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书法讲解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书法讲解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5 09:52:04 | 移动端:赵孟頫真草千字文书法讲解

篇一:书法基础理论

秦及秦以前

1. 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 《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 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 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 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 《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

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 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 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

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 《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 《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

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5. 元代的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胆巴碑》是其代表作。

明清时期

1.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创造的。

2.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篆书。

3. 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吴昌硕。

概述部分

1. 文房四宝是指纸、砚、笔、墨。

2. 书法中的任何一笔都包括起、行、收三部分。

3. 写在书籍、书画、碑拓前面的称题,后面的称跋。

4. 《说文解字·叙》中称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5. 五字执笔是指扌厌 、押、钩、格、抵。

6. 书法:(略)

7.笔法(指用笔的方法,是历代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手腕运动与毛笔相适应的用笔规律)

8.九宫(古代书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结字规律,认为凡字均有八面,而八面点画有皆拱向中心,即“中宫”,故而形成八面拱心之“九宫”。

9.中锋侧锋:

据行笔过程中主毫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这是两种主要用笔方法。中锋也叫正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点画显得饱满圆浑;侧锋亦叫偏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偏在点画的一侧,笔画显得轻快飘逸、活泼洒脱。在书写中,中锋侧锋宜结合使用,可有所侧重,但不宜偏废。

10.提按:

提按是运笔过程中的一组相对的用笔方法。提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用笔的动作;按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上向下的用笔动作。书家作书时,提按要始终贯穿于用笔中,相互结合,所谓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能避免沉重、飘浮的毛病。

11.蚕头雁尾:

是对隶书横画起笔、横波收笔的形象说法,指隶书长画起笔,回锋饱满,形如蚕头,横波收笔,顿笔斜提出锋,状如雁尾。

12.一波三折:

本义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

13.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书法用笔的基本原则。指运行时笔势有来必有往、有去必有回、有放必有收、有运必有止,这样才能气韵饱满、前后呼应,从而使笔画含蓄、圆实有力。

14.内扌厌(ye)外拓:

用笔的两种不同方式,多用于行草书。内撅指笔意紧敛,王羲之多用此法;外拓指笔意放纵,以王献之为代表。

篇二: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第41-45课) 黄简书法讲座第41课:节点的种类

在第六课中,我讲到九用可以分为两类:挫笔和趯锋是书写动作,其他都是调锋动作。毛笔和硬笔最大的不同,就是要一边写,一边调锋。无论是书写还是调锋,关键是掌握笔心,笔心为帅。

我在十五课讲到用腕。摇腕有三个基本位置,这就是左中右。当你抓住笔管,实际上就是抓住了笔心中轴。当你摇腕,也就是调整笔心的方向和位置。手腕一动,必然会反映到线条上,留下它的痕迹,这就是节点。

1.明节点、暗节点

节点有很多种,我先讲简单的。明节点和暗节点。

1.1明节点

所谓明节点,就是一眼可以看得到的节点。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两面换起笔,就会产生一个节点。顺便说说,看节点最好就是画出它的筋。看起来就比较清楚,如果线条肉多就不容易看。像王羲之这个“一”字,它的起笔就是两面换。有一个明显的节点。

如果是三面换起笔,那就表示你动了两次手腕,那就有两个节点。

只要你理解这个道理,其他都可以类推。

1.2暗节点

如果是一根弧线,有没有节点呢?弧线表面上看起来很光洁,但要写出这根线条,手腕同样是左—右,只要你动作缓和一点,写出来就是弧线。弧线同样产生一个节点,只是表面上没有痕迹。古代称这种节点为“暗过”。

“暗过”这一名称,最早在托名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中出现。这是张旭和颜真卿的师生对话,张旭先问:

“又曰:转轻谓曲折,子知之乎?”(转得轻,称为曲折,这里“曲折”意思是弯曲的折。)(于是颜真卿回答:)“曰:岂不谓钩笔转角,折锋轻过,亦谓转角为暗过之谓乎?”长史曰:“然。”

没有痕迹的转折,看不见明显的节点,这就是暗过。正如清代汪澐《书法管见》说:“转折一顿无跡,古人谓之暗过。”这里要注意汪澐所说的“顿”,只是按下的意思,不是九用中的“顿笔”。所以这句话可以删除“一顿”两个字更好。“转折无跡,古人谓之暗过”。

清代朱和羮《临池心解》这样说:“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折钗股书法论著中经常提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古人所说的“折钗股”,就是形容圆转。

古人盘发,就要用到簪和钗,簪是一股,就是一个脚;钗是两股,两个脚。头发要盘起来

不散掉,就要插入几根簪钗。你看日本浮世绘中,可以看到妇女头上插了很多钗。比中国的钗大很多。可以想见,因为经常使用,钗的股脚会弯曲,从直线变成弧线。所以古人用折钗股来形容弯曲有力而没有角。这里的“折”就是弯曲。

