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柳体千字文

柳体千字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9 12:10:43 | 移动端:柳体千字文

篇一:书法千字文

牛人写的《书法千字文》,无一重字、太绝了!

前言 有一位牛人,把《中国书法通史》用一部千字文(韵歌形式)写了出来,收录了中华书坛五千年的大事件、大书家及其传世碑·帖·墨迹,并按朝代阐释演变简史和流派风格,采用五字一句的现代韵文,全文二百句,一百韵,一千字,无一字重复。今发来与大家共赏!

正文

中华五千年,书法一脉连,

名家赛星辰,珍品万代传。

炎黄(1)仓颉字,“符号”开新篇;

殷商(2)甲骨文,“占卜档案”苑;

西周(3)钟鼎·金(4),

《利簋》两《盂·盘》;

注释:

(1)炎黄:指上古时期的炎帝和黄帝时代,炎黄创造了华夏民族;

仓颉:指黄帝的史官仓颉,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汉字的人;他首先发明“符号”,把符号叫“字”,从此告别了“结绳记事”年代,开启了汉字新篇章。

(2)殷商:指中国历史上的“殷商”时代。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发现最早的文字,刻在甲骨上,故称“甲骨文”;到目前为止,已发掘15万片甲骨,4500个不重复的单字;甲骨文是中国书法的起源,多用于“占卜记事”;在河南殷墟发掘了“甲骨文占卜档案库”,由此建立了“殷墟博物苑”。

(3)西周:指中国历史上的“西周世”。

(4)钟鼎·金:指“钟鼎文”,也称“金文”;古人在青铜器上刻字叫“钟鼎文”,因古代称钟鼎为金,故也叫金文,传世佳作有《利簋(gui)》、《大盂鼎》、《小盂鼎》、《散氏盘》、《墙盘》等。

春期(5)载·盟(6)誓,

1 / 16

始皇(7)石鼓·言(8)。

秦(9)区大·小篆,只见直·弧圆;

李斯(10)撰玉箸(11),

《封·琅·芝·峄山》。

程邈(12)确定隶(13),撇捺钩折点;

汉(14)达最精级,

蚕头燕尾(15)显;

注释:

(5)春期:指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6)载·盟:全称是“载书”,也叫“盟书”,是春秋战国时期古人记录盟誓活动的誓约辞。

(7)始皇:指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早期,在“始皇”28年出现“石鼓文”。

(8)石鼓·言:指石鼓文,也称《四言诗》,是刻在10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是记录皇帝游猎的《四言诗》,也称“猎碣文”;

(9)秦:指我国秦代,首位开国皇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从此把篆书区分为“大篆”和“小篆”,把秦之前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统称“大篆”;把大篆简化整改后叫“小篆”,也称秦篆,是秦代通用文字。 篆书:只有“直画”、“弧画”和圆,没有撇、捺、钩、折、点。

(10)訛李斯:是小篆创始人,更是中华书坛第一位留下名字的伟大书法家。

(11)玉箸:古人把“小篆”叫“玉箸(zhu)篆”,由李斯撰写的小篆杰作:《封泰山碑》又名《泰山刻石》,还有《琅琊台》、《芝罘》、《峄山》刻石。

(12)程邈:是秦汉人,原是狱吏,后犯错入狱,他在服劳役十年期间,把大小篆整改为3000字的隶书报秦始皇,秦始皇称善,将其减刑提拔为狱史,并下旨“定书”,因程邈是个徒隶,故将他的字称为隶书(或佐书)。

(13)隶书:程邈隶书改变了篆书笔画,出现了“撇·捺·钩·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至今也是盛行书体。

(14)汉:指我国汉代,又分东汉和西汉。

(15)汉隶:东汉隶书出现了“蚕头燕尾”,使隶书达到最精级,发展到最高峰,故称“汉隶”。

蔡邕(16)《熹》规范,纵改横向扁;

《礼·乙·曹·晨·迁》,佐貌已臻全。

许慎(17)《说解》典,

《部首》《六》词源。

魏晋南北朝(18),翰坛翻波澜;

2 / 16

杜·崔(19)奠基章(20),

索靖(21)《月仪》添;

注释:

(16)蔡邕:是东汉大书法家,其传世作品《熹平经》,使隶书由纵势变为横势,出现了“横向扁势”,进一步规范了隶书。

汉隶代表作:《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史晨碑》、《张迁碑》。

佐:指佐书,是隶书的早期名称;佐貌:指隶书的整体面貌;臻全:达到完整、齐备。

(17)许慎:是东汉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大字典的创始人;《说解》全称是《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大字典,全书收录9353字,例举字根540个,创立540个《部首》,开创部首检字的先河;

