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走近毛泽乐作文1500字

走近毛泽乐作文15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1 11:47:00 | 移动端:走近毛泽乐作文1500字

篇一:走进毛泽东征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活动

走进伟人毛泽东

班级:电子商务2013级1班

姓名:孙燕

学号:2013517024

历史巨人毛泽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宋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怎东在漫天风雪的北国发出的感叹,这份目空一切的气魄,这份直言不讳胆量,从古至今恐怕没几个人可以与之媲美。

所谓技高人胆大,毛泽东之所以有这份俯瞰天下的勇气,无疑是他有自己的真才实学与高尚的品行、修为和气度。

对于“竞争对手”蒋介石的离世,毛怎东给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答案,“知道了”,简单的三个字里蕴含了毛泽东当时复杂的情绪与惊人的气度。1975年4月,杭州西湖春花绽放,柳枝摇曳,雀跃莺啼,一派生机盎然的情形,毛泽东住在这里已经两个月了。4月5日午夜,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因心脏病在台北士林寓所去世。工作人员非常高兴地将这一消息报告给毛泽东。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毛泽东并没有显示出高兴的神情,而是一脸凝重地说了三个字:“知道了。”没人能够了解毛泽东此时的复杂心情。的确,蒋介石和毛泽东曾是一对“老冤家”。从1927年开始,这两位20世纪不可或缺的重量级政治人物,缠斗了大半辈子。但到了1970年代,他们都步入晚年时期。当年的恩怨情仇已渐渐淡化。在蒋介石这边,出现了越来越强烈的思乡之情。他多次公开反对“两个中国”的主张。1967年9月7日,蒋介石在与日本首相谈话时说,美国由于不愿卷入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漩涡,于是有了两个中国的想法,借此苟安于一时,殊不知两个中国的办法,是我所绝对反对,而也是中共所不能接受的,仅为一种幻想而已。据未被证实的消息源称,毛泽东私下为蒋介石举行了一场个人的追悼仪式。说那天,毛泽东只吃了一点点东西,沉默庄严地把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的演唱录音放了一天。这首词只有几分钟长,反覆播放便形成一种葬礼的气氛。毛时而静静地躺著听,时而用手拍床,击节咏叹,神情悲怆。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原文是:“举大白,听金缕”,表示满腔悲愤,无可奈何,只能借饮酒写词听唱来消愁。为蒋介石送葬后几天,毛泽东仍念念不能释怀,下令把这两句改为“君且去,不须顾”,重新演唱录音。这一改,使送别的意味达到高潮,送朋友流亡外地变成了生离死别。毛泽东向蒋介石做了最后的告别。

历史要感谢毛泽东,他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概,推动了历史的激流。毛泽东接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人心离散、被列强用经济直至军事手段肆意蹂躏的中国。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中国有原子弹、氢弹守卫国门,有卫星傲视着世界,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第一次以从未有过的尊严和凝聚力,屹立在世界舞台。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中国持续了近百年的混乱,至少还要继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当然,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或许就不会有“文革”、“右派”这些令中国人心悸的名词儿,或许也不会有文物的大破坏、知识分子的大乱离。然而,即使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也就是被一些人给予很低评价的20年,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算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仍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了63%! 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到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以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或许这些成就也迟早会取得。然而,我们或许却没有机会欣赏到他深邃锐利的哲学思想、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欣赏不到他过人的凝聚力和伟大品格的感染力,欣赏不到他作为“世界级”伟人的超人魅力。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这样称颂毛泽东,“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则如是感叹:“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历史之流如黄河、长江,注定要东流入海。然而,没有了三峡的长江、不见了壶口瀑布的黄河,又会失去多少壮丽,减少多少奔放?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智慧也是集体的结晶,然而,许多思想火花、精神火炬却是毛泽东独有的,正如三峡之于长江、飞瀑之于黄河!

毛泽东还好和平,但是也从不害怕战争,他让自己的敌人敬畏和臣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印、中苏边界战争,无一不是以自己的胜利而告结束!

关于文革,我也经历一些事。所谓武斗并不是中央的要求,而且武斗也不是普遍的现象,而且正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发出了“要文斗不要武斗”指示。所谓

“文革死了2000万人”,如果不是造谣,那就是污蔑。毛泽东自信的指出“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所谓乱,毛泽东说:“乱了敌人,锻炼了人民”。

因此,在文革时期,我们并没有感到社会是乱的。“十年动乱”,那是后来人政治需要给戴的帽子。还有一个“文革使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样的说法。而据我了解的事实和真相,那是污蔑不实之词。这方面的有关事实和数字在我的博客中已经有文章进行了论述。

不带偏见的人都知道,在文革中最响亮的一个口号是“抓革命,促生产”。毛泽东把文革激发出来的人民群众运动的热情引导到了促生产上。因此文革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以8%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的速度在增长着。何来“崩溃”?

