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中央苏区1000字

中央苏区1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8 10:20:35 | 移动端:中央苏区1000字

篇一:1931:中央苏区经济崩溃之根源

1931:中央苏区经济崩溃之根源

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在第一次全苏大会召开之日的合影。左起: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 1931年度事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土地革命”与苏区经济成败:红军不得不长征的隐秘缘由

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了解者,多半都听过“苏维埃”这个词语。但要细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恐怕也有许多人答不上来。非止今日,在“苏维埃”最流行的二、三十年代,民众同样大多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譬如在陕西栒邑,县苏维埃政府1927年成立时,“当时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苏维埃是什么意思,群众经常议论。有人说苏维埃是个人,他还见过,其他人也无法解释和反驳。”(马志超,《咸阳党史资料集·栒邑起义亲历记》)

据沈志华编著《中苏关系史纲》的描述,“?苏维埃?,是一个纯粹俄国的名词,意思是?会议?。它之成为特有名词,是因为俄国1905年革命时出现过一种由罢工工人作为罢工委员会组织起来的代表会议,被简称为?苏维埃?。由于它具有工人起义机关和工人自治政府的双重性质,很适合于共

产党人用来领导工人对政府的斗争……并在革命胜利后用它作为政府最高权力机关的代名词,以便于贯彻阶级专政的意图。” 上述描述总结了“苏维埃”在苏联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其一是“工人”;其二是“阶级斗争”或曰“阶级专政”。为了凑齐这两大要素,苏维埃体制虽然很早就被引入了中国,甚至于在1930年前后已经在农村地区大量建立地区性的“苏维埃政权”,但中共中央始终不愿意召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即便苏联因“中东路事件”的需要而不断催促。直到1930年10月,共产国际对中国的“苏维埃革命”做出了完全不同于苏联模式的解释,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中共的干部和工人骨干才开始大量——按共产国际的要求,是60%——向农村地区转移。在这样一种近似于被共产国际强迫执行的背景下,1931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召开了首届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并宣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地主到底占多少土地,佃户究竟交多少地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意味着中共已将工作的重心暂时从城市“工人暴动”转移到了农村“土地革命”。搞“土地革命”,自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农村土地的占有情况,具体而言,就是地主占了多少地,富农、中农、贫农、佃农又占了多少地。这既是“土地革命”是否必要的依据,也决定着“革命”应该深入到何种程度。

【地主占有农村耕地的30%,而不是70%-80%】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说道:“地主富农在乡村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然各地有多有少,但按一般情况来说,大约只占百分之八左右(以户为单位计算),而他们占有的土地,按照一般情况,则达全部土地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此后,“占人口户数8%左右的地主富农,控制着70%-80%的耕地”,就成了“历史常识”。

毛泽东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何在,目前尚无人知晓。但毛氏1930年所做的《寻乌调查》,并不能支撑其1947年的这个论断。据《寻乌调查》,寻乌全县农村人口中大地主(收租500石以上)占0.045%;中地主(收租300石到500石)占0.4%;小地主(收租200石以下)占3%;富农(有余钱放债)占4%,中农(粮食够吃不欠债)占18.255%,贫农(粮食不够吃欠债)占70%,手工工人占3%,游民占1%,雇农占0.3%。土地占有情况是:公田占40%,地主占30%,农民占30%。

中共其他的实地调查数据也不能支持毛氏的论断。1927年11月发布的《鄱阳党团工作报告》里有一张江西乐平的《农村经济比较表》,是中共地方组织实地调查的结果。该表显示数据如下:

(据《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上》,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合编) 国民党同样重视农村土地改革问题,也留下了诸多调查数据。有意思的是,国民政府的调查数据,与上述中共方面的调查数据,并无太大的差异。譬如:1932年国民政府内政部17省869县的调查数据显示,地主户数占7%,土地拥有量为38%;再如:1934年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22省的调查显示,地主户数占5%,土地拥有量为34%。这些数据,和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大体上是一致的。

中立人士的调查数据,与国、共两党的结论,也没有太大差距。曾创办金陵大学农经系的J . L.Buck教授,1921至1925年间以及1928至1936年间,先后在中国主持过两次大型的农村经济调查。首次调查范围覆盖7省17县2866个农家,之后据调查材料撰写成《中国农家经济》一书,二次调查扩展至22省38256个农家,编著成《中国土地利用》一书。Buck教授的结论是:

