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说课稿1000字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说课稿1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5 11:57:24 | 移动端:张之洞的教育思想说课稿1000字

篇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在本课中,要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千以内的数,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知道1000以内数数的方法和规律。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作一个铺垫。如果这部分知识掌握好了,学生可以把10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方法类推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说学情

1、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学生能够正够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能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具备了一个一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等数数的方法,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理解了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初步感知了解十进制,体验了认数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计数单位“千”,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十进的关系。能够正确地数出1000以内的数,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田字格、正方体、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和探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感知1000以内数的概念。认识计数单位“千”,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

难点:1、接近整百或者一千的数如何数。

2、体会千以内数的数位的意义,理解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五、说教法

首先让学生借助田字格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10个10个的数数到100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为知识的迁够进行孕伏、然后让学生将一千个田字格展示出来,揭示课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感知“百”“千”的进率,留给学生思议的空间发现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借助计数器认识数单位“千”,通过游戏:我拨你数,弄清个、十、百、千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其次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大数。再次让学生直观操作,突破接近整百或者一千的的数如何数,最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六、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首先让学生动手、动口自己数,合作数等形式来认识计数单位,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先引导学生,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已见,共同促进。最后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拨珠子数数来掌握个、

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和接近整百或者一千的数的数法,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七、说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田字格纸

八、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让学生数田字格、复习数数方法个、十、百之间的进率。

首先让学生快速的在田字格纸上数出10个格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10个一是十。

其次让学生在田字格纸上快速地数出100个格子,让学生汇报怎么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10个十是一百。

2、引出“千”,初步感知1000

让10个数出100个田字格的同学到前面展示,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田字格,先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再让全体同学一百一百地数。老师点出10个一百是一千,让学生感受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数田字格的活动,复习100以内数数的方法,同时引出计数单位“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自主探究,感知进率

1、感“百”和“千”的进率,让学生跟着课件数小正方体。回答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一千)

接着教师说通过数田字格,数小正方体等活动。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议一议,再交流汇报,得出当物体的个数少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的数,当物体的个数多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如果物体的个数再多些,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设计意图:“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发现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认识计数单位

1老师说明10个一百是一千,个、十、百是计数单位,其实“千”也是一○

个计数单位,然后问学生它应该写在哪呢?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千比百大,所以写在百的前面。教师在计数器上找到千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千”的位置并用手指一指,最后小结,在计数器上从右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千”在第四位,在百位的左边。

2再让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找一找“千”的位置并和同桌说一说。 ○

3最后认识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游戏,教师拨学生数,让学生发现○

教师先一个一个地拨珠,当拨到10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再一十一十地拨,最后一百一百地拨,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一个一个地拨珠,个位满10个珠子,也就是10个一, 是十,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再一十一十地拨珠子;

十位满10个珠子地就是10个十,是一百,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一百一百地拨珠子,百位满10个珠子也就是10个一百,是一千,在千位上拨一个珠子。

(设计用图:是通过数田字格,数小正方体,在计数器拨珠子的活动,让学的思维由表象到深入。经历了数概念“千”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了十进制关系。)

(三)、联系生活,感受大数

1、先请学生估一估北山小学做广播操时有多少人?然后老师告诉大家有600人,再加上400人才够1000人,让学生想象一下,1000人有多少人?

2、感受1000张纸的厚度,让学生把12本数课本摞起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它的厚度。

3、让学生看课件,估一估有多少个椭圆。

最后小结

四直观操作,实破难点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数接近整百或者一千的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188数到204,先让学生尝试数,然后让学生展示。最○

后教师在课件上展示数数的方法。

2一个一个的数,从999数到1000,同样先让尝试数,然后让学生展示,○

最后老师借助计数器展示数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数数, 让学生直观理解接近整百、一千的数的数数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升化提高

1、我会数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803数到812 ○

2一个一个的数从987数到一千 ○

2、我会填空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 )

2 800 ○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新知识,最后一题是一个开放性的练习,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 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解理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

六、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今天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谈收获将对今天学习的知识做一个总结。)

篇二:认识千米说课稿

认识千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千米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个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单位间的化聚打下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你知道我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华跑了5圈大约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后,交流。汽车每小时能行70(

),你认为可以填上哪个长度单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生交流自己看见过的。出示路标牌的图,并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km。

(二)实践体验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猜测后回答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多媒体演示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并记录。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结:1千米=1000米。

3、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几分钟?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呢?学生回答。

4、你感觉1千米长吗?学生自由交流。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学生观察后独立描出图上1千米的长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用什么单位合适。

5.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感受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难点。所以

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帮助学生较好地在体验中构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欲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认识吨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先通过猜一猜大象有多重,引入质量单位吨,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1吨有多重,并揭示1吨=1000千克。通过练一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巩固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通过做一做,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较少。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我先让学生猜我的体重,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再让学生猜猜大型动物的重量,引入更大的质量单位吨;通过玩背一背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想象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再通过实际应用,深化对吨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更容易在脑海形成1吨的概念。根据新课标理念及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3个方面:

1.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技能目标: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情感目标: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使用的教具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原则。

1.教学中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2.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通过对教材的整合,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引导并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流程如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亲历活动,探索新知

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总结全课,评价交流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一环节:估计教师的体重。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一猜我的体重,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猜完后我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从猜我的体重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引入吨做了有力的铺垫。

第二环节:引入吨

我让学生猜测世界上体重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学生猜测后课件出示:非洲象,是现存的最大的陆地动物,体重约为5000千克,相当于100个人的体重;蓝鲸,是目前海洋动物重体积最大的动物,体重约为150000-250000千克,相当于2000-3000个人的体重。

接着让学生思考:这么重的动物体重也用千克作单位,很不便,怎么办?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用更大的重量单位吨。从而揭示课题。(板书:吨的认识)。课题揭示后我让学生举

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的物体:轮船、火车等等。(课件出示)

再让学生思考: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字母t表示。

这一层次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猜测大型动物重量,并及时设疑,引入吨的概念,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表象,为下面深入感受和体验1吨的重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亲身活动,探索新知。

感受和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吨是一个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的概念,如果只用语言描述是很空洞的,只有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来把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了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互背同桌,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启蒙家卢梭说过: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并得以发展,就必须引领他们参加各种活动。

游戏是学生最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好学、乐学的习惯。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背一背自己的同桌,感受对方的重量。学生的普遍感受是同桌很重,这为以后想象1吨的重量埋下伏笔。全班交流感受后,让学生计算(不念):我们班平均每个同学的重量大约是25千克,4个同学的体重约多少千克?40个呢?是多少吨?

学生计算后可以答出:4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100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大约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1t=1000kg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1吨有多重,我让班上的40个同学起立,让学生观察、想象40个同学的重量。然后我说:请同学们闭眼再回想一下背同桌的感觉,很重,对吗?想象一下,若刚刚站起来的40个同学全压在你背上,你会怎样?

一石激起千尺浪,班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激动地说压扁我了!重死了!受不了了!。学生的感叹声说明了他们对吨已有了较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他们已意识到1吨是非常重的。这时的学习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

互背同桌的小游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40个同学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来想象1吨的重量,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

篇三:说课稿 整理的

《克和千克》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说课稿1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37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