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稻田养鱼养鸭

稻田养鱼养鸭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8 07:29:32 | 移动端:稻田养鱼养鸭

篇一:有机稻田鸭鱼混养试验总结

有机水稻田养鸭、养鱼试验总结

一、 试验目的

有机水稻种植要求不能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制剂及杀虫制剂。稻田鸭鱼混养是一项新型的生态农业技术,

稻田养鸭,具有除草、防病治虫、施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等优点,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养鸭田块无需使用除草剂。

在稻田里养鱼有许多好处:首先它可以充分的利用稻田里的水面; 其次,在稻田里养的鱼可以吞食大量的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污染;第三,鱼粪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可以促进稻苗的生长。

二、试验过程

1. 鸭雏、鱼苗购入

全场有机水稻共引进鸭雏约500余只,6月中旬放入田间,计划除草面积70余亩。

全场6月下旬在黑龙江省泰来县购入鱼苗约30万尾,撒入全部有机种植田。

2. 鸭鱼混养管理技术

2.1稻田的选择

稻田鸭鱼混养的田应首先考虑到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

便,田块的保水力要强,尤其是田埂不能漏水,若选择中、低产

田进行稻田养鱼,这样增产增收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本试验田选在农场的有机稻种植田块。

2.2稻田养鸭注意事项

(1)鸭子入田时进行药物防疫,入田后半月投喂一次抗菌素药饵。

(2)看好水源,防止干池。在露宿地搭设遮雨棚。

(3)发生过鸭瘟或带传染病鸭子走过的地方,以及被农药及矿物油

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养鸭。

2.3稻田养鱼注意事项

(1) 根据本地的消费特点,苗种的易活性来决定养殖品种。

(2) 稻田中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天然饵料,但它远远不能满足鱼苗生

长的需要,若想使鱼苗能获得足够的饲料快速生长,必须加强

人工投喂。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菜饼、豆饼、米糠等等。

(3) 看好水源,防止干池,水面不能被农药及矿物油污染。

三、 试验结果

有机稻田鸭鱼混养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有机稻田内进行鸭鱼混养,除草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杂草过大则无法进食,除虫效果较为明显。主要是在有机稻田种植过程中,由于鸭鱼放养,能对种植户滥施农药起到约束做用,便于管理。

篇二:稻鸭共生技术与传统稻田养鸭的区别

稻鸭共生技术与传统稻田养鸭的区别

摘要 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与传统稻田养鸭的几大区别;最终目的不同、主体不同、对稻和鸭的要求不同、内涵不同;放养时间不同。

关键词 稻鸭共生;传统养鸭;区别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种植水稻的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又是最早驯化和饲养家鸭最早的国家之一,不仅有考古资料为证,还有养禽业文字记载资料也很丰富,如早在公元前475~221年的战国时期,《尸子》中记有“野鸭为鬼,家鸭为骛”。将种稻与养鸭相结合的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至今仍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虽然起源于日本,但它是在继承、吸收和完善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创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技术。

稻田养鸭和稻鸭共生技术一样,都是在稻田中放养鸭子。但是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只是把鸭子放于稻田,不管稻田放养鸭子的数量,也不管放养情况,鸭子往往一大群的从一个田到另一个田,这样会造成田块有的地方过度放牧,有的田块又没放到,而且鸭子放于稻田的方法是“早放晚收”,鸭子在稻田中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在传统稻田养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对稻田养鸭的继承、仓4新和发展,并赋予了稻田养鸭以新的生命,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产物。

1 最终目的不同

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是水田和鸭结合型的农业。作为已经家畜化的鸭子,自身还具有水禽的特性,自古以来,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将鸭带入水田地带进行饲育。最终目的是为了生产鸭肉或鸭蛋,它是为了让鸭在稻田里活动和觅食,提供鸭的放养场所,而很少考虑到鸭子对水稻能产生的作用;而该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产绿色食品大米,它充分利用了鸭子的功能,鸭在稻田中成了代替人的部分劳动的“活机器”,也代替了除草剂、杀虫剂、化肥及水稻栽插后的各种机械操作,同时也能生产无公害的鸭产品。

2 主体不同

在稻田养鸭的过程中,种稻和养鸭往往是2个不同的主体。种稻的农民有时担心鸭会践踏水稻而不愿意让鸭进入稻田,而养鸭的农户又为无地方、无场所放养鸭子而焦急,使稻鸭的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水稻和养鸭紧密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如果在结合稻田养鱼或是在稻田中放养浮萍等技术,则会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对减轻环境的污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对稻和鸭的要求不同

