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浮士德

浮士德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4 15:48:02 | 移动端:浮士德

篇一:歌德《浮士德》

歌德《浮士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市一个富裕市民的家庭。1765年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回到故乡任律师,后应魏玛公爵的邀请到魏玛公国担任枢密顾问、宰相,寄望在魏玛实现其启蒙主义理想。但他的改革遭到重重阻力,内心十分矛盾和痛苦。1786年秘密离开魏玛到意大利旅行,两年后返回魏玛,不再参与政务。歌德的文学活动起于大学时代,他是18世纪70年代反对封建专制,要求民族发展与个性解放的“狂飙突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中经“古典”时期,直到19世纪30年代。在漫长的六十余年中,歌德在不同的文学体裁领域都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在诗歌方面,除优美动人的早期抒情诗如《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等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叙事诗《列那狐》、《赫尔曼与窦绿苔》以及诗集《西东合集》等。歌德的戏剧创作极为丰富,著名作品有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欣根》;无韵诗剧《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托夸多·塔索》;悲剧《埃格蒙特》以及诗人的代表作悲剧《浮士德》等。在小说方面,著名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亲和力》,长篇教育小说《威廉·迈斯特》等。歌德的创作反映了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尤其是德国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状态,为我们了解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文学的性质和特点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他的创作不仅是德国文学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浮士德》是一部取材于德国16世纪民间传说的宏伟诗剧,它以欧洲的近代历史和现实为背景,描写了浮士德一生不懈追求、努力探索真理的艰难历程。全剧由两个赌赛和五个阶段的悲剧组成,即:天主和恶魔的赌赛,恶魔和浮士德的赌赛;浮士德的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的悲剧。

《浮士德》演绎的是一部近代资产阶级的精神探索史。主人公浮士德的形象概括了西方资产阶级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叶300年间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类的共同命运与前途。在诗剧中,浮士德经历了书斋、爱情、宫廷、美的梦幻、征服自然等五个人生阶段,他从挣脱思想禁锢,到沉溺于个人的官能享受,进而对事业和美的追求,最后在改造自然、实现崇高理想的伟大斗争中得到了智慧的结论:“要每天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有享受两者的权利”。这与上升时期的西方资产阶级反抗中世纪的封建统治,追求个性解

放,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追求真、善、美的社会理想是一致的。诗剧还通过浮士德的形象歌颂了进步人类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努力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肯定了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雄心壮志与光明前景。魔鬼梅非斯特是“否定的精灵”恶的化身,他与浮士德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对立。他否定人类,否定理性,否定一切美好的事物,他要把浮士德引入歧途,千方百计阻碍和破坏浮士德积极向上的追求。然而,正是他的犯罪和作恶,促使浮士德从迷误走上正途,不断向着光明和至善至美的境界前进。梅非斯特既是浮士德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又是不可缺少的动力。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恶不只是起着消极破坏的作用,有时也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歌德的伟大在于他描写的浮士德悲剧,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近代资产阶级精神探索过程中的矛盾性,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哲理总结:人类的前行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有矛盾斗争才有前进,有否定才有肯定,不断的否定才能达到更高阶段的肯定。这种辩证法贯穿于浮士德精神探索的始终,成为这部诗剧的灵魂。

《浮士德》在创作方法上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手法,以浪漫主义为主。全篇的构思是幻想性的,情节是离奇的,主人公浮士德是现实和幻想相结合的产物,他的精神和性格具有现实基础,而他的经历却是传奇性的。为了自由地表现其精神探索,诗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古到今,天上人间,上下驰骋,各种虚构的、幻想的、神话的形象纷至沓来;为诗剧绘出一幅光怪陆离、丰富多采的历史画卷。为了表现丰富多采的内容,诗剧还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有时讽刺,有时戏谑;有时严肃,有时诙谐;有时押韵,有时不押;有时自由诗体,有时民歌体,有时格律诗体,也有古希腊悲剧诗体。整部诗剧构思宏伟,想象丰富,结构完美,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浮士德(节选)

第一部

第二场 城门外

(浮士德与瓦格纳继续散步。)

瓦格纳

受这许多人尊敬,哦,伟大的人,

不知你心中发生什么感慨!

谁能凭着自己的高才

而如此受惠,真是福人!