《六》:指《六书》,是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8)魏晋南北朝:是汉朝之后的“中国书法觉醒期”,在此期“隶、楷、行、草”相继形成;

翰坛:就是书坛。

(19)杜·崔:是东汉前后的两位大书法家杜度和崔瑗,史称“章草奠基人”。

(20)章:指章草;杜度名作《草稿》及崔瑗的《草书势》是章草的奠基篇。

(21)索靖:西晋时期草书大家,其著名法帖《月仪帖》,增添了章草色彩,使章草更加规范。

史·象(22)《急就》佳,

陆机(23)《平复》专。

伯英(24)创今草,写速不再慢。

刘君(25)萌行押(26),从此繁变简。

仲鸟(27)整合“分”(28),

繇侯(29)“真祖先”;

遗存《荐季·示》,模仿《贺捷·田》。

注释:

(22)史·象:指西汉人史游和三国(吴)时期的大书法家皇象;

《急就》:全称《急就章》,由史游编、皇象书,全书2144字,是章草的最佳范本。

(23)陆机,是晋代大书法家,其名作《平复帖》是最专业的章草精品。

(24)伯英:是东汉张芝笔名,今草创始人,世称“草圣”,其名作《八月帖》、《冠军帖》。

今草:张芝把章草整改后变成今草,今草又分为“小草、大草”,是当代最流行的草书。

(25)刘君:指汉末刘德升,其笔名“君嗣”,时称“刘君”,是行书鼻祖。

3 / 16

(26)行书:刘德升发明行书时叫“行押书”,后人把“行押书”简称行书。

(27)仲:指东汉大书法家王次仲,别名王仲,史称“八分体鼻祖”,又叫“神仙”或“神鸟”:相传他被皇帝御兵押进囚车后变成了一只大鸟飞去,故称“仲鸟”。

(28)分:指八分体,早期名字叫“分书”:王次仲把“程邈隶书”和“李斯篆书”整合成新的书体,自称八分体,其特征是:突出挑捺,左右分布,具备隶书特点。 (29)繇侯:指东晋钟繇(you),因封爵“乡侯”,谥号“成侯”,故史称“繇侯”,他在整合隶书及八分体的基础上,发明了楷书,故被称为“楷书(或真书)鼻祖”;此处“真祖”先,指楷书的祖先。

钟繇遗存下来的最好的小楷代表作品是《荐季直表》、《宣市表》;但是《贺捷表》和《墓田丙舍帖》多为后人摹本;模仿=摹仿。

至圣王羲之(30),顶峰谁能及!

《兰亭》(31)殉昭陵,

《十七》(32)路伟奇。

献《秋》珣(33)《远》札,

逸少《快雪时》。

乾隆御三希(34),内廷伴弘历。

碑碣(35)雄强艳,《鲁郡·瘗鹤·爨》;

注释:

(30)王羲之:世称“中国书圣”,此文用“至圣”,意指“最神圣的”,以别于后来的“亚圣”、“二圣”、“小圣”等。由王羲之创立的东晋“书法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无人能及。

(31)《兰亭》:指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晋尚韵”代表作。唐太宗临死前要求儿皇陪葬兰亭序,后皇应允而将《兰亭》陪葬在“昭陵”墓内。殉:用人或物陪葬。

(32)《十七》:指王羲之名作《十七帖》,后人称此帖为“书法家必由之路”;伟奇:伟大而神奇。

(33)三王:王羲之及其儿子王献之,其侄子王珣,合称书法“三王”(羲·献·珣)。

(34)三希:后代的清朝皇帝乾隆把三王的三件“书札”封为“三希”,这三件书札是: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王羲之(字:逸少)的《快雪时晴帖》;御:皇帝亲笔写的字。

内廷:皇帝养心殿叫“内廷”,内廷内有书房并设“三希堂”。

三希堂:最早是摆放三王书法作品的书房,后来也摆放其它大家珍品。

弘历:乾隆皇帝名字叫“弘历”,他把“三希”请进“三希堂”,天天相伴,日日临摩。

(35)碑碣:是魏碑的四种书体之一;魏碑也叫魏楷,包括四种书体:碑碣·墓志·摩崖刻·造像记。

碑碣的代表作《鲁郡碑》又名《张猛龙碑》、《瘗鹤铭》、二爨(cuan)碑包括《爨龙颜》、《爨宝子》;雄强:是清朝康有为的《魏碑十美》之一;艳:美丽夺目。

4 / 16

“墓志”(36)特遒劲,

《美·女·贞·庆·湛》;

“摩崖刻”(37)浑朴,

《郑·颂·淮》耐看;

