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大秦帝国读后感3000字

大秦帝国读后感3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30 10:18:29 | 移动端:大秦帝国读后感3000字

篇一:《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

翻开《大秦帝国》,一部波澜壮阔的战国史诗扑面而来,自孝公商鞅变法定大秦天下基业,到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履至尊而制六合,再到帝国大厦一朝倾颓,秦帝国的兴盛与衰亡不禁让我们唏嘘不已。以至于两百年后的汉初学者贾谊这样感慨“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一次接触《大秦帝国》,是上高中的时候,《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当时被拍成电视剧播出来,也让我有幸得以接触到这部巨著。一般情况下我是很少看这类历史题材的小说的,但电视剧却不是很排斥,只看电视剧我就直接被那段精彩绝伦的历史吸引了,接着我又看了看小说。直接导致了一直到现在的我都对战国那段历史兴趣盎然。当然,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黑色裂变那一段。

献公之后的秦国,是内外交困的秦国,是在悬崖边上行走的秦国,一不小心就可能万劫不复。年少而颇有魄力的嬴渠梁继任秦公以后,也不禁为秦国的现状头疼不已。因此,委派亲信景监为密使出访山东,在与六国的邦交斡旋中为秦国留得一丝喘息的机会。就在这时,魏都安邑蛰伏五年的治国大才卫鞅进入了景监的视线。战国时代,“士为知己者死”已经成为天下士子共同追求的目标,士子们勤学多年为的便是能寻得明主,助其成就一番不世功业,同时自己也能青史留名。多方勘查后卫鞅心灰意冷,山东六国竟无一个可以任自己施展拳脚的国君。秦孝公求贤令应时而生,恳切而不乏大志的文笔令卫鞅深深震撼,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所在。

深访秦地三月,卫鞅走遍了秦国的一山一水,对秦国的认识也更加清晰,胸中也有了治秦的具体方略,三面秦公后便被秦孝公的恢弘胸襟所折服,将自己胸中所学尽皆倾吐,书中这样写到“闪念之间,卫鞅从这个仅仅比自己大一岁的国君身上,看到了一种远远超越于年龄和阅历之上的成熟与博大。他仿佛生来就是做国君的,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慧眼辨才,沉静深远。对于寻常人等而言,拥有其中任何一种品质都是极为难得的了。而他,却如此出色地融这些过人品质于一身,真正是令人叹服。与这个年青的国君在一起,就像与山岳为伍,令人胆气顿生。他静静地看着专注沉思的秦孝公,神思奔放,竟也忘记了吃饭。”三天四夜的深入交谈,奠定了之后二十年的变法之路。

徙木立信,是变法的第一步,为让秦人对国府重拾信心,卫鞅亲自对将木椽从南市扛到北门的少年奖赏百金,从此,开始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变法的道路,是与旧势力博弈的道路,是打破老秦人生活传统的道路,可谓困难重重。卫鞅秉承“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处事理念,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变法,甚至对因此而成为天下各家士子口诛笔伐的“酷吏”也不在乎,一条条的变法条例,将整个秦国打造成最适合那个时代生存的战争利器,也一步步奠定了秦国东出争霸天下的基业。魏国不幸,成为了秦国变法的试金石,变法十余年,秦国国立愈丰,随即找准时机,在魏国与山东各国逐鹿而无暇西顾的时候一举夺得了丧失已久的河西之地以及至关重要的函谷关。从此,秦国收复了所有失地,也守住了东大门。秦孝公也兑现了当初求贤令上的承诺,将商於之地封给卫鞅,赐号“商君”。

变法功成,是时候身退了,就在商君做辞官隐居的准备的时候,秦孝公却一病不起。于是,商君再次投入了维护秦国的使命中。秦孝公病重期间,商君找回

放逐多年的太子赢驷,也圆了秦孝公与墨家弟子玄奇多年的夫妻梦想。好像在商君的眼里,秦国的一切,都高于自己的安危。于是,在秦孝公过世以后,商君自请入狱,为新君扫清世族力量而铺垫道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孔夫子编的《诗》里的那首《秦风?蒹葭》,就是这段渭水河滩里的老歌儿。长长的渭水,茫茫的草滩,她们是老秦人说不完的“古经”,做不完的噩梦。而今天,第一次在这里开刑场,杀的竟然是商君,面对观刑台上正襟危坐的世族们,商君哂然而笑,“甘龙,商鞅虽死犹生,尔等却虽生犹死。青史之上,商鞅千古不朽,尔等却万劫不复。老太师以为然否?” 甘龙脸色发青,被噎得说不上话来,只是抖个不停??。而活祭的秦国民众们却抬着一张大大的匾额放在商君前面,上书四个大字“万古法圣”!

