

1.保持研究情境的自然状态。质的研究认为任何事件都不能脱离其环境而被理解。理解涉及到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对部分的理解必须依赖于对整体的把握,而对整体的把握又必然依赖于对部分的理解,这便形成了一个阐释的循环。

2.重视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质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或领悟。研究者通过移情作用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在理解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时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研究前设或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被研究者达到解释性理解的机制和过程。研究者既要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知觉规则,还要了解自己是如何获得对对方意义的解释的,自己与对方的互动对理解对方的行为有什么作用,自己对对方行为进行的解释是否确切等。

3.重视研究关系的影响。质的研究非常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对研究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正是由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之间的互动,研究者才可能对对方的思想和言行进行探究,因此在研究报告中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角色、个人身份、思想倾向、自己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有这些因素,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反省。

4.注重伦理道德。由于质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到被研究者的生活实际,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看待问题,重视研究者个人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因此质的研究对伦理道德问题非常关注。研究者开始研究之前要先征求被研究者的意见,他们同意参加研究之后再开始研究工作,对他们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并且研究者要尊重被研究者,公正地对待研究结果,恰当地处理敏感性材料以免给被研究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此外研究者还要与被研究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地回报对方所给予的帮助。

5.使用归纳法。在开始研究之前质的研究并没有研究前假设,他们并不搜寻证明

或反证自己所持假设的资料或事实,而是把已经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分析组合到一起以后形成抽象概括。所以从研究的基本思路看质的研究主要采取的是一种归纳的方法,这种归纳的方法决定了质的研究者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线,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构也是采用归纳法从资料中产生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和不断比较逐步得到充实和系统化。我们称这种自下而上形成理论的方式为有根据的理论。

6.不追求所谓普遍适用的客观规律。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即使某些经验具有普遍性,也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具体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所谓超越时空的客观真理的真实性在社会科学领域是令人怀疑的。质的研究通常描述的是某一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重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选择性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主体价值倾向性。

7.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质的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深入到被研究者的意义世界之中,围绕被研究对象来展开研究,研究对象在研究中不是被研究的客体,而是主动参与研究过程,通过自身与研究者的价值态度的冲突与协调,在二者的平等互动中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揭示人的生活世界的意义。

8.质的研究透露出人文关怀,显示出对生命的尊重。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本人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在被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情境里,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聆听他们的心声,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显示出对参与其中的人的尊重。

(二)量化研究的特点

量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理论基础之上。量化研究以逻辑的实验经验论(empricism)或实证论(positivism)为基础,通过逻辑原理和推理获得科学知识。量化研究讲究严密、客观和控制;认为事实是绝对的,只有一个由仔细的测量决定的事实;认为所有个人行为都是客观的,有目的,可测量的;必须用正确的测量工具去测量行为。个人的价值观、感受或观点不能影响测量。

它的主要特点有:第一,研究对象的可统计性。由于量化研究是借助于数学方法的研究方法,因此研究对象必须先转化为可以运算的数据以便于进一步的分析;第二,操作程序的固定化,量化研究的每一种具体方法都有它固定的具体的操作程序。如数学建模法,要求在统计和测量的基础上建立主因素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学模型的运作把现实事物的变化反映出来;第三,研究结果的客

观性,强调从经验事实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变量分析,通过变量分析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依靠事实证实研究结果。

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量化研究存在有明显的不足:

1.量化研究所能达到的解释程度的问题。在量化研究确立了其主流研究模式的地位后,为了体现研究的客观性和说服力,社会科学的研究报告里往往需要大样本的数据,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与人有关的,人的行为、思维等是理性与非理性、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体,而且是不断变化的,有很多的问题无法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解释。例如,在许多的问卷调查当中有下列选项:不满意,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对于同一个选项不同的人之间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城市富裕的中产阶层和农村贫苦的农民对于满意是不是意味着同样的状况?显然是这种形式的问卷结果不能说明实际的问题。

2.在实际研究中,真正意义上的随机的大样本并不容易获得。还有一些研究问题的主体本身就是少数、边缘群体,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就更无法获得足够的样本了。因此,通过大样本的数据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明问题就值得商榷了。

3.量化研究的适合度的问题。在研究对象上,实证主义强调科学只限于可以观察到或经历到的事实,其他的一切都属于形而上的抽象知识,不属于科学的范畴,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确实要涉及到一些难以量化,甚至是无法观察和经历的事物。另外,实证主义必然要求自上而下的归纳式研究,但这种化整为零的研究方式,在某些时候将会“损害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性、意义性与动态性”[3]。有鉴于此, 20世纪50年代以来,波普、库恩、拉卡托斯等人纷纷提出与实证主义不同的思想观点,强调科学研究应当多元化,量化研究并非社会科学研究的唯一范式。

4.一味强调“客观性”、“普遍性”和“代表性”所隐含的问题。定量研究在社会学恢复后以“现代的”、“科学的”身份跃居为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主流地位,在这样的学术情境下,研究报告往往以有数据、样本大、用电脑处理资料来建立起其学术权威。以“客观性”、“普遍性”和“代表性”自称的定量研究成了对所有研究成果生杀、褒贬的惟一标准。其实,所谓的“客观性”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真实并不存在,那么以“不客观”之实假“客观”之名的目的和结果为何?建立“普遍性”的目的为何?在多大程度上“普遍性”成了主流势力坚持和巩固其既得权势,并排斥、压抑少数、弱势和边缘群体的手段?更何况,定量研究实证主义的前提是以“客观性”和“普遍性”建立其“科学性”,这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为标