父亲指示给他的小孩,

人人都探询,争先恐后,

提琴声中断,跳舞者停留。

你走过,他们排好了队,

高高挥起他们的帽子;

差一点就要对你双膝下跪,

好象在路上见到圣体1。

浮土德

再走上几步,走到那块石头的地方,

让我们休息,减少旅途的疲劳。

我常独坐在那里沉思默想,

折磨自己,进行斋戒和祷告。

我满怀希望,信心牢固,

流着眼泪,搓手叹息,

我想强求在天之主

把那一场瘟疫扑灭。

群众的赞扬对我简直象讥刺。

但愿你能看透我的内心, 1 天主教徒在路上遇到神父捧着圣体(代表耶稣身体的一块面饼)走过,都要下跪。

你要知道我们父子

真没有资格受这种荣名!

先父是个无名的正人君子,

他对自然和自然的神圣的运行,

诚实不苟,可是却一意孤行,

异想天开地努力寻思;

他跟炼金术师们交往,

把自己关在黑丹房1里,

根据无穷无尽的配方,

把相克者混合在一起。

他把红狮2,那个大胆的求婚者,

跟百合3在温水中交配,

然后烧以烈火,将他们二者

从一间洞房4逼到另一个室内5。

于是,多彩的年轻女王6,

就在玻璃器中生成,

丹药已经炼成,病人依旧死亡,

有谁被治愈,却无人过问。

我们就这样使用恐怖的灵丹,

在这群山万壑之间,

猖狂肆虐,比瘟疫更猛。

我亲自把这件礼物7赠给成千的人士,

他们凋零了,我却要在世

听人赞扬无耻的元凶。

1

2 炼金术实验室。 熔金所得的男性金属种子(亦称王),即淡红色的氧化汞

3 熔银所得的女性金属种子(白色的盐酸类)

4 试管,曲颈瓶,蒸馏器

5 将蒸汽收集到另一个接收器中。

6 附在管壁上的沉淀物,多彩而光艳,古称哲人之石,可治百病,可将贱金属变成黄金 7 原文Gift,又有毒药之意

瓦格纳

你何必为了此事烦恼? 施行传授来的技术, 问心无愧,精确无误, 这种大丈夫行为岂不够好? 你在年轻时能敬重你的令尊, 当然乐愿从他受教;

你在成年后增加你的学问. 将来令郎可达到更高的目标。 浮土德

谁能从这迷惘的海中

抱有出头的希望,真是幸福! 我们不知者,正合我们所用, 我们所知者,却没有用处。 可是何必用这种郁闷的谈话 破坏眼前这个时刻的娇媚! 你瞧,在夕阳掩映之下, 绿裹的农家蓬荜生辉。

太阳隐退了,一天就此告终, 她奔向彼方,开拓新的生涯。 啊,但愿我能插翅高飞凌空, 永远不停地追随着她! 看我脚下静静的人世 熠熠辉映着永恒的斜阳,

群山发出红光,溪谷一片安谧, 银色的小溪流入金色的大江。 那时,藏有无数深谷的荒山, 不会成为我的仙游的障碍,

篇二:浮士德的五大追求

浮士德的五大追求: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政治追求,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社会理想追求,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

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

他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它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勇于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即“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又有贪图享受、安于现状。

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不断地向最高的存在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

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浮士德博士就是一个永远追求的人物典型

他代表一种向善的他代表一种向善的他代表一种向善的他代表一种向善的,,,,积极肯定的精神积极肯定的精神积极肯定的精神积极肯定的精神

书中靡非斯陀自称是“否定的精神”,是“恶”的化身

墨菲斯托在自我介绍时说:“我是永在否定的精灵!一切事物只要它生成,理所当然就都要毁灭,所以还不如无所发生。你们叫这做破坏、罪行,简单扼要说就叫做恶,这就是我本质的属性。”

他千方百计引导浮士德走入歧途,使他失败

他可以引导浮士德犯错误,又利用他的错误干种种坏事,

魔鬼梅菲斯特并非“恶”,而是激发浮士德永远向上,追求发展的动力。 他目光尖锐,看到了现实中宫廷里许多腐败现象,予以揭露和讽刺。

他界定自己他界定自己他界定自己他界定自己::::““““我是力量的一种我是力量的一种我是力量的一种我是力量的一种,,,,它常常想的是恶而常常做的是善它常常想的是恶而常常做的是善它常常想的是恶而常常做的是善它常常想的是恶而常常做的是善。。。。””””正如他所说正如他所说正如他所说正如他所说,,,,他主观上作恶而客他主观上作恶而客他主观上作恶而客他主观上作恶而客观上却是在造善观上却是在造善观上却是在造善观上却是在造善