毛泽东,试问有谁不晓,一代伟人究竟有着这样的内心宇宙,总吸引着人民的兴趣。但对于十五岁的我来说,我讨厌他。家里的老人常说,毛主席七分好三分坏。革命时期,一切都以他为中心,他就是人们的一切,他就是正确的。而因有他才有了中国,但又因他有了文化大革命,软禁邓小平这些恶事。或许个人的偏激情绪,从小就不太喜欢他。

人会变月会圆,现在毛泽东则成为了我走向未来的方向的指引。而改变的开始要从初二时说起。那时候热播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从剧集中我认识到年少时代的毛泽东有着一种豪迈的气概,尽管出身贫穷,一介草民,却心怀国家有着大志,人说人穷志短,但在他身上看到的则是一个反例子。在那里,我看到了无限对未来中华建设的希望。也不知道是否真的,还是演毛泽东的那位演员的演技精湛,总觉得他的眼里也投放出一种光芒,微弱但足以燃烧起整个中华民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是出自毛泽东之手,这似乎早就预示着他带领下的中国。用我那穷乏的文字,迟钝的言辞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心中想到毛泽东时所掀起的那番激动。兴奋的心情就像是见到自己的恋人般美好。

有时想,若自己回到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自己或许回爱上他,就如当年的杨开慧一样。可惜年代不同,他只能时我成长的方向。说实在,我也觉得毛泽东少年的时代是当代青少年所需要学习的,而且是颇为重要的营养。何出此言?敢问时势造英雄,当年局势动荡,毛泽东的发起,建立了新中国,而今和平之势,有谁可以作英雄呢?中华之崛起,有赖于当代少年,若当代少年已站不稳了,那中

华之大业何以建得更高。每次何同学说起,自己要改变中国时,他们总认为是娃娃话、戏言。可我却说得那般执着,核苷那中国的命运来开玩笑。他们说,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他们说得没错,一个人确实做不了什么,但连站出来的人也没有,那一定就不行,我不屑他们的话。你我同为少年,中国之少年,我们不站出来,难道等老一辈继续为我们而操劳,难道要外国人到我们的国土上领导我们吗?

若一切都这样,我到不如死去罢了。改变一切,都由自己做起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众所周知,毛泽东是跨时代的伟大人物,是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有外国元首说:“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就是诞生了毛泽东”,“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中国人永远应当珍惜毛泽东,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历史的巨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篇二: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环境102齐晨1003070202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这门学科的第二堂课上,老师组织了我们观看了《走近毛泽东》的一部分,其余部分我利用课余时间也进行了观看。虽然我对于历史不是那么的热爱,但是对于历史人物,尤其是像毛泽东这样有很多故事的历史人物,我还是很感兴趣的。以前对于毛泽东的了解和认识很有限,这次视频的观看正好为我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在观看之后,对于毛泽东,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是毛泽东一生所留给后人的印记,就像是一张名片,最精华地传达给每个想了解但还不了解他的人一个最明确的信息——这是一位伟人。但通过《走近毛泽东》,我似乎看到了这些称谓背后的故事,就比如说从前只知道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却不知他还有个“石三伢子”的乳名,也不知道中共曾有一个奇男子“二十八画生”。这些事可能意义不大,但对我来说,它们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毛泽东。

谈起整部纪录片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事,不得不提到毛泽东的“笔杆子”和“枪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在面对大革命失败后所提出的口号。这句话,不知敲醒了多少梦中人,这句话也为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枪杆子”的威力不言而喻,但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一生从没有开过枪,仅仅在一次演习中一时兴起摆了摆姿势。我想如果毛泽东生在其他的年代,那么他的生平简介很可能是以诗人作为开头的,甚至只有诗人。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毛泽东是放不下他的“笔杆子”的,只不过在那个深深印有他的印记的年代,他没能用他的笔抒发更多的深情,而是拯救了一个民族。

还有令我印象深刻的,就要说是晚年的毛泽东了。对于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死还是畏惧的。“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这是毛泽东在闲暇时同身边的工作人员聊天所说的话。他还曾用自己的生死,形象的解释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我活着的时候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可以见得,在生老病死面前,毛泽东还是很豁达的。

他是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但他归根结底还是普通人。《走近毛泽东》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生活化、平民化的伟人,并极大的丰富了我对于毛泽东的了解。希望老师以后也可以多开展类似这样的活动,或者提供一些这方面的资源。

篇三:走近伟人毛泽东

走近伟人——毛泽东

我们十一位同学在8月13日参观了位于安义路63号的1920年毛泽东故居,这里是毛泽东生平第三次来上海时的居住地。在1920年,毛泽东在此发起成立了“湖南改造促成会”,列席了著名的“半淞园会议”,并多次拜访当时正在与共产国际代表酝酿建党的陈独秀。 小组成员集合齐了以后,我们走进了这一幢沿街的坐南朝北、砖木结构的建筑面积约为83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这里刚刚对外开放不久,相较于以前参观过的其他一些展馆还是比较崭新的。我们看到了许多毛泽东主席曾经使用过的物品,例如毛泽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示文件时用的铅笔和红色铅笔,在人民大会堂一号厅使用的瓷杯、瓷勺和瓷碟以及毛泽东使用过的555牌香烟盒等等。

我们能够从这些陈列的物品,室内摆放着的家具,在脑海中构想当时毛泽东主席就在此居住。1920年,他在上海会见了陈独秀,两人讨论了马克思主义书籍等问题,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表明了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我们在当中看到毛泽东的雕像,身后朱红色的墙壁上用黄色的字印着一句话“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也看到了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还有各种信件。

走出这幢古色古香的楼房,我们心中有所感触。作为一个青年人,我们正在成长,我们要学习这些先辈身上的精神,不能够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要努力发愤图强,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今年正值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走进了毛泽东主席这位伟人的故居,了解了他的过去和曾经,跨越历史的长河,将过往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也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产生了更为崇高的敬意和佩服之情,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自己所能做的贡献,让祖国增光添彩。


走近毛泽乐作文15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962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