《造像记》(38)瑰丽,

《杨·牛·龙》傲岸。

萧衍(39)令编《次》,

兴嗣(40)夜纂完;

隋僧智禅师(41),誊抄八百件。

注释:

(36)墓志:特别遒劲(雄建有力),主要有:《美人董氏墓志》、《黑女墓志》又称《张玄墓志》,以及《高贞》、《高庆》、《高湛》墓志。

(37)摩崖刻:是魏碑中最浑朴的书体,代表作《郑文公碑》、《石门颂》及《西狭颂》、《杨淮表记》。 浑朴:浑厚朴实的风格;耐看:经得起反复细致地观看和称赏。

(38)造像记:是奉佛造像并记录,代表作《杨大眼》、《牛厥》,《龙门二十品》;瑰丽:珍奇美丽。

(39)萧衍:指南朝的梁武帝萧衍; 《次》指《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后人编入童蒙教材后演变成《千字文》。

(40)兴嗣:指南朝梁代周兴嗣,他奉命将当朝官府内流行的王羲之字帖中的1000个字编写成韵文,他一夜成文,头发全白,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古代《千字文》。

(41)隋:指隋朝;僧:指僧人智永;智永也称智禅师或永禅师,本姓王,是王羲之七世孙。

誊抄:写出一个样本后,再照样本手写800件。

盛唐(42)楷辉煌,

太宗(43)促发展;

圭臬欧阳询(44),

《泉铭·邑·甫诞》;

榜样褚遂良(45),

《雁塔·龛·阴·宽》;

人伦准的虞(46),

5 / 16

篇二:四大楷书书法家作品赏鉴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1. 初唐欧阳询(欧体)

欧阳询,字信本。他的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而被誉为翰墨之冠。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学欧体多以此为范本。

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 中唐颜真卿(颜体)

颜真卿,字清臣。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和柳公权并称 “颜筋柳骨”。

开元二十二年中进士,登甲科,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但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

书法方面,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

代表作:《祭侄文稿》、《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

《多宝塔碑》

:此碑并没有形成颜真卿宽博雄浑的风格特点。此碑用笔藏锋、笔笔回锋,结构疏密匀称,风格严谨庄重。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

1

折、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3. 晚唐柳公权(柳体)

柳公权,字诚悬,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 。

宪宗元和三年,三十一岁的柳公权进士及第,当年宏词登科。从此,柳公权开始了漫长的侍书生涯,竟然历仕七朝。柳公权的“笔谏”,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一种“典范”。 代表作:《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等。

他的字受颜真卿影响较大。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 《玄秘塔碑》

2

4. 元代赵孟頫(体)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也。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他虽为帝室之胄,但生不逢时。宋灭亡后,被元重用。

代表作: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有《千字文》、《汲黯传》、《杭州福神观记》、《胆巴碑》、《道德经》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他被称为是王羲之二代。

《胆巴碑》

3

欧阳询 颜真卿柳公权 赵孟頫

四个人字体的区别(自己总结):

1、 赵孟頫:拉丝(连笔,其他三人则鲜有连笔字)、书写流畅,横向右上倾斜,收尾钝头不明显

2、 欧阳询:字间距大,字体长方形,形状生硬如石,棱角分明,像刻出来的。勾头特别小、很克制而不经意;

3、 颜真卿:字体圆润饱满、书写流畅:横向右收尾顿的很重,向下耷拉,是个圆弧疙瘩。

4、 柳公权:字的大小经常不一,字形介于欧阳询与颜真卿之间,比欧阳询的字更加正方形一些,拐直角跟欧阳询相似,起笔和

落笔都像是刀切出来的,更为骨感,不像颜真卿拐角圆弧。另外柳体勾头大、夸张奔放,像一个等边三角形。

4

5

篇三:2014-10-16-古典书法

古典书法_____运笔(学书法必须要看!!) 古典书法,很多人尽其一生精力而无所成就,令人叹息。之所以劳而无功,关键在于不知运笔秘诀。自古而来,运笔之法便私下秘传,结果最后近乎失传。

今人学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点画的形态,却不知道点画为什么是这样的形态。

因为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只好用笔造作碑帖字迹的外貌,藏头护尾,小心翼翼……,写得苦不堪言。

书法本笔墨流淌之事,奈何现在皆成刻意造作之苦差,所谓初学和高手之间的差别,不过是开始造作与熟于造作之差别而已。

具体到这个小朋友嘛,建议先把书法班退掉,如今老师皆是谋财害命之辈(害人慧命!)。

然后从墨迹入手,先不要学碑刻。其次字不要写这么大,跟原帖差不多就成,当然笔也要换个小点的。最重要的是:要加快书写速度!或有人问:写快了就不像啦怎么办?