篇三:《浮士德》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浮士德

浮士德是歌德的著名长诗,这部作品花费了歌德大半生的努力,直到歌德垂暮之年才真正完成。

浮士德的故事其实在德国广为流传,浮士德可能是中世纪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他能力过人,发明了各种在当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器具。当时愚昧的人们无法理解他的神通,就传言他和魔鬼有着交易,是有魔鬼在暗中相助。“魔鬼交易”这一故事类型也就大致在此后流传开来,大致内容都是:“某人为了得到知识、永生、权力等等而将自己出卖于魔鬼,昧着良心替魔鬼干各种肮脏的勾当。”当然,这类故事受到中世纪宗教愚昧(如“猎巫运动”)的影响,在今天看来是有一些可笑和不可理喻的。久而久之“魔鬼交易”就成了浮士德故事的起源。

在阅读《浮士德》之前,我先大致了解了一下这部作品诞生的背景——关于浮士德的优秀作品一共有两部,一部是马洛所作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另一部就是歌德的《浮士德(上.下)》,这两部作品诞生的时间都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前者是文艺复兴,后者则是启蒙运动向浪漫主义运动过渡的时期。我大致了解了一下两部作品,《悲剧》一文,马洛主要强调了浮士德博士对知识、权力的追求,以及他向魔鬼出卖灵魂后的自负心理,当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期限已满要堕入地狱的时候,才诚惶诚恐追悔莫及,最终在无限的恐惧和悔恨中被魔鬼拖入了地狱。可以说这个故事,就像莎翁的悲剧一样,充满了对人的心理描写,以及对人性脆弱、人性弱点的深刻反省,浮士德在这部作品中是被作为一个出卖自己灵魂的负面角色来处理的,他的执着进取的正面形象只是一个陪衬。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好作品,但是把“追求知识、力量,渴望强大和优秀”视为一种“渎神”、“僭越上帝权威”的行为,当成要批判的对象,这中间就流露出了一种中世纪残余的“反智主义”、“反科学主义”的思想,在当今看来,是一种反动的思想。而且作品中不断塑造人的狂妄和人的内疚,不断强化上帝的权威,也隐含了一种“人类应该跪倒在上帝面前诚惶诚恐”的宗教“罪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虽然接受了享乐主义、接受了追求金钱,甚至有走向纵欲主义的倾向,但是实际上在人们的内心中,人们并没有放弃对上帝那种诚惶诚恐的心态,并没有勇敢地相信自己的意志和理性,欧洲人还没有从宗教所塑造的自卑感中走出来。

到了歌德的时代,情况就已经大有不同了。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是欧洲波澜壮阔的年代:牛顿定律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展开、资产阶级革命的风起云涌、工业化的浪潮、自由资本主义的兴起、拿破仑的征服、德意志的统一,在这样一个时代中,传统的宗教力量大大减弱,自然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取代了罗马教廷和道德教条,人们开始相信自己改造自然的力量,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勇于去追求权力、相信自己的理性、践行自己的意志。此时的人们甚至不愿意再去理会理性主义时代那些陈腐僵化的教条,而要求实现自我、实现意志的解放。于是,伴随着艺术界的狂飙突进运动,浪漫主义时代到来了。而歌德的《浮士德》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我们可以在浮士德中看到欧洲自文艺复兴后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的缩影,比如在《浮士德》中,歌德宣扬“人难免误入歧途,但是只要执着追求,总会到达天堂”,这也正是资本主义崛起后“个人奋斗”、“自由选择并自我负责”观念的体现;比如在《浮士德》中,浮士德斥责故纸堆,追求实践、有意义、有活力的生活,也代表了工业文明兴起后,迂腐的观念、僵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人们的抛弃。总之,《浮士德》诞生是的时代与《悲剧》已经很不同了。

浮士德全书由上下篇组成,外面由一个套子套起来,套子的内容是:魔鬼梅菲斯特和上帝打赌,贬损人的尊严,说要把一个人引入歧途证明给上帝看看。上帝则对人充满了信任,相信人一定能自我救赎,从答应了梅菲斯特的赌约。梅菲斯特找到了不愿意沉迷于故纸堆的浮士德,还给他青春,带着他四处游历