稻田养鸭对稻、鸭的品种等要求不严格,几乎没有要求,鸭的品种是常规的肉用鸭或蛋用鸭,往往体型过大,野外活动和觅食能力差,没有长期在稻田生活的能力。水稻也是当地有什么品种就种什么;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则有较严格的要求,对鸭的要求是体型较小、善于活动、在稻田中觅食能力强的品种。根据我省的自然状况,稻鸭共作时间为70~80d,故可选用一般的蛋鸭和杂交肉鸭品种,这样有利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对水稻的要求是优质、较能抗倒伏的稻

篇三:稻田鸭养殖计划书1

稻田鸭养殖计划书

1. 项目概要

XX村有80%以上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其肉味道鲜美、非常好吃。但处于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养殖数量少,缺乏专业管理,养殖过程中多病害,成长速度慢,鱼鸭用于自家食用或者销往附近镇子,经济效益不大。稻田鸭易于养殖,收获时既可以卖鸭子也可以卖有机大米,有可观的经济发展前景。本计划书主要想通过稻田鸭养殖,在现有小农经济的模式上,让村民实现合作化,促进村庄经济发展的同时,使传统种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2、背景

1、稻田鸭:

现代稻田养鸭(共作模式)属生态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之一,是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即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生活习性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同时,稻田生态系统为鸭子提供劳作、觅食、生活、休憩、运动的场所和大量的动植物饲料等。以田养鸭,以鸭促稻,使鸭和水稻共栖生长,从而实现了稻鸭双丰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水稻、水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现在食品安全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健康,未来有机大米及生态产品市场很广阔。

3、项目可行性分析

1、稻田养鸭的优点

(1)生产出优质稻米。水稻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变为发

挥水田综合生态功能:鸭子提供鸭粪,鸭粪是水稻的优质肥料,稻鸭共生可以减少氮肥的用量;同时,鸭子在稻田中不断的活动和觅食,起了稻田耘田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表土通透性,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产量,生产出不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优质稻米。

(2)生产出优质鸭肉。家鸭在稻田里实行野育,不喂饲料,鸭子凭借较强的觅食能力,吃喜欢吃的双子叶杂草和浮生杂草,有时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杂草;同时,鸭子还喜食昆虫与其它水生动物如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捕虫吃草,在田间运动充足,因此,肉质鲜美、优质放心。

(3)生产环境改善。稻鸭共生有效地控制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了农田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残留;鸭粪不再排入江河,有利于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

2、村庄环境适宜,前景可观

(1)大多数村民已在自家田里养鸭,生长良好,且有一定经验,证明XX村适宜养稻田鸭。

(2)稻田鸭养殖投入成本低,见效快,技术要就简单,容易发展。同时有机大米及生态产品市场很广阔,销路易于打开,产品要以高,是短期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3)经调研,目前花垣县还没有专业养稻田鸭的农户,XX村可以作为示范点,争取项目支持。

(4)经对稻田鸭养殖原理及技术的学习分析,稻田鸭养殖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传统稻田种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可观。

3、效益分析

(1)养鸭效益:鸭雏每只按3元,育雏和大田喂养成本在10元,合计成本为13元,有机稻田鸭售价为20元/斤,体重为3-4斤\只,售价平均大概70元,扣除成本每只鸭子可获利57多元;设置护栏和简易鸭舍费用每亩预算100,用

三年,平均30元/年,每亩按放养15只,丧失率10%盘算,每公顷养鸭纯收入700多元。

(2)水稻增收效益:对照田每亩水稻产量按600斤算,养鸭田水稻价钱按6元/斤盘算,每亩纯收入3600元。

总经济效益:稻田养鸭每亩纯收入大约4300元\年.

据调查XX村农户种水稻和养鸭,没亩地纯收入不超过2000元。

4、目标

1、第一阶段:明年找10户有意愿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种植20亩做试验,请专门的技术专家亲临指导并分时段做好病虫害防御工作。产品最终由合作社按有机农产品统一售卖。

2、第二阶段:如果第一年试验成功,大力宣传稻田鸭,吸引更多的村民按专业的稻田鸭模式种养殖。如果第一年试验失败,寻求原因,再次进行试验。

3、长期发展:根据以往的经验,尽可能使把整个XX村建成稻田鸭养殖示范园区,同时带动周边村子一起发展,从而实现把畜产和种稻、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的可持续发展。

4、受益群体

1、养稻田鸭的村民:直接获得经济效益,同时食用有机食品,利于身体健康。

2、村庄环境: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土壤改良; 3、整个村庄:促进提高村庄经济效益,利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6、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法

7、项目预算

8、风险评估


稻田养鱼养鸭》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57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