明代李日华《竹懒书论》这样说:“折钗股,钗股弯曲,无圭角而有劲气,此于转笔处得之。”转弯有力,却没有角,这就是折钗股。

圆转也有节点,只是隐藏在线条中,所以称它为暗节点,或者暗过。弧线的线条外表看起来很流畅、很光洁,如果转得硬一点,快一点,果断一点,节点就外露了,暗节点变成了明节点。这样圆转就变成了方折。如《阴符经》中的“甲”、“国”。

简言之:明节点是折;暗节点是转,古人用折钗股来比喻之。二者都是反映手腕动作的。

“永”字八法中的“努”,行笔中间就动了一次手腕。那就有一个暗节点,写出来就是一根弧线。

至于“永”字八法最后一笔“磔”,行笔用战行,如果行笔手腕

来回两次,那就会产生三个节点。

我跟大家讲过,在西汉和东汉早期,碑刻上的九号线还是直线多。说明当时不懂用腕。如西汉《莱子刻石》。

篇三:《千字文》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千字文》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百 川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06日12 版)

《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是古代蒙学读物的代表。其中,《千字文》成书最早。相传,南朝至隋,有数种已失传的《千字文》《千字诗》,现在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是南朝梁周兴嗣受梁武帝萧衍的指派,将从书圣王羲之法书中搨选下来的1000个字字相异的字,用一夜的时间,编写而成的内蕴丰富、文采斐然又朗朗上口的《千字文》,沾溉后世,其泽甚远。

继周兴嗣《千字文》后,在历史长河中,还相继出现了《续千字文》《叙古千字文》《新千字文》等多种版本的《千字文》。从韵律看,《千字文》以四言韵语行文,250句首尾连贯,音谐韵美,构思精巧,对仗工整,气势雄伟。其内容囊括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道德、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

面,将修齐治平的道理与历史和文化知识相融合,深入浅出,易读易记。《千字文》不仅当作各地蒙馆塾师的儿童课本以作识字、教化之用,也为社会生活广泛借用,如考场试卷编号、商人账册编号、大部头书籍编号之类,皆以它的字序为序。在《太平广记》中,也引用了不少用《千字文》作文、说话的资料。

因《千字文》最初由王羲之法书单字缀集而成,《千字文》自然而然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又因其蒙养的功用,普及甚广,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南梁以来的书家,大都喜好书写《千字文》,如隋代的智永,唐代的张旭、怀素、高闲,宋代的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明代的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的傅山、赵之谦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千字文》书迹。在古代众多《千字文》书迹中,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是不容忽视的一件书法杰作。

主要生活于陈、隋时期的智永禅师,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书有家法。他学习书法极为勤奋,曾临写《千字文》800本,分赠浙东各寺,弘扬以其祖先王羲之为宗的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千字文》用楷书和草书两种字体书写而成,既便于识读,又便于全面学习书法。该帖楷书部分方圆互参,骨力内蕴,结体茂密,体态娴雅,多存晋人法度;草书部分用笔凝练,腴润温厚,结体严谨,应规入矩。宋朝书法家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评说:“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明都穆《寓意编》赞道:“智永真草千文真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智永的《千字文》代表了隋代书法的温雅之风,延续了“二王”家法,又自成面目,成为后世取法的典范。时隔1400余年,智永800余本《千字文》,真迹存世者目前仅有一件,收藏在日本,国内最佳的版本则只有北宋薛嗣昌的石刻本,现藏陕西西安碑林之中。

《千字文》独特的书法艺术还深受东亚各国书法家的青睐,并伴随着文化交流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问世千余年来的流传表明,《千字文》不仅是广泛传播、功德无量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此精粹又与书法息息相关的经典读物,现代社会应当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用呢?一是要把握好《千字文》的文化内涵。生活于当代社会的人们,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相对较为陌生,如欲在短时间内,对以儒家为主脉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千字文》是理想的精要读本。二是把握好《千字文》书法的审美内涵。因为《千字文》在历史上长期被作为学童识字和写字的教材,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千字文》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示范性,着意经营,态度严谨,被视为书家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正因如此,历代书家书写的《千字文》,通常能代表他们的艺术水平。当代书坛存在一种怪现象,有人称之为“丑书”,就是把好好的字,故意写得歪七扭八,并故弄玄虚地美其名曰“个性书法”,其实是没有下真功夫却又想成书法“名角”的沽名钓誉之作。与其如此,不如静下心来,仔细揣摩名家《千字文》,不但有助于夯实书法基本功,更有助于重归书艺正途。三是传播《千字文》书法大众化的理念。《千字文》既具国学之厚重,又有书法艺术之灵动,以其无穷的魅力打下了广泛而深厚的大众化基础,作为蒙学读本,尤其适合在中小学校推广,以文养正,以明义理;以艺养心,以强风骨,可以达到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和书写技能的双重目的,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夯实根基。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书法讲解》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35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