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邓小平理论3000字

邓小平理论3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5 12:52:38 | 移动端:邓小平理论3000字

篇一:邓小平理论的心得体会3000字

邓小平理论之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这一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自学,我对邓论体系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在我心里,邓小平一直是一位伟人,他让中国发生的如许深刻美好的变化注定他要被无数的中国人铭记景仰。

首先,应该感谢他把整个国家从一种偏激和疯狂中拉回来,感谢他给许多在那错误中被打倒的老革命和无数无辜被牵累的人平反。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感谢他能让我们有了今天如许五彩的生活。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风风火火的2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人民的生活富裕了,也让我们这一代人有了很好了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里,我 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毛草房被红砖瓦房所代替,一条条致富大道纵横穿索,花园城市一个个的涌现,高楼大夏的林立,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翻了几翻,一切的变化数不胜数,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国家的总设计师对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

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做为我们祖国的一个世界之窗,让更多的外国企业在祖国大地投资经营,吸收了大量外资,也促进了周围城市的快速发展。 每一个生活的一点的提高汇成的便是民族的飞跃。二十年来,我国各个方面地位的全面提高,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让全世界华人鼓舞自豪,这一切都得宜于一个伟人和他的伟大理论和这个理论的坚持动摇。尽管我们也随之有了许多新问题,我们仍可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道路,一切会更美好。

在课上我们看了一些关于小平同志的片子,让人备受舞动,尤其是他从容地面对“三起三落”。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的诸多经典语录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50年政治生涯中,邓小平曾有着别人不曾有过的“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记载到: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这不是神话,也不是人为的编撰。这就是邓小平真实的故事。 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奉献祖国的强烈愿望,在经历了如此坎坷的突变后,如何还能够继续站起来呢!正是因为有了振兴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愿望,邓小平做到了,在受到最沉重的打击时,他韬光养晦,一直在等待着机会,而机会也没有忘记他,最终给了他复出的机会,让他能够在建设祖国这方面大展才能。

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

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比如“黑猫白猫论”。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邓小平理论使我明白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时方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面对着市场主义体制下的激烈竟争,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三个有利于"。,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是黄金,总会闪光;是玫瑰,必然开花;是种子,终将发芽。同时,不忘加速自己的步伐,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上紧跟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时刻准备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有关邓小平改革开放3000字论文可以写哪些论点

有关邓小平改革开放3000字论文可以写哪些论点(大二)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第一,新时期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是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倡导和领导紧密相关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4月致当时党中央负责同志信中就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此后,邓小平同志又一再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并亲自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1978年底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邓小平同志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宣言书。

第二,改革开放这一打开我国新时期新局面的历史性决策,是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在果断实行全面改革方面,邓小平同志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

亡党亡国。”另一句是:“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还有一句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还说过:“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这表明,作出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和关键抉择,既是要摆脱我们党和国家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实现从困境中重新奋起,又是要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赶上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没有这样的觉醒,新时期就根本无法开创,新局面也根本无从打开。

第三,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是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吹响的。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所作的开幕词,在深刻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这个口号,既是总结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既是开创新时期的逻辑起点,也是整个新时期的历史起点。这个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对于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理论、路线、纲领、目标这种历史要求,作出了最鲜明的概括,标志着这种政治和理论的自觉开始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第四,作为开创新时期的强大思想武器的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和确立的。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的创新实践,呼唤和孕育创新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围绕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并首次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道路。党的十四

大报告明确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九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明确提出新时期14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并进一步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创立者。

邓小平理论指引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行了26年了,其中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是邓小平理论指引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小平同志领导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他所设计的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以及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填补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空白,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宝库。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什么是社会主义?其本质是什么?尽管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学说已有很长久的历史,并且在实践中已经存在了70多年,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在以往的经济学著作中,往往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著作那里摘引一些语录,把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三者并列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虽然这种摘引不一定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意相符,但至少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一直缺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明确的解释。对这个问题,小平同志第一个给出了明确的解答,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对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要联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任务来进行判断。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小平同志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里,强调生产力标准,就紧紧扣住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前改革进程中有关姓“社”姓“资”的争论,恰恰忽略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一些非本质的东西抓住不放,结果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不争论”是邓小平在处理认识问题上的一大发明,过去因为争论而干扰了改革的进程。

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准确地把握住“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论点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为什么过去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发展缓慢?因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这就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关于改革,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以及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等观点,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充分论述了改革的必要性,从而发起并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如果忽略了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墨守成规,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失去活力,失去吸引力。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深刻的证实了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

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邓小平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深入思考,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思想,为十四大确立我国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也是一个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对该问题的认识程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而不断深化的。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为主,也可以结合市场经济。”(《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6页。)这段论述,代表了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思想,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为主,也可以结合市场经济。在1985年,邓小平又谈到,“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8页。)这段论述,代表了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思想,具体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经济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小平同志进一步讲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段论述,代表了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思想,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争论。相应于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论述,我国在1981年我国确定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到了1984年又进一步确定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经济体制,在1992年则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这也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按照邓小平设计的宏伟理论蓝图进行的。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思想,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许多著述中,都把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相联系,这一思想长期以来一直用于指导社会主义实践。但是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观点不是绝对的。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过程中,提出社会主

篇三:邓小平理论论文

试卷代号:7008 上海电视大学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题纸 2011年12月 一、 作为期末考试的论文基本要求(详细要求请参见考核方案): 1.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精髓,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展的变化历程,结合所在社区生活变化的实际,联系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的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这里强调,

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一个主题,

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真正做到有感而发。不能以单纯的

理论代替,更不能不切实际地空发议论。 2. 文章要求观点正确、主题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3. 字数在1500字~3000字之间。 4. 题目自拟。 5. 论文考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或雷同现象,一经查实,以零分计。 6. A4纸打印并统一打印格式。学生提交考卷的时间结点为12月14日。 二、论文需打印在试卷上,格式要求如下: 1. 题目:字体,宋体加粗;字号:小三号。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 正文: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三、请同学们下载此模版,不要删除本页(相当于封面)。论文考的内容从第二页开始。文章打印后,将第一页左侧相关信息填写清楚。

试卷第1页(共 页)

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

作为一个出生于80后青年学生,我在电大老师的生动全面的教学下,逐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力量,使我更加正确的认识了社会主义,了解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伟大发展战略。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邓小平理论是理论结合实践的一门学科,是我国政治经济的主要指导思想,做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五大报告曾经对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一个非常权威的论述,我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也就是“下”“中”“上”,所谓“下”,就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所谓“中”是指这个理论产生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上”就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同后面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一起纳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所以,邓小平理论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这里面自然涉及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产生在和平与发展这样一个时代主题之下,都面对着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所面临的发展任务也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他们有共同的时代背景,共同的前提和基础。他们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此他们都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他们也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进入了战后最剧烈的变动时期,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经济全试卷第 2 页(共 页)

球化蓬勃发展,两极格局开始松动,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可以说,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时期。经过深入的观察和分析,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新结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象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变化的认识和把握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敏锐,即能够发现萌芽中的变化。早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当我们还
邓小平理论3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34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