准的模式。人文社会学科所研究的现象和对象跟自然科学完全不同,有没有可能和必要把自然科学的模式硬套于人文社会学科,这一直是西方学界讨论的议题。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两者所持的哲学观和专业范式不同,对“严谨”内涵的理解是不同的。在传统的定量研究中,严谨的设计指样本的代表性、评价指标的可测性和客观性、结果的精确性、研究的简洁性、结果的可推广性,并严格按照科研设计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用精确的统计结果表明其科学性;而质性研究中,设计的严谨表现在对其哲学基础深刻的理解、深入的资料收集、进入研究现场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对资料的整体考虑和推理过程的逻辑性。与量性研究不同,质性研究的效度指的是一种“关系”,是研究结果和研究的其他部分(包括研究者、研究的问题、目的)基于现今有些学者在过多的方面和强调定量分析 ,此种过分的滥用定量研究的做法已经造成了对人的研究的误解,因此我们在大部分观点倾向于定量研究的情况下有必要提醒人们这种方法的弊端和不足。

三、后现代主义的初步了解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后现代主义起源于对现代性的否定,它“志在向一切人类迄今为止所认为究竟至极的东西进行挑战,志在摧毁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西方思维方式。”[4]后现代主义对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以科学和理性为基础所形成的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它坚决反对现代哲学主张在思维与存在、现象与本质、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事实与价值、经验与先验、一与多、真与假间建立起等级价值的观点。二元逻辑强调的是确定性,其基本规则是同一律(A=A)和矛盾律(A≠A),它所坚持的是一种直接性期望的逻辑中心论,强调“单义性乃语言的本质,或更确切地说,是语言的目标”。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建立在二元对立逻辑上的传统哲学所依赖的这种语言的单义性是不存在的。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中心的,也没有一个终极的意义,因而也没有任何形式的固定死的结构,相反,它却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意义的可能性。华勒斯坦在其所著《开放社会科学》一书中曾经指出:“我们相信,对于一个不确定的、复杂的世界,应当允许有多种不同解释的同时存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普遍主义,才有可能把握我们现在和过去一直生活于其间的丰富的社会现实。”[5]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哲学的理性至上、理性权威进行了彻底的解构,这种解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理性的权威性进行了发难。理性主义有一个不证自明

篇三:质性研究方法简介

一、质的研究的定义:

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研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从理解的角度,可以认为质的研究是一种研究取向,是研究者试图从参与者的角度,在研究对象的自然情境中,以归纳的方式收集和分析资料,而达到心理现象及其意义理解的过程。

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

二、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

(1)在自然情境中寻找意义和理解

(2)研究者是主要工具

(3)归纳的研究策略

(4)描述性的结果

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

(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3)研究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

(4)从原始资料中产生结论和理论

(5)强调研究的深入和整体性

(6)重视研究关系

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三、质的研究在不同研究类型中的应用:

(1)探索性研究:(认识鲜为人知的事件、情况或情景;识别或发现一些重要的变化;提出假设。)

问题:这个组织里正在发生什么?组织里的工作模式和核心是什么?模式和核心是如何联系的?

方法:个案、观察、深度访谈

(2)描述性研究:记录事件、情况或情景

问题:正在发生的重要的事件、行为,态度、过程和结构是什么?

方法:个案、观察、深度访谈、内容分析

(3)解释性研究:解释事件、情况或情景的形成原因;识别影响事件、情况或情景形成的原因。

问题:什么事件、价值观和政策正在影响组织而形成现在的特征?这些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影响这个组织的?

方法:个案、现场调查、深度访谈、内容分析

(4)预测性研究:预测事件、情况或情景的结果;预测可能导致的行为或行动。

问题:该组织现在的政策可能对未来产生什么影响?谁会受到影响?会受

到什么影响?

方法: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

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

四、为什么说质的研究特别适合研究教育:

(1)能够深入教育内部进行探究

(2)适合探究教育(对不同人)的意义

(3)适合整体考察教育问题

(4)灵活的、可不断调整的研究设计适合教育的实践要求

(5)自下而上的研究路线有利于教育研究的创新

(6)教师可以自己(或与研究者合作)进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1、质性研究的目的在于

A、预测和控制

B、描述和预测

C、描述和控制

D、描述和理解

正确答案:D

2、个案研究属于:

A、队列研究

B、质性研究

C、回顾性研究

D、实验性研究

正确答案:B

3、某研究者针对丧失婴儿产妇的照顾体验,通过个人访谈和小组专题访谈了解照顾者的亲身经历和其内心的真实感受,目的在于描述产妇亲身的经历,用归纳、描述的方法来捕捉研究对象的某种“真实的体验”。质性研究中时常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A、目的抽样

B、随机抽样

C、整群抽样

D、系统抽样

正确答案:A

4、质性研究中常采用开放式问题,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深入访谈收集资料,采取的方式是:

A、开放式访谈

B、结构式访谈

C、自由式访谈

D、非结构式访谈

正确答案:D


质性研究方法》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62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