《浮士德》上篇是全书最精彩、戏剧冲突最复杂的一部分,也是最常被引用、改编的一部分,上篇主要介绍浮士德和少女玛甘泪的爱情悲剧:浮士德爱上了玛甘泪,玛甘泪为了与之幽会而给妈妈下了安眠药,失手毒死了妈妈。他们的爱情被玛甘泪的哥哥发现,为了杀人灭口,浮士德杀死了玛甘泪的哥哥,然后逃走。后来玛甘泪怀孕生子,因为害怕事情败露而淹死了婴儿。最终事情事发,玛甘泪被判死刑,浮士德赶回来相救,但玛甘泪拒绝了。她死后,被上帝接进了天堂。这个故事之所以非常吸引我,是因为这样的爱情悲剧至今仍在各处上演着。在今天的报纸上,我们仍然能经常看到诸如“少女怀孕杀婴”、“男生为爱情斗殴而杀人”、“叛逆少年误杀父母”之类的人间悲剧,而此类题材也经常成为“残酷青春”类型艺术作品的素材。很多人认为这是“每个青春期少年长大成人必经的阶段”,当然我是不太赞同这种评价的,成长不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但是刚刚长大的人确实不懂得很多事情的分寸,做事情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不论是多了还是少了,都最终会害人害己。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让玛甘泪上了天堂,并让浮士德从罪恶感中解脱,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罪行而对他们进行道德审判。这说明浪漫主义时代的人更加注重的是人内心的感情,对符合人性但不符合道德的感情和行为有了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正如《悲剧》一文中一样,《浮士德》的上半篇借着浮士德的悔悟、玛甘泪对自身罪恶的恐惧,深刻地描写了人类的内疚感和恐惧感。其实内疚感是性格悲剧的本原,与命运悲剧那种极力抗拒外界力量却不得相比,性格悲剧通常都是当事人因为性格的某些缺陷或者行动的某种过失而导致了自己不想要的结果。当人做错事的时候会感到内疚,所以内疚感就成了性格悲剧“悲剧感”的来源——一种对自身行为憎恶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浮士德》的下篇是歌德垂暮之年才发表的,凝结了歌德一生的经历,所以它有了更多历史和哲学的内涵,也有了更多的情节。但是垂暮之年的歌德却不再有青春时代的激情,所以相比起上篇而言,这篇在戏剧冲突方面要逊色得多,在文艺史上的影响也要弱得多。在这篇中,歌德让浮士德为国王工作,通过发行纸币而解决财政危机。浮士德让梅菲斯特造出了人造人,并在他的带领下回到了古希腊和海伦结婚。后来浮士德又想要填海造陆,无奈魔鬼暴力“强拆”一对老夫妻的房子,浮士德愁瞎了双眼,最后终于满足地倒下了。浮士德死后,上帝将他带去了天堂与挚爱玛甘泪相见。在浮士德的下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欧洲当时的影子。浮士德滥发纸币来解决财政危机的行为可能是当时统治阶级常用的做法;后来浮士德搞“人造人”、要回到古希腊,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子,其中也有着现在科幻小说中“克隆人”、“时空隧道”的影子,人们的科学意识已经取代了宗教意识。浮士德下篇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的两段:浮士德和海伦结合,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爱好飞翔,最后摔死在浮士德眼前。这段明显是出自古希腊伊卡洛斯的神话,有人认为这是在影射拜伦的死亡。这段标志着:浪漫也好、理性也好,实际上它们都是靠不住的。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时代,欧洲人一直崇拜古希腊古罗马,可是歌德认为:古希腊和古罗马都已经过去了,古希腊的复兴并没有拯救被基督教统治了一千年的欧洲,欧洲要寻求于一种新的文明——一种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文明,那就是大工业时代。于是就有了浮士德最后试图填海造陆的一幕。浮士德想要征服大海,让他的人民在新的土地上幸福地生活,最后

他终于满足了。这也代表了大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而那两个被害死的老夫妇也代表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无情地征服。

《浮士德》中的几个人物都有着明显的象征意味。浮士德代表着永无满足的实践、浮士德的助手代表着当时迂腐的经验主义哲学、梅菲斯特则代表着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玛甘泪是一个无知的少女。他们并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别,其实他们都是人性的一部分,歌德的《浮士德》其实就是人性的大杂烩。把所有人和在一起,就是整个人类。

黄山学院12级戏剧影视文学

王瑞涵 2014.6.23


浮士德》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24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