“有些私有的土地,被地主占有,分给佃农耕种,成为中国重要的问题之一。可是其幅度常有被过度估计的情事。(实际上)不到四分之三的土地,为耕种人所领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用于佃赁。在产小麦的地区,耕种人自有的情形多,占(全部土地之)八分之七,与之相较,产稻谷的地区,自有土地为五分之三。将农民分为不同的门类是另一种衡量佃赁程度的办法:半数以上的农民为全自耕农;不到三分之一为半自耕农;其他百分之十七为佃农。”

具体的到中央苏区,可以参考学者黄道炫的研究结论:“江西、福建是1930年代中国南方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从当时各种调查材料提供的数据综合看,这一地区地主、富农占地约30%,贫雇农占地约20%。就更大规模的东南地区而言,该数据也有相当的代表性。”(《一九二○—一九四○年代中国东南地区的土地占有—兼谈地主、农民与土地革命》,载《历史研究》2005年第一期)换言之,中国近代农村社会,是一个自耕农社会,而不是一个佃农社会。

【佃户交给地主的产出不是70%-80%,而是30%】

以上文所引江西乐平《农村经济比较表》来看,虽然地主占有耕地远远没有夸张到70%-80%,但存在租佃关系的农民(半自耕农、佃农、雇农),仍有40%的比例。如此,地租率(土地实际产出与上交给地主部分之间的比例)的高低,在反映农民受地主压迫程度这个问题上,仍然很关键。

以往的说法,是佃户们70%-80%的产出被地主拿走了。这个数据是想当然的,目前保存下来的明清两代乃至民国的租佃契约里所规定的地租额,大多数相当于土地正常产出的50%左右。但这个书面上的地租额,还并不等于佃户实际缴纳的地租率。其原因有很多个方面,譬如:(1)收租的对象并不是土地上出产的全部农产品。林则徐在《江南催拼科稻编》里说,吴地的习俗,是地里所种麦子的收入全归佃户,所种的稻谷则要给地主家交租。所以当地的佃农都喜欢种麦子,不喜欢种早稻。麦子作为土地上的“副产品”,不用交租,所以吴地农民普遍执行两熟制,种一季麦子,再种一季水稻。这种两熟制一直保持到民国,下文还会说到。(2)也不是所有租种的土地都需要交租。譬如在南方许多地方,只有水田才计算地租,其他附带在水田上面的旱地、山林、水塘,既不计算面积,更不计算地租。产出则全归佃户所有。(3)地租常常是要打折的。明末人耿橘大谈起江苏常熟的田租,称其实际收租比率不过80%;清代道光年间华亭县的数据显示,上等好田,也最

多只能收到80%的地租,最差的则可能只收到50%;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佃户抗租的悠久传统,一方面则是传统乡约的控制,正如清人汪辉祖《双节堂庸训》里所说:“偶遇歉岁,自有乡例可循”。 具体到民国年间的地租率,以吴地松江为例,据学者邢丙彦的考察,民国20-30年代,在正常年景下,因为两熟制及其他因素的存在,“每亩租佃田地的地租率:仅以秋熟稻谷产量计,为40%;而以全年粮食产量计,则为32%”(《民国时期松江地主收租组织的地租额和地租率》)。学者高王凌的研究结论也与之呼应:“鉴于地主实际取得的地租只占与佃农约定租额的七八成左右;同时,由于地租并不像通常所说占有产量的50%,而大约只有40%左右;这样算来(70%-80%乘以40%),实际地租率则只有单位面积产量的30%左右。”(《租佃关系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 综上所述,只有承认这样一种地主土地占有率(30%)和地租率(30%),才能解释中共方面所留下的关于井冈山根据地中心宁冈县的这番描述: “边界的经济本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区域,自耕农甚多,日常生活程度颇低,米一元钱可买四、五十斤,茶油每元钱可买八、九斤,盐每元七斤,普通一个人生活,有一元多钱就可度过一个月。宁冈出米,每收获一年可够两年之吃,以是农民都家给人足,有性颇懒,出产以米为大宗,茶油、米、花生、豆次之,……农民在红军未来之前,除遂、酃、茶、莲之大部外,颇觉安居乐业,有天下太平的气象,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老死不相往来的神气。”(《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一九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中央苏区成也“土地革命”,败也“土地革命”

澄清地主对土地的实际占有率及其对佃户的“实际剥削率”(地租率),其实是想澄清另一个重要问题:自1920年代中期开始,“土地革命”风暴在中国广袤的农村风生水起,在推动革命进程上屡试不爽,其真实原因既然不是土地的高度集中和地主的高度剥削,那么,其革命动力究竟何在?