风雷暴雪中,五头怪牛吼叫连连,奋力狂奔,厚厚的雪地上洒下了猩红的热血。商君就此陨落。

秦国也变法功成!

书中商君与白雪高洁的爱情观也令我们神往,安邑洞香春的初次相见,便结下了不解之缘,白雪姑娘“财富安天下,才智理邦国”的高远志向也令我们神往不已,为了夫君的理想,甘愿二十年独居深山,最终从容与夫君奔赴天国。

这里我不禁感叹,那个时代的人们思想还真是单纯,“身体力行”几乎成为了他们的座右铭,敢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再瞧瞧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因为太懒而丢掉了好多东西。

一曲大秦帝国,让我们了解了那个战火烽烟的年代,让我们认识了那些博弈天下的名士情怀,也让我们更清楚了我们这个时代缺失了什么!

篇二:读《大秦帝国》有感2800字

浩浩长河唯变不破 烈烈秦风千古可鉴

——读《大秦帝国》有感2800字

孙皓晖所著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在文艺界享有很高评价。该书也被改编后搬上荧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对该剧均有评论予以高度评价。孙皓晖先生历时16年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虽是小说,却体现出作家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深邃的历史见解。小说恢弘雄健,通过对政治家秦始皇和改革家商鞅的形象塑造,寄托了作家对历史的思考与发现,是一部尊重历史、尊重历史精神的作品,历史小说的三个著名原则“以文运史”“以人统事”“以今述古”都在这部书中得以较好体现。近年来,清宫剧、穿越剧充斥荧屏,胡编历史、戏说历史人物大行其道,而这部全景式展现中国第一个大帝国——秦王朝通过变法强国,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最终灭六国一统天下这段历史的严肃作品能够横空出世,实属难得,也给当下文艺界注入一股清流。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在于有生动的文字,细腻的描述,更在于作品能够给人启示,发人深思,使读者

墨家爱人,道家远人的崇高政治理想,法家的学说严酷惨烈,却也现实的多。战国七雄都有过变法,有军事方面(吴起,孙膑,赵武灵王),有政治方面(邹忌,子之),其中有三家启用法家之士进行变法:魏用李悝,所以成战国初期最强盛大国,韩用申不害,所以能以最弱之势存于三晋之中,而最有名要属秦孝公两度启用商鞅实施变法,商鞅的变法最全面、最深刻、最彻底、也最有成效,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直接促成了时代的发展,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国富兵强的大国,中原各国的命运为之一变,而深远影响则泽被中华文明两千年。秦国的改革与其他六国的情况存在鲜明的对比,秦国的胜利也有其历史的必然。

“术治亡韩”。秦韩几乎同时变法,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但秦用法治,韩用术治,一个正道一个邪魔外道,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最终“劲韩”只会用阴谋诡计,可悲,可笑。“内乱亡赵”。秦赵之争一直是战国后期主旋律,长平之战更使得两国仇恨加深。论军事实力,赵国最强,然而战力最强的国家偏偏内乱最盛,其中原因盖赵国史上从未有如秦国商鞅般的变法,“胡服骑射”增强了赵军的战斗力,但没有触动赵国内乱传统的根源因子,使得这个英雄辈出,唯一能在战力上与秦国一较高下的战国豪强轰然倒下。“迂政乱燕”。燕国有传统,有资历,有天子血统,作为战国最为古老的诸侯国,燕国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和想象的自尊与骄傲,正是这种自尊与骄傲,使得耿直坚韧的老燕人自始至终的坚守周天子的“礼治”王道,然在大争之世,实力才是王道,变法才能图强,燕人迂腐的固守大而无当的所谓“王道”,逆历史潮流而不顾,虽有荆轲刺秦之豪迈,虽有蓟城坚守之惨烈,然终只能毫无悬念的败于秦军铁蹄之下。“失才亡魏”。魏国人才济济,然大部分都西去为秦所用。魏武侯时失吴起,魏惠王失商鞅、孙膑、乐毅、张仪,更不用说其后的范睢、尉缭等人,可谓文武人才失了个全。魏国孕才之能令人赞叹,失才之“能”更是令人咋舌。“分治亡楚”。“兴楚亡楚皆自分治”。楚国分治实属无奈,一则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不利于中央统一管理,二是楚国四大世族本就是勾心斗角,除非有国难当头,否则断不会一心一意,于是分治成为楚国权力政治的必然结果。秦国灭楚,楚国实实在在的抵抗了好一阵,甚至让秦国吃到了鲜有的败仗,但是“分治亡楚”的必然性不言自喻,本已无可救药的楚国回光返照一次,又如何能阻挡秦国的精锐之师呢?“偏安亡齐”。拥有雄厚实力的齐国,竟然没有一场真正的战争就举国投降。齐国有媲美秦赵的军事实力,有稷下学宫的不竭人才,有傲视天下的鱼盐之利,有深受孔孟智慧熏陶的百姓,但因偏安之策却武备松弛,虽有人才,却因偏安之策大而无用,虽有鱼盐,却因偏安之策没有换来惊天财富,虽有百姓,但因偏安之策失却智慧之心,齐国之灭,可谓咎由自取。