答曰:不像没关系。

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先解决最基础的:不要在宣纸上写字!换成手工毛边纸好了。如果银子宽裕,用绢也成。

宣纸是明后期才被普遍接受的书写纸张,而大部分书法经典作品都

-1-

是元以前产生的。至于明清之际傅山王铎之类,写字都是用绢或者绫,即便明四家用的也不是我们今天的这种宣纸。纸的事情我们暂不多谈,你知道现在的宣纸不适合写字就成了。

除了换纸之外,你也应该先从三五公分见方的小字写起,现代人的作品能不看就不看,找个古典作品每字临上几十遍。以你的天分,自然能发现古典作品内涵的节奏。

每天练字一个小时是个不小的量了,靠意志力坚持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能找到书写的乐趣。

这个乐趣既在最后的结果,但更重要的在于书写的过程。那么,应该重视你自己身体的感觉,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效果

一、当代人的东西最好别学,虽然学起来见效很快,但最终结果也不外是美术字。

二、欧阳询的东西先别学,尤其不要学《九成宫》,那是个高段位课题,以后再说。

三、碑刻先不要学,因为它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先从墨本入手吧。隋唐墨本挺多的,好比智永千字文、《大字阴符经》、《文赋》等等,都是入手的好门径。虽然上手慢一点,但是方向正确对于长远发展很重要。当然,如果只是玩玩就无所谓了。

-2-

米芾的写法是,由合理的动作将不同点画连贯起来。

用笔很流利,这是优点要坚持,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流利会变成油滑。对于你来说,反而要求能停住。你观察一下圣教序,看看里面的字在什么地方打住!也就是说,放得开之后,还要拢得住。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

-3-

的,你拢不住,就没有蓄力的过程,没有蓄力,发力也不会充分。发力不充分而追求书写速度,就变成油头滑脑。

也就是说,你要把古帖里面的字重新拆解,看看每个字里面到底有几跳,是大跳还是小跳,每个跳的起点在哪里,跳往哪个方向,用什么样的用笔方式才能顺利完成这一跳……。主要靠自己领会,因为即便看别人做动作,动作太快,也不容易看不出门道。

1、不要用羊毫,尤其不要用长锋羊毫,至少写元以前的东西不要用羊毫。工具很重要,所谓善书不择笔,是说在当时毛笔类似的时候不挑笔。我们现在的毛笔,跟唐宋都差别非常大,羊毫尤其不同。羊毫之外,紫毫不耐磨,就用狼毫吧。但市面上普通狼毫都是化纤做的,所以选稍贵一些的狼毫。

2、不要写得比原帖大很多,稍微大一点是可以的。其次要纸上要折格子,你仔细观察一下,《书谱》原文就有折线。再一个别用宣纸练字,要用表面稍微光洁的一点的纸,好比手工毛边就不错,又便宜。正式创作的纸,或者用绢,或者用老宣纸,或者色宣、泥金,或者自己加工也成,就是麻烦一些。

3、你的独特问题在于:形抓的太不准了。虽然我们不求形似,但外形还是要神似才对。估计你临帖的时候是一路抄下来的,其实应该一个字一个字的突破。每个字都写上十几遍或者几十遍才对,这样学习反而更快。先找书谱一页,或者一句话把它写像。

-4-

繁一提到的古人使用纸笔问题,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学书者认为这是个低级问题,不屑一顾。其实这是个高级问题,所以值得单独谈一下。

先说纸,我们知道它的前身是竹木和丝织品,也就是常说的竹简、木牍和帛书。经典的“典”就是双手捧着一排竹简的样子,而“经”就是编排竹简的绳子。但竹简太笨重了,而且绳子断了容易次序错乱,帛书太贵重了,一般人用不起。

汉代开始,聪明的中国人开始用废弃的麻造纸。值得学书者注意的是,几乎在发明造纸术的同时,中国人发明了涂布技术。所谓涂布,就是在纸面上均匀覆盖一层涂料。为什么要这么做?首先,因为竹简和丝织品都是很光滑的,而早期麻纤维纸张是凹凸不平的,涂布可以使得介面光滑。第二,竹简和丝织品都是不洇墨的,而麻纤维纸不够致密,墨水会渗透到疏松纤维之间的小空隙去,这样就会形成洇墨。为了防止洇墨,也要在纸面上进行涂布。

因为要进行这么多加工,所以古代的纸是很贵的,曾经有“洛阳纸贵”之说,绝非虚言。那么穷人怎么办?怀素家里很穷,否则家里也不会把他送%
柳体千字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78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