【民国农村全面破败,不但农民生计艰难,地主也大量破产】

土地集中程度和地租率没有宣传语境里那么高,并不意味着民国的农村是一片繁华景象。相反,民国农村的破败程度,甚至超过了晚清。以福建为例:193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福建全省“平时已有百分之二十四系以甘薯充饥者,以豆麦及其他粮食充饥者亦占百分之八”;1929年一份莆田地区的调查则显示,莆田盐田民众“常年都是吃甘薯,除非是年节讨老婆生儿子才有三、二顿饭”。一位30年代在福建诏安担任区长的国民党人,在搜查一位共产党嫌疑人的住所后,留下这样一段令人心酸的文字:

“我目睹着那陈旧的织满了蛛网的卧床上,堆着破结腐旧的棉褥,壁角无秩序地安放几粒甘薯,好像是他们唯一的粮食,心头着实不好过。这被告的名字叫杨肥,有一个?愁容可掬?的妻子和一个跛足的男孩,我当时这样想,如果猫虎地据报就把这个匪嫌的杨某砍了头,他这两位妻儿,他的结果又要怎样呢?”

这种破败,不仅仅限于自耕农和租佃农民,地主们也同样陷入困境。中共方面的经济学家薛暮桥,在谈及49年前的农村经济时,曾中肯地说道:“中等地主之能收支相抵不致沦入债丛者,亦已

寥若晨星”;薛氏还敏锐地注意到:“留居乡间之中小地主,日渐没落,其自身反受高利贷之压迫。今年农民、新华两银行之抵押贷款,几全以地主为其对象,且所借款项,无一投资农业,多用于还债、抻会及各种消费事项。”福建惠安后楼村最大的地主庄宗国,坐拥四百多坎盐田,其生活标准是:“平时三餐都吃地瓜干……初一、十五、年节、生日就吃两餐米饭,一顿地瓜粥”。

【这种全面破败,是西方经济强势冲击的结果,是中国现代化不可避免的阵痛】

自耕农和佃农们吃红薯粥,中小地主普遍借债,大地主则吃地瓜干……农村普遍破败的根源何在?蒋介石曾一度将其归结为科举废除之后,土豪劣绅取代原来有素质的乡绅控制了乡村社会,蒋氏说:“从前社会,有秀才地方,以秀才为领袖;有举人地方,以举人为领袖,现无此种人,社会因失中心。”这种看法,与中共归因于地主土豪的宣传其实区别不大。但这种看法得不到当日学界和国民党内部的认同。学界的看法,以胡适及《现代评论》杂志撰稿人群体为代表。在胡适看来,民国农村的普遍衰败,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同时又遭遇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结果。胡适具体总结了两大原因:(1)西方经济的强势冲击,使中国农村粗疏的的主、副业无力抵抗,“如西洋妇女剪发盛行,而我国的发网业衰落,如中俄商业断绝,而洋庄茶业破产,如世界经济萧条,而我国蚕丝皮货都大衰落”;(2)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加剧农村衰败,“都还是由于国内政治的不良,剥削太苛,搜刮太苦,负担太重”。(《从农村救济谈到无为的政治》)

学者张元济对1920年代中国农村破败根源的观察,与胡氏相当一致,也认为是受了世界化的冲击。张氏说:“大家都说农村破产。谁破这农村的产?不是别人,是我们破的。乡下人供给我们的衣食和使用,我们不要吃他,吃外国货;不要穿他,穿外国货;不要用他,用外国货。乡下人辛辛苦苦种出来,做出来,换不了钱,养不活生命,只得罢手,懒惰下去,这样农村自然要破产。吃的、穿的太多了,我也说不完。就是用的也不少。单就我们书桌子看一看,也就觉得狠可怕了。我们从前用的笔,是紫毫、羊毫、狼毫、鸡毫,现在是自来墨水笔、铁笔、铅笔了。(近来有人仿造铅笔。我盼望所用铅、木原料都采用本国的原料。)从前用的墨是松烟、油烟,现在红、蓝墨水了。从前……”(《张元济全集·第5卷》)

国民党内的意见,也大致如此。1934年3月16日,山东国民党人李天倪向全国经济委员会第二次委员会议提交了一份《关于救济农村破产提案》,该提案不但敏锐地意识到国内农民的粮食生产饱受廉价进口粮食的压迫,而且通过详细的成本核算,得出农民在现有粮价前提下,种粮收入还不够偿付种粮成本,最后不得不破产的结论:

“窃维吾国以农立国,社会、生存、国家命脉胥惟农民是赖,而自耕农之中产阶层尤为经济重心之所寄,……两年以来年丰谷贱,盖以外粮入口贬价倾销,自耕之农亏赔太甚,渐积至今十九已濒破产,倘令此经济中坚摧折以尽,生产增加势将绝望,国何赖焉!去年中央兴复农村委员会曾有提高粮米价格之议,近来宪法初稿亦有平准粮物价格之条,如能切实计划尅日施行,则农民垂绝之生机尚有一线挽回之希望。查吾国农民生活,各地虽有不同,而破产原因要皆以粮价太贱之故。即以山东而论,全国富农不过千分之一二,次农以赋地三四十亩至八九十亩为最普遍,其服田力穑除躬自操作外,仍全恃雇募佣工。故每种赋地一亩,自播种耨获以至登场入食,至少需工七人,工资、伙食贵贱牵算,平均每工计算四角,已近三元之谱。种子、肥料每亩计需四元。每亩纳粮一角六分,附捐称是(每赋地二十五亩纳银一两,每两折征四元,平均每亩应纳如上数。)漕米六分,附捐相等,

篇二:党修1000题

(要不你看看这份和你手里的电子稿答案是不是一样的么Orz?。。。一样的话有几道题答案是有错误的。。。后来我们对了两份答案然后自己去查了那几道题的答案。。。正确答案都用红色写改在题目上了。。。第一部分:43,64,113; 第二部分:20,24,69; 第三部分:6,8;第四部分:36;第五部分:暂无)

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党的基本知识题库

第一部分 党的基本知识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

B.新道德和新文学

C.民权和平等

2.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 )。

A.陈独秀

C.毛泽东

3.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

A.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卖国

4.五四运动后期,中国( )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定的革命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A.农民

C.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5.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 )等发起,在( )首先建立的。

B.李大钊 北京

C.毛泽东 长沙

6.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成立了( )。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共产主义青年团

7.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书记是( )。

A.陈独秀

C.董必武

8.1920年11月,在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是( )。

B.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C.上海印刷工会

9.中国共产党在( )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党的一大

C.党的三大

10.党的三大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 )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A.政治上、思想上

B.思想上、组织上

1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是( )。

A.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C.“耕者有其田”

12.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B.中国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

C.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3.1927年1月,英国水兵在汉口和九江登陆打死打伤中国人,共产党员( )领导武汉工人和其他市民冲入并占领汉口英租界。

B.毛泽东

C.邓中夏

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马日事变

15.南昌起义后,中共中央在湖北武汉召开(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A.党的三大

B.党的四大

16.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在( )集合了受挫的秋收起义部队,召开前委会议。会议经过激烈辩论,决定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

A.永新三湾

C.宁冈古城

17.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的发动者是( )等。

B.周恩来 叶挺叶剑英

C.朱德 贺龙陈毅

18.1928 年 4 月下旬,朱德和毛泽东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 )。

A.党代表

B.军委书记

19.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 )举行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A.上海

C.香港

20.在( )时期,毛泽东、朱德把红军的作战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A.红军三次反“围剿”

B.井冈山斗争

C.长征

21.毛泽东在( )年间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著作,回答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

A.1927年至1928年

B.1928年至1929年

22.( )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解决了在农村进行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党的六大

23.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以( )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A.瞿秋白

C.王明

24.1930年9月24至28日,党在上海召开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会上把毛泽东重新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把朱德等选入中央委员会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中央对( )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A.工人运动

C.学生运动

25.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坚持实行( )的方针,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B.分兵退敌

C.退出中央苏区

26.1929年12月和1930年2月,先后爆发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成立了红七军和红八军,两军总指挥是( ),政治委员是( ),从而创立了左右江根据地。

A.张云逸 韦拔群

B.俞作豫 雷经天

27.在土地革命时期,创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是( )。

A.贺龙 周逸群

B.许继慎 曹大骏

28.1935年1月召开的( )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古田

B.黎平

2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明了( )的革命道路。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首先占领农村,尔后解放城市,最后夺取中心大城市

30.毛泽东称赞:“( )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A.郭沫若

B.茅盾

31.1936年6月,抗日联军第一、第二路军合编为第一路军,( )任总司令。

A.王德泰ad680_2();
中央苏区1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63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