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缺陷,不同的是,其他六国没有下决心改革,而秦国却通过彻底的改革来革除积弊。不同的道路确实产生了不同的结局。秦国的改革最终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影响和决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的政治走向。毛泽东称商鞅是中国四千余年记载中,求其利国福民伟大政治家之第一人。明代张居正对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以法治国方针大加赞赏,并以此为楷模。

固守成规、用人不贤是秦朝走向灭亡的罪魁。秦国成于法治,也败于法治。关键就在于秦国的继任者失去变革的思维,固守成规,使原来好的制度成为禁锢自身的枷锁。商鞅制定的律法,适合战国群雄割据的乱世,不适合统一后的治世。

篇三:《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

在济南上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在课外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一天我在图书馆找书看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已经被人翻看得快散了的书,心想着一定是本好书,拿起来一看是《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下》,翻开一看就被吸引住了,知道图书馆快要关门时才借了这本书走回宿舍。等我看完后,就去还了回去并顺便借了上部读了······

当时把《大秦帝国》第一部看完后,很是期待看它的后续故事,可是我们学校图书馆里已经很久没有更换新图书了,遗憾啊!等我参加工作以后才能经常去网吧上网(上学时基本是不去网吧的),一次上网的时候把《大秦帝国》六部全下载了下来。把《大秦帝国》下载到手机之后,我只要有一点时间就会去读,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读了这部丛书之后颇有感触!好了,不废话了,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体会。

《大秦帝国》分为六部:第一部《黑色裂变》从公元前362年的秦魏之间的少梁大战开始到秦惠文王车裂商鞅结束;第二部《国命纵横》以商於百姓在郡守樗里疾的带领下为商鞅送葬开始,以秦惠文王死张仪离秦结束;第三部《金戈铁马》从秦武王攻宜阳通三川进军洛阳开始到范雎读唐举荐蔡泽的书信结束;第四部《阳谋春秋》从蔡泽入秦开始到《吕氏春秋》书成结束;第五部《铁血文明》从“一字千金”开始到秦始皇病死沙丘结束;第六部《帝国烽烟》从李斯内心激烈斗争开始到项羽杀子婴火烧咸阳结束。除《帝国烽烟》外,每一部的结尾都留有一个悬念,吸引着读者去读下一部:第一部留的悬念是商鞅被车裂后旧世族势力是否左右了秦国朝局,新法是否被废除;第二部留的悬念是秦国在秦武王与甘茂的治理下是否成乱政;第三部留下的悬念是秦国是否走出六国重新在信陵君的领导下的合纵封锁的低谷及安国君嫡子如何选出;第四部留下的悬念是吕不韦能否继续再在秦国执政;第五部留下的悬念是秦始皇故去后秦国将何去何从。

人们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写实三分写虚,而我认为孙皓晖先生的著作《大秦帝国》是八分写实二分写虚。先谈一谈我了解到的出大事件以外的实:

第一部中提到魏武侯死后公子罃与公中缓(即公子缓)争立国中大乱,赵韩两国趁机入侵,魏国差点灭亡,这一事我在《资治通鉴》中得到了证实(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罃与公子缓争立,国内乱。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成侯曰:“杀罃,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罃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商鞅在秦国各地走访三个月后才总结出变法的纲目,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此事虽无史载应该属实。第二部中提到的五国相王也是史实。目前我只能想到这么多,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现在再谈谈我知道的虚:第一部中把侯嬴写成了商鞅的知己,这整整比历史上的侯嬴大了六十多岁;第二部中把战国四公子提前了五六十年且辈分也给人家提了;第三部中把阏与之战提前了将近二十年并且把楚怀王的寿命加长了,因为白起破郢都焚夷陵时已是楚顷襄王之世;第四部中把吕不韦遇子楚的时间拖后了三年。

《大秦帝国》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书中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极为详细如第三部中对长平大战的描写就用了很大的篇幅,六大战国中每一个国家亡后都对其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孙老在书中倾注了大量的情感,读此书犹如在读长篇散文。

读《大秦帝国》时,最令我热血沸腾的地方是赵武灵王大破林胡与匈奴联兵和蒙恬大破头馒单于的匈奴大军,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期待《马上诸侯》!


大秦帝国读后感3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83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